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抓好小學生的課堂常規
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
⒈據校規制定班規,規范養成教育
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班班規,如:下課要做好課前准備,上課要積極思考,積極舉手發言,要經過老師同意後才能發言,發言時聲音要宏亮等,對學生明確提出要求,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樣,學生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從而規范自己的言行。
⒉聯系家長,促進養成教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它是孩子的啟蒙學校,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因此,有人把家庭教育稱為「搖籃教育」,而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都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不能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⒊以身作則,引領養成教育
教師以身作則,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和道德倫理教育學生,還要以自己正確的思想、言論和行為啟發教育學生。
⒋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師生間建立一種更密切和諧的新穎關系,則有利個別化學習指導的有效實施。同時,我們要用善於用自己的愛的語言去喚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激起他們思想上的波瀾,敞開他們的心扉,抹去他們心靈的創傷,點燃他們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的火花,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他們自覺矯正不良行為。
⒌用賞識的眼光看學生,給學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教育是一門藝術,要把這門藝術掌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面對班上的差生時,有時由於我們不夠冷靜,哪裡還顧得上什麼藝術,只知道嚴加指責,批評、數落學生的種種不是。可是哪個孩子喜歡天天生活在別人的指責中呢?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通過多年來的教學教育實踐,我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也深深地領悟到這句話的含義。
⒍學習有關的理論,提高認識
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關的課堂常規的理論知識,用理論來武裝自己,給自己充電,讓自己在教育教學中能夠游刃有餘。讓自己的辦法越來越多,越來越新穎,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下去接受教育。另外,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一同把各班的課堂常規抓好。
『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常規要求
1、上課前必須認真、充分備課,至少超前三課時備課。
2、教案書寫一般內容:
(1)教學目標(全面、准確、可操作、可檢測);
(2)教學重點、難點(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兩方面確定);
(3)教學准備(教具、學具、搜集資料等等);
(4)教學過程(鎖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注重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5)板書設計(簡明准確,富有創意);
(6)課堂或課後練習(有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
(7)教學反思(每單元至少一篇)。
3、備課類型包括識字課(低年級)、閱讀課、習作(寫話)課、口語交際課、語文綜合性學習等。教案應分單元按課文、按課時撰寫,課時數以教學參考用書相關規定為參照。教案設計以個人鑽研為主,提倡集體超前備課,提倡按單元整體備課。
4、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認真通讀教材,熟悉任教年級、上下銜接年級的教材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編排特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准確地把握每單元教材的特點。要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學定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備、六結合。
一備《語文課程標准》;二備教材(教師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三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結構、學習需要、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四備教學資源(教材背景資料,生活體驗等與實現教學目標相關的所有信息);五備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法和學法;六備作業設計、學具、教具(要體現個人特色及課型特點)。
六結合是指課程標准與教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主導和主體相結合;教法與學法相結合;預設與生成相結合;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
6、提倡電子備課、多媒體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激發興趣,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益。
(2)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常規簡訊擴展閱讀:
教學基本功:
1、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養。
2、教態親切、自然。
3、能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教師應培養學生逐步做到:
1、上課鈴響,保持安靜。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積極思考,主動交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3、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創新。
4、講普通話,吐詞清楚,聲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內容向人請教。
網路-小學教師
『叄』 小學教師如何把教學常規工作常態化
通過游戲的方式傳輸,讓小朋友即玩了同時也記憶深刻。還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