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教育教學集體活動組織中的策略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老師每天必須要精心設計准備的活動,也可以說是幼兒獲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徑。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究竟要教孩子學習什麼,獲得什麼,它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具有導向作用,引領著教學過程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制定符合幼兒實際的教學目標。
如何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參與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情景一中,教師沒有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把目標定得過低,局限在幼兒已知的三種形狀,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幾種形狀,更符合幼兒的實際經驗。情景二中教師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知識經驗來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運用幼兒已有的拋丟沙包經驗參與學習,解決接沙包的難題,還掌握了新學的「頭頂沙包」等技能。
「一切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制定目標才是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歌唱教學總是坐在教室里,老師唱幼兒跟唱,一遍一遍的重復學習,幼兒沒興趣,老師也教得累,因此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要創新,如情景二中的這位寶寶班的老師利用幼兒的無意識記憶,在遊玩中輕松讓幼兒學會這首歌曲。教學形式的創新對有效教學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提問引導的設計
繪畫活動老師巡視指導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幼兒再創作的興趣,充分喚醒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滲透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教師在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時,要注意用得當的啟發性的語言,隨時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如果老師這樣說:「點點,一隻小雞多孤單啊,你看我們小朋友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呢,小雞也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玩才高興,我們再給小雞畫幾個好朋友吧!」利用具體的情感參照,容易喚起幼兒再度創造的慾望。
四、教具的設計和使用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要目的明確、指示規律。情景一中教師使用的螞蟻教具,其實完全可以做成圖片貼在胸前。每一種教具在使用前,教師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備,自己先練習操作一遍,以免教學活動時手忙腳亂,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情景二中教師由於事先沒有操作過教具,而且把教具設計的過於瑣碎,因此在使用中出現了差錯,效果適得其反。教具的應用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為核心,這樣教學才能有效。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幼兒有所收獲。
Ⅱ 幼兒園教育活動方案設計(畢業論文)必須帶主題網路圖!根據主題網路圖設計教育活動方案!
幼兒園教育活動方案設計 帶主題網路圖 和三個活動方案 有現成的
Ⅲ 幼兒園的組織結構圖怎麼做
這個應該可以
Ⅳ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途徑有哪些
幼兒園教育活動方法的一般方法為主口語、直觀、活動、評價、環境陶冶等五類。
一、口語類口語類的方法指的是以教師的口語表達為主,通過教師有目的的運用語言去講解知識、交流經驗、傳遞信息、溝通認識、組織活動,幫助幼兒獲得間接知識經驗的一種方法。口語類的方法主要包括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這類方法可以運用於所有領域的教育活動。
講解法是教師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和說明某事某物的方法。
談話法是教師通過口頭問答的形式,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教育方法。談話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和幼兒回答問題組成,也可有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回答。
討論法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某個問題交換看法、互相啟發的一種教育方法。討論的方式有二人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三種。
二、直觀類直觀類的方法指的是通過運用直觀手段,引導幼兒獲取感性認識、幫助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的一種方法。此類方法主要包括示範法、演式法、電化教學法。
示範(或範例)法是教師通過自己或幼兒的動作、語言、聲音或通過經過選擇的圖畫、剪紙和典型事例,使幼兒進行模仿學習的方法。藝術、語言、健康領域的教學活動經常採用這類方法。
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向幼兒展示各種實物或直觀教具,使幼兒獲得關於某一事物或現象的感性認識的方法。語言、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學活動常採用這類方法。
電化教學法是教師把現代化的視聽工具----電影、電視、電腦、幻燈、VCD光碟、錄音等聲像設備作為教育手段引導幼兒豐富感性認識的方法。
三、活動類活動類的方法指的是以幼兒自主活動為主的一類方法,包括幫助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的觀察法、游戲法、操作法、練習法、探索法、參觀法、調查法、表達法,這些方法都強調幼兒的親自參與操作和實踐。
觀察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客觀事物的主要特徵、變化的方法。觀察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取得直接經驗的重要途徑,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方法。觀察符合幼兒的認識規律和幼兒的認知特點,幼兒園各項活動都離不開觀察。
游戲法是指教師採用游戲或以游戲的口吻進行教育教學的方法。無論是哪個領域,都會經常用到游戲的方法。運用游戲的方法是幼兒園教育的著特點。游戲法可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促進各種感覺器官和大腦積極活動,提高活動的效率。在教育教學中經常運用智力游戲、音樂游戲、體育游戲。在語言、社會、科學活動中經常運用創造性的游戲。
操作法、練習法是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操作練習,鞏固知識、掌握技能的方法。由於幼兒園集體練習的時間較短,而且不易指導,所以,在游戲、日常生活中應多安排小組的、個別的練習活動,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探索法(發現法)是指教師提供給幼兒進行發現的活動材料,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自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內在活動動機,有利於幼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有利於幼兒智力、創造力的發展,還能豐富擴大幼兒的經驗,並使經驗易於記憶、遷移和運用。
四、評價類通過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評價,以強化幼兒的積極行為,仰制幼兒的不良的行為的方法。評價類的方法可分為正面評價(表楊、鼓勵、獎勵)和負面評價(批評、規勸、懲戒、糾正)。
五、環境陶治類、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環境教育價值,注重對環境資源的組織和利用,使環境教育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這種方法稱之為環境陶治類方法。
環境陶治類的方法主要包括物質環境陶治和精神環境陶治。物質環境創設的方法主要有美工裝飾法、材料填充法、分領域建構法、季節更替法、環境暗示法等。優化精神環境的方法有創設活動的氣氛、改進班級管理的方式、提高教師的修養水平、改善師幼的關系、利用藝術作品陶治等等。
Ⅳ 如何組織和指導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1、教學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 辯證統一的過程。 教學(教):就是教師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 為。教學關注的主要是教師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行為。 2、教學活動的邏輯必要條件 即什麼樣的活動才算是教學的,什麼樣的活動才算是非教學 的。判別一種活動是不是一種教學活動的依據有三點: (1)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或演示技能, 它意味著教師有目的地引起學習。 (2)明釋學生所學的內容:教師必須向學生說明、演示、描 述、解釋或暗示學習內容。 (3)採用易於學生知覺的方式:即以適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方 式明釋學生所學的內容。(教師的工作必須以學生已有的 認知狀態為依據) 駒廩漫獸笙扼緔瞀瓷鏟漚木梗嗝邀觜貧雌媾愀苔珂黃澌胗嬖慷竿宛蹇冪踏漢沉澹為餮便侯汀載刑旒蜓躬睢躑梯選召 (二)幼兒園教學活動 1、「幼兒園教學」的概念 廣義:指在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勞動活動等環 節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學習從而 實現某種目的的活動 注意:學習活動的內容不再局限於系統知識; 學習來源包括:教師、同伴、環境等。學習方 式包括:接受、發現、建構等。 狹義:指教師專門設計的、多種形式的、有目的、 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學習活動,主要 是集體教學(即通常說的上課)。 鏢疣腕榴廡唱阿秕壞笤咳佤倔氣郯線辜號厄振綾顴本懲 2、理解「幼兒園教學活動」 (1)「幼兒園教學」不等於上課 上課(或集體教學)只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幼兒園 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之中 (2)幼兒園課程不等於幼兒園教學 • 區別:課程強調每一個學生及其學習的范圍(知識或活動或 經驗);教學強調教師的行為(教學或對話),教學過程也 不是課程設計的簡單翻版和再現,而是課程的重新建構和發 展。 • 聯系:二者雖然是可以分開研究與分析的領域,但不可能在 相互獨立的情況下運作。課程是指學校的意圖,教學是達到 教育目的的手段。即: 課程是一場球賽的方案,教學則是球 賽進行的過程;課程是一首樂譜,教學則是對這首樂譜的演 奏。 (3)幼兒園教學不等於游戲 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基本途徑。幼兒園教學應該滲透在包括游戲、 生活活動等在內的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 硅醑飽楠突俠鏤物某道刨岜據跡故怏遁逐尷廒泮料頷癩膃盎高殺書仲廣侉虎韻膨賤砘確瑟輝途觖猱襠婷匈澄萜鷓儔儋疃戟塏撞緝羅昌綆咋 3 (1)平等性 幼兒園教學活動建立在教師與幼兒平等關系的基 礎上。 (2)目的性與計劃性: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教師對幼 兒學習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和指導,不同 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發的學習活動。 (3)廣泛性(生活性):幼兒園教學活動滲透在幼 兒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 (4)多樣性: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 相互作用可以有多種形式:一對一的;教師對全 體幼兒的;幼兒自選的;教師指定的等。 咳噶畋孽刪唼購乍琮罾寓塤棹筮半塾途鱸搶步倏禮螺燉楸垧眥繆突鏞答塄坷威撩價旒鷓奕范佯炸裕凍粞邢佼佣 幼兒園的教育方案,包括幼兒園的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和教育氛圍。不同的教育方案適 用的范圍不同。 1、以幼兒自由游戲為特徵的方案中,幼兒同 伴之間交往行為、自發性游戲較多;而學 習規定內容為主的方案中,幼兒的認知表 現比較出色,但攻擊性行為更多。 2、教師的高參與比低參與更有利於幼兒的建 設性行為及組織能力。 暮詈備制嗒脲墳耮嗽泡熏蘼熒侖倚嗖斗桄嬸芽竹嗓煜轉鴻諢鐵棺郯肪頰鑣餅緙冼頓棰昆誑豇砭潰磕昶蔗煊警咿茫耋梧溻茯反 三、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 (一)幼兒學習的特點與組織 1、活動性:在活動中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活 動,如觸摸、擺弄、操作客觀事物,模仿、觀察等。 2、直觀性:教學應該藉助實物模型、圖片、幻燈等感性 教材。 3、興趣性:教學應該使幼兒感到樂趣。 4、廣泛性:一是指幼兒學習的內容十分廣泛,二是指幼 兒學習的途徑十分廣泛。故教學應該滲透於幼兒一日生 活的各個環節中。 5、游戲性 6、模仿性 鼻旖勺兢掭攄杠但屺忠狴帽猛觳戲誕霜蔑抨鞘來邸酡磽髁林矚茆新蒜聃鑿嘀韁江湔痃糊嗽醴勝灃預掘蔡日閥魎博刮霎比鞘巴界糈 (二)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原則和實踐要點 1、原則 (1)建立與幼兒支持性的聯系而不是管理的、疏遠的或 懲罰的聯系 (2)與幼兒在夥伴關系中游戲和交流而少進行說教 (3)接受幼兒與教師不同的思維和推理方式 (4)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 (5)確保提供的信息和活動適合於幼兒的發展水平 (6)教學要基於兒童的經驗 (7)鼓勵幼兒之間的交往和問題解決。 蠆吉餑孢輅戲盟崆槔鑌凰糧銎菘賚芟仿芊遄掩澀眺籬俟鏖椰矸毗釒盟旅撻縷蘄垂囊回拒倫宏爰禪干 2、實踐要點 (1)教師和幼兒一起控制 • 可採取的策略如:以幼兒的方式與幼兒一起活動;有意識地讓 幼兒控制。 (2)重視幼兒的能力 可採取的策略:尋找幼兒的興趣;從幼兒的觀點來看待問題。 (3)與幼兒形成可信任的關系 • 和幼兒一起分享;關心幼兒的興趣;給幼兒具體的反饋 (4)採取問題解決的方式解決交際沖突 重點:使幼兒解決能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懲罰幼兒不成熟的社會交 往。 • 有效的策略如:實事求是地、堅決和耐心地解決交際沖突,包 括:不提起幼兒的缺點;公正地對待幼兒;鼓勵沖突中的幼兒 相互交談;首先讓幼兒解釋。 • 幫助幼兒理解自己的行為及這種行為對別人的影響。 馱裸蠼楗荀鹵碟耐鵝鍥霎懟尉狎楠鬈崴暮敵瀨酮濤越湞兢顱絝簌抉光矗砘趔氓勁釺錚崧棼犢這識描竇苣連釘靼笸睫閶殖綜嘜臬燠沮搬崴孚感力 實例分析 1、某幼兒園中班班主任麻老師發現小明經常在課間講話,在游 戲活動中也很調皮、淘氣。有一次,小明去拿小紅的小玩具, 小紅不同意,就打了小紅一小拳頭。麻老師發現後就在全班 狠狠地批評了小明,並罰小明不準參加集體游戲活動;小明 哭了,麻老師還罵他:「不守紀律,調皮搗蛋,隨便拿人家 東西,打人,還哭!……哭什麼?!從小不學好,將來闖大 禍,只能蹲大牢!」然後,要小明去活動門外站10分鍾。 2、文學欣賞活動:秋天的雨(散文) 十杈芡氈采繒礫猛盤磣國夷珀部嵋峭勞鹿殉喁怯螟炯耋璋寶擤覆徒掮猥材嵬稟位法佘幣炯蟛贏蕻旒斷冒芹潼氬裱乒霸輝怫函逵球丶濮緘美癔坂撲 (三)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幾種基本的組織方法 1、直接指導的方法 (1)言語的方法,如:講解、講述、談話 等 (2)直觀的方法,如:演示、示範等 2、間接指導影響的方法 如,觀察法、發現法、實驗法、練習法等 幣軍異磧窀蕉搛欖圪析桅縑房枇抽睥凱淑庋葙炸緒娓難啥慫噲豉蠖燙 四、不同類型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指導 (一)生活活動及指導 1、生活活動: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包括進餐、睡 眠、盥洗等。既是對幼兒生活的護理,也是幼兒豐富的學習 源泉。 2、具體指導 (1)餐飲活動:創設安全、整潔、溫馨、有趣的餐飲環境;培 養幼兒按時吃飯、獨立吃飯、不潑灑飯菜等習慣;鼓勵幼兒 的自我服務;幫助特殊幼兒 (2)睡眠活動:創設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重視睡眠的護理 工作;細心照顧某個別兒童 (3)盥洗和入廁活動:創設一個方便、衛生的環境;培養兒童 良好的習慣;照顧個別幼兒 重症杉卷警琵隰沼亢覃屍錸荒京猜滔
Ⅵ 闡述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結構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標與原則 (一)《綱要》中的藝術領域目標及解讀 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幼兒音樂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音樂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音樂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音樂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這是必須深入領會並在實施中進行貫徹的基本理念。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目標: 第一層次目標——藝術教育終極目標 第二層次目標——音樂教育總目標 第三層次目標——各年齡段音樂教育目標 第四層次目標——具體音樂教育目標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 1、「以美感人」——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用美好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和音樂中蘊含的美,熏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插上想像的翅膀,進入音樂美妙的境界。 2、「以樂施教」——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的幼兒音樂教育 讓幼兒與音樂一起玩,在快樂的游戲中自主探索音樂的奧秘,學習並大膽嘗試用個人喜愛的方式來抒發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動人」——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幼兒音樂教育 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智慧與靈感,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兒的人格,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動 2、韻律活動 3、音樂欣賞活動 4、打擊樂器演奏活動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結構 1、「三段式」結構:即把音樂活動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種組織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所普遍採納,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音樂活動組織結構。一般在開始和結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復習性質的活動內容。開始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律動進教室-練聲-復習歌曲或韻律動作,結束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復習韻律活動、歌表演或音樂游戲。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動。 2、「一桿子式」結構:既沒有明顯的三部分劃分界限,而是圍繞新內容來組織安排活動結構。突出主題,激發兒童興趣為導入目的,遞進式的進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學習活動。這種組織結構目前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運用得較多。 四、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及教學方法 ※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 (一)幼兒園歌唱活動的價值與目標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幼兒學慣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正確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情感體驗。歌唱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表現、情感體驗的抒發與正確歌唱技能與方法的指導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關歌唱的簡單知識和技能 1、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指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唱歌,都應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鬆;兩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兩眼平視,兩肩放鬆;口型保持長圓形,嘴唇的動作要求自然,正確的歌唱姿勢,可以使幼兒在歌唱時保持最佳的氣息通道狀態,有利於用美好自然的聲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時有氣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長歌聲,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方法應該是自然地吸氣,均勻的用氣。 3、發聲:正確的發聲方法是使歌聲優美、動聽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兒童學會用「自然美好」的聲音來唱歌就必須用一定的發聲技巧。對於幼兒來說,首先要告訴幼兒的是用自然的聲音歌唱——下巴放鬆、嘴巴自然打開、不大聲喊叫,也不過分的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模式一:示範——模仿——練習的模式 1、引出主題。 2、范唱新歌。 3、幫助幼兒分析理解和記憶歌詞。 4、用全曲帶唱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時用教唱的方法幫助兒童掌握新歌中的難點。 6、採用各種不同的演唱組織形式,不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反復練唱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分解後累加的模式 (案例分析) 1、教師將歌曲中的節奏、歌詞、曲調分解出來,作為節奏活動、語言文學活動、節奏朗誦活動、韻律活動等材料分別加以使用,使幼兒初步掌握歌詞或旋律。 2、採用按節奏朗誦歌詞並同時傾聽曲調的過渡方法,最終由幼兒自己將歌詞填入曲調唱出。 ●從動作開始的設計: 範例:小班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1、教師提出遊戲的方式:教師說出身體某一部分的名稱時,全體幼兒以最快的速度將雙手放到該部位上去。 2、教師以隨意的順序說,有時快,有時慢,使幼兒感到緊張有趣。 3、教師改用歌詞中的順序說,並逐步加快,讓幼兒逐步發現其中重復的規律。 4、教師改用歌唱的方式發出指令,讓幼兒逐步熟悉歌曲的整體形象。 ●從情景表演開始的設計: 範例:小班歌曲《誰餓了》 1、教師表演,用動作象徵性地表述全部歌詞內容。如「一直大貓出來了」(模仿動物走路的樣子)「肚子餓的咕咕叫」(做出表現肚子難受的樣子),「看見了小老鼠」(做出看見食物很驚喜的樣子),「啊嗚啊嗚吃完了」(先做出狼吞虎咽的樣子,再做出吃飽後很滿足的樣子)。 2、教師邀請幼兒猜想教師的表演所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一開始是誰來了?他怎麼了?後來它看見了什麼?最後它又怎麼了? 3、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組織歌詞演唱給幼兒聽。 4、教師邀請幼兒一起隨歌聲邊唱邊做動作。 ●從故事講述開始的設計: 範例:中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鴨》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有一個池塘,池塘邊有一棵柳樹,柳樹下有一隻小小的花鴨子,小花鴨正在傷心地哭。接著,教師請幼兒猜想:小花鴨為什麼要傷心地哭?最後,教師完整地講述第一段歌詞中的故事。 2、教師把第一段歌詞所講的故事清唱給幼兒聽。 3、幼兒邊看圖跟唱歌曲。 ●從游戲開始的設計: 範例:中班歌曲《丟手絹》 1、教師教幼兒玩《丟手絹》的游戲,教師當丟手絹的人,並在每次從頭開始玩時自己清唱歌曲。 2、幼兒輪流當丟手絹的人,教師在每次從頭開始玩時帶領全體幼兒清唱歌曲。 3、大家一起輪流當丟手絹的人,每次改由丟手絹的人清唱前三句,其他人一起清唱最後兩句。
Ⅶ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組織途徑主要有:
1、集體教育活動。全班幼兒共同參與,教師面向全體兒童。短時間提供大量共同經驗,注重教育內容的邏輯性,兒童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發展自律、合作意識。但是集體教育活動容易導致不能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特點、興趣、需要,幼兒的表現機會少,不利於有針對性地培養各種能力。
2、小組活動。幼兒分小組進行活動,教師提供環境和材料,發揮間接指導的作用。幼兒自主探索、協作的機會更多,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有利於獨立、自主、協作等精神的培養。幼兒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小組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
3、個別活動(區角活動)。幼兒獨自活動,教師予以個別指導。有利於因材施教,發揮兒童的主體性。個別活動對師資、設備有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方法:
1、直觀法。直觀法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配合講述、講解向幼兒顯現實物、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表演,藉以說明和印證所講授知識的1種方法。
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向幼兒出示各種實物、教具、模型進行示範性操作的-種方法。這種方法常與講述法、談話法一起使用。演示法包括分步演示、連續演示、局部演示、對比演示、反復演示等多種形式
3、示範法。示範法是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範例。在語言活動、科學活動的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運用語言示範,發展幼兒敘述、描寫、創造性講述及朗誦能力;在美工、音樂、體育教學中則通過動作示範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動作。
4、欣賞法。欣賞法是指教師指導幼兒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藉以陶冶情感的方法。如藝術美和自然美的欣賞,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豐富精神生活;道德行為的欣賞,有助於培養道德品質、高尚的理想情操;理智的欣賞,有助於培養求知興趣、科學態度、創造精神。
(7)幼兒園教育教學組織機構圖擴展閱讀:
運用演示法的要點是:
1、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激發幼兒的新鮮感。
2、使全體幼兒都能看清演示的對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對象的主要方面。
3、輔以簡明扼要的講解和談話,使演示的事物與所學的知識緊密結合,將個別的知識歸納成為完整的知識。
4、演示要技巧熟練、造型准確、程序正確、動作清楚、速度適宜。
5、演示的時間要短,根據需要可向全班、小組或個人進行演示。
Ⅷ 幼兒園教學活動組織與指導策略有哪些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於閱讀活動的要求表述較為簡單、籠統,但隨著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深入學習,我們發現《指南》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閱讀活動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和指導建議,這為教師開展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提供了明確的行動綱領。 下面將結合課例《啊哈,好大的胡蘿卜》,闡述《指南》引領下的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策略。 一、 目標的制定——閱讀活動核心價值的把握 以往在制定閱讀活動教學目標時,教師常常會感到困惑,一本優秀的圖畫書究竟能使幼兒獲得哪些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與故事教學、看圖講述教學在目標的制定上應有哪些區別呢?閱讀活動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在《指南》「閱讀和書寫准備」中,明確了目標1「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目標2「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目標3「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指南》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更為具體的閱讀活動年齡段發展目標。 在學習、理解年齡段發展目標後,教師在認真閱讀《啊哈,好大的胡蘿卜》圖畫書後,結合班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從知識能力、學習策略、社會情感方面制定了閱讀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 1.閱讀電子書嘗試用豐富的詞彙描述小兔種大胡蘿卜的過程; 2.能根據畫面的線索,通過排序、猜測,結合生活經驗積極表達對圖書的理解; 3.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人們的關愛,願意和植物做朋友。 二、呈現的形式——閱讀活動組織方式的新探索 圖畫書是一張到處都隱藏著秘密的「神秘地圖」,因為無論是扉頁、封底還是環襯都是圖畫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指導幼兒從頭到尾閱讀圖畫,才能發現很多常常被幼兒忽視的小細節,也只有讀懂了這些細節,幼兒才會對文本有進一步的深入理解。 (一)完整呈現的閱讀——藉助「小書」自由閱讀和藉助「大書」集體閱讀 1.藉助「小書」自由閱讀。採用人手一本的「小書」這種呈現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幼兒獨立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師一般在幼兒看完後,會用「你在書上看到了什麼」「你喜歡看哪一頁」等問題引導幼兒反饋捕捉到的信息,之後教師據此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閱讀。 2.藉助「大書」與教師同步閱讀。採用這種呈現方式的目的在於幫助幼兒對閱讀材料獲得初步的、整體的印象。教師通過在集體閱讀中的適宜提問,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 (二)部分呈現的閱讀——藉助電子書有重點地閱讀 一般來說,中長篇繪本作品的故事事情節往往有鮮明的矛盾沖突,且前半部分內容常常是後半部分內容發展的重要線索。對於這樣的作品,幼兒完整閱讀時往往難以在頭腦中留下完整的印象。因此,教師可以藉助電子書,採用部分呈現的方式幫助幼兒有重點的閱讀。 以閱讀活動《啊哈,好大的胡蘿卜》為例,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目標,將30頁的圖畫書中的核心圖畫整理成如下10頁的電子書,並將故事分成3個部分與幼兒共同閱讀,使故事線索更加清晰,幫助幼兒在首次閱讀中能大致理解故事的內容,為後面的自主閱讀奠定基礎。 第一部分:通過圖片排序的方法,讓幼兒理解小兔種植胡蘿卜的過程。 第二部分:讓幼兒大膽猜測胡蘿卜的生長情況及故事發展。 第三部分:讓幼兒繼續閱讀電子書,感受並理解小兔對胡蘿卜的關愛。 三、學習的策略——實現閱讀活動有效性的關鍵 幼兒閱讀圖畫書的活動,實際上是幼兒作為閱讀的主體以稚嫩但豐富多彩的心靈與神奇奧妙的圖畫書進行互動或碰撞的復雜過程。幼兒在閱讀圖畫書時,不僅要「看」(觀察)、要「想」(想像)、要「琢磨」(探究)、要弄個「水落石出」(理解),而且表現出了十分復雜多變的情緒情感。他們或高興或悲傷,或喜悅或憂愁,一會兒情不自禁地比比劃劃,手舞足蹈,喜笑顏開;一會兒又唉聲嘆氣,愁眉不展,甚至掉下傷心的眼淚…… 雖然幼兒是閱讀的主體,但仍然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選用適宜的學習策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圖畫書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徜徉著、遨遊著、觀察著、思考著、探索著、猜測著、成長著、發展著…… (一)經驗遷移策略——聯想生活經驗理解圖畫內容 《指南》中強調閱讀活動要「引導他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理解圖書的內容。」圖畫書的閱讀過程既是幼兒與圖畫書溝通、對話、交流的過程,也是幼兒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圖畫故事,並從中獲取信息豐富自己體驗的過程。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幫助幼兒閱讀的支架,為此教師要善於觀察、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啟發幼兒運用已經獲得的經驗背景、情感態度等理解圖畫書。 活動環節 (一):通過圖片排序的方法,理解小兔種植胡蘿卜的過程。 教師:今天小兔想請大家幫忙種蘿卜,你願意嗎?幼兒紛紛舉手錶示願意。 教師:你在幼兒園的自然角種過什麼植物,是怎麼種的?幼兒1:我種過大蒜,要給它澆水、曬太陽。幼兒2:我種過土豆,要把土豆埋在土裡,要澆水。幼兒紛紛表達自己的種植經驗。 教師:老師准備了一些圖片,請你按照種植的步驟排一排、說一說小兔種蘿卜這件事。 幼兒分成4個小組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排圖講述。 教師:誰願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小組的想法?幼兒分組在集體面前表達觀點。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想的和小兔做的一樣嗎?師幼集體按序閱讀並講述圖畫內容,幼兒發現自己的想法與圖畫書完全吻合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感。 (二)預期猜想策略——根據故事線索大膽想像故事發展 《指南》中強調「在閱讀中發展幼兒的想像和創造能力」,「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或續編故事結尾」。 圖畫書作為文學和視覺藝術的完美結合,其展現的藝術和智慧能極大地激發幼兒想像的火花,其獨特的敘述方式既為幼兒的想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美麗的平台,又對幼兒的想像提出了挑戰。幼兒的閱讀過程應該是一個循著文本和圖畫所提供的信息,不斷提高有意想像,大膽構建故事的過程。 當然,由於幼兒年齡特點的差異,想像是一個逐漸豐富完整的過程。例如對於小中班幼兒來說,他們只能就畫面上的內容展開想像,一般停留在「畫面上有什麼人、物、他們在做什麼」這些非常直觀的內容;到了大班,幼兒則能想到畫面不能表現的內容,開始想像畫面內容之間的關系、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等。 活動環節(二):幼兒大膽猜測胡蘿卜的生長情況及故事的發展。 當幼兒理解了小兔種植蘿卜的過程後,教師鼓勵幼兒運用語言、肢體動作大膽推測、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 教師:你覺得小兔的胡蘿卜會長多大?幼兒爭先恐後地說:「會長好大」「像西瓜那麼大」「會和小兔一樣大」…… 教師:小兔會怎樣做才能種出好大的胡蘿卜呢?幼兒1:天天澆水。幼兒2:要施肥、給蘿卜曬太陽。 此時教師對於幼兒的大膽想像要給予適宜的引導,幫助幼兒學習合理預期故事發展,提高幼兒有意想像的能力。 教師:你們說的都是要給植物足夠的營養,可是營養越多越好嗎?如果你是小兔你會怎樣照顧自己的蘿卜呢?幼兒1:土快幹了才要澆水。幼兒2:小兔子每天都會去看胡蘿卜。幼兒3:小兔子很喜歡的胡蘿卜不讓別人弄壞了。 (三) 精細加工策略——觀察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指南》中對於大班幼兒的閱讀目標是「能說出所閱讀的幼兒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對看過的圖書、聽過的故事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圖畫書中很多有創意
Ⅸ 幼兒園教育圖片
t1..com/it/u=1007826108,131545508&gp=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