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上好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公開課
不久前去聽了一堂名師講座,他有一個理論就是板塊教學.即把篇作內文分成三個板塊,先和學容生一起交流作文的開頭,學生寫,互相修改學習(學習四五個學生的就可以了).再進行第二板塊,正文的教學,步驟一樣,第三步就是結尾,先啟發,打開學生思維,讓他們為自己的作文添一個完美的結尾.最後就是給自己的作文一個 ——特別的題目.
這幾步合起來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了.(不論是童話故事的續寫改變還是寫人寫事都可以這么教)
好處:學生先通過交流,變得有話可寫了,不害怕寫了
寫後交流有助於他們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
分版塊來寫學生的壓力有不是那麼大了,更容易完成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如何進行三年級的作文教學
如何指導小學三年級學生寫作文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如何教作文,如何寫作文,一直困擾著眾多的老師和學生。。我認為,要走出當前作文教學的困境,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應該樹立新型的作文教學理念和科學的作文訓練觀,擯棄或「滿堂灌」或「放養式」的教學方法,實施自主合作式的作文教學。
三年級的學生剛從二年級的寫話跨越到段的描寫。作文難度有了一定的變化,並且一些作文也有了一些字數的要求。提高三年級孩子的寫作文水平,我認為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沒有寫作興趣,不想寫就不會積極收集材料,就不會有可寫東西。因此,作文教學首先要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一、創設情景,以情激趣。
比如,在寫《家鄉的美景》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綿陽的景色以及各個景點人山人海的圖片,通過再現周圍的事物,引導孩子學會從哪些方面去觀察、體會。激發了學生贊美家鄉的慾望。
二、演示操作,自我展示。
小學生的表現慾望都是很強烈的,我們老師就應該善於運用他們這一特點,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絕招——小發明、小製作等,可激發學生的交流學習的興趣。如今年科技節,學校向各班徵集小發明、小製作還有會標,孩子們一聽可來勁了,動手操作時他們的強項。我覺得這是一個訓練作文的契機。於是,我讓學生邊演示邊介紹,製作所需材料,方法步驟,自己的體會等,再把介紹的內容寫下來,讓更多的人也學一招,從而激發了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游戲表演,巧妙設趣。
教師如果能根據作文教學的實際,巧妙設計游戲和表演,就能增強學生觀察和想像的興趣。如:在興趣班我就進行了一次「掰手腕比賽」,其他孩子一邊觀察,一邊猜測哪一方會贏。剛開始他們把「怎麼准備、開始、結果」都說了,非常詳細還用了很多好詞、好句。但沒有人談到了心理描寫,於是,我讓他們嘗試和同桌「掰手腕」。再讓他們談,效果一下就出來了。
寫身邊的事情,發現身邊的美,用學過的語言,活化為自己的思想,說自己的所見所感,就是好作文。多鼓勵,少批評。三年級屬於學生寫作的初級階段,教師不可急切地渴望學生寫出什麼精彩的作文,不要過多地「指導」怎麼審題怎麼立意怎麼構思怎麼選材怎麼布局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怎麼過渡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能夠做到有話想說並且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到書面上,就是老師和家長們在這個時期所期待的最大的成功!。語文學習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教師首先應該考慮怎麼引導學生習得知識規律。我想,多給學生提供寫作的範例,促使學生通過閱讀後仿寫。這樣不僅降低了難度,而且易於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
另外,鼓勵學生寫放膽文。讓學生經歷什麼寫什麼,獲得什麼寫什麼。使學生處於生活之中處處是作文的狀態,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樂於表達的快樂和成功。
寫出來第一篇之後,不要指責他寫的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如果這樣,他哪裡還敢再繼續寫下去呀?正像其反,恰恰需要您大力誇獎他的好,或字體美觀,或書面干凈,或標點正確,或觀察仔細,或用詞恰切,或句子通順,或描寫形象,或敘述生動,如此等等。
孩子邁出了第一步,有了經驗,自然就會再邁第二步,接下來就會有第三步第四步……哪怕是他第一步沒走好摔倒了,也還是要更加耐心更加細致地引導他護持他鼓勵他,使他能夠堅定信心繼續走下去,一直到比原來走得更好——有沒有哪一位家長因為孩子學步之初走得太不象樣而大聲呵斥,大加責備的?
學生得到了一次鼓勵,必然信心大增,寫下去的興趣和願望不知不覺地就油然而生了。寫得多了,悟性自然增加:怎樣寫得好,怎樣寫得不好,哪兒寫得好,哪兒寫得不好,經驗教訓就會越積越多,這樣再反過來指導自己的作文,怎麼不會進步呢?
C. 小學三年級作文輔導課時怎麼安排,能提供詳細的教案更好
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寫個片斷。教學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追憶生活,重溫往事,點燃真情,引發學生的傾吐慾望,培養寫作興趣。2.熟練運用「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並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作前准備:結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夥伴的某一特點的材料,然後通過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系,為習作作好准備。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前天,老師參加了我班舉行的「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了解到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個性不同,有的熱心助人,愛管「閑事」;有的天真頑皮,活潑可愛;還有的倔強,愛哭、愛鬧……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根據小夥伴的特點,寫篇文章來表達你的真情實感。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1.出示要求。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有的是你的同學;有的是你的鄰居;還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做過的許多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一個人的一件事來寫,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語句要通順。2.小組討論,並完成填空。我要寫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點是,選擇的一個事例是。3.大組交流。通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①寫小夥伴的一個特點;②用一件事來寫;③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要能體現人物的特點。三、提供情景,打開思路。1.播放錄像。這是我們班去年秋遊中的幾個畫面。(無聲,給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邊看邊思考:①這次秋遊中發生了幾件事?②哪件事表現了小夥伴的特點和品質?③你選擇哪件事來描寫人物的特點?2.交流歸納。①秋遊中××同學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體現她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的行為。②××幫助鄰校一位掉隊的小同學尋找老師,反映她樂於助人的好品質。通過這一情景,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選擇材料,而且讓學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親身經歷而別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實、新穎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根據剛才的學習討論,大家可以更好地條理自己的「構思」。題目自擬,但要認真給自己的作文起個題目,老師也提供一些題目,但僅供參考。(《他使全校轟動》《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D. 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篇文章要寫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前後一致,就必須妥善安排結構。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
1、根據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議題要詳寫,其他事件和問題要略寫;有典型意義的材料要詳寫,一般性材料則略寫。例如魯迅的《故鄉》是以"我"回鄉的見聞為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可寫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選取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的事來寫。
這兩個人中,又分了主次。楊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個場面里,用幾句精彩的話,展示了她的性格。寫閏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細膩的抒情筆調描寫了少年閏土活潑英俊的形象,娓娓動人地敘述"我"和閏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
2、要根據文體性質決定詳略。說理的文章,重在闡明主要論點的論證部分,因此,說理部分要詳寫,引證事例則略寫。例如《紀念白求恩》介紹白求恩的光輝事跡,開頭只用了七十四個字,接著便詳盡地闡述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指出我們應向他學習的地方。
3、寫作時,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層次地表現出來,一定要分段。劃分段落要根據中心的需要和內容的多少而定。
既要注意一個段落只說明一層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細,同學們習作常出現兩種情況:有時段落包含的內容太多,本來好幾層意思,硬擠在一起,弄得層次不清;有時段落又分得太細,本來只有一層意思,硬分成幾段,搞得支離破碎。
4、過渡是文章段落之間的橋梁,在文章中,前後相鄰的兩層意思之間,不僅要有內在的聯系,而且在相連的地方要彼此銜接,語氣貫通,讓讀者思路能夠順利地從前者過渡到後者,而不致發生間隙或阻隔。過渡常用承上啟下的段、句子或關聯詞語。
5、結尾的方法很多,或總結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來,以鼓舞鬥志,或抒發情懷,以增強文章感染力;或造語含蓄,使讀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結尾,餘味無窮,發人深思。
E. 如何上好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公開課
看到你提問題很誠懇, 幫你搜索了一下 希望對你有絲絲的幫助
也談作文公開課的真實、有效性
近日,有幸參加了在海寧市實驗小學召開的國際小學作文教學研討會,聆聽了全國小語會崔巒會長的報告,欣賞了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的課堂演繹,觀摩了幾位優秀中青年名師的教學風采。
作為一名普通的聽課者,我更多地想從中青年名師的課堂中學習些什麼?課堂教學中所折射出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機智……作為在這么大型的公開課,背後所凝聚的是許許多多人的心血,一堂課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甚至代表了某個地區的教學狀況。能讓我學習的真是太多太多,但我自己認為有些東西在短時間里是無法學會的,例如教師深厚的文學底蘊、精湛的教學語言、靈活的教學機智、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所有的一切讓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得心應手。這些幾乎成了一位課堂教學高手的共性,讓我們聽課的嘆為觀止。
這樣的課,哪些東西值得我們拚命吸取消化,並可以運用到平時實際課堂中?哪些還值得我們去推敲、研究的?
[教學現象一]
一位教師在執教《迷》的時候,揭題時用漫畫導入,由「書迷」印發到歌迷、電視迷……請孩子用一句話來描述自己了解的什麼迷?在四人小組中討論後,就請孩子動筆寫了。
就是這樣的要求,用在平時的作文指導課中行不行?是不是高質量的作文指導課?我暫且不敢同意。如果平時的作文指導課度是這樣上,首先學生對作文的要求不明確的,寫什麼?用什麼事例來說明?實際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孩子知道寫誰,也知道要寫他什麼?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豐滿這個人物。還有很多事例是很難寫的,或者說學生是寫不好。如果說沒有很好的範文為他們引路的,沒有很好告訴學生寫的方法,這個方法不是約定俗成的,而是學生自己在仿文的學習中自己悟出來的。那麼,作文指導課的有效性在哪裡?學生作文水平在這節課的增量有多少?
[教學現象二]
為了提高作文公開課的觀賞性,教師省略了學生真實寫作的過程。作文講評課是在學生事前寫好的同題材作文中進行的。
上作文公開課,執教教師最難熬的是在學生靜心寫作的時候。此時,下面的許多聽課教師由於不甘寂寞,場上的孩子在奮筆疾書,他們則會竊竊私語。本來安靜的聽課會場因此變得熱鬧非凡,這是對台上教師和學生的極大不尊,教師的素養有待提高,這些就另當別論。我們看到學生拿上來的作文都是經過認真謄抄的,字跡工整,書面潔凈。所講評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文通句順,完全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聽完了整整一節課的講評,只發現了一個孩子的一個錯別字。學生的評價也是頭頭是道,許多學生都是毛遂自薦,在PK賽中自封冠軍。這樣的場面是皆大歡喜的。但歡喜的背後似乎掩蓋很多的真相,如:學生事前作文,教師已經進行了一次作文指導,今天的作文指導課是不是昨天的重復?平時的課堂好像不可能這樣做?教師指導後,學生當堂作文效果如何?寫完一篇新聞報道需要的時間?學生在當堂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如何在評改課上學習真正的本領,從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文章……這些我們一概不知了,也讓我們看不到這堂作文指導課真實的有效性了。
F. 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如何把握度
最好是讓他們看看三年級的作文範文,然後通過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一步步引到作文上去,不要太煽情,主要以語言流暢,措詞恰當,美觀大方為基本要求,敘事流暢自然語句通順就好.
G. 小學三年級語文中作文教學怎麼安排
一節課如果40分鍾自,老師講課25分鍾,留學生自行理解、提問回答15分鍾。
一般情況下,師生「合用時間」在課堂時間分配上所佔比例最大,達60%左右,但也不能占的太多,必須注意留出一定量的時間給學生單獨使用,由學生自由支配。根據學生自學能力情況,要適當加大「生用時間」的比例,通常佔一節課的10%—35%上下。「師用時間」必須嚴格控制,一堂課佔用不得超過5%,不少的教學經驗也說明了,要提高課堂效率、優化時間結構,必須盡量減少教師獨用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真備課,深入鑽研教材,熟記教案,以便減少課堂上獨自活動。
H. 小學二年級和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區別
1、題材不一樣。小學二年級多要求看圖寫作文,小學三年級開始要求學生回寫記敘文和說明文,對學生答的敘事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側重對表達能力的訓練。
2、字數不一樣,小學二年級的字數一般是兩百字上下,小學三年級一般的字數要求是三百字,通過字數的增加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3、題目難度加大,小學二年級作文多為童話類,側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三年級的作文側重於思維的開發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培養學生多閱讀。廣泛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強調既要多讀,又要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等。
培養學生常練筆。經常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要想入作文的大門,並求得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諺語說的好:「文章讀十篇,不如寫一篇。」這就道出了作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寫日記是一種有效的練筆方式,天天堅持寫日記,以後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I. 怎樣提高小學生三年級作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當前,小學生由於受家庭條件、生活條件、教育條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時語言的積累,導致了小學生寫作語言的匱乏,表達的欠缺,以致出現了「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和「有話說不出」的現象。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刻不容緩,怎樣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談幾點膚淺認識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以寫作為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本上是讓他們對寫作感興趣,以寫作為快樂。一旦他們對寫作有興趣,他們就會「想寫,愛寫,願意寫」而不是將寫作作為一種負擔。首先:讓他們知道寫作來源於生活。兒童時期就是一個玩的階段,我們必須引導他們從游戲中激發靈感,從生活中開啟思維。比如讓他們寫《最開心的一件事》或《最難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訴他們可以寫自己曾經做游戲的經歷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師也可以與他們一起做一些游戲,讓他們游戲的同時記錄游戲的過程和感受。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他們寫作。要想讓學生樂於作文,首先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小學生的特點是敢於幻想,我們應該鼓勵支持他們大膽的去想像,去比喻,而不是對他們的「異想天開」一概否定,我們要肯定他們的想法與進步,及時的表揚他們讓他們對寫作充滿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對寫作感興趣。另外,為了豐富他們的寫作材料,應該多的舉行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帶他們去寫生,讓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為寫作提供素材,讓他們在玩中學習知識,從而充分提高他們的興趣。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寫作材料。寫作源於生活。俗話說:「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好的觀察能力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發現美與丑。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設條件,指導學生觀察。比如說,為了讓學生有物可以觀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塊生物角,讓學生親手在花盆中種上小草,由專人負責,澆水施肥,並觀察它每天的變化;買個小魚缸,養幾只小蝌蚪,讓他們觀察它們如何變成青蛙的。另外,課余時間可以帶學生去農田觀察莊稼的生長或者去樹林觀察昆蟲的成長,讓他們學會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發現它們細微的變化。正因為通過細致地觀察,學生才能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生動。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書是人類「智慧」的載體。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要騰出課堂教學的時間用以自讀,學生閱讀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難,有什麼體會,可以隨時表達。氣氛寬松,探討熱烈,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鼓勵發揮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