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普通幼兒園上班和蒙氏教育幼兒園上班當老師,哪個更好
當然是蒙台梭利來幼兒園自好
因為蒙氏教育理念比較先進,一般私立幼兒園才會學習,私立雖然嚴格,但能讓你學上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
作為將來想好好搞幼教工作的年輕人,還是要多學知識,多多實踐
況且私立畢竟收入也比普通幼兒園高一些。
B. 蒙式教育
是否選擇蒙氏教育的前提是先了解這個幼兒園是如何開展蒙氏教育的。當前對蒙氏教育評價不一,甚至詬病著多於贊揚著。其主要原因是不少幼教機構打著開辦蒙氏教育的旗號提高收費,在自身並不了解蒙氏的前提下盲目開課。
真正的蒙氏教育需要從以下三來觀察:
1、帶蒙氏班的教師是否經過培訓、是否有「蒙氏教師初級資格證」,並要看是哪家機構給發的資格證。合格的蒙氏教師首先必須性情溫柔、態度謙恭、做事嚴謹,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有著扎實的幼兒教育基礎理論和豐富一線教學經驗。
2、是否有全套的蒙氏教具。一般情況下,開辦蒙氏教育的機構都會採用128件的基礎配套設施。但這遠遠不夠。蒙氏教具之所以經典,是每一項教具除了單一的教學目的外,還可以實現多重教育目的。比如說:粉紅塔,除了讓幼兒感知正方體的大小變化、單位數量的立體變化之外,還可以作為創意拼擺的玩具,開發幼兒的想像力。
但如果僅僅以這些教具陪伴幼兒三年,幼兒肯定會厭倦。
合格的蒙氏教師會根據幼兒能力的實際發展狀況、某階段的教學目標,依據蒙氏精神不斷做出延伸教具。延伸教具的多寡和可操作性、教學意義才是真正衡量蒙氏教師是否合格的標准。
3、蒙氏的課程是否貼近生活,是否從生活出發。蒙台梭利講:生活即教育。對幼兒開展教育的所有素材都應該是來源於生活的。蒙氏課程的設置也是如此。必須從生活實際出發,以未來為目的開設課程。如果僅僅死扣那些教具、蒙氏培訓中的簡單的課程,那麼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蒙氏教育。
另外,蒙氏能否做好,跟幼兒園領導人的人文素養、對教育的理解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上蒙班前跟幼兒園領導做一次深入談話,是必要的。
選擇正確的蒙氏教育,不僅可以讓孩子收益一生,家長也可以收獲真正科學的教育理念、育兒技巧,這對家長在孩子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初中以後,仍然會繼續幫助。
也就是說,選擇一個正確的開始,將會收獲美好的一生。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C. 蒙氏數學幼兒園大班認識長方體教學
活動目標 1、能說出長方體名稱認識它的主要特徵。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並能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3. 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長方體特徵 2、難點區分形與體的特徵 活動准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書、玩具等物品,長方形正方形紙板,正方形泡沫板若干,大長方體正方體盒子。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2、鞏固對正方體的認識。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如: 魔方,儲物櫃、餅干盒等。 3、 (1) 請幼兒拿出和教師一樣的長方體積木,請幼兒數一數它有幾個面,都是什麼形狀的? 教師小結: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2)老師又拿出一個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積木,問:老師這還有一塊積木,它和剛才的長方體有什麼不同?(幼兒觀察不同處),它是什麼形狀呢?請幼兒取出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積木,摸一摸,看一看,再次觀察這兩個積木的相同和不同。
D. 幼兒園蒙氏數學教學中老師有什麼問題
幼兒教師需求量大,新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教學目標與幼兒需要結合不夠緊密;課堂教學模式不夠靈活;教學活動只備教案不備幼兒;對幼兒年齡段把握不準;對幼兒缺乏應有的耐心等問題,結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強化師德意識打牢新教師職業基礎、實施正確引導助推新教師角色轉變、注重鼓勵激勵增強新教師工...作信心、突出現場幫帶提高新教師教學能力等多項引導培訓方法,強力推進新教師由學生到教師角色轉變,快速形成成熟教育教學能力的策略。
E. 在幼兒園怎麼開展蒙氏教學
據我的經驗,你需要先到專業的蒙氏教育機構進行培訓,然後才能在幼兒園里開展教學。也可以說,第一階段,你需要對幼兒園的教師隊伍進行培訓,因為他們既是蒙氏教學的實施者,也是蒙氏教學的宣傳者。他們認可了,才會教好學生,學生被教好了才會有效果,從而獲得家長的認可,從而可以更大地推廣。 如果你已經完成了先...期的教師隊伍的培訓,那麼,接下來,就是大張旗鼓的宣傳,包括學校的標語、掛圖、印刷資料(宣傳冊)等,要在學校的教師會議上專門提出蒙氏教育項目,並且要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分析。 注意,開展任何教學項目都是需要團隊,需要專業隊伍,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堅持和改善的。加油吧!
F. 家長覺得在蒙氏幼兒園學不住東西,老師怎麼回答
你可以這么回答,幼兒階段主要的任務不是學習多少東西,而是培養孩子的興趣,現在學的多不一定是好事。
G. 幼兒園中班蒙氏數學該怎樣教
蒙氏數學有效教學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筆者到使用蒙氏數學的幼兒園進行了一些跟蹤的調查和研究,絕大多數幼兒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供大家分享。但也有一些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對教材的把握及教法的運用等還很不得法。本文將蒙氏數學在實施過程中教學缺乏有效性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做一分析,希望能對教學第一線教師有所幫助。
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四個主要問題
過於注重教學形式,缺乏將活動過程與活動目標聯系的意識
一次,中班的「數物結合」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起操作完「串珠、數字拼板」後,教師要求幼兒每人用一根小繩穿出和數字卡片相同數量的木珠,幼兒紛紛將珠子穿在自己的小繩上,操作過程中氣氛相當好。當老師請幼兒數數自己小繩上的珠子數時,卻只有部分幼兒所穿的珠子數和教師的數字卡片上的數字相同。
活動前,教師為准備材料花費了大量精力。活動中,孩子為擺弄、操作忙得不亦樂乎,教師最終的目的是讓幼兒在穿珠子的過程中感知認識、獲得數物對應的經驗。可是,幼兒在整個操作活動中,只是忙於穿珠子了,根本沒有去思考所穿的珠子數與教師的數字卡片是否相對應,無法去關注自己的過程,也就無法獲得數物對應的經驗。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也缺乏適時適當的指導,使操作沒有為教學目標服務。
只關注幼兒表面的興趣, 缺乏深層次的對學具價值的挖掘
還是以中班為例,在 「認識時間」的活動中,教師出示教具「星期轉盤」的時候,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便問幼兒:「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個禮物,請你們猜一猜是什麼?」幼兒絞盡腦汁拚命地猜想:圖書、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線寶寶……可是,當老師拿出教具時,孩子們都發出「唉」的長嘆,剛才津津樂道的孩子一下全沒精打采了。
像這樣的「猜一猜」游戲,大家並不陌生。初看,老師的意圖好像在引發幼兒的興趣,為後面的學習活動做鋪墊,但是,幼兒的這種好奇心會隨著「神秘」東西的出現而很快消失。當被猜測的物品與幼兒的設想並不一致時,它便很難再激起幼兒的興趣。像這樣毫無頭緒、不著邊際的無需動腦的猜測,不能達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目的,只會隱性地浪費時間。
對活動的要求指向不明,難以真正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
在中班「圖形分割」的教學活動中,一位老師為了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設計了「變魔術」這一操作活動來豐富幼兒的經驗,即將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變成各種圖形。老師在操作前提出:「老師想請小朋友當魔術師,用這張紙變圖形,看哪個小朋友變得又多又好。請小朋友拿起剪刀,開始變。」不一會兒,每個幼兒都剪出了好多圖形。當老師請幼兒說「變」了哪些圖形時,幼兒說得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很少,而說不出名的碎片卻佔了相當一部分。
只關注幼兒動手參與,未引導幼兒的思維參與其中,幼兒的智能得不到有效的發展。
在中班的數學活動「認識單數、雙數」中,教師安排此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感知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提供了「數字與籌碼」等材料。教師先示範學具的擺放方法,再請幼兒操作練習,全班幼兒興致勃勃,個個忙於擺弄學具;老師則忙於控制活動的時間,並讓個別幼兒展示操作的結果並說出10以內的單數與雙數。表面看起來,場面非常熱鬧,每個幼兒都在參與,都在動手實踐,課堂的活動內容很豐富,課堂結束時,大部分幼兒也能根據操作的學具准確說出10以內的單數、雙數。
但是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思考的時間,即使幼兒正確地匯報出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也只是在復述學具效果圖上的內容。事實上,這個活動的設計與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作為學數學的操作探究活動,活動原本應有的教育功能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潛在的教育資源被浪費。
加強實施有效性的措施
自始至終圍繞活動目標設計與組織有效的活動
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操作材料、設計教學程序、運用教學指導策略等時,一定要根據教材及幼兒的學習特點緊緊圍繞活動的目標進行,並需要思考、明確以下問題:
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當從教學的目標與需要出發,從幼兒的需要出發,不能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因為任何情境都不能游離於教學之外。
關注幼兒真正的興趣與需要,給予恰當的有效的引導
觀察幼兒、研究幼兒才能了解幼兒的真正興趣與需要,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與水平。教師在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方式等時,既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與認知特點。平時,對幼兒反饋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
在上面提到的中班「認識時間」的活動中,教師在導入部分對幼兒興趣的引導與幼兒的需要不相符,反而會讓幼兒失去興趣,其實幼兒對學具「星期轉盤」是非常感興趣的,教師直接出示教具就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可見,有效引導,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與關注點上,這樣才能使教育與幼兒的興趣點保持一致,將學習活動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引導幼兒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促進智能有效發展
教學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僅滿足於讓幼兒動口、動手是很不夠的,必須讓幼兒的思維參與其中,讓幼兒或先思考後操作,或邊思考邊操作,或先操作後思考。這樣引導的幼兒多種感管全方位地參與學習,才能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促進他們智能的發展。中班的「認識單數、雙數」的活動中就缺乏幼兒的思考。在此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思考呢?
首先,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或教育情境,把要讓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幼兒願意學的內容,讓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境、學習的方式貼近生活、聯系生活,表現生活。教師要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通過多種手段與實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與活動,如前例中教師可創設情景引導幼兒操作、擺放籌碼,不用示範籌碼的擺放。
其次,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幼兒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不要牽著幼兒的鼻子走,不要硬將幼兒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軌道,而要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勇於提出見解,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幼兒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問題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幼兒指正;甚至必要時允許幼兒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在這種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幼兒沒有被同伴恥笑的苦惱,沒有被老老斥責的憂慮,學習活動是充分自由的,幼兒便會全力地投入學習,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
學習成功是最足以使幼兒感到滿意、快慰、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在了解每個幼兒的基礎上給其提供成功的機會,創造成功的條件,而且要使每個幼兒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獲得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幼兒一些走向學習成功的方法,最終促進幼兒智能的有效發展。
H. 蒙台梭利老師有什麼要求
對蒙台梭利老師的要求,跟其他的老師有什麼不一樣。程老師是專門學幼教,後來又接受了蒙台梭利的訓練,您能不能談區別在哪兒? 程麗霞:我之前的工作經歷是特殊兒童教育。而我自己作為一個媽媽而言,有的時候現在回過去想,接受了蒙台梭利的培訓以後,我覺得我們之前,包括我們的教育體系,包括我們現在很多幼兒園的老師其實對孩子的誤解挺深、挺大的。 一個蒙台梭利的老師要會觀察孩子,其實我個人的感覺,會觀察孩子有一個前提,他要了解和理解孩子。 常常在一般的體系下,大部分老師會用「我的要求」——我是一個老師,我要求你不能大聲說話,我要求你什麼時候干什麼事情,是從我的標准出發的。作為一個蒙台梭利老師,可能更多會去想孩子現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剛才張老師會講他出現一些不當的行為,他出現一些矛盾、爭執,老師的第一反應常常是「你干什麼要打他,你干什麼要搶他的東西」,馬上把兩個人拆開,然後做一個懲罰,這是大部分的幼兒園的老師做的方法。 可是對於蒙台梭利的老師,像張老師自己說的你先想一個解決的辦法,如果解決不了,我再幫你找一個澄清的方法,比如把他弄哭了,你怎麼樣讓他不哭了,這個孩子怎麼樣真正體會到「是因為我錯了,我傷害他了,我把他弄疼了」,他自己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下一次才能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很多幼兒園老師,首先是維持我教室的秩序,覺得教室是老師的,但是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教室是孩子的。 張岳平:蒙台梭利的老師一定要受過嚴格的蒙台梭利教育的培訓,他要懂得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思想,還要懂得展示教具,蒙台梭利老師是蒙台梭利環境的布置者,是材料的供應者,他要供應孩子使用的材料,每天用的紙張、鉛筆,各種各樣的材料要保持干凈,既是環境的布置者,又是材料的供應者,還是紀律的制定者、示範者和遵守者。 蒙台梭利的教育環境雖然非常的自由,因為他允許孩子走來走去,自己選擇工作,還可以走來走去觀察別人的工作,不停搬運材料,這都是孩子的情況。但是孩子的自由仍然有限制,孩子要學會遵守各種必要的紀律。老師是紀律的制定者,還是紀律的執行者,定了紀律老師也是要執行的。 你要求孩子要坐在凳子上,盡管孩子桌子很低,你也不能一下子坐在桌子上;你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輕輕的走路,你也得很優雅在教室里走路,這就是蒙台梭利對老師的要求。另外你也是環境的一部分,你自己也是孩子的環境,甚至在教室外面也會在商店裡碰到孩子,如果你大聲吵架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如果你能夠成為蒙台梭利的老師,你自己品質會提升,而且還會改變你的人生。 搜狐母嬰:更重要的是整個人作為一個老師的形象,應該是優雅、安靜的,符合蒙氏教育要求的對孩子的影響,要求真是非常高。 程麗霞:我自己體會非常深的,我之前的性格非常急,很急躁的,包括我孩子一出現什麼狀況,馬上壓制不住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學完蒙台梭利之後,我會發現之前包括我對我自己的孩子都會有誤解。蒙台梭利會給你一套怎麼樣跟孩子講話,你希望他教室里輕聲走路,都不會說「你不能在教室裡面跑」,要告訴孩子「請你輕輕走路」,不會告訴你一個原則,讓自己琢磨怎麼做,而會很清晰地告訴你,非常嚴格,非常細。 所有教育的方法也好,技巧也好,包括跟孩子交往的原則或者規定,背後都是一個很大的原則——你去了解孩子,你要愛這些孩子。我學完之後對我家人,對我自己的接納,你就會覺得很好的,喜歡看別人的優點,你的心胸變得很寬廣,你就會變得很平和。 搜狐母嬰:對一個人的價值觀的改變。 程麗霞:包括對世界的理解,世界觀、人生觀,讓你充滿了善良的智慧。
I. 幼兒園蒙氏閱讀小花貓照鏡子公開課應該怎麼上,中班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活動目的: 1、在音樂的伴奏下,願意跟著教師學做小貓的表演動作。 2、有愛整潔、愛美的情感。 活動准備: 1、小貓頭飾、尾巴人手一份。 2、課前學習歌曲《小花貓照鏡子》。 活動過程: 一、了解鏡子的作用,引入活動。 在音樂的伴奏中,一個一個依次照鏡子,了解鏡子的作用。 二、創編動作 1、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裝扮自己。 2、幼兒隨音樂邊唱歌邊自由表現小貓的各種動作。 3、師扮貓媽媽表演,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欣賞並觀察每個動作的含義。 4、引導幼兒跟隨教師學習貓的各種動作並創編動作。 三、隨音樂做貓動作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