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指導初中生互評互改作文
自從我參加工作以來,寫作文就是學生害怕的事情,同時評閱作 文也是老師最繁重和頭痛的工作。但是它們又分別是學生和老師不得不做的事。與其這樣疲於奔命的按部就班地做,還不如在這夾縫中為學生為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出口。曾經想起了陝西省教科所吳積軍老師說過:「做一個幸福的老師,要學會偷懶,要巧偷懶。於是我決定先從評閱作文的環節入手,我從四年前2010屆的學生開始嘗試著讓學生參與到評閱作文當中的,本學年,我和同事一起進行了初中作文評改方式創新的課題研究,更是在作文評改上做了大膽的實踐。下面我把這四年的嘗試做一個總結,具體如下:
1、次數:一學期2—3次。
2、方式:班內交換互評和班與班交換互評。班內互評的具體做法先把四個座位大組的作文相互交換,然後前後兩排每四人一個評閱小組,語文基礎好的和差的搭配。班班互評只是把我所帶的兩個班的作文互換,小組劃分的原則一樣。
3、標准:﹙1﹚標出錯別字。﹙2﹚畫出不通順的句子。﹙3﹚上下句是否連貫。﹙4﹚敘事是否完整。﹙5﹚是否有點明中心的句子。
4、要求:根據小組學生語文底子的高低分發三到四本作文,每一個小組中選一個朗讀能力好的學生將作文讀一遍,其他組員聽,然後大家說出評價。組內再推舉一名字寫得好的同學把大家的評語用紅筆寫在該作文的後面,評語分優點和不足兩方面,完成後簽上該組員的名字。收上來後老師給該作文和評語分別打分,再做一次全班總結。
5、時間:早自習或午自習三十分鍾。
經過了四年的嘗試,也有一些小小的收獲和感悟。
首先,在學生方面,他們寫作文不是寫完了事,也不是為完成任務被動而寫,更不是被老師評判的客體,他們既是寫作的主體,又是評判的主體。評閱別人的作文,自己的作文又被別人評,既怕自己的作文寫不好被別人笑話,又怕評不了別人的作文不好意思,帶著這樣的心理,學生平時既要為寫好作文做准備,也要為能給別人的作文提意見而做准備。尤其是班班互評,為了維護自尊和班級榮譽,他們在寫作文和評改時都很慎重。改變了學生的態度,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了,寫作文方面他們要寫好的願望更強烈了。同時看別人的作文時,別人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自己都知道了,也可以和自己的作文作對比,以便以後借鑒別人的長處,避免自己的不足。這又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
其次,在老師方面,按學校要求帶兩個班語文一學期要閱6篇作文,如果學生自評三篇的話,我兩個班的學生接近130,一學期就少閱380多篇作文,這既是體力方面的解放,更是心理方面的減負。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教學的其他方面,也獲得了一點小輕松。也給沉重而煩惱的作文教學帶來一絲改變的活力
⑵ 如何指導學生互批互改作文
一、評改前教師要作示範評改,讓學生掌握作文評改的標准和方法,並統一、規范評改符號。
要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作文評改的標准和方法,統一規范的評改符號。因此,在首次進行互評互改前,教師至少要用一課時的時間引導學生掌握評改作文的標准和方法,統一、規范評改符號,使學生在評改時有法可循,有規可依。
具體做法如下:教師在學生第一次作文後先通覽全班學生的作文,從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習作各一篇作精批細改,以備示範講解。然後,藉助多媒體把兩篇有代表性的習作投射到大屏幕上(或列印),組織、引導學生討論、明確評改的具體要求,統一評改符號、方法和評分標准。最後教師用課件出示(或板書)自己的評改結果,供學生借鑒、參考,讓學生心中有例,從而使互評互改進入正軌,為下一步進行分組互評互改奠定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要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文評改的
「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就是指任何一篇習作均須達到的常規性要求,即在立意、選材、結構、語言、標點、書寫等方面的要求。具體來講,就是看作文的中心是否明確,有無獨到見解,能否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材料是否能有效地表現中心,是否准確、典型、新穎,是否充實,形象是否豐滿;看結構是否嚴謹、思路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流暢;看語言是否通順流暢、准確得體、簡潔有力、生動形象;看標點是否正確規范;看書寫是否工整,字數是否達到要求。「特殊要求」則是就某一次習作訓練側重某一點、某一方面和某一階段的特殊性要求。無論「一般要求」還是「特殊要求」都要引導學生制定出具體、可操作的細則。
另外,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兩種評語及寫作要求。評語有旁評(眉批)和總評(總批)兩種,旁評一般寫在作文右側評語欄中或寫在文字頂端,它是用來指出作文的字、詞、句、段,標點等局部的優缺點的符號及文字。總評寫在作文的最後,是對學生的作文的優缺點做出整體評析。對評語的總體要求應是一語破的,切中要害,指出作文的長處和不足,特別是對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要重點指出來,切忌做一些不著邊際、泛泛而談、無關作文痛癢的評語。這樣經常性的指導學生實踐,就能使學生逐步領悟、掌握評改作文的方法,並進一步掌握作文的規律。
二、組織學生用一課時時間分組互評互改。
在組織學生真正了解、掌握評改方法的基礎上,把全班學生按座位以四人一組(不足四人時最後幾組可調整為三人)為單位分成若干個互評互改小組,這樣可保證學生在一課時(45分鍾左右)改完全班所有學生的作文,並保證教師在下課時作簡要的總結評價。每組在第一次互評互改時可推舉作文水平高,書寫認真,工作負責的一名學生任組長,以後可輪流,負責本組評改時的程序操作,評語的書寫及本組評改的總結歸納。
小組成立之後,互評互改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小組內的每位學生快速的傳閱本組內需要評改的習作,在通覽的基礎上,每人認領一本,快速的瀏覽,用紅筆把作文中的錯別字、用錯的詞語以及病句等劃出來。然後,按照本次評改的要求,在草稿紙上試評自己認領的習作。試評結束後,每位同學朗讀自己評改的作文和自己的評語,其他同學認真的聽記,並快速的在草稿本上寫出自己的看法,然後積極討論,既要談好的方面,更要指出不足的地方。最後,由組長主筆,根據大家的意見,再將小組成員的意見歸納綜合,用紅筆在作文本上寫出旁評與總評,寫上經小組討論評定的等級和批改日期,並在結尾處署上組長及小組成員的姓名,以便落實責任。
各小組評改任務完成以後,小組組長認真的總結歸納。總結歸納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簡要介紹本小組所評作文的總體情況,包括所評作文對象的姓名,作文的標題,以及與本次作文寫作要求的相符情況等;二是指出本小組所評作文的優點,包括立意、結構、寫作手法、語言等具體特色;三是列舉出所評作文的具體缺點;四是推薦本小組所評作文的優秀作文。而其他同學在組長總結歸納時進行互換交流,一方面欣賞優秀的作文,另一方面學習其他小組出色的評改方法。
在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巡查,對學生在評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疑問等及時作以糾正和指導,並迅速通覽每個小組推薦的優秀作文及評語,在學生互評互改結束時,簡要地總結評價本次互評互改作文情況。
三、評改後教師再評改,並在下次作文時進行講評。
學生互評互改結束後,教師要把學生作文及小組的總結歸納全部收交上來。收交時按評改小組的順序分組收交,並把小組的總結及推薦的優秀作文封面朝下以示區別放在小組作文的最上面。然後快速通覽學生學生作文及評改情況,並對評語中存在的問題做簡要的修正,然後重點精批細改學生推薦的優秀作文,選出最優秀者以備講評時作為範文,在下次作文時進行全面的講評。教師精批細改的作文可讓學生重新謄寫或列印,並編輯成冊以供學生互相傳閱,也可推薦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以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寫作慾望。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特別在參加我校語文教研組實施的「作文互評互改」課題研究實驗後,我深切的體會到學生互評互改作文不僅最終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能更好地利用充裕時間從事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教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調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寫作慾望,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互評互改過程中共同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和提高,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⑶ 如何指導學生互評互改作文
句、段、標點符號的錯誤和優缺點,給以必要的提示、說明、肯定和否定。
「總批」寫在篇末,是對作文總的評價,也是對本篇作文的評語。
「總批」
是根據本次作文指導的目的、要求、對全篇文章的優缺點:如「中心是否明確、
集中;內容是否具體、條理是否清楚」等幾個方面寫出總結性的批語,並從學生
的實際出發,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出今後努力的方向。
作文
「總批」
是作文的閱讀者與作者之間進行的一種文字交流方式,
它能大
面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於閱
讀者來說,
我們應該要及時用心地為每一個作者寫好評語,
引導他們善於獨立觀
察,勤於思考,精於表達,鼓勵他們從小養成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純凈的心靈、
優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
現舉三例如下:
1
、
你觀察得真仔細:
你眼中的駱駝公園美得就像一幅畫
!
讀你的作文時,
老
師心情很愉快.如果把你那時的愉快心情寫上,那該多好!
2
、你的「蛋炒柿子」做得那麼好,有機會能讓我也一飽口福嗎
?
能寫出這么
精彩的作文,一定是你多動手、勤思考的結果,對嗎
?
3
、你把拔河比賽中的「長繩」比作「拿不定主意的孩子」
,太貼切了
!
比賽
雖然失敗了,但你的作文卻寫得非常成功
!
如果作文結尾把自己失望的心情變成
短短的幾句啟示,就更好了
!
「互批互改」
是我們在批改作文時,
把有問題的地方用符號標出來,
寫出修
改的原因,
然後由作者自己修改,
這樣不但可以培養我們批改作文的能力,
也對
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詳批細改」
就是每期教師為學生綜合批改一兩篇作文,
這樣能較快地提高
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面批」
即當面批改,
指出作文的優缺點及如何改進。
這樣學生容易理解並
印象深刻,一般在學生作文中問題較多時採用。如中心不明確、結構紊亂、詞不
達意等,可當面給學生指點。
三、作文批改的注意點:
(
1
)要有條有理,絕對不要在作文本上亂勾、亂畫。
(
2
)批改語言求力通俗、准確、簡練。
(
3
)書寫工整。總批每字佔一格。
(
4
)批改前要先通覽全文,改後要復看一遍,以防有錯未改。
(
5
)
作文評分一律寫在題目右邊,
批改日期一律用漢字寫在總批的右下邊。
四、作文批改的常用符號:
(
1
)錯字型大小:在錯字的右上方加「
X
」
,本子右邊的空白處打「
」
,讓學
生訂正後將空格封口。
(
2
)別字型大小:在別字的右上方加「√」
,本子右邊的空白處教師先寫正確的
字,讓學生在「
」中填上正確的字,並在字旁邊寫一遍正確的詞,訂正正
確後教師將空格封口。
(
3
)刪除號:
「
」
,即在刪除的每一個字上加圈。
(
4
)大刪節號:
「
」
,用於大段文字上。
(
5
)小換位號:
「
」
。
(
6
)大換位號:
「
」或「
」
。箭頭插在應移入的所在段或加
批註說明。
(
7
)增添號:在需增添的兩字間的上方用「
」或「
」
。
(
8
)贊賞號:語言精練、描寫生動的句、段,除加批語外,可在其文字的
下面打上小圈「
」或在句子下面打上連圈「
」
,表示贊賞鼓勵。
(
9
)復原名:
「▲」
,標在已刪去的字、句的上面。
(
10
)分段:
「
||
」標在需分段的句子之間。
(
11
)替代號:在原來的字詞上打圈,並加上增添號「
」
。
(
12
)
「?」
表示疑問,需要核查或者修改。
(
13
)修改標點符號:同修改文字。
附課堂優秀的作文批改實錄
1
、許多詞語用得不太合適,就像一個人的手長到了脖子上一樣,讓人看了
不舒服。
„丁逸珊
/
評改‟
2
、
句子讀起來非常流暢自然,
彷彿炎熱的夏天,
喝了一瓶冰涼的冰鎮汽水,
痛快極了。
„雍慶
/
評改‟
3
、
內容乾乾的一層皮,
剝了皮,
裡面沒有血沒有肉,
別人看了怎會不難受?
„何凡
/
評改‟
4
、那句比喻很精妙,比一隻聰明的狐狸想出的點子還要絕。
„許婭蓉
/
評
改‟
5
、
丟標點現象嚴重,
總共丟了
23
個,
你是不是很喜歡把標點當飯吃?
„婁
維
/
評改‟
6
、作文中運用了大量土語,你好像是這方面的專家。
„萬磊
/
評改‟
7
、題目加上了省略號,生動、新鮮,像翠綠的葉子一樣。
„丁逸珊
/
評改‟
8
、你的文章像要凋謝的花朵,一點香味也沒有啦。想想,怎樣才能讓花兒
重吐芬芳?
„雍慶
/
評改‟
9
、
內容具體,
可惜自然段分得太少,
是不是怕花錢,
捨不得多分幾段?
„郭
曉莉
/
評改‟
⑷ 小學生作文互評互改應該怎樣進行
長期以來,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擾每位語文老師的一個大問題。筆者在作文批改上進行了讓學生動手互批互改的嘗試。互批互改打破了傳統的作文批改方法,把教師從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來,同時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動手和溝通能力。
一、明確每一次習作評改標准和要求。
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修改習作,如果沒有一定的評改標准和要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因此在每一次的習作評改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定出評改的標准和要求,以求評改時有一個統一的評價。對於習作評改的標准,我分為兩大項,第一項是「常規要求」,這一項要求是每一次習作都必須要修改的內容,如修改錯別字、圈畫出好詞好句、字數充足、字面整潔、書寫工整、修改標點符號、結構完整、符合題意等;第二項是「本次習作要求」,這就根據每一次習作的不同要求而定,如寫場面的要求要用到「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寫人的作文要寫出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等要求;寫說明文的習作就要求使用說明方法等。
平時我要求學生准備三種筆,不管做什麼事情,認真地做起來會事半功倍,如果不認真對待,走過場,評改的至始至終都不會有任何的收獲,因此每次習作評改時,不管是何種形式,都要強調學生要做到認真負責,讓學生將心比心,愛護別人的作文本,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要在別人的作文本上隨便寫寫或亂塗亂畫。評改結束後,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評改的認真態度做一個評價,可以是小組長評,同桌評,自評或者教師評。可以採用語言評價,也可以用選擇得星數,或者讓小組寫一份評改的情況小結。這樣杜絕學生在評改過程中的隨意性。
3、統一使用標準的修改符號。
二、課堂評改形式多樣化。
作文互評互改就是要改變教師批改習作的單一模式,要想讓學生對評改習作也感興趣,教師平時也要注意課堂評改形式的多樣化。下面談談自己在評改時常用的幾種評改形式。
1、自評自改。
這是每一次學生完成習作初稿後,學生自評互改的第一步,每個學生再次拿起自己的作文大聲地朗讀,感受自己所寫的作文是否語言流暢,是否生動優美,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進行修改的,邊讀邊動筆進行修改,也可以讀完後再進行修改。時間大概為十分鍾。
2、同桌互評改。
學生自評作文後,同桌互相交換習作進行互評互改,評改過程中按歸評改標准和要求做好修改,寫好互評評語,給出評價等級或分數。
3、小組四人輪改。
教師可將本班的學生隨機或好差分組,每個小組四個人,設好小組長,小組調換修改習作,由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進行修改,組里的每個同學都要單獨輪改四本作文,寫好評語,然後由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對四本作文進行討論,評出寫得最好的一篇,參與「十佳作文」的評選。
4、好差一對一交換互補批改。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習作寫得比較好和比較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組合。寫得好的同學著重幫助寫得差的同學修改作文,並耐心地對他進行輔導,使差生可以從寫得好的同學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而差生修改優生的習作,主要是圈畫出好詞好句、寫得有特色的地方,學習習作的結構和表達方式。此種形式的批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批改的意義,對於評價要視一對一的合作情況而定,只要有進步,能互相幫助,都可以給好評。
5、自由組合交換互評改。
讓學生在本班的學生當中自由組合,選擇自己對好的朋友或最有競爭的對手等進行評改,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評改的興趣更加濃厚,可以給一個好朋友改,也可以給幾個好朋友改,經過實踐,學生最喜歡這種評改形式。有時教師也可以規定,每一篇習作至少要有兩個同學評改。通過學生在教室里互動,學生評改的熱情更加高漲,收到的效果也不錯。
6、學生專家組成員評改。
教師可從班級中抽出五到十個優秀學生做為專家組成員,培養他們的評改能力,使他們優秀於其他學生,教師可讓學生專家組成員評選出每次習作的「十佳習作」和「進步習作」,並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進行展評,讓專家組的成員對習作進行鑒賞、修改和評價,通過以點帶面,讓更多的學生向他們學習。
三、注重評語的指導。
學生互評習作時,可以寫眉批、旁批和總批,指導寫批語時要強調學生批語的准確性,著重指出哪裡需要修改,應該怎樣改,改什麼,達到什麼效果,不必須仔細地代替進行修改,而是把修改的權力還給習作本人。
指導學生寫總評時,評價要客觀,語言要委婉,要以諍友的形式,先寫習作的優點,再談自己對於習作的修改意見,而且要讓學生明確:所寫的評語要簡明扼要,提倡寫一句話評語,要讓作者本人樂於接受,而且能給予鼓勵,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的興趣與作文能力。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現在你的作文不僅結構完整,還會運用好詞好句,這是你努力的結果,希望你再努力加油!」
⑸ 求德銘中學高小紅老師「互評互改----以生為本的作文評改初探」全文 加1000分
葉聖陶先生指出摘要:"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熟悉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內擊著我,我有說話的願望,便想容傾吐,於是文章就誕生了。"這說明創作的沖動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情。假如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熟悉,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 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因此只要做為教師的我們能抓住時機,適當點撥,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小作家。
⑹ 如何引導學生互改作文
一、把批改的標准和方法教給學生
要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作文評改的標准和方法,統一規范的評改符號。因此,在首次進行互評互改前,教師至少要用一課時的時間引導學生掌握評改作文的標准和方法,統一、規范評改符號,使學生在評改時有法可循,有規可依。
具體做法如下:教師在學生第一次作文後先通覽全班學生的作文,從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習作各一篇作精批細改,以備示範講解。然後,藉助多媒體把兩篇有代表性的習作投射到大屏幕上(或列印),組織、引導學生討論、明確評改的具體要求,統一評改符號、方法和評分標准。最後教師用課件出示(或板書)自己的評改結果,供學生借鑒、參考,讓學生心中有例,從而使互評互改進入正軌,為下一步進行分組互評互改奠定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要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文評改的
「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就是指任何一篇習作均須達到的常規性要求,即在立意、選材、結構、語言、標點、書寫等方面的要求。具體來講,就是看作文的中心是否明確,有無獨到見解,能否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材料是否能有效地表現中心,是否准確、典型、新穎,是否充實,形象是否豐滿;看結構是否嚴謹、思路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流暢;看語言是否通順流暢、准確得體、簡潔有力、生動形象;看標點是否正確規范;看書寫是否工整,字數是否達到要求。「特殊要求」則是就某一次習作訓練側重某一點、某一方面和某一階段的特殊性要求。無論「一般要求」還是「特殊要求」都要引導學生制定出具體、可操作的細則。
另外,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兩種評語及寫作要求。評語有旁評(眉批)和總評(總批)兩種,旁評一般寫在作文右側評語欄中或寫在文字頂端,它是用來指出作文的字、詞、句、段,標點等局部的優缺點的符號及文字。總評寫在作文的最後,是對學生的作文的優缺點做出整體評析。對評語的總體要求應是一語破的,切中要害,指出作文的長處和不足,特別是對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要重點指出來,切忌做一些不著邊際、泛泛而談、無關作文痛癢的評語。這樣經常性的指導學生實踐,就能使學生逐步領悟、掌握評改作文的方法,並進一步掌握作文的規律。
二、作好示範作文修改指導
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雖擬訂有一定的標准、要求,但若沒有教師的示範,學生還是難以把握好批改的尺度,所以必要的示範是學生批改好作文的重要一步。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選取班裡不同類型(好、中、差)的作文進行修改,利用投影儀做示範批改,讓學生一目瞭然,從而能輕松進入「教師」的角色。影響學生修改作文的主要因素是:「看不出文章的不足,不知怎樣修改好」。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開始評改的階段,需要教師示範指導。從學生作文中選擇一兩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印發給學生,師生共同修改,讓學生懂得修改一篇作文要從立意、選材、結構、語言、標點等方面入手,使用的符號應當合乎通例,評改的語言文字乃至書寫都應合乎規范,要有旁批和總評,要指出主要優缺點,評出成績。通過這種典型示範批改,讓學生得到啟發,多角度地思考文章的優劣得失,找到提高作文質量的途徑。
三、互評互改
這是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實質階段。在范改的基礎上,全班大部分作文交由學生互評互改,各小組集體評改組內各人的習作,首先拿到作文的作為第一評改人,第一評改人對自已拿到的第一篇作文負全責。第一評改人評完後交第二評改人,以次類推,每篇作文由組內成員輪流評改一遍,並按集體評改的幾個步驟評改作文。每篇作文限時
10 分鍾完成,然後全組推選出本組範文,參加優秀作文交流。
一個人的作文經過幾個人評,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他們在評改中思考、爭論,看看有沒有用錯的標點,有沒有寫錯別字,有沒有使用不當的詞語,有沒有不通順的句子,還要想想思想內容是否健康,內容是否具體,是不是有中心,有條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或動筆加以修改,從而形成良好的評改氛圍,使他們心靈得以自由地溝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這樣不僅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的分析和糾錯能力共同得到提高。所以,在引導學生推敲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同時,啟發他們明辨是非,區分美醜,褒善貶惡,奮發向上,真正做到改文育人,完善學生主體人格,通過作文評改,學生對作文更有興趣,更加充滿熱情。
四、改中輔導
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在各組間巡迴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另一方面隨時發現並訂正學生評改中出現的問題。對於典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對學生在評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疑問等及時作以糾正和指導,並迅速通覽每個小組推薦的優秀作文及評語,在學生互評互改結束時,簡要地總結評價本次互評互改作文情況。
五、改後總評
互評互改後教師更不能萬事大吉,而是把學生評改完的作文本收好,再做進一步批閱,在必要的地方再次修改,寫上教師的評語,對互評互改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補充、糾正,保證評改的質量。最後整理出這次寫作及評改的情況,總結經驗,肯定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辦法,以供下次寫作及評改時借鑒。
這樣評改作文,開始時教師的工作量並不比全批全改的工作量少,但這種「師生共評,以改促寫」的評價方式極大的增加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並且擴大了學生的寫作信息量,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學生寫作素質的有效方式。實現由純粹的教師評改到引導學生互評互改再到學生的自己評改的過渡,最終達到學生習作可以少改甚至不需要改的目的。
六、評改延伸
作文的評改對習作者而言,是來自教師和同學的信息反饋,是理清自己思想的一個過程。通過反饋的信息,習作者可以對今後的作文進行有效的調控。所以,互評互改應與學生的「再次作文」相結合。每個學生,在收到自己的作文後,都要根據同學互評互改的結論、教師評改的結論,對自己的作文重新修正、定稿並謄寫清楚,到此本次作文訓練才告完成。
經過幾年的實踐嘗試,引導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收效是明顯的。它較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學生「寫完作文了事」的不良狀況,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到作文評改的全過程中來,讓學生在評改他人作文、研習他人評改過程中,逐漸學會根據自己的寫作意圖和師生的意見修改自己作文的主旨、材料、結構和語言等,讓學生在「參與」中領悟,在「比照」中提高。葉聖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我們更應充當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⑺ 作文互評互改有哪些問題尚需深入研究,研究工作中的困難,問題和建議
難忘齊抄小,難忘在這襲兒留下的絢爛的足跡,難忘在這兒留下的七彩的笑聲…… ——題記難忘齊小,難忘老師一句句關心的話語,難忘同學一張張天真的笑臉,難忘校園一幕幕動人的場景,難忘大家一顆顆熱情的心。時光匆匆,似乎就在白駒過隙,彈指一瞬之間,我們就從剛入校時那稚嫩天真的小不點兒變成了已是五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我十分懷念在這兒的點點滴滴。難忘齊小,難忘老師的諄諄教導。有一次,我不小心撞了一個大包,疼得哭了起來。老師連忙幫我做了簡單的消毒處理。然後,老師就騎著自行車,准備送我去醫院。而這時正是驕陽似火的時候,況且老師剛剛生過病,體質還很虛弱。我勸老師別送了,老師直堅持送。就這樣,我坐在老師的車上,盪盪悠悠地。忘不了,坐在老師車上盪盪悠悠的感覺。難忘齊小,難忘同學的歡聲笑語。那是一個冬天,窗外下起了雪,紛紛揚揚的雪花滿天飛舞。不一會兒,校園就成了銀色世界。
⑻ 作文互評互改方式到底好不好
作文向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作文教學的難點之一就是評改。一律精批細改,對教師是一種負擔,且主要工作由教師承擔,缺乏學生自己的活動,效果欠佳;抽查評改,又不利於全體學生的均衡發展;只練不改不評,達不到訓練目的。作文批改教學面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窘境。
葉聖陶先生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眾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修改,是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的一個過程,也是寫作活動由初級階段通向高級階段的階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復修改、多次加工的結果。《新課標》中也提出寫作應重視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並能「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由此可見,改革批改方法、著重培養學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那麼,怎樣引導學生互批互改呢?
首先,讓學生認識互批互改的重要性。葉聖陶先生是這樣論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魯迅是這樣教導的:「寫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這樣指出的:「寫作的技巧,其實並不是寫作的技巧,而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開展作文互評互改活動,改變了以往「教師評學生看」的批改方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了空間,激發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互改互評作文的能力,在文章修改過程中檢查文字、完善主旨、豐富材料、調整結構、潤色語言,從而使寫作能力不斷提升。
接著,讓學生懂得怎樣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確;二看卷面是否整潔;三看錯別字有幾個,並加以訂正;四看有沒有病句,並予改正;五看標點符號有無明顯錯誤,並加以修正。以上五條,都是寫文章的最低要求,學生經過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實踐,就能掌握了。熟練掌握了後,再過渡到高層次的要求:①審查主題思想。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過改,使主題鮮明。②審查所用材料。多餘的、無關的刪去;典型、生動的留住或補充。③審查結構。開頭是否有吸引力,結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間聯系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構成有機的整體。④審查表達方法。記敘是否清楚,描寫是否生動,抒情是否自然,議論是否辨證,說明是否准確。⑤審查語言表達。是否准確、明白、通順。總之,通過「增」、「刪」、「調」、「改」來完成批改工作。
讓學生互評互改是這樣進行的。除了寫「自由文」,每次都要求當堂完成,寫好後我先收上來,然後再按學生的不同水平有針對性地分發下去,由他們互改。每次換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鮮感、有興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換人批,看不同的學生對自己的批語。當然也有新鮮感,有積極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批改時要有眉批、有評語、並在最後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後交給對方。對方也可就批改意見發表不同的看法,兩人可以一起探討。必要時還可寫一篇「作文後記」,主要是談談自己的寫作意圖和對批改的感受。每次互改,每人只批一本、負擔不重,比教師單個的「精批細改」還認真,還仔細。大部分學生對同學寫的批語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以前對「師改」批語的關注,同時增強了同學們發現錯誤的能力,還使同學之間研究學習的風氣更濃了。
必須明確,指導學生相互評改作文,並非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批改完作文後,老師要善於歸納總結,將學生在本次作文中的失誤從主到次一一羅列,不求面面俱到,但力求在某個問題上講清講透。例如有一次以「辨析品位」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中,主要針對學生偏離話題------品位不等於品味,學會辨證-----西方文化無品位,時髦時尚無品位,這兩個方面大做文章。要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文過程中第一要素是圍繞話題做文章。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問題,不管是西方文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都有糟粕和精華。而不是一味的視西方文化為異類。還有一次是在以「苦難」為話題的作文的評講中,我列舉了①材料堆積②論證脫節③東拉西扯④無病呻吟⑤盲人摸象⑥言必聖賢⑦晦澀難懂⑧調侃嬉笑,八條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指引學生在作文過程要注意一些技巧,方法。讓學生明白寫作文不要迴避生活,要關注生活,介入生活。動輒就古聖先賢,遠離生活,就會言不及意,不得要領。
列舉出作文中的失誤之後,就要表揚一批寫出優秀作文的同學,給他們以信心和動力。先讓某位同學談談本次作文的構思和一些想法,給其他的同學以啟迪。然後師生分析優點和不足在哪,最後將優秀作文張貼到教室或推薦給報刊雜志。用學生身邊的同學現身說法,去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和途徑。
總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規模實施的今天,教師要轉變舊有的觀念,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更有利於刺激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產生一種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賞的感受,而這種受到認同和贊賞的感受將會轉化成一種「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這樣,作文批改才不會失去它在作文教學中具有的重要的實踐意義。
⑼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互改互評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互評互改 西安交大附小 許廣娟 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毫無疑問的。 怎樣批改作文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四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教研組就開始在班裡實行讓學生進行作文互批互改。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評改,不僅可以讓他們學會修改別人的文章,有機會欣賞別人的優秀作文,而且還可以在評析、欣賞別人的文章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積累一些寫作心得,下面我來介紹一下作文的一些批改方法: 一、作文批改必須遵循的原則: (1)注意學生的實際,實事求是,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發展的觀點。 (2)以鼓勵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堅持正確教育原則。 二、作文批改的范圍: 1、批改的內容 我們所說的作文批改應包括「批」和「改」兩個方面。「批」是指教師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毛病、問題以及作文中的優缺點加以分析、說明和評定。「改」是對字詞、標點、組織結構、文章的思想內容等進行修改。「批」和「改」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常說「批」是「改」的說明,「改」是「批」的例證。具體而言有下列內容: (1)主題(或中心)是否明確、突出。(主題) (2)選材是否適當,是否合乎道理和事實。(選材) (3)思路是否清晰,段落與層次是否清楚,結構是否完整。(思路) (4)語言是否通順明白、准確、鮮明。生動的程度怎樣,有否用詞不當、詞不達意或累贅、畫蛇添足的情況,表現方法有何優缺點。(語言) (5)有否錯別字、怪字。標點符號是否正確。(字詞) (6)作文的外形,如格式是否正確,書寫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潔,有無亂塗亂改的情況。(形式) 2、批改的方式 作文批改的方式也有許多,我們引導學生主要運用了「批語」「互批互改」「總批」這幾種方式。「批語」即作文的評語,是教師中比較常用的一種,一般採用「眉批」和「總批」。 「眉批」一般寫在作文的篇首或句段旁的空白處,是對學生習作中的字、詞、句、段、標點符號的錯誤和優缺點,給以必要的提示、說明、肯定和否定。 「總批」寫在篇末,是對作文總的評價,也是對本篇作文的評語。「總批」是根據本次作文指導的目的、要求、對全篇文章的優缺點:如「中心是否明確、集中;內容是否具體、條理是否清楚」等幾個方面寫出總結性的批語,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出今後努力的方向。 「互批互改」是我們在批改作文時,把有問題的地方用符號標出來,寫出修改的原因,然後由作者自己修改,這樣不但可以培養我們批改作文的能力,也對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作文「總批」是作文的閱讀者與作者之間進行的一種文字交流方式,它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閱讀者來說,我們應該要及時用心地為每一個作者寫好評語,引導他們善於獨立觀察,勤於思考,精於表達,鼓勵他們從小養成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純凈的心靈、優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 當看到學生用心地進行作文互評時,當讀到生動的學生作文評語時,我的心中真有說不出的欣喜和激動。雖然只是只言片語,卻處處彌散著小作者們靈動的才思。他們語言之所以能如此鮮活,離不開類比、擬人、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和聯想、想像的綜合應用;或許小作者對這些有關寫作的名詞術語知之甚少,卻已能在出神入化中使用,這就為我們寫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之處: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隨著筆尖款款流出,既是還原生活的本相,又是在不自覺中對語言藝術化的過程。
⑽ 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的自改和互評能力
為了能在小學的最後一個學段,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有質的提升,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進行邏輯思維訓練,還為了解決作文批改效率低、耗時長的問題,提高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和互相評改作文的能力,我進行作文評改方法的研究。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階段目標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呢?
葉聖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於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善於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並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認真閱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推己及人,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