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教學計劃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3:53

① 幼兒園科學領域1至20周老師的教學計劃

一:幼兒園小班科學教學計劃 一、班況分析 我班幼兒通過在園一學期的學習、生活以及各位家長的積極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兒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吃飯等。 二、教學目標: 1、對周圍常見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並能關注一些事物、現象的變化,有初步探索的...慾望。 2、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的多樣性,樂意操作,喜歡思考、提問,體驗探索過程的樂趣。 3、關心、愛護動植物和周圍的環境,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並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活動。 4、能運用適當的觀察記錄的方法感知操作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並嘗試與同伴交流。 5、獲得有關物體數量、形狀以及時間、空間等方面的簡單的感性經驗,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並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身體。 三、具體措施: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認識 10 以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意義,會用數字表示物體數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和擺放形式的干擾,正確說出 10 物體的總數。 3、幫助幼兒感知 10 以內數之間的前後關系,使幼兒能夠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判斷 10 以內的數量關系,並逐步建立等量觀念。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幫助幼兒學習 10 以內數的順數、倒數。 5、引導幼兒認識 7 以內的序數。 6、引導幼兒學習按數量(粗細、高矮等的差異進行 7 以內的正逆排序,學習按特定的規律進行排序。 7、結合日常生活和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橢圓形,感知其明顯特徵。 8、結合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能夠不受顏色、大小及擺放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正確辨認圖形;能夠用平面圖形進行結合拼搭。 9、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概括圖形的兩個特徵,能按照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並學習按某一特徵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戲,引導幼兒正確辨認前後方位。 1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輕重。 1 2、引導幼兒主動愛護動植物,並觀察、了解不同環境中典型的動植物的形態、習性、特徵和生長變化。 1 3、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了解春、夏季的明顯特徵,知道一些適應氣候變化的方法,初步理解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指導幼兒進行初步的天氣變化記錄活動。 四、具體進度安排表: 第二周:接下去是幾 第三周:找圖形 第四周:連連看 第五周:圈數字 第六周:給花寶寶排隊 裝電池 第七周:給春天的信 毛毛蟲和蝴蝶 第八周:認識梯形 蝸牛吃什麼 第九周:會動的玩具 它們相等嗎 第十周:輪子 圖形變變變 第十一周:我的好幫手-刷子 變成一樣多 第十二周:捕鼠能手-貓頭鷹 剝豌豆 第十三周:做紙牌 第十四周:圖形身份證 第十五周:圖形的家 第十六周:小魚有多長 第十七周:水果店 夏天到了 第十八周:水上的小船 圖形的二級分類 第十九周:沉與浮 二: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計劃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夥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多數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 一、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准,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二、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三、具體方法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系,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系,圖形與空間的關系。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游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三: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幼兒,其中有部分幼兒之前已經在春雷幼兒園進行學習,所以他們已初步具有集體榮譽感,富有同情心、正義感,能初步懂得體諒、關心別人,班級氛圍寬松自由。他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愛老師,愛同伴。但還有一少部分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幼兒膽量小,不敢與同伴大方交往,不敢表現自己,還很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甚至有個別幼兒還經常哭鬧,這就需要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師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其在生活中獲得的有關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范疇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知識,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初步運用領域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准,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

② 幼師五大領域的教案工作計劃

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計劃(三)
一:幼兒園健康領域
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目標:
在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內容與要求:
(一)健康生活部分
1.情緒與適應
(1)遵守幼兒園生活常規和秩序,情緒愉快、穩定,能有規律地生活。
(2)能識別自己、他人的情緒變化,能主動表達並調控自己的情緒。
2.生活衛生習慣
(1)不挑食,不偏食,懂得基本的進餐禮儀。
(2)保持服裝整潔,逐步學會根據氣溫的變化以及自己的冷熱感覺主動增減衣服。
3.安全與自護
(1)初步了解骨骼、眼睛等器官和組織的保健常識和方法。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學會安全地使用易於操作的勞動工具和用具。
(3)了解自己身體內部的主要器官及保護器官的基本方法。懂得預防齲齒和換牙的衛生常識(牙齒和消化系統)。
(二)體育部分
1.基本動作與游戲
(1)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有自主、合作、堅強、勇敢的意識,遵守紀律。
(2)能自如地繞過障礙、變換方向走和跑,快跑和接力跑,走跑交替。
(3)能熟練地縱跳觸物,雙腳改變方向跳。
(4)學習肩上揮臂投准,互相拋接高球。
(5)能熟練地進行各種鑽、爬活動,學習前滾翻、側滾翻等。
2.體操與隊列
(1)有隊形、隊列等團隊意識,會左右分隊走。
(2)會聽口令做相應的動作,做操動作到位有力。
3.器械活動
(1)能動作較靈活地跳繩。
(2)能利用多種運動器械(輪胎、布袋、紙箱等)和輔助材料創造性地進行體育活動。
二: 幼兒園語言領域
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目標
在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幼兒園語言領域大班教育內容與要求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常常將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分為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文學活動、早期閱讀五種類型,不同的活動類型具有不同的語言教育內容與要求。
(一)談話活動
1.能主動、積極、專注地傾聽別人談話,迅速掌握別人談話的主要內容,並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2.能主動地用普通話與同伴交流,態度自然、大方。
3.能圍繞話題談話,會用輪流的方式交談,並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與同伴分享感受。
4.逐步學會用修補的方法延續談話,進一步提高語言交往水平。
(二)講述活動
1.通過觀察,理解圖片、情景中蘊涵的主要人物關系和思想感情傾向。
2.能有重點地講述實物、圖片和情景,突出講述的中心內容。
3.在集體面前講話態度自然、大方,能根據場合的需要調節講話的音量和語速。
4.講話時語言表達流暢,不停頓,用詞用句較為准確。
(三)聽說游戲
1.在游戲中學習正確運用反義詞、量詞和連詞等,並能說完整的合成句。
2.養成積極傾聽的習慣,迅速把握和理解游戲中較復雜的多重指令。
3.不斷提高幼兒傾聽的精確程度,准確掌握和傳遞有細微差別的信息。
4.在游戲中按照規則迅速調動個人已有語言經驗編碼,並進行迅速的語言表達。
(四)文學活動
1.樂意欣賞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在文學活動中積累文學語言,並嘗試在適當場合運用。
2.在理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情節或畫面情景的基礎上,學習理解作品的主題或感受作品的情感脈絡。
3.初步感知文學作品語言和結構的藝術表現特點,開始接觸文學作品的藝術語言構成方式。
4.依據文學作品提供的想像線索,聯系個人已有經驗擴展想像,並創造性地進行表述。
(五)早期閱讀
1.能與同伴合作製作圖畫書,進一步了解圖畫書的構成。
2.知道圖畫書與文字的對應關系,開始有興趣閱讀圖畫書中簡單的文字。
3.積極學認常見的漢字,進一步了解漢字構成的規律,提高觀察、模擬的能力,並注意在生活中運用已獲得的書面語言。
4.掌握基本的書寫姿勢,在有趣的圖形練習中作好寫字的准備。

③ 幼兒園教育教學計劃的類型

根據不同類型的家長的需要准備幼兒教育論文的選題、收集有關資料。
3、制定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各類活動參加幼兒園教壇新秀評比。
一月份:1、書寫幼兒

④ 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計劃怎麼寫中班

(一)科學領域 1.幫助兒童了解不同環境中的動物植物及其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種植)。 2.讓兒童獲取有關季節、人類、動植物與環境等關系的感性經驗,能用不同形成表現四季的特徵。 3.引導兒童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塔、交通、通訊工具等)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和多種材料進行製作活動,能夠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並能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性。 4.使兒童喜歡並較長時間參與科學活動,能主動探索周圍自然界,並能用繪畫或符號的形式記錄發現、提出問題、尋求答案;能關心、愛護自然環境。 (二)數的概念 1.教幼兒學習6-10數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體驗總數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部分數的互補和互換。 2.教幼兒學習10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體驗加減、互逆關系。 3.教幼兒學習等分實物或圖形,並區別物體的高矮。 4.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徵或特性進行分類,學習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徵及按勾畫好的特徵尋找圖形,學習交集分類。 5.啟發幼兒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的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及正逆性關系。 6.教幼兒認識球體、圓柱體,能根據形體特徵進行分類,體驗平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7.引導幼兒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右轉動。 8.教幼兒認識時鍾,學著看整點和半點,學習看日歷,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稱和順序。 9.教幼兒認識一元以內的紙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知道它們的值是不同的。 10.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1 1.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經驗,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觀察與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1 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迅速,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材料。 三、教學安排表: 1.學習6-10的加減法和組成 2.讓幼兒講述圖意並列出算式,會編應用題。 3.學慣用三個數字寫四道算式題 (1)鼓勵幼兒嘗試按圖中的動物不同特徵,找出三個相關聯的數,並列出算式計算。 (2)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加減運算中三數的關系。 4.認識圓柱體和球體 (1)讓幼兒觀察、比較球體和圓柱體,說出其名稱和特徵。 (2)圓柱體的游戲 a.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b.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c.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計劃怎麼寫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夥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多數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
一、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具體經驗,了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了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准,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二、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系,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三、具體方法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系,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系,圖形與空間的關系。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