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講解小學作文該怎樣進行課堂導入
《美麗的校園》作文指導教案
教學目的: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校園的景物,然後寫出校園的景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個上個單元我們學過了好幾篇寫景的課文,讓我們領略了美麗景色,學習這些課文,真是美的享受。
今天我們一起來再欣賞一處景物,看看這是哪兒,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二.指導觀察
1.出示圖片.
2.說說這幅圖是哪兒的景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3.指名說:這是怎樣的校園?(這是我們的校園,美麗極了)板書:____的校園(美麗.漂亮.迷人.景色優美……)
4.我們的校園美在哪兒?(如假山.教學樓.風雨活動室.升旗台……)(出示校園全景圖)
5 .校園的美景真不少,你最喜歡哪處呢?為什麼?(根據學生所說的順序,依次出現各處景點)
① 校門上有什麼?(
② 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什麼?(操場.塑像.鮮花)
③ 進了校門你最喜歡哪兒?它們有什麼特點?
④ 逐個觀察綜合樓.教學樓,盡量把每處的景物特點敘說清楚.(花.樹.綜合樓:樓.廣播室.桂花樹.花圃.教學樓:風雨活動室.教室……)
6.師:校園里處處都很美,美得各不相同,我們怎樣才能把這些景物說清楚呢?(按一定的順序,抓住重點,詳略得當……)板書.
三.指導選材
1.師:校園很美,景物很多,如果我們要把每處的景物都介紹清楚,這要花很多時間,也很難,所以我們在介紹時,要抓住你認為最能表現我們學校特點的景點重點介紹,其他的景點可簡單介紹.在介紹時,我們還要按一定的順序來說,讓人一聽就能知道這些景物在哪個位置,還能從我們的介紹中了解我們學校的整體布局.
2.想想你自己准備介紹哪些景點,按什麼樣的順序介紹,然後同桌互相說,互相補充.(按觀察的順序或從外到內的順序.從左到右的順序……)
3.指名說,大家評.注意把話說通暢說連貫,盡量使用學過的好詞好句,把校園的美說清楚.
4.(把校園的景色盡展屏幕)我們的校園很美,在這樣的校園里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樣的想法?
~ 1 / 2 ~
四.指導作文
今天要寫的這篇作文,就是我們剛看到的內容,怎麼說就怎麼寫,但要注意幾點:
1. 先把題目補充完整.
2. 把看到的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突出重點.
3. 把句子寫通順,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連接,使意思更連貫.
板書設計:
______的校園
理清順序抓住重點寫清特點
2. 如何打造小學作文教學高效課堂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從教十多年,我常常感到作文教學的高耗低效,我們的教學環節通常是:作前指導、學生作文、修改謄抄、教師批閱、作文講評,這樣一來,一次單元作文至少要佔三節課堂時間,而教師更是要花費很多時間進行批閱。師生俱疲,卻收效甚微。
那麼怎樣有效地利用作文教學時間,打造高效作文課堂呢?在本次關於有效作業的小課題研究中我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一、精簡作前指導,彰顯學生個性
目前作文教學的作前指導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指導過少,為了趕進度,提幾條要求就讓學生動筆,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當然不可取;另一種是指導過多,整節課教師一直不遺餘力地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從選材到謀篇到各種寫作方法進行指導,並且讓幾個好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路,快下課時才讓學生動筆,我認為這種做法更不可取。
所謂一鼓作氣,當學生有了強烈的表達慾望時,就應讓他們一吐為快,過細的指導看似降低了習作難度,但同時也給了學生過多的束縛,產生了思維定勢,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恰到好處的作前指導應該是少而精,在激起寫作興趣、拓寬選材思路後應戛然而止,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這樣他們才能盡情地傾吐,寫出有個性有靈性的作文。
二、不打草稿,減輕學生負擔
寫作文時,我們通常都是讓學生先寫在草稿本上,再謄抄在課堂作文本上。學生的作文草稿我們有時會逐一查看、逐一修改,但因為時間有限,更多的時候我們會讓他們自己修改後謄抄在課堂本上。因為缺乏必要的指導,學生也沒有修改的積極性,所以打草稿就成了重復作業,加重了學生負擔,卻沒有什麼實效。
在近幾次的作文教學中,我讓學生想好後直接寫在課堂作文本上,等到批閱、評講後仍在課堂本上修改,這樣雖然使課堂本的整潔度有所降低,但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提高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三、批閱、評講、修改密切結合,提高作文質量
一篇優秀作文,不是老師批改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寫出來的。以前對學生作文精批細改,講究旁批,眉批,總評等。加上正常的教學工作,全班學生的一次作文改下來,加班加點最遲也要兩周左右。兩周後再去評講作文,學生早就對寫的什麼主題,什麼內容忘得一干二凈,費力費神而收效甚少。現在學生習作後我一般要進行兩次批閱,雖是兩次,但卻比以前省時,因為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作文評講上。第一次批閱是通覽,勾畫出好詞好句或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提出一些修改的建議。第二次批閱是在評講和修改之後,根據修改後的情況給鼓勵性的評語,適當量分,這樣提高了學生修改作文的主動性,學生整體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這幾個環節中我認為作文評講是很重要的,因為作文評講有針對性,能夠有的放矢,在評講的過程中學生能學會寫作文和修改作文的方法。作文評講要及時,通覽學生習作後,挑選一篇中等的、具典型性優缺點的作文讀給學生聽,讓他們逐段評議、賞析,提出修改的建議;也可以抄一段在黑板上對字、詞、句、標點的修改進行專項的指導(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把全文投影出來效果會更好。);對於老師勾畫的好詞好句可讓學生美美地讀出來,這樣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寫好作文。
四、編作文選,喚醒學生「讀者意識」
作文不僅是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再現生活的過程,也是為了敞開心扉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的過程。這種交流其實就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朱自清認為,「寫作練習是為了應用,其實就是應用於這種種假想的讀者,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讀者。」我覺得,作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懂得:我們要為讀者而寫作,寫作要與他人分享交流。這種意識就是寫作的讀者意識,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學生作文的讀者僅僅是教師,而這個讀者一般來說,又是「教授主體」,而不是「接受主體」。久而久之,造成了「讀者意識」的缺場,這種缺場會讓孩子失去說話的對象,從而直接影響到對於語感、語境的把握。
喚醒學生讀者意識的途徑很多:張貼在牆報上、投稿、課堂交流……我採用的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的方式--編作文選,聽起來可能覺得很麻煩,其實很簡單,把封面設計交給有繪畫特長的孩子,讓每個學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謄抄在大小相同的紙上,把空白的地方用彩筆裝飾一下,老師只需把它們裝訂起來就可以了。編好以後在班級傳看,也可以帶回家給家長看。有了班級作文選以後,學生有了讀者意識,每個學生都想把作文寫好,寫作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是展示自我的平台。
《語文課程標准》從學生發展出發,強調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繁冗拖沓的作文教學只能另學生心生厭惡,所以作文教學應力求短時間高質量。在本次小課題的研究和探索中,本班學生的作文興趣增強了,寫作水平也相應有了提高。我想,只要我們以學生為本位,用心探索,一定能解決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3. 關於小學生高效課堂、課改的作文(400多字左右)
本學期我要認真積極地投入各級各類培訓,認真學習理論,轉變教學理念,以高度負責、刻
苦鑽研精神接受新課改洗禮明確教科書框架、模式和特點盤活課堂教學資源
是教科書教學資源不管是必修教材還是配套讀本都蘊涵著豐厚人文底蘊都在以巧妙
方式引導語文實踐盤活教科書教學資源就要發掘教科書情趣因素、審美因素、智慧
因素用課文中現代意識、人生智慧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感悟理解、積累
運用其次是盤活課外學習資源充分利用校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資源引導學生多讀課外
書並組織交流;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51論文|網
2、精心打造教案與新課程同步
語文課本包羅萬象如果不顧課堂上實際和學生反應一味按現成教案上內容來
施教那麼無論在教學方法上使招數、喊口號都不可能成功課這在無形
之中教案就已把新課程拒之門外很多教學內容是在課堂師生互動中生成無法預設
因此新課程標准下教案編寫要求要拋棄以前一些模式和種種顧慮鼓勵教師大
膽去編寫適應、適應學生、適應課堂要求、適應本地情況教案教師寫教案時無須
將具體施教過程寫出來但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學、問、值得給學生
教教師就教那麼教案就備使教案發揮最大效能:靈活、多樣、具有應變能力
具體模式可以有框架式、線索式、發揮式、提綱式、眉批式、練習式等51論文|網
3、立足課堂創新使學生好為樂之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樂之者「知之好之樂之」代表了不同
學習境界「樂之」是最高境界在有效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興高采烈、其樂
融融在新課改背景下更應該趕快行動起來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
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計:創設情境激趣引思使課既生動
有趣又富有知識內蘊同時正確處理好現代文閱讀教學處理好新課程中「活動」使
課堂教學更有效
為了達到這一目教研組決定每一板塊由一位教師出一節公開課同組教師參加觀摩
課後組織測評反饋將聽課和測評一些重要感受記錄下來在下一次活動中進行總結交
流吸取經驗摒棄不足力爭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循環往復滾
動發展過程中使教師經驗得到沉澱和積累形成多種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主動、健
康發展優質教育實踐形態使教師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學校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從
而最終實現教研工作開拓創新 4、課外語文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主渠道但也要充分運用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中要以課
本為引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
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
為了更有效地給學生搭建活動平台經常地開展一些演講比賽、朗讀比賽書法比賽
4. 如何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作文教學的現狀 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作文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思想認識、道德情操和語言能力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作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高的過程。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我們的作文教學往往呈現「少作為」和「低成效」的狀態: 1、作文訓練的不夠重視。 教師重閱讀,輕寫作。除了學校規定的每學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師不再對此投入時間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投入不成正比,與其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將精力主要放在對學生的閱讀訓練上。 2、作文訓練的無序性。 教師在作文訓練中不太關注學生身處何年段,不太關注學生以往的「學得」和「習得」,在課前隨意挑選個作文題目,放手讓學生做,然後每次念幾篇較好的文章作為評講的對象。他們認為指導作文沒有頭緒,而寫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學生的靈感和悟性。 3、作文訓練的事倍功半。 教師對寫作有一定量的訓練,隨筆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師兢兢業業地對字、詞、句精批細改,教師整日埋於習作堆中,學生的習作有時不能即時反饋,學生寫了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文章再拿來講評,教師是情緒激昂,而學生早已是情緒全無。 在這些教學狀態下,多數學生面對作文提不起興趣,在過程中缺少成功感的獲得,他們認為寫出好作文與自己無緣,這只屬於班中永遠的幾個精英。 而《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理念中「開發語言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條更強調了語言潛能開發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學所承擔的重任責無旁貸,同時《新課標》特別強調「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在有選擇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為終身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有所提高,實現《新課標》課程定位中的「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我們必須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學,嘗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作文教學的「有效」 從《新課標》而言,所謂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就是有效實現學生進步和長遠發展的教學活動。 從實踐影響而言,它是基於提高教學效益的一種現代教學模式。所謂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花最少的時間,取得質量高,令人滿意的最大效果。所謂最優化,是指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決定某些可控制因素應該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選定的目標達到優化。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最優的」是指從一定的標准來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認為,這個標准有教學效果、時間支出、精力和物資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 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是在有限的時間支出,精力支出的條件下讓作文水平處於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相應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寫作的樂趣並能在作文訓練中不僅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發展思維,提高認識,培養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紹倫認為:「由於教學是一個人際關系的過程,教師在這過程中傳遞情感、知覺、技能、觀念以及處理各種抽象關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學取決於有效的交往。」「為了使交往富有成效,必須對合適情境中的合適的人使用合適的字眼」,所以教師的教學行為是一種動力活動,它的有效性取決於作為教師所承擔角色的性質,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成就的目標和學校組織的性質等方面的判斷。教師一定要根據以上幾方面,調整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 三、實施作文教學「有效」的途徑 有效作文教學的展開關鍵看教師,教師必須在與學生的有效交往中完成自己的任務判斷:以下我著重談我在作文教學中對有效教學的任務選擇————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方式的有效;教學評價的有效。 1、教學目標的有效------作文教學呈現有序性 如今有些教師著重於學生的原生態的寫作,他們放手讓學生寫,讓學生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汲取作文養料,這值得我們借鑒,但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因為我們的生活與作文訓練不可能同步進行。散漫而不可捉摸的生活,給作文教學不可避免地造成隨意性。另外,從我從教學校的學情來看,學生對於「怎麼寫」的困惑比「寫什麼」更大。所以,我認為,有效的作文教學必須呈現系統、有序的教學。 那麼,如何呈現有序呢?這完全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目標。有的教師從作文能力的培養著手,將這個有序細分為:觀察能力(積累素材能力)的培養——構思能力(審題布局能力)的培養——表達能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評價能力(自我完善修改能力)的培養。還有的教師從文體的角度來形成有序:記敘文能力的培養——說明文能力的培養——議論文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序無定法,而這個序的確定一定要針對你所面對的學生已有的學習狀況而定。比如我接手高二年級以後,發現學生在記敘文寫作方面已有章法,而對議論文的寫作認識模糊,寫出的文章會出現「非驢非馬」的不知是什麼文體的作文。於是我就將高二作文教學目標定在「能寫規范的議論文」。為了完成這個總目標,我再細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l 學習「證明觀點型」的議論文寫作:比如《開卷有益》、《要慎獨》------而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又要分幾步:學習布局文章結構;學習組織材料論證觀點;學習利用材料評析觀點。 在整個議論文寫作的訓練過程中,這幾步如地基一般尤為重要,而每一步教師可以通過幾節課循序漸進地來組織教學。本著這個序,在教學中學生只要是能夠完成每次作文訓練的一個重點目標就算達標。這樣抓住關鍵點,一次作文訓練解決一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每次作文訓練中目標明確,練有所得。 l 學習「選擇自己觀點並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比如《知足者常樂》和《知足者不常樂》;《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l 學習「表述自己的觀點並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比如針對一則新聞或一個寓言故事自己確定觀點並展開論證------ l 學習「論證比喻性論點」的議論文寫作:比如《剪枝卻為樹成材》------ l 學習「關系類題目的寫作」:比如《付出與索取》、《幸福和憂患》、《一步與一生》、《走和停》------ l 放手「話題作文的寫作」:在學會了行文的章法之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利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展現個性。話題作文的題面不直接表明立意傾向,不提出觀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立意 l 強調行文的「思辨性」。這一點是對高二下學生提出的進一步的要求。教師必須將「讓學生的文章體現真情,展現真思,閃現思辯的光輝」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比如在寫有關「愛」的話題作文時,很多學生的文章只是停留在展現愛的層面,文章呈現的只是充滿了愛的一個個場景,缺少對現象背後的思考。而有些學生就擁有屬於自己的較為成熟的思索:有學生從「愛」這個字的繁體字入手,繁體字的「愛」表示兩只手從身體里把心捧出來,就是說愛要「用心」,然後再從心拓展為愛是真心、愛是忠心、愛是同心-----;有學生認為愛是無私付出,而有學生認為愛要雙向才是完整的(思索子女只有感恩於父母,與父母之愛形成雙向的回環才是完整的);有的學生開始對社會冷漠現象展開思索:「是屋外的鐵門鎖住了人們的愛,還是自己的心丟失了愛」;還有學生從「愛」與「喜歡」兩詞的區別去進行思考------ 作文訓練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次訓練都應是一個環節,都應有明確的「達標」任務,因此教師要根據所在學校、班級學情的特點確定自己作文教學的序,讓每次的作文訓練都有特定的目標訓練,保證作文訓練的有序、科學,從而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2、教學方式的有效-----作文練習呈現多樣性 如果作文訓練只局限在兩周一次的大作文,肯定是不行的。教師要多進行幾十字或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訓練,讓寫作練習呈現多樣性,從而實現教學方式的有效。而這關鍵要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資源,讓我們的教材給我們的作文練習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l 遣詞造句訓練:這種訓練需要的時間很少,教師可以利用好平日的課堂教學多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是一種長期的,潤物細無聲的行為,學生會逐漸對自己的語言運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別了,哥哥》一文,可以設置這樣的環節,填詞句練習: 殷夫不要_______,而要_______,他想像普羅米修斯________,即使_____,也________。他的別,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l 以讀帶寫訓練:閱讀和寫作,從語言文字訓練的角度看,前者著重對語言的理解,後者著重對美的感受和鑒賞。學生在閱讀中所感受的美,對學生作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示範、指導作用。教師靈活運用各種形式堅持以讀帶寫,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在有限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有效方式。在訓練中,我們可以採取這些形式: 縮寫。它能訓練學生精簡文字的能力,這種方式較適合小說這種體裁,如《項鏈》等課文。 補寫。這種方式較能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令其能專工於人物、景物細部的描寫、刻劃,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如補寫《最後的常春藤葉》中貝爾曼雨夜畫樹葉的情景。 改寫。這也是促進學生拓展思維的方式。如將柳永的詞《雨霖鈴》改寫為一個分別場景的描寫。 仿寫。模仿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法。我們的語言是在不斷的模仿中成長起來的。比如由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仿寫《______的秋》 寫串聯詞。這種方式更有實用性,利於調動學生興趣。比如假設學校有一場文藝演出,讓學生為主持人在《竇娥冤》和《西廂記——長亭送別》兩個節目中間寫一段串聯詞。 l 一文多題訓練 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可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教師訓練的角度設置不同梯度的作文題,一文多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在閱讀完梭羅的《瓦爾登湖》後我布置了三道選做題 1、概述文章的主題 2、《瓦爾登湖的美》 3、《他,是幸福的》 三個題目是按照學生的程度分為三檔,1題是完成閱讀任務,訓練學生概括能力,2題是感受並再展現瓦爾登環境的美,3題是真正走近作者,走進作者的心田。無論選做何題,訓練的角度雖有不同,但每個學生都能各取所需,從而認真寫作。 再比如學完《告別權力的瞬間》,我也布置了三道選做題 1、課外閱讀有關華盛頓的文章,積累素材 2、半命題小作文:為官一任,就要________ 3、半命題小作文:________的瞬間 這三個題目第一道是拓展學生閱讀,利用課本資源積累自己的論據庫;第二道訓練的是議論文組織材料論證論點的能力,第三道題目針對的是記敘性文章細節描寫的訓練。 一文多題的訓練,有時可注重學生不同的程度,有時可關注各種文體的寫作,它與遣詞造句、以讀帶寫訓練一起以寫作多樣性夯實了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成為我們教學方式的切實有效的抓手,而教師對於這種切入點更小的作文訓練,更應是「觀其大略」,注重講評,而不是「精批細改,追求完美」。 3、教學評價的有效-----作文評價呈現分層性 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相統一的三維課程目標,重視對作文主體的關注,提出「為學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從而確立了學生是作文主體的作文教學理念。如果學生的學習智力被充分地調動,就能有效地學習,而寫作也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 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有效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以往的作文課堂訓練,教師總是用一個標准、一把尺子去判斷學生的高下。其實,這種評價欠於公平。例如,按照高考作文70分的評分標准,以往寫作基礎較好的同學如果得到三類上的49分應該是並未達標,而以往寫作基礎很差的同學如果得到49分應該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立足於促進每個學生的有效發展,實施分層性評價是一種嘗試。 l 充分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我們會發現,即便是擅長寫作的孩子也有個體差異,有的孩子長於抒情,有的孩子長於哲思,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寫作的狀況,才能進行有效地分層評價。 l 讓每位學生的頭頂都有一個「跳一下就能摘得到」的蘋果。在以往的作文教學評價體系下,不會寫作的同學怕寫作文,認為自己寫來寫去寫不好,永遠寫不好。而會寫作文的同學每次都得到表揚,認為自己不錯了,又缺乏再進一步的動力。所以,在每位學生頭頂放置一個蘋果,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都往上跳一跳,摘得蘋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l 設置不同的評價獎勵機制。 1、小組激勵制:凡是大作文可以達到50分或者達到二類卷52分的學生可以為該小組積累分數每人3——5分。 2、印刷激勵制:凡是優秀作文在全年級印刷分發,而較於以往習作有大進步的學生,作文在本班印刷分發。 3、再稿激勵制:對於上次作文不達標的同學實行再稿制,與初稿相比,只要提高5分以上就進行表揚。 4、小題大做制:對於寫作較差的學生發現他們行文中的某一處小的閃光點,抓住不放,大做文章,大張旗鼓地表揚。 5、面談商討制:對於二稿仍不過關的學生,進行面談,鼓勵其從頭再來。 案例:學生錢某,原先對作文相當排斥。每次期中期末考試,他的作文在規定時間內都只能寫400----500字。我發現他的理科成績尚可,邏輯思維能力也正常,只是表達的滯後和對語文學科的不自信讓他與這門學科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在教學中我就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從他平日用的一個好詞、好句開始表揚,漸漸我欣喜地發現他在行文練習中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修辭手法了。語言訓練跟上了,他就能夠較為通順地表達自己原先有卻說不清的想法。自信心的提升讓他一天比一天對自己更有要求。原先我對他的預設目標是48分,但他表現出了不服氣,還將稿件帶回重改,幾經反復,後來他在當堂習作有關文化遺產的話題作文中寫到:「在故宮,你見到的是涌動的人群;在桂林,你見到的是『到此一游』的字樣;在周庄,你見到的是熱鬧的古街。而故宮宮殿的雄偉,桂林山水的甲天下,周庄古鎮的嫻靜,這些才是你希望見到的風景吧。為什麼當它們與文化遺產之名掛鉤時,就物是人非了呢?其實,這在於人的心。由於權威的認定,引起了品牌效應,人人都希望一覽這文化遺產,這就使人流快速地增長了。而人流的增長,就會使一些惡習被帶來集中展示,這就是遊客的心。當這些文化遺產被確定時,那些有頭腦的精明人則會馬上想到錢,把這些作為生財之道,這也就是商人之心。嗚呼,如若這樣,那寧可放棄這一頭銜,還那些文化遺產一個清凈。」他在文章中表達了對如今人們更關注文化遺產的名而忽視其實質作法的憂慮,很有自己的見解。 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都有被認可的需求,只有當表現和評價結合起來的時候,才會真正地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一次表揚、贊賞,表面上只是一個簡單的行為,但它往往會對學生內心產生深遠的影響,觸及學生的心靈,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而這種分層的評價方式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對寫作不放棄,鼓勵學生作文的熱情,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魯迅先生認為:文章該怎麼做,他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作文教學面對的是一群基礎不同,稟賦不同的學生個體,我所做的嘗試也就是從目標、方式、評價三方面努力,讓學生能夠多看多練,從而盡量達到教學效果和時間支出的最優化,讓作文教學更加有效,讓每個學生都能「樂於表達」,「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將作文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完成人生的一種成長和歷練。 參考書目: 1、江紹倫《課堂教育心理學》 2、陳旭遠《新課程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3、翟啟明《新課標語文教學論研究》 4、萬明華《有效的語文教學》
5.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作文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人只有因內心的誘因而需要說話時,才能自然地說話寫話,才能最有效地發展語言能力.<<新課程標准中也明確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進行創造表述的過程.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 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新課改環境下的作文教學要把學生引 向生活, 引向自然,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捕捉習作材料,在生活體驗中得到情感升華.本人經過教學實踐與反思,認為作文教學首先必須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愛寫、想寫、樂寫、會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精心組織作文教學,讓孩子以其獨特的視角去感受生活,認識事物;必須讓學生勤積累、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還要巧訓練、多實踐,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既要教作文,又教做人,讓孩子以其獨特的方式張揚個性,發展個性完美人格.
一、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愛寫、想寫、樂寫、會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主動需要.因此,老師必須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正確引導,樹立責任心和責任感
有些學生認為寫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當作家,就可以不要學習寫作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文,了解作文,通過實例說明作文教學的目的、意義和實用價值.如我們日常工作中要寫工作計劃、總結、報告;農村有時貸款要寫申請報告,工廠生產的產品要寫廣告詞;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要給親友寫信等等.寫作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能.同時我們還要學生想一想,如果沒有寫作,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能夠流傳下來嗎?任何一項發明、創造如果沒有文字的說明能夠推廣和應用嗎?使學生認識到寫文章不僅是我們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是社會的發展、人類進步的需要.教育學生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應該明確時代賦予的重任,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當然離不開寫作知識),長大才能為建設祖國作出更大貢獻,從而樹立起學習寫作的責任心和責任感.
2、分層要求,樹立信心,培養作文興趣
先降低對學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導時,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先考慮寫什麼,再考慮怎麼寫.在語言表達上,讓學生從小養成一個習慣,寫了一個句子就問一問自己:這個句子通嗎?在寫得通的基礎上,再逐步要求寫得好.成功是成功之母.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們的學生總是經歷失敗,從未嘗試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有可能喪失信心,永遠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經常表揚、鼓勵學生,特別要鼓勵程度較差的學生.要樹立他們進步的信心,把他們的習作作為黑板報的稿件刊登,或推薦到紅領巾廣播站播誦等形式,讓學生有表現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用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信心,激勵學生繼續走向成功.
3、通阻開源,逐步克服畏難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產物.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對習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容.、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因此,我平時注意了解學生,從日常接觸中、從語文教學中、從學生的作文中,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從他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中選擇作文的內容,讓他們先說再寫.這樣他們要說的內容就多了,有的說捉泥鰍、有的說采野果、有的說跳家家、有的說捉迷藏引導他們把自己參加這些活動的經過和感受寫下來,讓他們用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這樣貼近他們生活,他們就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逐步消除畏懼情緒.
二、分清三個階段,遵循作文訓練的規律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是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寫成篇作文.起於寫話,間於寫片段,落腳於篇的訓練,三個階段有著內在的聯系,三個階段具體的要求是:即低年級說寫提早訓練,貫穿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每周設兩節說寫訓練課,以詞句訓練為主,讓學生圍繞一個中心,會說一句完整的話,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說一段通順的話,然後寫下來.中年級集中力量說好、寫好片段,達到內容具體,條理清楚,到四年級由片段訓練過渡到能寫簡單的記敘文.高年級成篇綜合訓練,突出加強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表達、修改等六項基本功訓練,達到內容具體,有條理,有中心,有重點,有真情實感,能展開想像和聯想.
三、勤積累、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要厚積薄發,要寫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樣辛勤積累.引導學生:
2、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觀察和思維是打開作文內容寶庫的金鑰匙,沒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思維習慣,為積累作文素材打下堅實基礎.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第一,多看多聽.多看,就是經常認真地看,看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事物的特點、性質,人們的思想感情.多聽,就是注意聽懂人們的不同意見,不同反映,從聽的中間開闊知識領域,了解古今中外許多事情.第二,多問多想.多問,就是把自己平時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老師、同學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觀察到的事情在頭腦中多回憶,多聯想,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鞏固看到和聽到的成果,鍛煉思維,形成深刻的印象.第三,多記多寫.就是說手比較勤,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及時記下來.可以寫生活日記,可以寫觀察日記.如果持之以恆,形成習慣,不但能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鍛煉了書面表達能力,使學生受益終生.
四、巧訓練、多實踐,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1、童話引路,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富於幻想,喜愛童話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聽童話、說童話、讀童話、寫童話,從而把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開始,可先聽老師講童話故事,再讓學生自己講一講,最後寫下來,或者讓學生看圖寫童話,讓學生展開合理想像,提高作文的興趣和作文能力.
2、採用素描作文教學解決作文時有可寫的內容.對日常生活和各個局部,如文具盒、書包、老師、同學、教室一角進行分項素描,從說到寫進行片段訓練.然後逐步擴大觀察范圍.起初要求他們早晨從校門口到教室,在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見到了什麼?本來學生每天走這段路,並沒理會的、沒什麼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後,他們開始注意了,學生觀察後讓他們寫下來,並告訴他們就這樣作文.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許多事物可以觀察,而且可以用來作為作文的材料,我們周圍可寫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後來要求他們觀察家裡的、鄰居的、大街上的、商店裡的、公共場所見到的事物,這樣學生的眼界越來越寬闊,思維越來越活躍,覺得作文有內容可寫,積極性也就高了.
3、加強語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如讓學生自編手抄報、為紅領巾廣播站寫稿,元旦送賀年片,給同學、親友寫信,開會做記錄等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提高寫作能力.實踐證明:作文教學是一種思想和文字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像潛能,只要教師善於挖掘、正確引導,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緊密聯系,互相促進,作文教學的成效必將更加顯著.
五、必須既要教作文,又要培養人,讓學生以獨特的方式,張揚個性,發展個性;完善人格
馬克思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教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學,理應把思想教育滲透到作文訓練的全過程,實現作文與做人的和諧統一.作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怎麼寫,還要教學生為誰寫,為什麼寫,寫什麼內容以及用什麼思想觀寫,如果我們脫離思想教育和兒童個性品質的培養,而只教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這要求作文教學時,把握呈現方法,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明確為誰寫,為什麼寫的過程中,端出寫作動機,另一方面在幫助學生確定寫什麼 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點,同時在指導學生怎麼寫的過程中促進思想交流.其實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賴言語活動來展示.
6. 如何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對我們的小學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於此種情況,我們在進行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何謂生活化教學呢?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在作文教學中多給學生創設與生活密切結合的情境,讓小學生在這種生活化情境中進行作文寫作。這種生活化教學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那麼,究竟如何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呢?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結合多媒體進行生活化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到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基於多媒體的優勢,我們在作文教學當中完全可以藉助多媒體這一手段實施生活化教學。
例如,一次作文課上,我出示了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伴隨著古箏的《春風》這首歌曲,視頻上出現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柳樹開始發芽,春水開始變暖,小鳥在春風里快樂的飛舞。遠處的湖邊百花盛開,一群小朋友在花叢中串來串去,玩捉迷藏游戲。近處的一大片草地上都是放風箏的遊人,滿天的風箏在高空盤旋,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來……」看到如此美好的春的景色,同學們似乎已經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視頻播放結束,我說道:「這是老師春遊揚州蜀崗風景區的時候所拍攝的畫面,那麼在你們的眼裡春天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呢?下面,我們就以『春天來了』為題寫一篇課堂作文,看看你們眼中的春天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作文題目布置下去之後,同學紛紛動筆開始寫作,不到十幾分鍾的時間便有學生表示說已經寫好了。於是我讓他們讀出自己的作文與大家分享。沒想到的是在學生的眼中春天是如此的絢爛多彩。給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李華同學的作文。她在作文中是這樣寫的:「沒想到春天來的如此悄然,昨天還是光禿禿的柳枝,今天一早起來就看到上面發出了幾粒新芽。爸爸說那是因為春天來了。坐在爸爸的電動車上,眼前的一切讓我目不暇接,前天看到的油菜,才過了兩天就多長了二十多厘米,油菜花看來也要開放了……」一篇篇優美的作文就在學生的筆下寫出來了,讓我非常欣慰。
在上述作文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很好的展現了一幅春天的畫面,立刻勾起了同學們對春天的遐想。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游戲進行生活化教學
游戲對於小學生來說可謂是非常喜愛。基於此種情況,我們不妨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融入一些游戲內容,把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游戲帶入作文教學當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文寫作興趣,更可以滿足他們的游戲需要。
例如,在一次作文課堂上。我並沒有直接進入正題,而是把全班同學帶到了操場上,要求學生把提前准備好的、一些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道具拿出來,與同學們一起玩游戲。這個提議讓同學們倍感興奮。他們有的三五一群跳皮筋,有的一起踢毽子,有的一起滾鐵環……各種生活中的游戲似乎都被他們搬到了操場上。十幾分鍾過去之後,我要求大家停止游戲,回到課堂上。等同學們都坐定之後,我問道:「剛才的游戲玩的開心嗎?」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開心!」我接著說:「既然你們玩的那麼開心,下面就請以『我最喜愛的游戲』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不低於200字。」任務布置下去之後,同學們最初似乎很茫然,但是回想起剛才的游戲畫面之後,很多同學開始下筆了。等學生寫作完畢之後,我挑選出了幾篇寫的比較好的作文與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同學寫道:「我最喜歡的游戲就是跳皮筋,每天放學之後我都會邀請一些小朋友一起玩,現在我的水平可是很高的,在所有小朋友中我跳的是最好的……」有的同學寫道:「每次隨著鐵環飛奔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彷彿飛起來一樣。那美麗的鐵環一直伴隨我到現在,成為我童年最快樂的夥伴……」
在上述教學案例當中,我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一些他們喜愛的游戲,這樣的教學方式為接下來學生的作文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文教學有效實現了生活化。
三、結合社會調查進行生活化教學
為了更好的實現作文生活化教學,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然後再結合社會調查進行作文寫作。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費時費力,但是卻可以起到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有話可說。
例如,一次我組織學生對學校周邊的河流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在調查之前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安排記錄員、小記者和統計員。經過為期一周的調查之後,在課堂教學中我問道:「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調查,你們發現我們學校周邊的污染情況如何呢?」有的同學說:「我們學校周邊的河流污染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很多河流的水已經開始變黑和發臭。」有的同學說:「很多河流的水連牲畜都不能喝了,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死魚漂在河上。周邊還有很多居民去撈死魚吃。看到這種情況,我們急忙去制止,並告訴他們吃這種魚的危害——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看到同學們如此積極的發言,我說道:「今天我們作文的題目是『如何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請同學們回去之後寫一篇不低於200字的作文。」
等同學們第二天把作文交上來的時候,看的我是觸目驚心,原來同學們的調查是如此細致。這也讓他們更加的有話可說。有的同學的作文竟然達到了1000字。文章中充滿了對環境污染的擔憂。
7. 有關興趣的作文(小學四年級的)
美麗的大森林裡,住著小羊、小牛、小兔、小豬、小熊、大象、獅子、老虎等動物,它們自由自在,隨意在草原上蹦跳、玩耍、飛奔,天天過著快樂的日子。獅王十分希望她的王國強民健康,看到電視里人們舉行運動會,並下了一個規定:10月1日舉行運動會,每個動物都可以參加。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這一天。這天彩旗飄飄,鼓聲驚天動地。主持人百靈鳥說:「各位來賓,大家好,我宣布:動物運動會現在開始,第一項,跑步100米,參賽者兔子、馬。」說著,兔子威武地走進賽場,小馬也跟著走進來。「預備、跑。」裁判一叫,小馬、兔子,飛快地跑起來。最後,兔子比小馬快了兩步,取得了勝利。接著舉行了跑步400米,參賽者:豹子、老虎。裁判員梅花鹿一聲令下,豹子飛快的向前跑來,老虎不甘示弱,但沒跑幾步就累倒了,豹子輕松地取得第一,豹子開心得一蹦三尺高。第三項是跳高,分別是長頸鹿、松鼠。盡管松鼠長得不高,但取得了勝利,主持人百靈鳥說:「第四項,爬樹比賽,參賽者猴子、貓。」槍聲一響,台下響起了響亮的喊聲:「加油!加油!」猴子靈敏地向上爬,貓也不落後,使勁地往上爬。最後猴子以6秒取得了勝利,猴子的啦啦隊一聲歡呼跑過來擁抱著猴子,貓則在一旁垂頭喪氣。運動會最後一項是壘球,參賽者當然是獅子和大象啦,比賽一開始,獅子拿著壘球用盡力氣一甩,哇!它把壘球甩到了第二片草地上,成績是7.68米,大象也不錯,達到了7.65米,最終還是獅子贏了。好多動物都慶幸賽前自己沒白練習,有名次的動物都得到一張獎狀,運動會在歡笑聲中結束了。
這次運動會,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又讓動物們過得開開心心,還告訴動物們「一分辛勞一分收獲」這個道理,真是一舉三得
8.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作文教學效率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准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大綱,領悟教學大綱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用什麼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麼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去閱讀課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准備。
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准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明白「自學催生自信」的道理。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去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學生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葯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後進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局限於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後進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人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想像不到。這時如果採用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瞭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間接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用心、用腦、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辦法。
9. 小學課堂作文教學應注意哪些方面
我想,造成學生作抄文畏襲難心理的原因首先是無話可說,言之無物。學生生活的空間狹窄,接觸的人和事比較少,而對於身邊司空見慣的事物卻熟視無睹,缺乏觀察提煉素材的能力,這是小學生作文無話可說,言之無物的主要原因。其次,詞彙的貧乏也造成學生的畏難心理。學生整天趴在作業堆里或面對電視機,閱讀量遠遠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閱讀面僅來源於教材和一些少的可憐的《同步作文指導》,造成作文時詞彙貧乏,詞不達意。多數學生表現為記流水帳。再次,指導的「少」「空」造成學生的畏難心理。所以,在作文指導課時,也只是簡單地把作文要求講解一遍,至於怎樣具體地寫,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等基本寫作知識則空泛地一帶而過。這樣,使學生本來就模糊的寫作知識更加模糊。於是每次習作便重復這樣的惡性循環。
10. 小學作文課堂教學比賽開幕式主持
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中,我們迎來了熱鬧而有趣的開幕式。
等各位評委都在主席台上坐好了後,主持人一聲令下,我們立刻行動了起來,首先來的是一年級的弟弟妹妹,他們踏著略帶凌亂的腳步,組成了一個方陣, 一二一,一二一 二年級也不甘示弱,用略帶稚氣地聲音喊著口號,那麼嘹亮,那麼威武。緊接著是三年級的同學,主席台上紅旗飄揚,把他們的身板映得那麼直,他們服裝一致,緩緩走過。三年級過去了,四年級動了起來,他們的方陣不論橫看還是縱看,隊伍始終整整齊齊,主席台上旁的家長也為他們加油助威,個個漲的臉紅脖子粗。輪到我們五年級大顯身手了,我們班高喊著: 五二五二,獨一無二,團結拼搏,說一不二! 氣勢也一下漲上去了,就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浪高過一浪,其他班也喊著各自的口號,精神抖擻地大踏步走過去。六年級顯然成熟一些,踏著軍人特有的步伐,雙手來回擺動,喊著威武的口號,聲音是那麼乾脆,那麼有力,好像每個班都對開幕式的冠軍勢在必得,他們的口號聲久久的回盪在操場,久久不散
開幕式結束了,但我仍記憶猶新,雖然我們班沒有取得好名次,但我仍然認為開幕式很有趣,期待著下一次開幕式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