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中班上冊社會過馬路怎麼講
設計意圖: 幼兒是弱小的,教會孩子保護自身安全,防止受意外事故的傷害,是社會、學校、家庭的責任。而良好的遵守規則的習慣和自我保護能力如同一對孿生姐妹,密不可分。隨社會的日益發展,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交通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它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給人們的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特意設計了「怎樣過馬路」的安全活動課。 活動目標: 1、知道紅綠燈的用處,能自覺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2、懂得過馬路時應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馬線。 3、對交通標志感興趣,增強安全意識。 活動准備:紅綠燈、斑馬線、課件《三顆星星》錄音、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聽錄音,談感受錄音內容:街道上各種車輛來來往往的喧鬧聲,喇叭聲,汽車快速行駛的聲音……突然,傳來了長長的急剎車的聲音。 師:請問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想到了什麼?(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並進行討論:為什麼會有這種聲音) 二、傾聽故事《三顆星星》認識斑馬線標志。 1、播放課件《三顆星星》,使幼兒知道紅、黃、綠燈代表的意思。 2、出示斑馬線標志,共同討論斑馬線的用處。 3、幼兒學習安全兒歌,幫助理解紅綠燈和斑馬線的用處。 附安全兒歌: 嘀嘀嘀,汽車叫,車來了我讓道,過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不玩耍,不亂跑,安全第一我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遵守規則別忘掉。 三、交通游戲。 1、誰對誰錯——教師依次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判斷圖中行為的對錯,並說出理由。 2、紅綠燈、斑馬線游戲玩法:教師出示紅綠燈的變化圖,請幼兒按照紅綠燈的指令前進或停止。 遵守交通規則的幼兒可獲得安全寶寶獎,小組中遵守交通規則多者為勝。 活動延伸: 此活動,力求通過多種方式方法,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進行參與,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另外,案例中的活動,教師也可結合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將其擴展為半日活動,使得每一名幼兒的參與體驗變得更為充分。 附故事:三顆星星太陽媽媽有三個孩子:紅星星、黃星星、綠星星。三顆星星長大了,太陽媽媽教他們學本領。 紅星星是讓跑的物體停下來,黃星星的本領是讓跑的物體放慢速度注意安全,綠星星學的本領是讓物體跑起來。三顆星星學會了本領。太陽媽媽吐口氣,用太陽風把三顆星星吹到了地球上。 好多年過去了,太陽媽媽思念孩子,她發出了呼喚信號。三顆星星又回到了太陽媽媽的身邊,地球卻出了事。所有的馬路都塞滿了汽車,爸爸媽媽上不了班,小朋友去不了幼兒園。 地球上的人發出了求救信號。三顆星星立刻返回了地球,馬路又暢通了。從那以後,三顆星星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到現在,太陽媽媽也不知道三顆星星在地球上干什麼。 地球上的小朋友都知道紅黃綠三顆星星,也都喜歡他們。因為在每個十字路口,三顆星星天天向小朋友問好。
㈡ 幼兒園中班教案《特殊的線》斑馬線,銀行一米線,危險地帶的警戒線,車站的等侯線
活動目標:
1. 認識抄常用繪畫工具,了解其用法用途
2. 知道物體是由線連起來的,嘗試線的練習
3. 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活動過程:
一.課程導入
1.師生互相介紹問好
師:小朋友們好!
幼:老師好!
2.請小夥伴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請來了小夥伴,我們一起歡迎他們好不好?
幼:好(鼓掌歡迎)
依次請出(彩筆、油畫棒、記號筆、繪畫紙)小夥伴,老師做用途介紹。
3.小結
這些工具是用來幫助我們繪畫的
二.組織教學
1.認識線
①橫線
≡
②豎線
|||
③斜線
/// \\\
左斜線 右斜線
④曲線
﹌ ︾
水波線 折線
2.練習線
請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繪畫工具進行線的練習
3.組畫
引導幼兒採用不同的線條自由組畫
4.作品展評、張貼
重點:點評幼兒作品中用到的線
活動延伸:
請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物體的線條,培養幼兒善於觀察的能力,在生活中學習
㈢ 幼兒園不在天橋或斑馬線上停留教案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㈣ 幼兒園小班玩的室內游戲過斑馬線
幼兒園小班安全活動教案《過馬路走斑馬線》
導語:讓幼兒在活動中認回識斑馬線的作用,答了解斑馬線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下面是《過馬路走斑馬線》的幼兒園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有過馬路走斑馬線的意識,做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
活動准備:
背景圖(馬路)、斑馬圖片、斑馬線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有一群快樂的…………主動放慢了速度」。
1)今天有小動物到我們班級來,他們要給我們說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馬路上的斑馬線》。
2)小動物們是怎麼過馬路的?(坐在斑馬叔叔的背上,讓斑馬叔叔馱著過馬路)
3)可是斑馬叔叔每天這么背小動物過馬路,他多累啊,你們有沒有好辦法?(幼兒想辦法)
4)你們想了很多好辦法,小動物們也想到好辦法了,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辦法。
㈤ 幼兒園大班觀摩課沒有斑馬線的馬路教案
設計思路:
日常生活中我發現現在的幼兒在自我保護方面知識比較缺乏,成人的過渡保護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為了讓幼兒體會社會生活,並結合近期我班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小司機」,我預設了語言活動「馬路上的斑馬線」,因為在主題活動中我看到孩子們不但對各種各樣的車輛非常感興趣,而且對馬路上的各種設施如紅綠燈等也產生了興趣,特別是馬路上的斑馬線,有的說這是人行道,有的說這是橫道線……針對孩子們的興趣點,我將通過有趣的故事,使幼兒認識了斑馬線,明白了斑馬線對行人安全的重要,讓幼兒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活動目標:
1、了解斑馬線的由來,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的基本常識。
2、初步具有交通安全的意識,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准備:
課件《馬路上的斑馬線》
活動過程:
一、 游戲「小司機」。
師幼共同扮演小司機,模仿小司機在馬路上開車,忽然,老師說「停車」,
重點提問:猜猜我們為什麼要停車?
小結:遇到紅綠燈、汽車壞了、要加油等都需要停車,那麼今天我們遇到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二、討論:斑馬線
1.教師點擊【圖片欣賞】,呈現斑馬線的圖片。
重點提問:這是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小結:這是人行橫道線,它還有一個很好聽名字叫「斑馬線」
2.教師呈現斑馬線和一張斑馬的對照圖片,
重點提問:為什麼叫它斑馬線呢,它和斑馬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為什麼要在馬路上畫斑馬線?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吧!
三、欣賞故事:《馬路上的斑馬線》
1.教師播放課件【整體欣賞】,請幼兒分段欣賞故事。
重點提問:
(1)小動物碰到什麼困難啦?
(2)請小朋友們為小動物們想想辦法?
(3)後來誰幫助了他們?他是怎麼幫的?
(4)猜猜來來往往的車輛看到他們會怎樣?
2、教師:小猴子想了一個什麼辦法?最後,小動物們能自己過馬路了嗎?
四、再次完整欣賞故事,並討論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
教師小結:我們在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線(斑馬線),才能保證過馬路的安全。
附錄:
故事:馬路上的斑馬線
有一群快樂的小夥伴,每天早上他們都要穿過小路,去幼兒園。後來,汽車.摩托車多了起來,小路不夠寬了。大家一起動手,修了一條寬寬的馬路。早上,小夥伴們走到寬寬的馬路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嚇得不敢過馬路。
這時,一匹斑馬出來晨跑,路過這兒,說:"我來幫你們!"斑馬叔叔讓小夥伴們都爬上他的背。斑馬叔叔馱著小夥伴們踏上馬路。真奇怪,來來往往的車輛立刻發現了他們,主動放慢了速度。 樹上的一隻猴子看見了這一切。晚上,聰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用白漆在動物過馬路的地方塗上跟斑馬身上一樣的白色條紋。
第二天,來來往往的車輛看見小動物們拉著手從斑馬線上過馬路,都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這下好了,大家要過馬路時先看清來往車輛,再通過斑馬線,就一點兒也不害怕了。
㈥ 幼兒園門口人行橫道用黃色的行嗎
注意行人和人行橫道標志的區別 ,還有徒步標志的區別具體如下; 1.注意行人標志:是表示前方道路行人密集,或者有人行橫道但是不易被發現的標志,這樣的等邊三角形、黃底、黑邊、黑圖案,或者白底、紅圖案的,多數屬於警告車輛、行人注意危險地點的標志。 2.行橫道標志:是藍色的正方形,在裡面有一個白色的三角形,同樣有黑線和一個人向左在走,這樣多種形狀、藍底、白圖案的屬於指示車輛、行人進行的標志。 3.「徒步」為平民的代稱徒步,根據穿越區域的不同,可以分為城郊、鄉村、山地、叢林、沙漠荒原、雪原冰川、峽谷、平原、山嶺、長城、古道、草地、環湖、江河等很多分類徒步。但是徒步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在城郊和鄉村間進行。 標准如下:根據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 D82-2009(交通部,2009年7月28日發布),對人行橫道線(斑馬線)做了規定 。斑馬線的國家標準是斑馬線的寬度、長度、間隔,是有一個國際標準的。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5米,應該橫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馬線每條的寬度在45或60厘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在一段路上,斑馬線的設置間隔一般為150至500米,較為合理的設置間隔為350至400米,也就是說,在城市中,最好每隔350至400米就設置一段斑馬線,便於行人通行。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標 志。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
㈦ 幼兒園門口有沒有規定必須要有斑馬線小區門口就是幼兒園 ,所有人都是橫穿馬路過去很危險,都是老人在
復行人過馬路如果制沒有斑馬線,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是可以過馬路的。
參考依據: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第六十二條 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後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