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體驗式教學研究價值

幼兒園體驗式教學研究價值

發布時間:2020-12-26 14:18:20

❶ 什麼是幼兒體驗式教學

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專堂教學藝屬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准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

❷ 幼兒安全體驗式教學教案

幼兒的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體驗,現代幼兒教育呼喚體驗教育,體驗強調的是個體的親身經歷,強調的是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參與活動和生活積累,因為只有親歷親為,才能形成一定的經驗。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以體驗活動為載體,關注幼兒活動過程中的種種體驗,充分發揮幼兒自我發展的能動作用,幫助幼兒獲得豐富的、積極的自我體驗;讓幼兒通過實踐來認識、體驗周圍事物與自己生活的關系,使幼兒在體驗的基礎上來構建知識、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提升經驗,讓幼兒更多的體驗生活、體驗自然、體驗社會,從而養成自信、合作等良好品質,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有力推進幼兒各種潛能的發揮,最終讓幼兒感悟到體驗的快樂,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學實施立足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發展 興趣是嘗試體驗的先導,因此教師在活動前,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知識,使他們主動地融入情境之中,並有效地將幼兒的興趣激發出來。在生活中我們將一切視點放在幼兒身上,傾聽幼兒的心聲,揣摩幼兒的需要,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形成師幼互動,共同生成有價值的主題內容,讓幼兒在體驗活動中習得知識,積累經驗。 (一)追隨幼兒興趣和經驗,構建主題 縱觀我園三個年齡段的主題內容,無不顯示出濃濃的生活氣息,教師在不斷的摸索與實踐中,充分結合自己所教班級幼兒已有經驗和生活實際,生成許多受幼兒歡迎的主題活動,使之成為有效的教育資源,如小班主題「我的家」,以幼兒熟悉的「家」為載體,通過主題系列活動,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溫暖;中班主題「我來替您捶捶背」,是以重陽節為主線展開的,藉助這一主題的實施,幼兒們充分體驗到了關心祖輩的快樂;又如大班主題活動「神七升空」,這是一個完全來自於幼兒興趣的主題,實施過程中,組織幼兒和家人一起收集有關「神七升空」資料和製作「神七」的活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想了解「神七」的願望,這樣不但擴展了幼兒學習的空間,更體驗到「神七升空」的自豪感,這些主題都是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我們充分利用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喚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提升、重組已有的經驗,最大限度地促進其發展。 (二)關注幼兒的情感需求,生成主題 震驚全球的汶川大地震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媒體感動著世界上的人們,同時也成為幼兒關注的「熱點」,大班組老師及時捕捉了到這一信息,生成了《「汶川」牽動我們的心》的主題活動,活動豐富多彩,有教師與幼兒共同剪報收集「地震圖片」的;有「我說地震」的安全教育活動;有觀看地震錄象……通過一個個活動,幼兒對汶川的地震有了更深了解,並自發地萌生了「那裡的人們需要我們幫助」的想法,於是,「我為汶川設計家園」的藝術活動便產生了,從而使生成的主題活動內容不斷豐富、深入,同時,注意在主題網路中留出一定的空間,讓教師和幼兒根據實際的突發事件等生成相關的主題。有效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語言、社會性等方面協調、快樂地發展。 二、教學實踐注重體驗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積累經驗 專門設計的情境脈絡中滲透了教師的教育意圖,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幫助幼兒積累知識、提升經驗,形成一個專門的體驗式的教學環境。 (一)在戶外自然情境中習得體驗式的認知方式 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自然界中富有生機的花草樹木,豐富多樣的蟲魚鳥獸,變化無窮的風霜雨雪,這些自然現象和動植物世界都是幼兒體驗自然、感知生命的最佳素材。我們利用幼兒園周圍的街心花園這一自然情境,讓幼兒認識植物的生長變化。小班的幼兒認識花草時,可以直接帶幼兒到草地上與小花草交朋友。幼兒通過直觀的觀察後進行討論,從而開始關心起小草、小花的成長,他們會說:「小花為什麼你是紅的、小草變黃了……」,有的幼兒甚至對小草說:「小草你為什麼長得沒有小樹高?、小草你吃什麼呀?」幼兒從對小草的關心和愛護中認識、觀察小草,形成了一種體驗式的認知方式,更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 (二)在社會交往體驗中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帶幼兒走出幼兒園,融入社區,與成人接觸,以及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提供這樣的機會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如帶大班的幼兒去逛超市時,只允許他們帶10元錢,要求他們遇到什麼問題不能找老師幫忙。幼兒遇到的難題當然很多,找不出自己購買的物品,買多少才不會超過10元錢,大家都想買同一物品而物品存貨不多時怎麼辦等一些問題需要幼兒們自己解決,在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時,也可能出現其他問題。幼兒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他們做事的能力也就不斷地提高了。 (三)在集體活動體驗中學習共同生活 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在實踐中,教師主動將幼兒的學習、發展與一日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比如:有關「自我保護」、「關愛」、「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活動內容,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更多地將之滲透於幼兒的課間、散步、用餐等幼兒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習得相關經驗,盡情享受體驗課程的樂趣。 進行探究性活動時,讓幼兒相互交流、討論、互助,共同分享經驗,這樣既拓寬了大家的知識面,更發揮了群體力量,讓幼兒獲得分享智慧的快樂。又如:活動中幼兒會因為夥伴不遵守游戲規則而發生很多議論;活動時夥伴弄壞了玩具時,幼兒會各有各的態度,責怪的,同情的都有,這時候我們便把幼兒的情緒引導成為一種集體共同的挫折,讓幼兒討論如何解決。鼓勵幼兒主動向他人表示友好,讓幼兒感受集體的力量,產生了共同生活的責任感,這樣他們懂得了理解他人的歡樂與痛苦,懂得了寬容,在班級里建立了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小社會,在體驗活動開展的每個主題中,幼兒與幼兒,包括幼兒與教師間,會產生廣泛的互動和合作。如外出活動前期小組計劃書的制訂、活動中期大組信息收集交流後的統計、活動後期的各類游戲及創作活動,都需要幼兒通過合作完成。幼兒在交流、商討、合作中自然地體驗了同伴的友誼,體驗了互助與競爭,體驗了群體的力量與成功的快樂。這種社會交往意識、社會角色規范和社會合作行為,在幼兒親身合作的過程中時時地感受著,並不斷地發展著。 (四)在區域互動體驗中學會思考 區域活動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調整,也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操作和探索中,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客觀事物。所以,我們適時將區域活動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提出了「幼兒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互動」策略。各班級和年級組對「如何將區域活動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有機結合」進行深入研討,並設計了「幼兒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互動」記錄表。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教師根據主題內容創設相應區域,投放一定材料,讓孩子在集體活動後有機會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既鞏固已有的學習經驗,又讓幼兒切身體驗了課程的自主性,也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最終促進每個孩子快樂、均衡地發展。 在互動中老師和幼兒成為了朋友,相互交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引導幼兒探索、發現、解決問題、在互動中學習友好相處、合作的規則,幼兒和幼兒之間關系更融洽,他們在活動中自由分配、承擔任務,他們有的選擇表演,有的選擇設計,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形成了熱烈的幼幼互動局面,氣氛活躍。 三、教學過程關注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幼兒體驗成功 由於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

❸ 如何融合各領域讓幼兒進行體驗式區域學習

1、從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來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可以看出,幼兒園科學教育首先是培養幼兒對自然、對科學和科學活動的情感態度,其次是發現、探究科學和表達探究的能力。無論是情感的培養還是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科學體驗活動。 2、從科學知識的特點來看:幼兒園科學領域知識大多屬於程序性的知識,這類知識是不能靠直接的教來讓幼兒獲得的,它需要幼兒自身與物體,與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通過活動去體驗感知,從而獲得相關知識,積累相關經驗的,通過直接參與的活動去進行自我構建的。可見,體驗是最有效的科學教育手段。 3、從《綱要》的指導要求來看:《綱要》要求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要求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等等指導要求,都鮮明地表達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進行科學教育。 4、從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來看: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重教師操作演示輕幼兒體驗,以教師的體驗代替幼兒的體驗;重學習結果輕幼兒的自主發現的過程,輕幼兒自我價值和意義的實現;重視幼兒獲得科學知識輕幼兒科學的態度、科學情感、科學精神的培養等科學教育偏差,幼兒園科學教育面臨著亟待改革的現實。 綜合上述,嘗試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實踐體驗式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我們開展體驗式教學法的相關研究,旨在革新傳統教學模式,讓幼兒通過體驗來認識周圍事物。即讓幼兒在可視、可聽、可感、可操作的環境條件下,「先做後學,先行後知」,發展能力,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獲得終身受益的品質。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體驗式教學研究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