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效率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寫字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著語文教學的質量,關系著以語言文字為基礎工具的其他學科的教學質量。因此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會使得整個的識字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1、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內的老師。只有容不斷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所以需要採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例如貓小帥學漢字APP中,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配上多媒體的演示,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圖象、動聽的聲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2、游戲激趣。在識字教學中,貓小帥學漢字APP把游戲引進教學,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於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Ⅲ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記憶的方式與中學大學一樣,除了培養興趣,就要按照連續科學的記憶周期,反復見,反復認,反復寫,24天一過,一輩子都忘不了。
Ⅳ 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然而文字是枯燥無味的符號,學生學起來單調乏味。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基礎的動力和源泉。有了興趣,學習自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生有了喜歡和願望,才能讓學生學習漢字變得輕松,變得主動。因此,只有讓學生對學習漢字產生興趣才能使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那麼呢?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字形,運用多種方法思考,分析記憶字形是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的根本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從而自主識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在識字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學習了偏旁部首,獨體字、基本筆畫、熟字的基礎上。以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疊一疊比一比等形式進行識字。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來識字。如教:請、意、香、太、沙、想、伙、地、多、話、等這些生字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再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識字方法來識記字形。我說: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些生字,請大家動動腦筋看看誰能想出最好的識字方法。這樣一引導孩子們的興趣就被激發了起來,一陣思考後,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後地說出自己的方法。有的說:我用加偏旁來記‘請’‘意’‘沙’‘想’‘伙’‘地’這些字。有的說:我喜歡用換偏旁來記,把‘活’換‘話’、‘抄’換‘沙’、‘清’換‘請’、‘他’換‘地’字。也有的說:我會用‘大’加一筆變成‘太’字,兩個‘夕’疊在一起就變成‘多’字。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猜字謎、編順口溜等方法來識字 猜字謎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識字方法,在識字中妙用猜字謎,能充分地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慾。使枯燥乏味的漢字變得生動有趣。如我在教把字時,我編成:用手拉住尾巴;教間字編成:日在門中停;教伙字編為:一個人在火旁邊;在教照字時,我編成:一口小水井,一把小刀,四滴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等等。孩子們通過猜字謎較快的掌握了漢字,這樣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鍛煉了思維。 有些生字可以編成順口溜,兒歌、小故事來幫助學生識字。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而且對學生識字、記字、辨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順口溜和兒歌簡單易記,朗朗上口孩子們都喜歡念。在教學中我經常把漢字編成順口溜、兒歌等方法來讓學生學習。如:我在教晴和情字時,由於這兩個字既同音又形近學生比較容易混淆,難記。我就編了順口溜:晴天晴天,見太陽;友情友情,要有心。在教霜字,我編成:表兄弟木和目,淋著雨去找霜。教學中出現的順口溜有: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人門閃,馬門闖,心入門,悶得慌等等,通過這些簡單易記的順口溜,孩子們都能准確無誤地把漢字記住。 三.表演動作識字 在生字教學中,有部分是動詞。在教學這些動詞時,我讓學生通過表演動作來掌握生字。如:教拉推抱字時我先讓學生做拉、推、抱的動作,讓學生明白這些動作都是通過手來完成,所以都是提手旁。在學習吹和叼字時,我先讓學生想一想動作,然後請一些同學到講台上做吹和叼的動作,讓學生明白這些動作都是通過嘴巴來完成,所以是口字旁。再讓其他的同學說說他們的動作做得對不對。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弄懂了字義,又對識字產生了興趣。 四、游戲中識字 低年級的識字量大,孩子們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枯燥,厭煩的心裡。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巧妙地設計生字一家人、生字找朋友、生字火車接龍、 生字換朋友等游戲來讓學生識字。如:我設計了生字一家人的游戲,我在黑板上貼了三座漂亮的房子,分別把帶有イ、サ、ン這三個偏房的生字卡片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把同偏房的字貼到同一間房子里,讓生字成為一家人。這樣不但讓孩子們在玩耍中輕松愉快地識記了新字,鞏固了學過的舊字,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聯系生活識字,在實踐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識字,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識字量。這是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生字的有效途徑。因
Ⅳ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枯燥無味的反復重復「點橫豎撇捺」,不僅學生學得吃力,還經常會有老師訴苦:好多字任你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容易分清辨認。低年級識字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們的一大難題。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活動具有鮮明的主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情緒性、動作性和創造的特點,可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容忽視,尤其是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們更應選取最佳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輕松進入「識字樂園」,隨境入心,識字無形,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 一、發揮學生主體性,激發識字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開始識字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告訴小朋友:我們中國的漢字很奇妙,一個漢字可以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兒歌、一個故事。小朋友聽了便十分有興趣。在我們歷史上,有許多人利用漢字演繹出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識字教學中,如果穿插一些講解,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而且能有效地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如「合」字,我對學生說:關於這個字,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學生聽到「故事」二字,頓時神情更加專注。我接著講到:三國時,魏國丞相曹操的部下有一位非常聰明的人叫楊修。一天,曹操與群臣一起商議國事,有人送來一塊大點心。看到鮮美的點心大家都想嘗嘗,可又不知曹操意下如何。只見曹操微微一笑,提筆寫了一個「合」字。楊修一見很快會意了,拿起點心吃了一塊,接著又叫其他的人每人吃一口。同學們,你們知道曹操寫的「合」字是個什麼意思嗎?聰明的孩子立刻反應過來:「合」是由「人」、「一」、「口」組成的,曹操的意思就是叫每人吃一口。類似這樣短小的故事確實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藉助學生形象思維,在嘗試中自主識字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常常能根據每個漢字的特點,運用編謎語,編口訣等方式識記生字。自主的氛圍使學生的想像力得以激活,思維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如學習「貴」字,小朋友說:「小寶貝踩到一條小青蟲,小青蟲的尾巴被踩掉了,所以貴字上面的蟲字沒有一點。」如「拔」字,學生編出了小故事:幾位小朋友手握繩子拔河,「友」上邊的點就是小朋友頭上出的汗。多麼富有想像力的傑作啊!再如,學習「畫」字,學生編出了謎語「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學「雪」字時,學生說:「大雨沖倒一座山」。……看來興趣才是學生識字的不竭動力。猜謎被我們引進識字課堂,學生不僅生字學得津津有味,還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揮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力。 三、結合學生已學熟字,在活動中復習鞏固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學生這一識記特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可謂一舉兩得。教師還要經常指導學生把學過的字進行整理,得出規律性的東西,一方面防止遺忘,另一方面為以後學習同類生字打基礎,提高識字、寫字能力。漢字中有許多規律性的東西。如形聲字規律;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不斷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說說字形,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換部首、去部首、加部首、數筆畫、編故事、講故事、聯系生活經驗----),說時要學生按一定的格式。如記「播」字,要學生說出:左邊是提手旁,右邊的上面是一撇加上個米字,下面是田字,米在這兒指種子,春天我們用手把種子撒到田裡就叫播種。經過這樣一說,學生就不會把右上面寫成「采」了。 另外,在識字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拼」「擺」「書空」生字筆畫;部件的方法,給學生以直接立體的感官刺激,從而調動他們進一步嘗試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自學、自悟、自得中不斷探索,達到鞏固識記生字的目的。例如,發給學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別寫在卡片上的幾種形態的「點」,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說這些字加上「點」後會變成什麼字。如「大」可變成「太」「頭」,「人」變成「火」,「干」變成「平」,「木」變成「米」…… 當然,游戲也是學生復習鞏固生字的一個重要途徑。教育家卡羅林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低年級學生更是喜歡游戲。所以教師應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於樂。盡可能通過游戲讓他們的「眼、耳、腦、手、口」一起並用,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啄木鳥」游戲: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認讀生字或詞語,讀對的詞語請大家跟讀一遍,讀錯了,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鳥」主動起立自我糾正。如不站起來自我糾正,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幫助糾正,若糾正對了,大家就跟讀,若還是不對,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依此進行。還可以用「送信到家」、「對號入座」、「情景表演」、「叫號出征」、「畫文展示」等進行游戲識字教學 四、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在嘗試中比較運用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大。根據低年級學生直觀性較強 ¸ 觀察分析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我試著在識字教學中放手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運用新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發揮,久而久之,學生比以往善於觀察了,識字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烏鴉喝水;中有兩個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學生常常誤寫成「渴水」和「口喝」。此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你為什麼會口渴?」「喝水要用什麼來喝?」在分析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生漸漸找到了答案。有的說:「因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會口渴。」有的說:「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邊有三點水。」 這里要特別強調與生活經驗的聯系,經過這種聯系,字就記得特別牢。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像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小朋友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這一點是學生掌握好字的關鍵所在。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和水有關,清水。「情」字是豎心旁,和心情有關,心情。「晴」字日字旁,和太陽有關,晴天。「睛」字,和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這幾個字的區別。在學這一類字的時候教師不講,而是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區別,並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出於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大部分學生會很投入,效果也會比較好。 五、開展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識字效果 低年級學生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採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識字的方法,拓展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小學生對兒童食品情有獨鍾,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對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進行識記,並做成包裝小貼報裝飾在教室的展示欄中,這種識記過程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各類專用教室的名稱,校園內的標語,花壇里的告示牌是孩子們經常接觸到的,也是孩子們識字的活動課本。再如提示學生在放學的路上注意路邊的廣告牌,節假日記住節假日名稱等。 還可以把孩子耳熟能詳的故事列印出來,讓孩子看著這些文字把故事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喜歡讀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讀故事的時候,提醒他們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這些生字在故事中組成了什麼新詞,並把新發現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滲透,這種「隨風潛入夜」的方式,不但能夠拓寬孩子的識字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學會使用某些生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中將是碩果累累。 贊科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這些開放性的隨境識字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識記為有情有趣地看,有滋有味地思,有感有觸地實踐;變淺層次的識字認知活動為深層次的思維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快樂無窮奧妙無窮,開啟了孩子們的心智,激盪著孩子們充滿靈性的創造,使識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橫塘中心小學 景銀霞)
Ⅵ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識字活動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師必須充分利用 課堂這個「陣地」,抓住每一個生字識字的關鍵點教學,方能實現課堂生字教學的有效性。正是因為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漢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作為老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每一次備課前我都會把課文中的生字提取出來,單個列開來,確定這些字的學習難點。許多字只要抓住它的難點,課堂上根據這個點來進行教學,學生就比較容易學會,這樣課堂的有效教學就能提高。以下是我嘗試後的幾點經驗:
一、學會拼讀就容易記住 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教學的重點落在拼音的學習和鞏固上,到了 第二學期,拼音的學習並沒有結束,恰恰相反,拼音還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這尤其體現在生字教學中,明白了這一點後,我針對拼音中幾處學生較易遺忘而又是教學難點的知識點,如:前後鼻音,平翹舌音,三拼音等,只要課文中的生字有出現這些拼音難點。我就抓住這個生字的讀音進行教學,正因為這個生字的讀音有著學生容易混淆的讀音,藉助拼音來教學,其實就是把握了這個字的一個學習難點和重點:
二、有形必有依據 針對字形結構比較明確的生字,我會把握住字形結構進行識字教 學。我所謂的「字形結構比較明確」就是指那些非獨體字,這種字分別有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幾種分類。 因為它們的結構明確,當課文中出現這樣的生字時,我會採取激 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的方法提問:這個字,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夠記住它?剛開始的時候,我先做了示範,比如:學習「日月明」中的「明」,我會告訴學生我有一個好方法能記住「明」,日加月,明明明,這就是加一加的方法,在我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每當在讀准生字的字音後,我都會適時地提問: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夠記住這個字?有了這種方法,幾乎全班每一個孩子都能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生字,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它需要學生先分清這個 生字是什麼結構,應該怎麼加,是哪兩個部分相加。隨著他們學習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多的學會了幾乎所有的筆畫和部首,這時,讓我驚喜的發現,他們對於「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夠記住它?」這個問題回答再也不僅僅局限於加一加的方法那麼簡單,有一次,一個學生說到把「情」拿掉豎心旁,加上三點水就是「清水的清」時,我立即給與表揚和獎勵,不僅如此,我適時的教學了另外幾種好的記字方法,如:換部首的方法,減一減的方法等等。學生的識字興趣又一次被提起。他們開始在預習過程中就開始有意識的思考生字的字形和部首。 其實,漢字學習有的是規律。「聲旁多表音,形旁多表義」在之後 的生字教學中被我發揮到極致。因為漢字有百分之七十都是形聲字,現學現用,在接下來遇到的性聲字時,我適時的又教會他們一個好方法記字:老師又有一個好方法能夠幫助大家記住「請」「請」是一個形聲字,它的聲旁是青,形旁是言字旁。反復操練幾遍以後,當學生遇到「睛」(《24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生字)時,竟然也會用形聲字的方法記住它的字形。之後,只要是遇到一個形聲字的生字,孩子們總是積極響應記字好方法,而且通過字形記字的方法真是越來越多,每一次他們一看到要學習生字時,總會很積極很踴躍,甚至是一些不是課文中出現的生字,他們都會和我交流記字好方法。這種通過字形記字的方法,讓我嘗到了甜頭,也讓我的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學習生字。
三、藉助工具,使識字活動更上一層樓
1、認識字典,激發興趣 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過後,學生開始學慣用新華字典查找 生字,無論是部首查字的方法還是音序查字的方法,我抓住學生剛接觸新華字典的那股新鮮勁頭,使預習作業多增加了一條,每天回家查找預習課中出現的生字,並寫出這些生字所在的頁碼,這個作業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在課間和平時,我總還是有意識的表揚那些作業做的比較到位,比如說讓他們查找的生字有多音字的時候,有個別學生發現以後,寫在了作業本上,此時,我特意當眾表揚,而第二次當有出現一個多音字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有意識的寫上全部的讀音以及頁碼。通過這樣的激勵,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查字典的方法,更激發了他們查字典的興趣。
2、查找生字,為生字組詞找朋友 熟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正因為學生 對於用字典來學習生字產生了興趣,接下去我乘熱打鐵,增加了難度,當然是在我的刺激之下,為了增加他們的興趣,我故意挑戰他們說:「現在大家都很厲害,幾乎你們遇到的生字都能把它的頁碼找出來,那我要瞧瞧你們是不是真的那麼厲害,今天回去,你出了幫生字找到字典中的頁碼,能把它藏在字典中的片語找出來嗎?我要看看誰組片語對了。」 任務布置下去了,如我所料,有個別學生還是順利完成了任務,於是,我當著全班的面表揚並誇獎了他,並適時作了引導其他學生怎麼從字典中找到生字的片語,經過一番指導,全班都能找到生字的片語,這下大家的識字熱情更高了。不僅識字的主動性被觸發了,而且面對那麼多生字,個別學生甚至不滿足於小學生用的新華字典的范圍,而是到范圍更大的詞語字典等字典中查找片語。 這兩部分的實踐,讓我明白藉助工具,能夠使識字活動更上一層 樓。學生不僅是一個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的個體,更是一個主動學習的個體。一旦自身的興趣激發,識字活動就變得那麼主動,因而產生一種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課堂的識字效率,恰恰是學生學習生字變得主動,課堂中生字的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學得多,老師也傳授的多。
當然,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還有許多值得借鑒。以上三點只 是我在實踐中嘗試中得到的。相信只有通過教學實踐,就能獲得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最佳教學方法,我會不斷朝著這方面努力。
Ⅶ 如何進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語文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輕松進行大量的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關注的熱點。如何開展低年級識字教學作如下探索:
1.以問題激發興趣,開展識字教學
興趣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大門的前提,是引起探究的第一步。如:請看黃老師教學的公開課,師:我們一起來識字,這是什麼?(出示「一束鮮花」圖片),生:一束鮮花。師:對,這就是詞語「一束鮮花」。把這個詞語讀兩遍。生:一束鮮花、一束鮮花。師:翹舌音「束」再讀准確些。生:一束鮮花。師又出示圖片,認讀「一頂帽子、一面鏡子、一杯牛奶、一串珍珠」等詞,特別強調讀准後鼻音的「頂、鏡」這兩個字。師:中國的漢字多有特點呀!「鮮花」為什麼用「一束」而不用「一條」?帽子為什麼說「一頂」而不說「一個」?你看,我們中國漢語表達的方式真是豐富多樣!師再出示若干寫著數量詞的卡片讓生生認讀:一隻雞、一張紙、一頭牛、一匹馬、一粒米……邊讀邊提示這些動物或物品所使用的不同量詞。點評:他在帶領學生讀了一組組使用不同量詞的詞語後,通過一個個「為什麼」,在學習內容與學生的求知心理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把學生引入漢字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
2.用直觀聯想法,開展識字教學
語言文字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一些獨體象形字,如:日、月、子、井、網等都是人們生活中所見到的物體,在進行教學時,對這些描繪事物形狀的字,要盡最大限度應用這些獨體字組合進行聯想記憶,聯系以前學過的帶有這些字組合的漢字,學生學會的就不只是這一個字了。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巴」字時,讓學生聯想之前學過的「爸、把、爬」字,學生溫習了前面學過的,還能拓展到文中常見的「吧、疤、笆」字上,這樣學生自然對識字產生了興趣,並能更高效地完成識字過程。利用聯系形聲字進行教學,能更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漢字形聲字構成有六種:外形內聲,如「園」字;內形外聲,如「聞」字;上形下聲,如「草」字;下形上聲,如「剪」字;左形右聲,如「爬」字;右形左聲,如「戰」字。學生在識記時,通過形或聲,讀出、寫出所用的漢字,比死記硬背更有效。
3.識字、說話結合起來,巧妙運用漢字
《新課標》明確提出:「在寫話中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人們都知道學以致用的道理,「學」是為生活、學習、工作更好地服務的。在教、學、生字中,注重學生將學到的新字組成詞語進行說話訓練。①課堂中將與學生生活實際、體驗較近的生字,由學生自由地選擇與生字有關的事物進行組詞說話。如:用「教室、學校」等親眼目睹的事物、日常生活用品,及自己能感受體驗的「溫暖的、高興地」等詞語來激發學生說話的沖動和慾望,有機地將識字與說話融為一體。②每當學生學完一課生字後,布置去發現,找一找。如: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這個字,要求學生用「我在什麼地方看到這個字」,把人物、什麼地方看到的說清楚,還能用它組個詞結合生活說一句話。③學生運用學過的字和想像中的事物來說話。如:把自己小時候的事及不開心的、快樂的、高興的事、看到聽到的新鮮事和看到的兒童影視等都真心地告訴學生,為學生提供悄悄話范圍,從而達到運用所學漢字目的。
4.在「玩」中識字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師要找准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特徵,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麼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
5.引導朗讀促進識字,從而進行美感教育
朗讀是創設美好意境的很好形式。根據課文的特點,運用范讀、引讀、齊讀、體會讀、自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感悟文中意境美。 如:教學《觀潮》時,重點「潮來之時」,①讓學生體會讀,根據理解有感情地讀喜歡的句子,給學生自悟機會和空間。接著指名讀、評議、復讀,讓讀得不好的學生再讀。 ②師范讀,讓學生注意師讀時的眼神、體態、手勢變化等。③模仿觀潮沸騰人群,跳著、叫著、揮舞著手進行朗讀。引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潮來之時「浩浩盪盪、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壯觀場面。又如:教學《桂林山水》中描寫桂林的山:A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巨象、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B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影水中;C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會栽倒下來。點評:作者運用排比句式,語句對稱工整,通過引讀、齊讀、議讀、分小組讀等朗讀方式教學,促進了學生識字,從而進行美感教育。
6.用寫作擴大識字范圍,鞏固識字效果
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讓學生練習寫一兩句話,或者兩三句話,學生能夠做,而且願意做。因此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我增加了寫話方面的要求。如:在低年級課文中有很多圖畫,讓學生看圖說出一些詞語,再說一句話,然後再寫一句話。從說詞開始到寫句,從寫一句話到寫兩句、三句,從寫幾句到寫一段。逐步加大難度,以他們原有識字量為基礎,逐步擴大識字范圍,鞏固識字效果。在教會學生會查字典後,自己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自己想認識哪些字也可以查字典。有時家庭作業就是寫一寫自己的家是什麼樣?自己的父母是做什麼的?你喜歡什麼?
7.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採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學生識字。如;教學《做什麼事最快樂》時,配合課文內容,製作生動的課件,在課件中,一隻可愛的蜻蛙,正要過河!河中間有一片片碧綠的荷葉,荷葉上是這一課正要認識的生字。在學生被吸引時,師:這只小蜻蛙想過河,遇到了困難,同學們願意幫幫它嗎?生生:願意!師:好,大家一起行動吧!用最好方法記住荷葉上的字,蜻蛙就能跳過河。生生積極性很高,識記方法很多,看著自己幫助蜻蛙一步一步跳過河,臉上喜悅不喻言表,當代替蜻蛙感謝幫忙時,全班沸騰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整個識字的過程,學生的情緒始終很高,同時把學生引向廣闊生活空間去識字。點評: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學生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像和思維的空間。
總之,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同時結合學生思維特點,調動多種感官,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像,實踐,參與識字教學,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讓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和獨立探索、大膽想像,從而達到「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這樣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會變的很容易,師也樂得輕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