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總教學目標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總教學目標

發布時間:2020-12-31 04:56:01

❶ 2015新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盧觸枚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2.學科:三年級上冊數學

3.課時:1課時

4.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平面圖形,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習熱情,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摸物體的面的邊線,讓學生感愛、體驗周長。通過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長,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

5.學生課前准備:

(1)撿拾2片樹葉。

(2)直尺或三角尺,毛線或細繩、捲尺。

(3)在家長的指導下、配合下測量自己的頭圍、腰圍等,並做好記錄。

6.教師課前准備:

教學之前先用網路網頁搜索「認識周長」的相關教學資料,找教案、教學設計、課件、教學反思等作為參考,明確教學的重難點,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再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網路搜索一些相關圖片及相關習題。通過整合教學方案、相關教學素材並結合學情設計出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教具學具准備:課件、直尺、線、皮尺、部分實物、卡片等。

[教學內容]什麼是周長,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第44、45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什麼是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摸身邊的物體的面的邊線等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

[設計理念]

(1)注意在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建立概念。

(2)通過多種活動感知周長的含義

(3)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認識周長。

2、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度量及比較、歸納等活動,探索並掌握周長的比較方法。

3、能初步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2、經歷觀察、操作、測量、比較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並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積極參與探索測量周長方法的學習活動,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活動中能夠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4、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1、認識周長。2、測量並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測量曲線型圖形的周長、用平移的方法比較周長。

[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引導法,游戲教學法。

2.學習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周長」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小螞蟻。小螞蟻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那就是經常鍛煉身體。看,它又要開始跑步。(出示課件)。

學生觀看螞蟻爬樹葉的動畫(FLASH動畫演示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周)

討論:剛才小螞蟻跑的路長與這片樹葉的什麼有關?

指名回答,師根據回答,適當板書:一周的長度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什麼是周長》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長」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樹葉的邊線(強調從哪起摸,到哪,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2)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封面長方形紙片的周長。)

(3)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課桌面的周長。)

(4)找黑板的周長

師:黑板的周長在哪?誰能上來指出來?

請一生用米尺指出來,師在學生起點處做個記號,回到起點時又做記號。

(5)摸一摸,說一說

師:我們生活里還有許多物品都有它們的周長,現在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找出它的一個面,沿著它的邊線用手來摸一摸它們的周長。

學生活動:摸一摸物體的周長。

師:誰來說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

請學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間互評。

2.描圖形的邊線

師:你們手中的樹葉漂亮嗎?想不想也學學小螞蟻的方法,描出它們的一周邊線?感受它們周長的長短嗎?

在描畫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描畫的方法和幾個同學的作品。

(1)怎麼描畫?(課件展示)

(2)判斷:下面哪幅圖的周長畫得正確?為什麼?(出示課件)

(3)學生活動:描樹葉的周長,比一比誰能描得又快又好。

(4)學生演示交流是怎麼描的?(實物投影展示)

(5)師:小螞蟻想試試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給我們帶來三幅可愛的圖畫,你們喜歡哪一幅就選哪一幅,用你們最喜歡的顏色來描出它們的邊線!(p45-1)

指名到展示台演示。

3.量一量、算一算。

(1)測量直線型圖形的周長。

師:老師特地為大家帶來一些圖形朋友,你們看都有誰?

(圖形有:三角形,長方形,梯形)

說一說:用什麼測量?怎樣測量?要注意什麼?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測量。

(2)測量曲線型圖形的周長。

同桌討論:如何測量一片樹葉的周長?

集體交流測量所需的工具、測量方法。(教師同時演示操作的方法)

同桌合作測量樹葉面或硬幣的周長。

(3)小結:看來在測量直線型圖形的周長時,只需要測量出圍成這個圖形各條邊的長,再計算出它們的總和就行;如果要測量曲線型圖形的周長,就需要藉助毛線、捲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測量腰圍、頭圍等。

(1)師引入: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應用非常廣泛。其實不僅物體面上有周長,就連我們身上也有周長。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腰圍。

(2)指導學生指一指腰的周長從哪到哪?還有頭圍、腕圍……

在這些周長當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長,我們就來實際測量一下它的周長。(課件展示正確的位置及測量方法)

(3)小組合作測量。

(4)交流:告訴大家你們測量哪的周長?怎麼測量的?(從哪到哪的長度?強調起點到終點。)

2、了解: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1)師引入:我這里有一個三角形的框架,請問它的周長在哪兒?

生上台指出。

(2)質疑:如果老師把接頭放開,這個圖形還有周長嗎?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出現2種觀點:

a:我認為有周長。

b:我認為沒有周長。

(3)我們分兩組進行辯論。(分正方與反方)

(4)小結:開口的圖形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

四、智力大比拼——鞏固運用(出示課件)

1、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為什麼?

2、比一比,花園和菜園哪個的周長短?(平面圖形設在方格圖上的)

(1)學生獨立思考。

(2)交流發現: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簡便。

3、兩只蝸牛賽跑,它們的跑道一樣長嗎?

(1)讓學生想辦法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通過課件演示「平移」驗證,兩個圖形的周長是相等的。

4、動物鍛煉身體:一片長方形草地被分成A、B兩部分,小鼴鼠和大象要分別繞A、B兩塊草地跑一圈,他們跑的路一樣長嗎?

五. 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的表現怎麼樣?給自己評價一下!有什麼收獲?

❷ 新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的總目標是什麼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在課堂中改進筆算教學,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12、在教學量與計量的教學時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13、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14、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1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精心設計每節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

在教學中,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己動手「做數學」、「玩數學」、「用數學」,的氣氛中學習數學,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

對於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平時要多加關注,注意讓好的學生去帶動他們、幫助他們,並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共同促進他們進步。

對於優生,要盡可能地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得好,學得精。

❸ 小學數學各年級大綱(北師大版的)

六年級:(1)一件工作,甲,乙兩人合作6天完成,甲單獨要天完成,乙獨做3天後,再由甲乙合作要(4又5分之4天)天完成
一項工程,甲獨做要10天,乙獨做要15天,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3:2)
(2) 某食品店有白糖8/9噸,第一天賣出2/5噸,第2天賣出3/10噸,再運進多少噸就和原來白糖同樣多?(我要算式和答案)
8/9-(8/9-2/5-3/10)
=8/9-(22/45-3/10)
=8/9-17/90
=63/90
=7/10
答:————————。

5年級:
1.扇形統計圖是用( )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 )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
2.通過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表示出( )同( )之間的關

4年級(1):系甲、乙、丙三人參加田徑對抗賽,賽前約定:各項比賽第一、二、三名分別記5分、2分、1分;累計得分最多者,就是優勝者。現在知道甲獲得百米賽跑第一名;丙獲得優勝,累計得分22分;甲、乙各得9分,請你判斷三人在比賽中所得名次個數的情況。

3年級:把3寫在某個3位數的左端得到一個4位數.把3寫在這個數的右端也得到一個4位數.這兩個四位數的差是1071.求這個3位數?

2年級:小紅和小花一共有800壓歲錢,小紅是小花的3倍,小花和小紅各是有多少歲錢錢?

1年級:貌似不記得了!
我的回答就這么多希望你喜歡!

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什麼是周長》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內容,本節課在學生觀察、觸摸的活動中突破難點,感悟、感知周長的意義。在認識周長的基礎上解決有關周長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正確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理解周長意義的基礎上,會用恰當的方法測量、計算物體或平面圖形的周長。
3、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學生分析:
1、學生的年齡為8歲左右,對操作性較強的數學課興趣很濃。
2、學生喜歡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教學方法:
1、讓學生在摸一摸學具及觀察畫面中討論、歸納周長的意義,主動獲取新知。
2、 在感知周長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畫面提示獨立完成周長的相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
教學准備:
1、PPT課件、自製圖片。
2、 學生准備樹葉、梯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繩子、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收獲果實的季節。老師從網上搜集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課件)這些樹葉漂亮嗎?想不想描一下它們的形狀?
二、探索什麼是周長。
1、感悟周長。(描一描、說一說)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描得對嗎?嗯,表達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學生說從哪裡開始,到那裡結束的?
4、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課件演示),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這片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5、再來看,(課件出示圖形),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請同學們拿出紙,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用筆描出來。描完後同位的相互交流一下。(注意:檢查時要注意學生描的是不是一周,課件顯示錯誤和正確的描法,加深學生對一周的正確認識)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那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學生答)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真聰明!)
三、聯系實際,感知周長。(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1、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個例子說一說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邊線。(指導:地面的周長、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鞋底的周長。)
2、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3、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嗎?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下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腰圍。
(2)、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估計的准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意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麼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誰來說一說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
1、請同學們翻到課本第45頁,做第3題。
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知道它們是否一樣長呢?(課件演示課)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同位合作。(課本45頁第2題,課件顯示)
3、描一描。獨立完成。(課本45頁第1題)
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六、思維拓展。
課件顯示: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❺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天教學設計

《一共有多少天》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80頁《一共有多少天》.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獨立探索,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

2.會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初步發展類推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體驗7的乘法口訣來源,理解每一句口訣的意義.

2.熟記口訣,學會可以利用推想的辦法幫助記憶.通過編制口訣,

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四、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
(導入)同學們,這節課不僅來了很多老師,而且你們的好朋友淘氣、笑笑、還有小明也來到了課堂上,好像他們正在議論什麼,我們去看看好嗎?
(出示淘氣和笑笑的對話)
誰能大聲地把笑笑和淘氣的對話讀一下,(生讀)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

對,我們知道了還有兩個星期,就開運動會了.
還有3個星期就是笑笑的生日了.還有9個星期就放假了.那麼對於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幫助這幾位小朋友算算2個星期、3個星期,9個星期一共有多少天.
(板書課題)

1.
為了更好地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老師藉助這樣的一個表格來幫一下忙
(出示課件)

2.第一行的數表示什麼?(星期)第二行呢?
(天數)
要想解決
2個星期,
3個星期,
9個星期有多少天?首先我們得先知道一個星期有幾天?誰知道?生
答:一個星期有
7天.
(很好,請坐.)

師:2個星期有多少天呢?你是怎麼算的?(生答:7+7、7×2、口訣)

師:那3個星期多少天?你是怎麼算的?(生答:7+7+7、14+7、7×3、口訣)

3.師:你會接著算嗎?請你打開書80頁,把結果在這個表格里寫一寫.

找同學來說一說同學們剛才我們藉助表格,弄明白了2個、3個、9個星期到底有多少天,
不過這樣是不是很麻煩?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一下子就能算出幾個星期有幾天?我們之前學習了6的乘法口訣,你們猜想一下我們學習一個什麼新知識就會更快的解決這幾個問題呢?對,太棒了!我們只要學會了7的乘法口訣,這些問題就很快解決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7的乘法口訣.(板書)在一共有多少天後面打上括弧,寫上7的乘法口訣.

二、觀察,圈畫

(一)
為了更直觀的看到我們剛才計算的結果,
你們能在這個點子圖上進行
說明嗎?生:能

1.
請同學們觀察點子圖,
要有序觀察,
先看一行有幾個?你發現了什麼?生
答:
(引導一行行觀察)

1
行是
7
個,
2
行是
14
個,
3
行是
21
個)

2.
現在老師圈起了一個
7
,一個
7

7
,仔細觀察,現在呢?(圈起兩行)
兩個
7
,誰能完整說一下,生:兩個
7

14.
再看,
(圈起
3
行)生:
3

7

21.
2.
接下來請你自己會圈一圈,照樣子寫一寫嗎?自己試試看.

3.
師巡視.

4.
好同學們接著一起來說說.

4

7

28,5

7

35


(二)列式計算

1
同學們看著這個圖你有什麼發現嗎?生:每次都多了一個
7
,根

據我們的觀察與發現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誰來試試看?生:
(板書)
1×7= ,2×7=,3×7
=
,7×9

2.
如果沒有點子圖,你有什麼好方法又對又快地進行計算?生:連加
/
口訣

3.
你想用什麼方法呢?生:口訣.師:為什麼都用乘法口訣呢?生:簡單.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7
的乘法口訣.

(三)編口訣,找關系

1.
編口訣:
同學們咱們以前已經學過很多口訣了,

7
的乘法口訣到底什麼
樣呢?同學們你們能編一編
7
的乘法口訣嗎?編完同桌說一說.
一七得七,
二七
十四,三七二十一

2.
好多同學都說完了,
誰試著給老師說一說.
生:
一七得七„„(說的真好
)
3.
同學們看乘法口訣,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
1-6
的口訣已經學過,今天
新學的有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和七九六十三.

提問:
同學們「四七二十八」是什麼意思呢?根據這一個乘法口訣你能寫出
幾個乘法算式?分別是什麼?那「七八五十六」是什麼意思呢?說出他的乘法
算式.那「七九六十三呢」?

師:那每句口訣都能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嗎?

生:不是七七四十九隻能列一個.

師:為什麼呢?

生:
7

7
是相同的,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3.
找關系:

師: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這些乘法口訣,他們之間有關系嗎?

生:有,找學生來黑板指著說.每個乘法口訣相鄰兩句相差
1

7
.從上往

+7
,從下往上
-7
.
(同學們真善於觀察)那麼不相鄰的兩句口訣如:七七四十
九和七九六十三他們之間的關系呢?生:不相鄰的兩

句之間前面的數相差幾,積就相差幾個
7
.七七四十九表示什麼意思?生:
7個7相加.那七九六十三呢?表示
9

7
相加.我還聽到了有同學說表示
7

9
相加,
是嗎?我們一起來看點子圖,

63
個點有什麼奧妙你能發現嗎?生:
看出
9

7

7

9
.橫著看
9

7
,豎著看
7

9.
我們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就有
不同的表述方法.
對嗎?我們在習慣上只記小數在前面的那一句,
同學們明白了
嗎?那七九六十三能表示什麼?再找同學來說,表示
7

9

9

7
.

(四)
、找方法記口訣

1.
師:我們在記口訣是時候你有什麼好方法?

生:加法記口訣、用他們之間的關系記口訣.

師:你認為哪句口訣最難記?為什麼?

生:或說七九六十三,七八五十六

2.
(課件)如果我們計算「7×8=?」時,真的忘了口訣怎麼辦?生:用7的
口訣來推算一下.你能藉助口訣之間的關系解決嗎?

7×8=7×□+7×□觀察等
號兩邊的算式,你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了嗎?還可以怎樣填空.

給同學們一點時間來記一下
7
的乘法口訣,
看誰記得更快,
一會老師要找出
我們班級的「背乘法口訣大王」,看誰背得又快又准,開始吧!

剛才我們猜測學會了
7
的乘法口訣,
我們課前的問題就會很快的解決了,

這樣的嗎?我們來驗證一下,
再一次出示情境圖,
誰能快速的告訴老師
2
個星期
有幾天?先列示,你用了那句口訣計算的?同樣
3

9
,同學們,看,我們猜想
的真不錯,
學了
7
的乘法口訣,
我們再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簡單多了,
那麼現在
我們將再用
7
的乘法口訣去解決更多的問題,好嗎?我們來做幾道練習.

三、做練習題

1.
課本第
81
頁第
1

2
題:學生獨立完成,找學生來黑板做,師巡視訂正.

2.
課本第
81
頁第
3
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並說說自己是
根據哪一句口訣計算的.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1.
學會了
7
的乘法口訣

2.
理解了乘法口訣

六、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天


7
的乘法口訣)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9 七九六十三

閱讀全文

與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總教學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