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社會交往能力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之一,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有著不合群、自私等影響自身社會化進程的表現。 在兒童的小社會里,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中,幼兒逐漸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逐漸擺脫「自我中心」,實現個體社會化;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幼兒相互間交流知識、經驗、學習掌握社會技能和社會行為准則;他們在兒童小社會中體驗歡樂和苦惱,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團結友愛、開朗大方、分享、合作等積極的社會情感和個性品質。利用4-5歲幼兒人際關系變化的重要時期,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無疑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培養措施 : 1、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學活動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 (1)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通過主題教學活動,利用集體教育形式,教給幼兒一定的交往技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發現有許多教材的教育功能,並不鎖定與其特定領域的作用,還綜合著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功能。如主題活動《我們都是好朋友》,使幼兒願意與周圍的同伴一起玩,友好相處,共同分享,並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如輪流、等待、謙讓等,學習自己解決游戲中的 糾紛與沖突;《綠色家園》使幼兒了解並學習人們共同生活所必須遵守的公共規則;《大家在一起》讓幼兒感受大家在一起的快樂,還應遵守集體規則……這些教材提供的知識准確、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孩子也非常喜歡。我們還通過情景表演、互換角色、看圖講述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教給幼兒一些交往的常用語言,大大豐富了幼兒語言交往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了幼兒的交往策略,不知不覺中幼兒的交往技能得到了發展。 (2)充分利用學習中心活動,幫助幼兒加深體驗,進行交往語言的遷移,鞏固交往技能。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在游戲中不受任何拘束,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往,特別是角色游戲區的創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濃縮了的「小社會」。在這里,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如:爸爸、媽媽、醫生、售貨員等等進行廣泛的交往。在交往中,幼兒學習執行角色的行為規則,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判斷行事,體驗各種角色對人對事的態度,從而學習了醫生對病人、售貨員對顧客、孩子對長輩的不同交往方式,學習各種人際關系。在活動區,幼兒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增加對不同人物、不同交往方式的了解,不斷豐富交往經驗。活動區活動,為幼兒營造了寬松的交往環境和親密和諧的交往氛圍。在這里,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識欲得到了滿足,技能獲得了發展,同時,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培養和鍛煉幼兒交往能力。 幼兒的一日生活,包含了十分豐富的社會教育內容,它們不僅給幼兒表現、發展技能的機會,還能使幼兒獲得有價值的新知識。請幼兒輪流做小老師,讓他們在為大家服務的同時,產生光榮感,得到交往的樂趣;請內向孤僻的幼兒做信息使者,迫使他們逐步與老師、同伴交往;利用戶外活動和散步活動這兩個全園集中性的開放活動時間,開展跨年齡段的相互交往活動;鼓勵幼兒同園內其他人員接觸等,以此來拓寬幼兒的交往范圍,引導幼兒使用合適的交往行為方式,進一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4)適時指導,放手讓幼兒進行交往活動。 幼兒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一方面,老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到幼兒的活動中去,這樣有助於教師及時掌握幼兒在活動中的各種交往動向,有利於教師利用活動區規則和內容引導活動進程,適時指導幼兒交往;另一方面,當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或在交往中遇到困難向老師求助時,老師應適當採取冷處理方式,不要急於介入,過多包攬,而是要啟發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讓他們用公平、合理的辦法去解決問題,盡可能地減少對成人的依賴。只要幼兒之間的矛盾、爭執不存在危險,便可讓幼兒自己處理,教師不要去「裁判」,、 2、家園配合,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家長與幼兒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對提高幼兒交往能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應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到教育中。我利用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對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和他們共同探討教育方法,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必要性。我認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首先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們做好榜樣,調節好家庭的氣氛,處理好家庭、鄰里關系,盡量做到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鄰里之間要真誠相待、尊敬老人,讓幼兒在這個友好、充滿親情的環境中感受到交往的快樂。 其次,要加強親子交往,作為父母要改變傳統的、權威的地位和優越感,與幼兒平等相處,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如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講故事、一起做手工、一起去郊遊,經常徵求孩子們的意見,和孩子共同討論某個問題等等。在平等交往中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第三,家長要鼓勵孩子大膽交往。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拿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幾代人的寵愛讓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根本體會不到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在長輩們的"呵護"下越發嬌弱、霸道、自私。其實,家長的放手和鼓勵對孩子們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如:逛商場時,你可以試著讓孩子去挑選自己需要的東西;餐廳吃飯時,你可以讓孩子自己向服務員提要求;做客時,你讓孩子主動和主人打招呼,和小主人分享玩具、圖書等,懂得謙讓、分享;散步時,你可以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流等等。大人對孩子的這些好的行為予以肯定,孩子就會體驗到交往的喜悅。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更鍛煉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通過交往技能的學習、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及家園的密切配合,我班幼兒的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班裡幼兒的爭執少了、個別膽小內向的幼兒願意與同伴交往、大部分幼兒學會了協商、能自主友好的解決矛盾等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都歸功於同伴間能友好、快樂的交往,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家長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時機,與孩子產生互動,使孩子在生活活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交往的慾望。蔣海棠
B. 寵愛舞蹈教學怎麼跳,能教教嗎
http://.ku6.com/watch/02561598013644630618.html
我要錄視頻抄需要時間,太麻煩了,直接給你視頻吧!我沒有那麼多頭銜。
C. 如何做好學前教育的幼兒舞蹈教學分析
做好學前教育的幼兒舞蹈教學分析
(一) 家庭因素
1.家長過分溺愛。當前,我國獨生子女多,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共同圍繞下,孩子成了家庭的軸心。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問題,即寵愛多,順從多,不忍心的多;教育少,要求少,給予鍛煉的更少。這樣就滋生了孩子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的個人主義的壞習慣和個性。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被溺愛的孩子必定學會打人、罵人,他哭著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他便一定要能得到,他心裡想做什麼事情,他也一定要做。這樣一來,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逗愛他們,把他們的本性弄壞了,他們自己在泉水的源頭下了毒葯,日後親自喝到苦水,卻又感到奇怪。因為他們的孩子長大後,這種種惡劣的習慣也都跟著到來。」⑸
2.家長的教育態度不一致。在家庭成員中,教育態度上的差異與他們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經驗等因素息息相關,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差異過於懸殊,則不利於孩子的習慣養成。在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隔代溺愛的現象嚴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維護偏袒幼兒,甚至出現護短,成了幼兒的保護傘,不管幼兒是對是錯,他們都能以自己博大寬廣的胸懷去接受,姑息幼兒的一些小缺點;在一些三口之家,或是媽媽或是爸爸總是扮演好人的角色,使得孩子的教育很難開展;在一些離異家庭,父母雙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幼兒往往跟著父親是一個樣,跟著母親又是另一個樣,使幼兒形成了雙重性格,不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3.家長所實施的教育沒有持續性。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反復練習,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教育家關鴻羽認為,「培養孩子的一個習慣至少要有意識地讓其堅持六個星期,才能見效。」⑹今天要求孩子這樣,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樣,或是今天對孩子的某種行為嚴要求,明天又對孩子的某種行為放鬆要求,這樣的教育是難以讓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
(二) 幼兒園因素
1.教育機制的局限。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的數量與日俱增,特別是在一些較為落後的鄉鎮也開始出現了托幼機構。在眾多私立與公辦幼兒園的激烈競爭中,要想贏得優勢,就必須迎合家長的心理,爭取更多的生源,讓幼兒去學習一些即得成效的知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在那些較為落後地區的托幼機構,教育思想仍停留在滿足幼兒的生活需要上,只要管好幼兒的吃、喝、拉、撒就行了,至於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還沒有被納入到教育內容中去。
2.教師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
(1) 教師沒有做好榜樣。我們的許多教師在規范幼兒的行為時,自己卻沒有按同樣的標准做到。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地位是神聖的,有時教師言行的分量甚至超越了幼兒的父母,從這點來看,教師對幼兒的影響是重大的。我們知道幼兒期的主要行為方式是靠模仿得來的。教師作為幼兒崇拜的對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有的老師走路懶散,也許他班上的幼兒也跟著走路懶散;有的老師閑來喜歡坐在凳子上搖晃,也許他班上的幼兒也就跟著坐在凳子上搖晃……時間一長,幼兒就把這些模仿來的動作內化成了自己的習慣。
(2) 教師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嚴格要求。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不斷重復,給予強化訓練,這樣才能讓幼兒得到鞏固。然而,在這些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就把其中的一些細節忽略了。而這些被忽略掉的小細節,往往就是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開始。
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在吃飯前我們要求幼兒洗手,其基本程序如下:捲袖子→開水龍頭→把手沖濕→關上水龍頭→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回原處→兩手相互搓洗(包括手心、手背和手指縫)→打開水龍頭沖掉肥皂沫→雙手接水沖掉水龍頭上的肥皂沫→關緊水龍頭→雙手在水池內甩三下→摘下自己的毛巾擦乾凈→毛巾掛回原處→洗完後雙手交叉回座位準備吃飯。飯前簡簡單單的洗手分解開來竟有十四步之多。如此繁瑣的步驟,我看到有的幼兒園老師為減少麻煩,就把它省略了許多,省略後的洗手程序如下: 捲袖子→打開水龍頭→把手沖濕→關上水龍頭→擦上肥皂(肥皂是用絲襪包住系在水管上的)→兩手相互搓洗(包括手心、手背和手指縫)→打開水龍頭沖掉肥皂沫→雙手接水沖掉水龍頭上的肥皂沫→關緊水龍頭→雙手在水池內甩三下→回座位準備吃飯。乍一看去,步驟好象差不多,但細一看發現,老師把擦手的程序省掉了,也許他們認為手上沾點水沒有什麼關系,而且他們知道,幼兒是會想辦法把那點水弄乾的(如衣服上摸摸,褲子上拍拍)。這還不算什麼,只要幼兒沒有用油畫棒畫畫,手上沒有沾上顏色,那麼,有的老師就乾脆連用肥皂這一步都省略了。還有的老師,覺得讓幼兒自己洗手很浪費時間,又容易把衣服打濕,會增加麻煩,乾脆讓幼兒排好隊,老師一個一個幫他們洗了。這樣一來,繁瑣的洗手程序就只剩下兩步了,幼兒只需伸手出去,再把手縮回來就可以了。
如此教育方式,幼兒能學到什麼呢?應該是連最起碼的洗手都還不太會吧!
(三) 社會因素
許多社會因素對幼兒習慣養成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中傳達出來的有些信息屬於健康的,也有些信息屬於不健康的。「幼兒由於知識經驗淺薄,認識具有表面性、片面性和情緒性,因而極易受到這些社會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⑺
首先,當前的電視、書刊等傳媒給幼兒造成不小的影響。以前的動畫片可以說是專門為幼兒設計的,而現在,許多的動畫片越來越成人化,成了年輕人的休閑娛樂。幼兒從一些動畫片中習得了不良行為,養成了不良習慣,對於這些動畫片到底適不適合幼兒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奧特曼」、「巴拉巴拉小魔仙」等;
其次,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為復雜。現在有許多家長都愛打麻將,幼兒經常處於這樣一種「雀聲四起」的環境中,這不僅對幼兒的成長不利,還極有可能讓幼兒習得一些不良習慣,幼兒偶爾說出的粗話、臟話可能就是從麻將桌上學來的;還有一些家長,經常出入於各種娛樂場所,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就把幼兒帶在身邊。然而,在這些娛樂場所中,幼兒要習得不良行為習慣是非常容易的。
D. 如何提高幼兒舞蹈教學質量
做好學前教育的幼兒舞蹈教學分析(一)家庭因素1.家長過分溺愛。當前,我國獨生子女多,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共同圍繞下,孩子成了家庭的軸心。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問題,即寵愛多,順從多,不忍心的多;教育少,要求少,給予鍛煉的更少。這樣就滋生了孩子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的個人主義的壞習慣和個性。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被溺愛的孩子必定學會打人、罵人,他哭著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他便一定要能得到,他心裡想做什麼事情,他也一定要做。這樣一來,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逗愛他們,把他們的本性弄壞了,他們自己在泉水的源頭下了毒葯,日後親自喝到苦水,卻又感到奇怪。因為他們的孩子長大後,這種種惡劣的習慣也都跟著到來。」⑸2.家長的教育態度不一致。在家庭成員中,教育態度上的差異與他們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經驗等因素息息相關,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差異過於懸殊,則不利於孩子的習慣養成。在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隔代溺愛的現象嚴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維護偏袒幼兒,甚至出現護短,成了幼兒的保護傘,不管幼兒是對是錯,他們都能以自己博大寬廣的胸懷去接受,姑息幼兒的一些小缺點;在一些三口之家,或是媽媽或是爸爸總是扮演好人的角色,使得孩子的教育很難開展;在一些離異家庭,父母雙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幼兒往往跟著父親是一個樣,跟著母親又是另一個樣,使幼兒形成了雙重性格,不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3.家長所實施的教育沒有持續性。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反復練習,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教育家關鴻羽認為,「培養孩子的一個習慣至少要有意識地讓其堅持六個星期,才能見效。」⑹今天要求孩子這樣,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樣,或是今天對孩子的某種行為嚴要求,明天又對孩子的某種行為放鬆要求,這樣的教育是難以讓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二)幼兒園因素1.教育機制的局限。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的數量與日俱增,特別是在一些較為落後的鄉鎮也開始出現了托幼機構。在眾多私立與公幼兒園的激烈競爭中,要想贏得優勢,就必須迎合家長的心理,爭取的生源,讓幼兒去學習一些即得成效的知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在那些較為落後地區的托幼機構,教育思想仍停留在滿足幼兒的生活需要上,只要管好幼兒的吃、喝、拉、撒就行了,至於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還沒有被納入到教育內容中去。2.教師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1)教師沒有做好榜樣。我們的許多教師在規范幼兒的行為時,自己卻沒有按同樣的標准做到。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地位是神聖的,有時教師言行的分量甚至超越了幼兒的父母,從這點來看,教師對幼兒的影響是重大的。我們知道幼兒期的主要行為方式是靠模仿得來的。教師作為幼兒崇拜的對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有的老師走路懶散,也許他班上的幼兒也跟著走路懶散;有的老師閑來喜歡坐在凳子上搖晃,也許他班上的幼兒也就跟著坐在凳子上搖晃……時間一長,幼兒就把這些模仿來的動作內化成了自己的習慣。(2)教師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嚴格要求。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不斷重復,給予強化訓練,這樣才能讓幼兒得到鞏固。然而,在這些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就把其中的一些細節忽略了。而這些被忽略掉的小細節,往往就是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開始。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在吃飯前我們要求幼兒洗手,其基本程序如下:捲袖子→開水龍頭→把手沖濕→關上水龍頭→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回原處→兩手相互搓洗(包括手心、手背和手指縫)→打開水龍頭沖掉肥皂沫→雙手接水沖掉水龍頭上的肥皂沫→關緊水龍頭→雙手在水池內甩三下→摘下自己的毛巾擦乾凈→毛巾掛回原處→洗完後雙手交叉回座位準備吃飯。飯前簡簡單單的洗手分解開來竟有十四步之多。如此繁瑣的步驟,我看到有的幼兒園老師為減少麻煩,就把它省略了許多,省略後的洗手程序如下:捲袖子→打開水龍頭→把手沖濕→關上水龍頭→擦上肥皂(肥皂是用絲襪包住系在水管上的)→兩手相互搓洗(包括手心、手背和手指縫)→打開水龍頭沖掉肥皂沫→雙手接水沖掉水龍頭上的肥皂沫→關緊水龍頭→雙手在水池內甩三下→回座位準備吃飯。乍一看去,步驟好象差不多,但細一看發現,老師把擦手的程序省掉了,也許他們認為手上沾點水沒有什麼關系,而且他們知道,幼兒是會想法把那點水弄乾的(如衣服上摸摸,褲子上拍拍)。這還不算什麼,只要幼兒沒有用油畫棒畫畫,手上沒有沾上顏色,那麼,有的老師就乾脆連用肥皂這一步都省略了。還有的老師,覺得讓幼兒自己洗手很浪費時間,又容易把衣服打濕,會增加麻煩,乾脆讓幼兒排好隊,老師一個一個幫他們洗了。這樣一來,繁瑣的洗手程序就只剩下兩步了,幼兒只需伸手出去,再把手縮回來就可以了。如此教育方式,幼兒能學到什麼呢?應該是連最起碼的洗手都還不太會吧!(三)社會因素許多社會因素對幼兒習慣養成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中傳達出來的有些信息屬於健康的,也有些信息屬於不健康的。「幼兒由於知識經驗淺薄,認識具有表面性、片面性和情緒性,因而極易受到這些社會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⑺首先,當前的電視、書刊等傳媒給幼兒造成不小的影響。以前的動畫片可以說是專門為幼兒設計的,而現在,許多的動畫片越來越成人化,成了年輕人的休閑娛樂。幼兒從一些動畫片中習得了不良行為,養成了不良習慣,對於這些動畫片到底適不適合幼兒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奧特曼」、「巴拉巴拉小魔仙」等;其次,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為復雜。現在有許多家長都愛打麻將,幼兒經常處於這樣一種「雀聲四起」的環境中,這不僅對幼兒的成長不利,還極有可能讓幼兒習得一些不良習慣,幼兒偶爾說出的粗話、臟話可能就是從麻將桌上學來的;還有一些家長,經常出入於各種娛樂場所,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就把幼兒帶在身邊。然而,在這些娛樂場所中,幼兒要習得不良行為習慣是非常容易的。
E. 寵愛舞蹈tfboys視頻教程人
騰訊視頻有,一搜就OK。
F. tfboys寵愛舞蹈動作教學視頻短片
我是四葉草,也是奇異果,也是教有關TFBOYS所有東西的專業老師(嘉禾舞社,版大目老師,TFBOYS,EXO,2ne1,鄧紫棋等等舞蹈,包括權歌曲),以後也是TFBOYS的同行,同事,這月聯系公司跟TFBOYS,今年出道,你要學嗎
G. 幼兒園中班家長會教師發言怎麼寫
各位家長朋友:晚上好!首先,謝謝你們在百忙中抽空來參加我班的家長會。在此我代表中三班的三位老師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一、班級老師介紹:我是張老師,這個學期繼續由我擔任中三班的班主任。我已經從教第六個年頭了,見證了博園的四年發展路程,也相對積累了一些帶班經驗,感謝家長朋友對我工作的支持,我個性有...點爽直,說話也比較乾脆,給人感覺「嗓門」挺大的,但請家長朋友相信我,我愛幼教這份神聖的職業,我愛班裡的每一位孩子,我用自己的執著,認真地「看」,仔細地「讀」幼兒這本生動的書,讓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描繪著一個生機勃勃的兒童世界。當然,還希望在座的各位家長能給我多提意見和建議,讓我們的班級越來越好,孩子們更加出色!本學期,原來搭班的金老師應幼兒園的安排去了人民路園區帶一個中班,這個學期與我搭班的老師是聞老師,聞老師曾在當湖中心幼兒園執教,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她和我一樣很有信心把這次的中班帶好,也請各位家長對我們有信心,相信我們一定會把您的孩子教育好!除了我們兩位老師,我們班還有生活員老師胡老師,胡老師勤快能幹,對孩子的照顧細心又體貼。 一、班級基本情況 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本班的一些基本情況:本班現有幼兒36名,男女生分別為18名,其中有8位幼兒是本學期新加入的,讓我們對他們的加入表示熱烈的歡迎。經過小班一年的學習和教育,大部分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又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僅會自己穿脫衣服、鞋子等,有些幼兒還能做小值日,幫助放杯子、掛毛巾等。就像李婉蓉、徐欣悅、會施文、劉曉羽、錢籽安、徐佳琪、洪祺晟等等的小朋友。大部分幼兒變得愛學習了,上課基本能做到專心聽講,一些平時膽子較小,不肯舉手發言的幼兒也有了進步如:錢籽安、陳浩軒、董子陽、計靜書、肖慧詩、陳冠予、顧雨婷、馬芸熙、吳敏怡、陸宇舟、趙萌嘉、謝繼豪、徐子庾、唐俊、李恆宇、鄭雨涵、翁雨宣;大多數幼兒能堅持每天用普通話和別人交談;音樂課上能用自然、動聽的聲音演唱每首歌;在繪畫方面也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繪畫水平有了提高如顧樂天、陳浩軒、劉曉羽、曹佳慧、張梓豪、沈亦飛等等。全班幼兒基本上能做到友好相處,不說粗話和臟話,尊敬老師,禮貌待人。 在看到孩子們進步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存在的不少問題。有幾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較弱,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用言語說出來,不會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這幾位孩子,需要教師平時多關注,給他們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另外由於現在的家庭模式及家長教養方式上的偏差,幼兒在家裡受到長輩的過分寵愛,個別幼兒表現出明顯的自私、霸道、任性的性格弱點,容易與同伴發生沖突,影響同伴關系。在這方面我們會多與家長溝通,與幼兒進行面對面耐心細致的交流,讓幼兒克服自身行為上存在的缺點。由於剛開學,我們在加強幼兒一日常規的同時,將立足幼兒實際,根據中班幼兒年齡段的特點,尊重、理解、信任幼兒,抓住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努力構建和諧師幼關系。 隨著我們第一個主題「朋友見面真高興」的開展,新進班的孩子,已經完全融入了集體,找到了好朋友。幼兒園中班是幼兒三年學前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為了我們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我簡單地介紹一下: 二、中班年齡特點: (一)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小班一堂課15分鍾,中班為25~30分鍾。 (二)能動能靜。反應快,動作靈活,活潑好動特點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現尤為突出。他們總是不停的變換姿勢和活動方式。如動動手、伸伸腿或做小動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動,顯得比小班幼兒自由放鬆,甚至無拘無束。這些說明孩子適應了班級環境,對班級有了歸屬感,消除了陌生感。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中班的孩子好動,因此,孩子與孩子間容易產生肢體的接觸,特別是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會有攻擊性行為。這是中班孩子一個較普遍的特點。所以本學期在教室里適度安靜的活動安排的多,老師會不停地提醒孩子接下去該做什麼了,幫助他們養成幼兒園生活、學習的規律。 (三)嘴巴甜。這一階段的孩子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運用語言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比較愛講話,甚至不分場合和時間,甚至討好老師,比如喜歡在老師面前告狀。根據這個特點,我們時刻要求孩子回答問題完整,能說一整句,就不說半句,能說半句,就不說兩個字。同時區別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告狀並不是壞事情,有些事情小孩子認為自己解決不了,告訴大人,這也是好事情,應該鼓勵。當然,孩子告狀的時候,並不總是他有理,也不總是他做的對。這個時候,關鍵是大人的處理方法:大人在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原則,如果孩子告的對,要表揚,如果孩子告的不對,也要委婉的糾正。比如:現在有些孩子會把想像和現實混為一談,有些家長說孩子愛撒謊,說大話,其實不是,是孩子希望這樣,但是他不明白希望不等於事實,所以會說出一些跟事實相違背的語言。這時候,我們不能去指責孩子,而應該耐心告訴孩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要讓孩子明白:告狀≠有理。這樣,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就會根據情況,正確判斷是否需要告訴大人來處理,而不是亂告狀。 下面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班裡孩子各方面的情況: 三、結合幼兒的發展情況,安排本學期的活動。 (一)自理方面收獲。 這學期我們根據班內孩子情況以培養良好的習慣,不斷提升自理能力為重點,培養孩子善於動腦筋、敢想、敢說、勇於實踐。 進入中班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吃飯、不挑食、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但是一些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不願意自己吃飯、喜歡看電視,玩完的玩具也不收拾。 其實,我特別希望老師與家長們能統一思想,這個思想就是: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都指導他們自己做,我們在教育中盡可能地放手,讓孩子進行活動,讓孩子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嘗試、去思考、去做出結論,在這種方法的教育下,孩子們能自己吃飯,自己擦鼻涕,能自己穿脫衣服、鞋子,能自己整理游戲材料、學慣用品,能自己把小椅子排成各種隊形。(播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照片) 只要掌握了方法,一些看似很難的事情,通過孩子自己的實踐和經驗,在孩子們面前變得簡單了。這一切的進步,大部分功勞,歸功於家長,家長功不可沒。事實告訴我們,我們與家長的一加一教育大於二了。 (二)不足和策略。(尋找不足,有目的地採取一些策略,持之以恆,逐步發展)但是革命還沒有成功,我們仍需努力。交往方面靦腆的甚多。 不少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膽小、怕和別人說話尤其是陌生點的……孩子膽小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多數孩子膽小、孤獨都是與缺乏經驗有關。因為不少家長常常唯恐孩子發生意外,整天護著、保著,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和鍛煉意志的機會。於是,在園,我們鼓勵幼兒大聲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名字,老師的教學也多以「開放型」組織,故意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們去交往;在家,我知道好多家長都成了好朋友,帶著自己的孩子與同學一起在外游戲,到同學家做客。孩子們很快地從自己一個人玩到手牽手玩娃娃家、到早上見了面互相問早,最後到自己想辦法解決交往中出現的問題。現在自己班裡孩子們膽子大多了,可是在陌生的班級有些不夠,所以在這學期我們多為孩子們創造更廣的交往機會, 1、去小班尋找一名喜歡的弟弟、妹妹,為他們唱一首歌,念一首兒歌,帶他們到戶外游戲等。 2、與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畫同一主題的畫,互相交流,學習更多繪畫方面的技巧。 說了這么多,下面由聞老師來介紹一下幼兒思想
H. tfboys寵愛舞蹈交學視頻
可以查啊,在視頻裡面查不行啊
I. 適合一個小女生的舞蹈教學視頻tfboys
寵愛,這首歌適合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