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如何正確的洗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您帶來幫助
很多幼兒就是沒有勤洗手所以才會引起手足口這個疾病,可見洗手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多大的作用,如果經常洗手的話才可以預防一些疾病,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如果手沒有洗干凈,那麼當我們拿著東西吃的時候就會導致一些病菌進入我們的嘴巴裡面,從而讓很多疾病在這個時候不知不覺的形成了,那麼這個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呢?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內容之一,能有效地防止腸道疾病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後、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漱口後,如廁後,戴口罩前及債口罩後,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外面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
幼兒較合理的六步洗手方法是:濕、搓、沖、捧、甩、擦。
一、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
一 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
二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擦搓,交換進行;
三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四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五 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六 指尖並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七 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三、沖: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四、捧:用手捧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閉水龍頭
五、甩:雙手五指自然下垂,在水池裡甩上三甩,防止手上的水滴在地上
六、擦: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乾或烘乾機烘乾
以上這些方法就是介紹的這個孩子正確洗手方法步驟,而很多孩子洗手都只是洗表面,重要看起來不臟就行了,這樣是不對的,所以說,當我們的孩子不會洗手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做好輔導,有什麼不懂的就可以及時給孩子講解,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來自於不講究衛生造成的,所以愛護衛生是我們離不開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
❷ 幼兒園新蒙氏閱讀《勤洗手》的教案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活動目標:
1、 知道飯前便後洗手的重要性,並願意在飯前便後主動洗手。
2、 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活動准備:
1、 小熊和小豬頭飾各一個、聽診器一個、針筒一個、醫生衣服一件、毛巾一條。
2、 蛔蟲圖片一張。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請大班的小朋友為本班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小熊看醫生》。
(二) 關鍵步驟
1、 看完情景表演後,教師提問:
(1)「故事發生在哪兒?」(醫院)
(2)「故事裡都有誰?」(小豬醫生和小熊)
(3)「小熊為什麼去醫院看院?」(小熊肚子痛)
(4)「小熊為什麼會肚子疼呢?」(它不洗手就吃飯,把臟東西吃到肚子里了,肚子里有蛔蟲)
2、教師總結:飯前便後要洗手。
教師:「每天我們的手上都會有許多病菌,如果我們不好好洗手就吃東西的話,會把病菌吃到肚子里,小朋友就會生病,還要去醫院看病、打針和吃葯。」
2、 教師示範「六步洗手法」。
3、 教師帶領幼兒練習「六步洗手法」。
(三) 結束活動
請幼兒到盥洗室洗手後喝水,教師從旁指導。
活動延伸
1、 區域活動:
在語言區提供故事《小熊看醫生》的圖片與頭飾,引導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2、 生活活動:
在盥洗室貼上「六步洗手法」的圖示,在日常生活中請幼兒互監督和檢查,比一比誰的手洗得干凈。
3、 家庭活動
回家後請幼兒把「六步洗手法」教給家長。
活動反思
1、 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麼?
2、 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3、 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附:情景表演《小熊看醫生》
小熊看醫生
小豬大夫坐在辦公桌前看資料,小熊捂著肚子「哎喲,哎喲。。。。。。」地走進來,坐在大夫對面的椅子上。
小豬大夫問:「小熊,你怎麼了?」
小熊用微弱的聲音回答:「大夫,我肚子痛」。
小豬大夫連忙拿出聽診器放在小熊的肚子上聽了聽後說:「小熊,你的肚子里有好多的蛔蟲。快把手伸出來讓我看看。」
小熊把黑黑的小手伸出來。
小豬大夫看了看後說:「小熊,你看你的手這么臟,上面全是臟東西和病菌,你不洗手就吃飯,把手上的病菌全吃到肚子里了,肚子肯定會疼的。」
小豬大夫拿出了一張蛔蟲圖片,接著說:「你看,現在蛔蟲正在你的肚子里吃飯呢!」
小熊看了看圖片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嚇得「嗚嗚……」地哭了起來。
「快把胳臂伸出來,讓我給你打一針吧。」小豬大夫取出針筒在小熊的胳臂上打了一什。
小豬大夫對小熊說:「小熊,你一定要記住飯前便後要洗手,要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要不然你的肚子還會疼的。」
小熊聽後慚慚地點點頭說:「飯前便後要洗手,我記住了。」
❸ 如何教幼兒正確七步洗手法
家長首先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手。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件一件的具體事情,告訴孩子講衛生的道理。告訴他「洗小手洗得多干凈,臟東西洗掉了,就不會得病了,手臟就容易抓東西吃,就會得病」等。經常給孩子講道理,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入手,逐漸培養孩子講衛生的良好品德。
第二,家長要給孩子正確的示範。教孩子挽起袖口,打開水龍頭,雙手淋濕並抹肥皂,左右手互相搓手心和手背,再將一個個的小手指頭洗一洗,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干凈毛巾擦乾手。
而且父母要一邊說一邊做,說話要親切,動作要慢些,以便讓孩子看個明白。然後,讓寶寶自洗,父母在一旁指導。
讓孩子養成習慣。孩子剛開始學著洗手,父母不要嫌他慢,嫌他弄濕了袖口,父母要鼓勵他的每一次進步,通過督促孩子經常反復地練習,就能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下面是寶寶的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❹ 幼兒園新蒙氏閱讀《勤洗手》的教案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2、 培養幼兒勤洗手專的好習慣,讓幼屬兒懂得洗手的重要性。
活動准備:
1、 1個小手娃娃。
2、 洗手分布圖。
3、 保溫桶、臉盆、毛巾、肥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手娃娃」,引出課題:
1、 教師問:小朋友,老師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猜猜看它是誰?
2、 出示「小手娃娃」,引導幼兒有禮貌的打招呼。
3、 引導幼兒認識手的基本特徵。
二、講述故事《不愛洗手的娃娃》:
提問幼兒:1)妞妞為什麼會肚子疼?妞妞做完什麼事情不洗手?
2)你要告訴妞妞什麼?
3)在什麼時候你還要洗手?(飯後、大小便後……)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講述洗手的方法與步驟。
❺ 幼兒園七步洗手法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或手臟時要洗手。版
2、願意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教權育孩子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洗手七步法適用於大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願意用七步洗手法洗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或手臟時要洗手,教育孩子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5)如何正確洗手幼兒園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可以設計四個環節讓幼兒更加加深印象
一、讓幼兒示範先前的洗手方式。
二、教師示範洗手。
三、貼圖是圖片帶領幼兒學習七步洗手法。
四讓幼兒嘗試自己洗手。
四個環節層層遞進,條理更加清晰。在教師示範前還可以多多開發一下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洗手,然後再教她們七步洗手法的方法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❻ 幼兒園中班閱讀識字洗手教案怎麼寫
設計背景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或手臟時要洗手,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 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飯前、便後或手臟時要洗手。 2、 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3、 教育孩子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孩子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難點是養成洗手習慣。 活動准備 1、人手一塊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 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 正確洗手方法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游戲「手指歌」導入活動。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來看戲,大家快來比一比,誰的大,誰的小,哪個指頭長,哪個指頭短?」 二、 聽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 老師引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個故事。」 「小熊豆豆可頑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臟了!……」 2、 老師邊做手勢表演邊講故事,小熊豆豆為什麼會肚子疼呢?它應該怎樣做呀?(通過故事讓孩子們了解手上有許多的細菌,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引導孩子們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交流(調動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體驗洗手的重要性)。 提問:你們的肚子疼過嗎?為什麼會疼呢?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4、小結:洗洗小手講衛生(鼓勵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三、 設計問題,引導孩子們觀看相關圖片,學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1、調動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講述「我是怎樣洗手的」。 2、出示洗手圖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了解洗手的正確方法。 畫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麼? 她是怎樣做的?咱們也來學一學吧! (引導孩子們理解畫面內容,並啟發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老師和孩子們共同講述正確的洗手順序及方法:捲袖子——沖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沖水搓洗——擦手。 (老師根據畫面內容邊做動作邊講解)。 4、引導孩子們邊說兒歌邊做洗手模仿動作,學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邊說兒歌邊做動作,進一步學習正確的洗手順序及方法)。 5、老師和孩子們談話交流:「我們什麼時候該洗手?」 (飯前、便後、玩完玩具、手臟時等)。 四、 讓孩子們實際練習,洗洗小手講衛生,進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老師引導:「現在已經是否吃飯的時間了,我們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誰的小手洗得最干凈。」 在實際練習中,老師引導孩子邊說兒歌邊洗手,指導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
❼ 幼兒園正確洗手的方法有幾個步驟
幼兒園正確洗手的方法的話一般會有六個步驟。這六個步驟每一步都是很關鍵的。一般在很多的幼兒園牆上都會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