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兒童詩歌的教學應該注意些什麼
一、加強朗讀指導,讀出節奏韻律。
兒童詩優美的語言,除了詞語的錘煉要准確恰當外,詩的聲音節奏更應具有音樂性,即詩的音韻要有美感效應。美學專家朱光潛先生說:「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現是聲音節奏,而文學意義反在其次。文學意義所不能表現的情調常可以用聲音節奏表現出來。」比如,啟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葉老的名詩《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這裡面大量使用
2/5頁
疊詞,如果能知道學生在疊詞處加以強調和停頓,並注意朗讀的音調和速度,就能幫助學生找到詩歌內在的韻律,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美,並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二、採用表演誦讀,加深情感體驗。
在進行詩歌誦讀時,在適當之處我喜歡讓學生適時採用表演誦讀。因為表演誦讀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朗讀表演中能更好地激發情感,理解詩意。比如我在教學《童年的水墨畫》這首詩的第三幅畫面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詩中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我採用了誦讀表演的形式,讓學生邊讀邊表演「扇動翅膀拍水戲耍,一雙雙小手撥弄著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學生邊誦讀邊做出相應的動作:學生用雙手拍水,用雙手撥弄著浪花,用雙手啪啪啪地打水拍濺起水花„„在這樣快樂的體驗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更好地讀出詩歌的感情來。
三、教師激情引領,體會詩歌意境。
兒童詩是比較歡快活潑的。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激情,學生怎麼可能將自己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其中呢?有研究表明,在課堂上,教學效果等於7%的言語+38%的聲音+55%的面部表情。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聲音的抑揚頓挫及豐富的表情。我們不難想像,沒有激情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多大的煎熬。沒有溫度的課堂學生是熱不起來的。只有老師有激情,課堂才有溫度。
『貳』 怎樣上好小學中段古詩詞教學的公開課
《假如我覺得不幸福》嫣子危
評:請不要愛上我,即使我覺得不幸福。
嫣子危的代表作。另類的,苦澀的,平靜下面是彷徨,微笑背後是流淚。此文極具個性,不落熟套,難以模仿。
『叄』 怎樣上好小學高段古詩詞教學優質課
古詩文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文學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多首文質兼美的古詩,其語言凝練含蓄,意境深邃優美,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但傳統的古詩教學往往過於注重文字知識的本身,諸如填鴨、注入式的串講,信口開河式的問答等,充斥著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那麼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文教學呢?
反復誦讀,引領學生深刻體會古詩文的內涵
誦讀古詩文是我國優秀的教育傳統,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名言充分說明了誦讀古詩的重要性。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誦讀有兩層含義,朗讀和背誦。《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而且在課程目標中分學段提出了「背誦優秀詩文」的具體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和第二學段3、4年級,各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5、6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由於小學生記憶力強,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古詩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曉暢如話,短時間內學生就能背誦,完成規定的背誦任務並不難。
『肆』 如何提高小學古詩教學的實效性
究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古詩文學習的有效性呢?我根據自己以往的教學體會,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熟讀
對於小學生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讀時能讀得通順,做到如朱熹先生說的: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其熟讀的目的就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1、能讀准字音,對文章的字詞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詞多義,同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它的讀音、意義、用法都不相同。我們可以在熟讀熟記其讀音時記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論語》四則當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讀「zhī」,意思為「知道」,最後一個「知」讀「zhì」,意思為「智慧,聰明」。
2、讀准節奏,疏通詞句。誦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獨特之處,一句話,在哪停頓,往往會影響句子的意思。如果讀錯節奏,就不能正確理解句意,甚至會曲解文意。如何讓學生准確把握節奏?我們一是把不同的停頓標示出來,讓學生對比判斷;二是通過錄音范讀,掌握正確的節奏。
3、模仿練讀,讀出韻味。讀准字音,讀清節奏,只是誦讀的第一步。我們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恰當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和沉鬱頓挫、奔騰激越的情感。這些情感孕於無聲的語言中,要通過朗讀將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調,再據此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教學中,老師正確的范讀非常重要,讓學生注意聽,小聲跟讀,再模仿誦讀,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處理得好,才能准確地表情達意。高音顯得響亮,表示興奮、喜悅的感情;低音顯得幽沉,表示肅穆、悲哀的感情。如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重音落在「千帆過」「萬木春」上,為什麼?因為這六字形象地展現出未來的美好,表現一種激昂、樂觀的生活態度。
其次,注意語調。誦讀時,根據內容處理好語調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讀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讀得平緩,「不知」開始上升,「亡國恨」達到頂點,」恨」更重。通過模仿,讀出正確的語調,激起心中的憂憤,領會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第三,注意節奏。誦讀中的節奏須著眼於全篇。感情歡快的,可用快節奏,感情憂郁的,可用慢節奏。
4、圖文賞讀,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誦讀中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內涵。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支撐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記憶的速度,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變靜為動,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形象依據。誦讀時,根據文意、詩意配圖、配樂,讓學生在優美的圖像、音樂中朗讀文章、詩歌,更深刻地領悟文意、詩意。
二、想像
想像是領會的載體,是創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教育家吳祖興在《語文教學應重視想像力的培養》一文中指出:在語文學習中,背誦是汲取前人思想語言精華的最基本手段,而想像能使語言文字與情景結合而深深印入人們的腦海,從而大大增強人們的記憶力。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名言佳句,無不喚起了我們如畫的想像,所以,一經誦讀就永志於心。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詩歌誦讀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進而使其熟練誦讀的有效手段。那麼,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呢? .
(一)精心導入,扎實練習面對一首首不解其義的古詩文,如何讓學生去讀懂詩意,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在老師的精講中受啟發,在精講的「導」語中去想像,以達到理解並背誦詩文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山居秋暝》時,為了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詩歌內容,我首先在本課的導語上進行了精心設計,同學們在解題後,我接著說:「這首詩當中的第一句還被引用到廣告中呢!你們也想體味其中的妙處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文。」這樣,老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同學們構建出想像的空間,讓同學們在好奇與想像中去閱讀本詩,就會使想像的畫面具體、形象起來。這時,老師在讓學生初讀的基礎上出示詩歌掛圖,使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與眼前的畫面相對照,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情景講述,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當孩子們具備了一定的想像能力時還要引導學生在「練」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誦讀實踐。在誦讀活動中,我首先讓善於背誦的同學介紹記憶背誦的經驗。在學生們方法各異的介紹中,我再向同學們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即:在誦讀一首新詩時,首先要藉助注釋讀懂題目;接著去試讀詩文附註的詩歌大意,初步感知詩意後,再去觀察本詩的插圖,並聯系詩歌大意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最後,在詩意朦朧的想像中熟讀詩文,並在逐漸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詩意,直至背誦詩文。
當孩子們背誦了較多的詩篇後,鞏固背誦已誦詩文,恢復增強記憶能力,便成為突出問題。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輕松游戲,牢固掌握
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入情入境地想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加快背誦的速度,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編玩一些別開生面的娛樂游戲,其中的編「謎」猜「謎」游戲,就特別富有情趣。
這里所謂的「謎」,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用語言文字敘述事物的特徵讓人們去猜測的謎語,而是由詩文內容通過想像所構建的簡筆畫面。構建這個畫面自然離不開學生入情入境的想像,他們把依據詩意想像的畫面,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在撲克牌大小的卡片上,這就是一個謎語,這叫「觀畫猜詩」,出示這個畫面,讓別人猜想是哪首詩,詩文內容是什麼;還有的在卡片上只寫詩文的其中一句,讓同學猜說詩題和作者,並對出下旬,這叫「詩句接龍」,凡此種種,形式多樣。如,第一種的「觀畫猜詩」,有的學生在卡片上畫了一條小河從兩山中流過,小河上一輪太陽的旁邊畫了一隻帆船,這正是「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寫照。如此這般的,同學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撲克牌」放在口袋裡,在課余時間便玩此猜「謎」游戲,他們往往是三五成群,竟相比賽,樂此不疲。這樣,在入情入境的想像中,在輕輕鬆鬆的氣氛里,達到了對所誦詩文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辯論
理越辯越明,思維越辯越開闊。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引出對立觀點,讓學生各抒己見,以加深對作者觀點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初步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如講李白的《客中行》時,有學生提出,這首詩又稱「客中作」,在他鄉作客,那麼這首詩應當是抒寫鄉愁。馬上有同學提出反對意見,提出:著名的蘭陵美酒,帶著醇厚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如琥珀般光艷。詩人面對美酒,心情肯定是愉悅興奮的。是的,通過學生的這一爭論,讓大家更加透徹地明白了詩人雖然身在客中,可是樂而不覺是在他鄉。這首詩充分展現了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通過辯證理解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也培養了辯證思維能力。
四、作文
把古詩文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練筆的材料;運用古詩文的寫法和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內容精粹,語言凝煉,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了許多「空白」之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練筆。
1.拓展外延,多角度練寫。
有些古詩文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這就可以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採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後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難忘的一節課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骨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岑參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文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贈汪倫》等。只要悉心指導,許多古詩文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有目的練習。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訓練。這里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飛舞、燕語鶯聲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進行寫景片斷訓練。古詩文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地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歸納方法,指導作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範文。詩作中詩人所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學的走向。可以說現在寫文章所運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詩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認真摸索古詩文的寫作運用規律,歸納古詩文的寫作方法,學習古詩文的寫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的作文。羅列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1.古詩《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被歷代無數讀者所稱贊,說是千古絕唱。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勾畫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圖,意在抒發作者內心的哀愁。但詩中並未直白的敘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處處景物卻在氣氛上刻畫出一種蒼茫凄涼的意境。從詩作中不難看出作者運用的是通過景物來襯託人物心情的方法。我們將這種寫作方法歸納為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景物襯托法。
2.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詩人在飽受戰亂流離之後,突然聽到勝利消息的狂喜情態。詩中作者通過「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等動態的描述,使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聽到平叛勝利後的喜悅心情。我們把這種通過動作描寫反映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動作暗示法。
3.古詩《詠鵝》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描繪了鵝的形體,從「曲頸」到「白毛」再到「紅掌」,抓住了部位的鮮艷色彩「白毛」「紅掌」,還有神態動作:「歌」「浮」「撥」,把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十分可愛,是一則描寫小動物外形的很好的範文。通過誦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描寫小動物的方法與規律是「按順序,抓特點」寫出它的與眾不同之處。
『伍』 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一、反復誦讀,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誦讀是傳統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強調誦讀的重要性。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道:「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讀,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低年級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培養語感、理解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初學一首古詩,教師應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參照拼音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不讀錯,不丟字,不加字,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鞏固漢語拼音。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出幾名同學大聲朗讀,讓其他同學當裁判,評一評,議一議,看誰朗讀得最好,誰朗讀時存在哪些問題。教師要聲情並茂地為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跟讀,注意古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讀出古詩的韻律美。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朗讀、配樂朗讀的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學會欣賞,領悟古詩的意境深
學習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感知和領悟古詩的深邃意境,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使學生深深地愛上語文這門基礎學科,進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
1.巧用插圖感受情境。在教學《山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插圖,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一輛馬車停在路旁,詩人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欣賞著漫山遍野的楓葉。讓學生通過插圖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2.解析語言進入情境。在教學《泊船瓜洲》這首古詩時,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讓學生理解「綠」在這里作動詞用,使人眼前一亮,感覺到春天的氣息。這個「綠」字,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使這首詩更加出神入化,擁有春天的色彩感覺,彷彿春風吹過,江南就開始變綠了。
3.利用多媒體深入情境。在教學《登鸛雀樓》這首古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鸛雀樓的照片,配上輕快的音樂,讓學生觀看鸛雀樓以及周圍的景物,想像著自己正站在鸛雀樓上,夕陽下波濤滾滾的黃河流向遠方,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色,您想說些什麼呢?同時我從網路上下載了關於鸛雀樓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通過媒體講解學生了解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資料,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了解到更多古代文人墨客對鸛雀樓的謳歌之詞。通過多媒體演示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好地領悟詩詞的深邃意境。
『陸』 小學古代詩歌如何教學
小學古代詩歌教學,首先讓學生熟讀詩歌內容,然後進行字詞的落實,理解文章大意,之後要求背誦課文。
『柒』 如何進行小學詩歌教學課件
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教學,就去研讀教參,教參上有很多教學建議指的參考。
『捌』 如何進行小學詩歌教學
作為我國來古老的文學體裁之源一,詩歌語言詼諧精練,節奏鮮明,寄託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情感,將社會生活集中地反映出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語文教學的目的已經不再是單純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其審美情趣、文化品位與道德修養,使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能夠繼承並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必須認識到教材中詩歌教學的特點,並制定有針對性的詩歌教學策略。
『玖』 小學兒童詩歌的教學應該注意些什麼
兒童詩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文從兒童詩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談起,兒童詩不僅受到小學生的喜愛,而且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其次,兒童詩的教學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另外,根據我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學習的收獲,談了一些兒童詩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兒童詩教學 重要作用 教學不足 教學策略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兒歌、童謠、兒童詩、古典詩詞等。詩歌是文學之母,其語言優美、內涵蘊藉、富含想像。讓兒童在詩的年華,多誦讀詩歌、欣賞詩歌,讓詩意和浪漫鑽入心裡,「是童年時代對兒童的最偉大的饋贈」。面對兒童詩這種特殊的文體,我一直都非常重視,要讓孩子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韻律之美,體驗詩中的情感,呵護孩子純真的想像和靈性。
一、兒童詩教學的不足
中國是詩的國度,兒童時期是詩一樣的年華。把握好兒童詩教學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的神聖職責。不過,我們發現兒童詩的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要求過高,學生望而生畏
有一些老師,不理解教材選編兒童詩的目的。低年級教材中編入兒童詩,主要是為了鞏固漢語拼音,為了識字,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是,有些教師在教學時,作細致分析講解,以理解為目的,損傷了兒童詩的情感性。不光要求背誦,還要默寫。還有不少老師把小學生的兒童詩模仿說話當成「文藝創作」,常常用成人作品的標准來要求學生:內容要新、奇、巧,語言文字要生動、優美……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能力,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了兒童詩高不可攀的畏懼感,繼而談詩色變,漸漸失去了學習兒童詩的興趣。
(二)不受重視,學習流於形式
兒童詩語言活潑,視角獨特,富有童心童趣。兒童詩生動的文學性和現代語言更容易讓小學生們接受。但是,老師在教學中,卻往往不重視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相比閱讀教學來講,放在次要的位置。只是讓學生讀讀、背背、抄抄,詩歌的形象、境界與韻味,則往往被忽略。
(三)積累太少,學生收獲甚微
教材中兒童詩的篇目較少是令老師們苦惱的一個問題,教材中的兒童詩鳳毛麟角,學生興致勃勃地學了一篇就沒有了,而有很多地方教學設備不足,沒有大屏幕,老師沒辦法幫學生積累更多的兒童詩。使學生無法形成對詩的整體感受,更不能在語言上有所積累,在語感上有所培養,在情感上有所體驗,許多地方的兒童詩教學僅僅局限在課外,或是利用每周興趣課時間。把兒童詩的教學與語文教學分割開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環境脫鉤。
(四)只重技巧,學生過於被動
詩是語言的藝術。深刻的思想、鮮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練、形象、具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現,才能成為詩。兒童詩應為兒童學習駕馭語言提供優良的條件,讓兒童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豐富語匯,提高他們駕馭語言、鑒賞語言的能力,同時得到美的享受。但是,有些老師的教學卻脫離了這一要領,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從形式上去模仿,或按老師的思路寫,沒有達到發展創造思維的目的。
二、兒童詩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有重要作用
在所有的語言中,詩是語言的鑽石;在所有的情感表達中,詩是情感的鈾。而兒童詩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審美的特點,適合他們閱讀、吟誦,為他們理解、欣賞和喜愛。不僅如此,兒童詩往往洋溢著盎然的童趣,不僅能使兒童們從中獲得關照和愉悅,更能發展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兒童詩文本充滿童趣,令學生喜愛
在現在的語文教材中,編排了一些的優秀兒童詩作。這些短小、簡單、有趣、優美的兒歌和童詩深受孩子們喜歡,常常樂意誦讀。兒童剛入學時學習語文是以口語為基礎來發展書面語的。他們容易接受短小的文學形式。兒童詩恰好符合了這樣的要求:短小精悍、意境優美、情感充沛、生動有趣、構思巧妙、語言精闢。特別是兒童詩那廣闊的意境,豐富的想像,常常令人感動,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美好的中種子。
剛入學的孩子也處於一個語言發展的黃金階段,常用的句子或描述日常生活的文章對孩子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這樣的句子除了幫助孩子多認識幾個字和標點符號以外,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審美水平的提高並沒有太大的益處。課程標准提出:應重視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那麼,教師就可以藉助內涵豐富但內容簡單的兒童詩來實現這些目標。而且這些詩既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容易理解、接受,又短小且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在學習時非常喜歡,自然而然地就能學以致用。
(二)兒童詩創作彰顯個性,受學生歡迎
兒童詩是詩的一個分支,由於它受到特定讀者對象心理特徵的制約,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所進行的藝術構思、所展開的聯想和想像、所運用的文學語言等等,都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是兒童所喜聞樂見的。這樣的作品在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思想情操,激發豐富他們的想像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養兒童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藝術鑒賞力上,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所以,引導學生進行兒童詩創作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通常,在學習了教材中的詩歌之後,我都會啟發學生進行詩歌創作,有時補充一小節,有時模仿幾句話,有時自己創作。學習了《雨中的森林.》之後,學生創作了《雨中的街道》等小詩。孩子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驗說出自己自己觀察到的景象,當兒童能夠用語言來表現他們的觀察和體驗時,他的語言是極具個性,是渾然天成的。他們詩中大量的句子都是孩子們自己的語言。淺近且富有童趣,生動卻不失哲理,這種語言活動是極具生長力量的。
(三)兒童詩賞析發展思維,使學生睿智
兒童詩以符合兒童心理的豐富想像創造優美的意境,抒發兒童的童真童趣,讓兒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裡,展開想像的翅膀,感悟詩的題旨。閱讀兒童詩會帶領孩子們到一個無限遼闊的天地,讓他們自由地發揮想像,產生聯想。兒童是最富於想像和聯想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像來認識並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們通過想像而詩化的世界裡,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如金波的小詩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飄落到什麼地方去呢?/飄到小河裡,/
變成一滴水,/和小魚小蝦游戲, /飄到廣場上,/去堆胖雪人,/望著你笑眯眯, /
我飄落在***臉上,/親親她,/然後就快樂地融化。
詩歌起語就把小讀者從現實引發到想像中的「一片雪花」,並在想像中完成「到小河裡」、「 到廣場上」、「 飄落在***臉上」這些美麗形象的再創造,展開豐富的遐思。然而詩人的用意也不僅在於此,而是繼續和孩子一同展開想像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詩意之所在。表達出對母愛的感激之情,然後就快樂地融化,從想像的世界再回到現實,還可以啟發小讀者思考:小雪花還會飄向哪裡?使孩子們既豐富了想像力,又從中獲得審美享受。
(四)兒童詩誦讀抒發情感,使學生愉悅
著名作家巍巍在他的《我的老師》一文中,深情地回憶了蔡老師教他們讀詩的情景,過了幾十年之後,還清晰地記得那首詩。作者幼時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父親下落不明,幼小心靈的痛苦可想而知。也許,詩歌的慰藉,文學的熏陶,老師的關愛,是他成長路上重要的朋友吧。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兒童文學創委會副主任樊發稼老師說:「詩歌,天然地和兒童有著一種天然的契合關系,它們的想像方式、表達習慣和認知渠道,都有著詩的品質。所以這樣的詩句,可以成為兒童內心世界的容器,成為兒童認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誇張地說,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兒童詩可以為一個人的一生抹上一種色彩,烙上一個印記,帶來一種節奏。」世界本質上是詩的,詩讓我們的心靈世界充實,讓我們的情感生活豐富,讓我們的想像天地廣闊。詩歌是體現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標志。
(五)兒童詩教學符合科學,促學生成長
教育活動的實施要以作為受教育著的人身心的發展變化為依據,必須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這也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人的心理的發展一般是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有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兒童時期還處於具體思維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是以直觀表象的形式,進行思維的。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只能運用只言片語,卻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這樣的語言猶如沙礫中的珠貝,採集出來都是富有靈性的精美小詩。詩歌短小、精緻、富有韻味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言發展規律。
小學階段的孩子天真、質朴、富有幻想。兒童詩教學恰恰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一是兒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兒童詩教學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發兒童習作的興趣。二是兒童想像力發展較早,兒童詩教學可以用其所長,把兒童潛在的想像力發展成創造思維能力。三是兒童詩語言的精煉、音韻優美的特點,對於規范孩子的語言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三、兒童詩教學策略分析
兒童詩是為少年兒童創作的,符合他們的心理和審美特點。它具有情感高潔、想像豐富、童趣盎然、語言精美等特點。這就使得兒童詩和一般的閱讀材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兒童詩的重點往往不是敘事,而是抒情;其次,兒童詩的語言精美、凝練,較多的使用各種修辭手法;最後,兒童詩里有著豐富的想像,是的詩歌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因此,以講讀文章的方法來教授詩歌,往往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針對兒童詩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一些教學策略。
(一)指導朗讀,讀出節奏和韻律
兒童詩優美的語言,除了詞語的錘煉要准確恰當外,詩的聲音節奏更應具有音樂性,即詩的音韻要有美感效應。美學專家朱光潛先生說:「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現是聲音節奏,而文學意義反在其次。文學意義所不能表現的情調常可以用聲音節奏表現出來。」
比如,啟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葉老的名詩《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這裡面大量使用疊詞,如果能知道學生在疊詞處加以強調和停頓,並注意朗讀的音調和速度,就能幫助學生找到詩歌內在的韻律嗎,在朗讀中提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二)品讀詞句,悟其凝練和精美
兒童詩所抒發的兒童情感,往往洋溢著盎然的兒童情趣,不僅能使兒童們從中獲得關照和愉悅,也能把成人讀者帶回那童心萌動的情景中,重溫兒時的夢。因此,我們要善於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讀,幫助學生以點帶面,理清詩歌的語言特色和思想內涵。
比如:趙宗憲的《蟋蟀》
蟋蟀和我捉迷藏
蟋蟀躲在牆角里
我找來找去找不到
一賭氣
我就不再找了
蟋蟀看見我變了臉
就連連叫著
我告訴你我在這里
還不行嗎?
這首詩歌描寫了小朋友捉蟋蟀的情景,在這一節小詩里,「躲在牆角」「連連叫著「等詞用得十分精準,既准確描繪了蟋蟀的生活習性,又又寫出了小朋友的天真稚趣。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帶著動作來朗讀,並讓他們談談對這些詞的體會。還可以讓學生學習了《白鵝》《貓》等文章之後,讓學生仿作小詩。
(三)開展活動,放飛想像和心靈
兒童詩往往通過豐富的想像,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廣闊而綺麗的想像空間。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體會詩歌語言、理解詩歌內涵的基礎上,將學生帶入無限的想像空間之中,讓學生在想像的世界中遨遊。
比如,《看 巧 雲》這首小詩
八月,
看巧雲。
小夥伴,
仰倒在
田野里,
向藍天冥想。
白的鵝,
紅的馬,
黑的妖,
紫的魔……
小肚皮,
貼在草上,
小腳丫,
翹在天上。
一個個,
像架直升飛機,
准備著,
向童話世界起飛。
這首詩通過豐富的想像,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寫出了雲的變幻莫測,千姿百態。可讓學生描述自己見到的雲的各種姿態,對詩歌的意境進行拓展和延伸.
(四)模仿佳作,抒發童真和童趣
兒童詩具有純真的童心,創設性地運通優美的現代漢語,韻律流暢、節奏生動,切合小學生的情感世界和文學、文字的認知水平。所以,我在教學中也嘗試讓薛金星詩歌的模仿性創作。小詩《可不可以說》是香港詩人西西的作品,立意新巧,極富童趣,我出示了詩歌的第一小節,並聲情並茂地朗誦給學生聽——「可不可以說/一枚白菜/一塊雞蛋/一隻蔥/一個胡椒粉?」
哈,多可愛的句子,多特別的詩!學生們邊聽邊欣喜地感受著詩歌的特點,顯然被這首詩吸引住了。接著,課件出示以下詩歌片段——「可不可以說/一( )飛鳥/一( )椰子一( )/一( )樹/一( )太陽一( )/一( )暴雨?/可不可以說/一( )雨/一( )雪花/一( )銀河/一( )宇宙?/可不可以說/一( )螞蟻/一( )甲蟲/一( )豬玀/一( )英雄?/可不可以說……」
我啟發學生以游戲接龍形式自由續詩,並鼓勵他們大膽想像。之後,我又出示了原詩的句子,引導學生在比較和品味中感受詩的靈氣,還告訴學生,詩歌是美好的,詩歌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個人,都能在詩中找到自己的快樂!
(五)聯系生活,再現情節和趣味
兒童詩的讀者是兒童,因此要啟發學生體會詩歌中的童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們將詩歌中的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比如,《什麼是好孩子》這首詩講述了好孩子該具備哪些特點,如果是老師告訴他,學生不會引起共鳴,以詩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會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對照反思,努力改正不足。
總之,小學的兒童詩教學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認真對待,接續綿延已久的古老師教傳統,因為「詩歌是對人類記憶的表達」。只有在文化和詩歌的傳承中,才能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使我們正處於花季的兒童、少年在傾聽詩歌中與傳統對話,與未來交流。正如托爾斯泰所言,詩人是舉著心靈的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那麼,就讓我們的教師舉起詩歌這盞照亮靈魂的火炬,給我們的兒童和少年以人文的關懷和美學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