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蒙氏教學觀摩

幼兒園蒙氏教學觀摩

發布時間:2020-12-26 12:14:22

『壹』 幼兒園蒙氏教育特色如何體現

在蒙氏教育教育里教師只是孩子的引導者,在孩子不違反規則的前提下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蒙氏教育要用一些蒙氏教具來幫助孩子工作,東莞蒙氏兒童之家--快樂貝比是一家專業的蒙氏早教中心,這里有專業的姐姐,豐富的教具以及適應孩子需求的環境,現在正招生之中,歡迎前來參觀:23111112

『貳』 在幼兒園怎麼開展蒙氏教學

據我的經驗,你需要先到專業的蒙氏教育機構進行培訓,然後才能在幼兒園里開展教學。也可以說,第一階段,你需要對幼兒園的教師隊伍進行培訓,因為他們既是蒙氏教學的實施者,也是蒙氏教學的宣傳者。他們認可了,才會教好學生,學生被教好了才會有效果,從而獲得家長的認可,從而可以更大地推廣。 如果你已經完成了先...期的教師隊伍的培訓,那麼,接下來,就是大張旗鼓的宣傳,包括學校的標語、掛圖、印刷資料(宣傳冊)等,要在學校的教師會議上專門提出蒙氏教育項目,並且要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和分析。 注意,開展任何教學項目都是需要團隊,需要專業隊伍,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堅持和改善的。加油吧!

『叄』 幼兒園的蒙氏教育到底如何

「蒙氏教育」顧名思義是以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

『肆』 你知道關於蒙氏教學嗎

蒙氏數學是億童出品的,你可以去億童網了解,網路直接搜 億童網 就可以了。我剛找了一篇

蒙氏數學

課程理論
一、皮亞傑的幼兒數概念發展理論
皮亞傑在研究人的認知的過程中,運用臨床研究的方法,觀察幼兒的心智發展。在幼兒早期的數概念發展中,皮亞傑提出: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和幼兒對數的理解依賴於他們的邏輯概念的發展。如對物體排序能力的發展,數概念的發展都可以從思維的邏輯結構對應的特徵來得到解釋。
皮亞傑還認為,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是其主動建構的過程,而文化的傳遞和後天的學習經驗對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與建立影響不是很大。就如同,一個人學習語言的過程是不同民族都具有的相似特徵。但是,他認為教師是幼兒發展的支持者,教師的基本任務是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皮亞傑的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理論,對我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啟迪作用。
1. 他認為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認知運算結構,這種結構對幼兒的數學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即幼兒的數概念發展與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數學知識與其它知識的不同點在於它包含一定的邏輯關系,因而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必然包含有對邏輯關系的理解與認識。
他還認為,數概念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後期成果,幼兒的數學學習與理解是在其當時的認知水平的前提下發生的。就如同幼兒的說話是與其發音器官的成熟、理解能力的發展為前提的一樣。皮亞傑指出「數概念的建構和邏輯思維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前數概念水平階段和前邏輯思維水平階段是相對應的,數學運算和邏輯思維因而組成了一個系統,數學運算來自邏輯思維的概括和整合。」
2. 數學知識的習得和其它的認知活動成果一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對外在刺激的直接反應或是來自於自己的經驗,而是幼兒自己在活動中主動建構和「重新發明」的過程。也就是說,幼兒並不是通過成人的口頭教育和解釋來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的。如果幼兒自己沒有建立這種主動的學習過程,即使再生動的解釋也不能使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最根本的是,幼兒學習數學是在自己的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與探索的過程。因此,對幼兒的數學學習來說,活動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
3. 皮亞傑強調動作在幼兒數學能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認為,幼兒對數學的運用是認知運算內化的前提條件。幼兒的數學學習離不開對物體的操作,是一種主動的、自律的活動。
皮亞傑指出:「假定幼兒只是從教學中獲得數的觀念和其它數學概念那是一個極大的錯誤。相反,在相當程度上,幼兒是自己獨立地、自發地發展著這些觀念和概念的。」在幼兒操作學具時,我們並不能簡單地這樣認為:幼兒操作了,他就一定能實現這些學具中的預定功能。實際上,幼兒所獲得的經驗與能力,是與他們的認知水平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的。要使幼兒獲得數概念,需要有大量的經驗積累,需要在生活中有著與思維和動作相關的多方面的操作與體驗活動。因此,教師應創造環境、利用生活中的各種環境,為幼兒提供操作與體驗探索的機會;還可利用蒙台梭利已經物化的數學教具,讓幼兒有機會發現事物的這種數量特徵以及相關的數量關系,這些過程對幼兒學習數學是大有裨益的。
在皮亞傑的研究基礎上,美國學者克萊門茨的實驗研究也表明,對幼兒進行邏輯思維的培養和數數活動的訓練同樣能有效地促進幼兒邏輯運算能力的發展。而且他還發現,對幼兒進行數數能力的培養更能很好地促進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水平會影響幼兒的符號系統的學習。如果幼兒沒有達到一定的邏輯思維發展水平,幼兒在學習數學符號系統時就會有困難,或者學了也不懂。這再一次證明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數概念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格爾曼、富森等的「數數模式」理論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格爾曼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對早期幼兒數數能力的研究。通過研究,他認為幼兒數數活動在幼兒早期數概念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發現,即使是3歲幼兒的數數都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能力,而且還表現出遵守數數原則的復雜的認知能力。
幼兒早期的這種數數能力,與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有著相互影響的作用。二者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富森也研究得出結果認為,幼兒早期數概念的建立與幼兒的數數能力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有助於幼兒數數技能的整合和應用,同時幼兒數數的學習經驗直接影響著幼兒數概念的建立與發展,而且他們發現,幼兒的數數也是他們最初學習加、減運算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另有一種研究觀點認為,幼兒的數數經驗是幼兒後天學習的結果。幼兒最初的數數行為是一種無意識的模仿行為,幼兒通過在實際生活和具體情境中的數數實踐逐步理解了數數的含義。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是漸進的,建立在感知經驗的基礎之上。同時,也是社會生活對這一能力的影響過程。
三、蒙台梭利關於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理論
1. 抓住幼兒數學學習的敏感期,尊重幼兒數學發展的階段性。
蒙台梭利在她的《發現兒童》一書中指出:幼兒不會因別人可能已經得到的東西而受到干擾。相反,一個勝利會引起人的贊美和高興,而且還有人滿心歡喜地去效仿。幼兒似乎都樂意去干「他們能乾的事情」。
她認為:當我們認為幼兒的願望不過是擁有一條知識時,我們便重復多次。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從智力上,我們是幫助幼兒去掌握這條片斷的知識,可是用這種辦法,卻阻礙了幼兒的自我發展。
在教育幼兒時,蒙台梭利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原則,即童年時代的每一個年齡,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不在最突出的時機得到滿足,那麼幼兒某些能力的發展將永遠受到抑制。這就是她認為的幼兒能力的「關鍵期」。
2. 早期數學學習應建立在幼兒操作的基礎上。
蒙台梭利認為,幼兒早期的數學學習的特點是一種典型的感知經驗性學習,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學習。她說,我們習慣於服侍幼兒,這不僅是一個為他們服務的舉動,而且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因為它容易窒息幼兒有益的自發活動,而我們沒有想一想,不動手去做的幼兒是不知道如何去做的。
因此,她相信,幼兒數學教育必須以具體化的抽象來引導孩子學習數學。「具體化的抽象」是蒙台梭利數學教育中的一個突出觀點。幼兒需要具體的物體來支持思維的探索,但同時,數學又是一種抽象的經驗,是在實踐上的抽象。所以蒙台梭利創制了蒙氏教育中所特有的蒙台梭利教具,這種教具正是她這種教育思想的體現。
蒙台梭利的教育性材料的基本原則,就是活動者協調有序,使幼兒在從事活動時,很容易就判斷自己成敗的程度。這些教育材料的使用,有幼兒自己探索的活動,也有群體在具體環境中一起做,一起討論的活動。
3. 強調「有準備的環境」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影響。
蒙台梭利非常重視給幼兒提供大量的學習數學材料。這是蒙台梭利認為的必須設立「有準備」的學習環境,為幼兒可能對數概念獲得真正經驗和熟悉數量而提供的。她認為,對數的理解與感知,是幼兒在環境作用下發生興趣時而實現的。
蒙台梭利非常重視有準備的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環境不僅包括幼兒園,還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環境。她說,在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給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在傳統的教育中,教育就是包括教師和幼兒這兩個因素,教師教,幼兒學。但她認為,「有準備的環境」應包括教師、幼兒和環境這三個要素,而且,她把環境列為教育的第一要素。

課程特色
1. 拓展知識的同時,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2. 提供豐富的材料,在操作探索中學習。
3. 注重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體驗成功。
4. 緊貼生活,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

課程材料構成
教師用書:按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上下學期分為8冊。每冊包括詳盡的理論概述、豐富的教學活動案例、系統的教學評價表三大部分。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案例流程清晰,科學有效方便教師使用。

教 具:與學具一一對應,將學具放大4倍,方便教師教學中操作演示。教具把抽象的數學概念「物化」,根據數學目標精心設計,涉及到幼兒數學領域的各個方面,既有選自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和數學教育中最精華的教具,又有結合國內外最新信息改造創新的教具,非常適合現代幼兒的數學學習。

學 具:是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用來操作探索的重要材料。學具運用刀模,經過卡型,幼兒用手輕輕一頂,就能輕松取出學具各構件,可將各構件自由進行擺弄、組合、拼搭。學具與學具之間以及同種學具的不同組之間難道逐層遞增,有很強的功能性、操作性和系統性。

操作冊:供教師指導幼兒在園內活動中使用,可以分組完成,也可放在活動區域角中完成。活動形式多樣,有連線、塗色、剪裁、粘貼等;活動內容豐富,給教師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將豐富的數學因素注入情景之中。通過操作,幼兒的直接經驗得到提升,思維得到發展。

作業紙:是家庭中親子共學的材料,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學進度,也可讓教師對家庭活動做評價,實現了家園共育。作業紙特別設置了「生活中的數學」欄目,每學期提供了操作性很很強的數學親子游戲,指導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開展數學活動,提示家長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課程教學流程
1. 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游戲。集中幼兒注意力,調整心情或做一些與本次活動有關的小游戲作為導入。
2. 集體活動
創設一定的情景,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供幼兒操作探索,達成本次活動的基本目標。
3. 游戲活動
以豐富、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參與到游戲中,進行經驗的提升。
4. 分組活動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大量的材料,讓幼兒有選擇性地進行活動。一般分三組:實物操作組、學具操作組和紙面操作組。三組活動或是形式不同、難易程度不同,或者相同的形式用不同的材料。
5. 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提供實物環境,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
在豐富的實物環境中,在解決每日生活中的問題時,幼兒的數學能力就得到了發展,包括空間概念、大小概念和數量概念。這種在解決問題時理解和使用概念的能力才是數學教育的目的。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實物環境,並引導和鼓勵幼兒利用這些資源從而幫助幼兒積累豐富而有效的數學經驗。
本課程的活動案例提供了大量的教具、學具准備。如,小班上學期的活動「歸類」,它的「教具准備」是這樣的:「超市游戲」;紅、黃、藍呼啦圈各一個,「學具准備」有「超市游戲」;「彩色魚」;紅、黃、藍圓形卡片每人一張;幼兒的衣服、各類玩具等若干。由此可見,這些准備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實物環境,引導幼兒利用這些資源,可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
在每個活動案例的最後,還增加了延伸活動,既有園內延伸,又有家庭延伸即「生活中的數字」。如上述的這個活動,園內延伸可玩「娃娃家」、「開商店」等游戲,家庭延伸可帶孩子逛超市,引導孩子觀察超市裡的物品是如何分類擺放的,買了東西回來後讓孩子將物品分類。
二、通過操作活動,鼓勵幼兒探索
讓幼兒從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轉到主動建構為主的學習,從符號為主的學習轉到實際意義為主的學習,這是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新《綱要》中也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本課程重視幼兒操作,每個活動有集體演示操作、分組操作和個別操作,幼兒不是被動進行指定地操作,而是有自主選擇的餘地,能自主選擇操作材料,能自主選擇操作方式,這不僅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而且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反反復復的操作中主動探索。
此外,幼兒的操作不是孤立的,它可以與其他學習數學的方法有機結合,如游戲、交流、討論等,以期獲得更好的效果。
三、重視幼兒的體驗和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
重視數學學習過程是現代幼兒數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強調幼兒主動探索、主動建構的操作過程。皮亞傑指出:幼兒的數理邏輯經驗不是來源於物體本身,而是來源於幼兒對物體的操作和其動作的內化。數學知識是幼兒通過活動、操作,經歷思維活動體驗出來的,不是背出來的。教師的作用不是只給幼兒一個結果,或向幼兒要求一個結果,或滿足於幼兒活動的結果,而在於多多地鼓勵、支持幼兒對數學活動的探索和學習,為他們提供一個與材料相互作用、與人相互作用的學習環境。
幼兒學習的過程比要求幼兒得出一個結果更為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有幼兒快樂的體驗,有幼兒深刻的思維歷程。重視幼兒的數學學習過程,就要求我們尊重和接納每個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尊重他們的探索與發現,尊重他們的解釋與表達。可以通過與幼兒討論或共同探索,使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例如,學習加法和減法計算,本課程讓幼兒從擺弄小物品和操作「加、減法板」開始,通過觸覺初步感知加、減的數量關系,接下來做圖畫的計算,進而做點子的計算,最後進入藉助數字、符號進行的計算。
四、藉助學具,開展「實物化」的數學學習
本課程的學具大量借鑒了蒙台梭利的教具功能,設計了一套新的學習數學的有效工具,這些物化了的材料為幼兒提供了表象思維的工具,能很好地幫助幼兒學習數學。
本課程的教學活動案例中,還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內容,多層次、多程度的生活經驗的材料,讓幼兒和教師都有選擇和調整的餘地。
本課程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開展以幼兒為主體的數學教育,讓幼兒主動參與、有親自操作的空間,不是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受局限地操作。同時,還創造機會和鼓勵幼兒積極地交流,表達自己的探索、做法與體驗的感受。
五、與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有機地結合
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展了主題活動,本課程可以與主題活動滲透結合,將數學活動的目標與活動主題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如果我們的數學教育只能是就數學活動來開展數學活動,那隻能說明我們的數學教育還是沒有走進生活,走進現實世界。
日常生活和區、角活動中也可以滲透數學教育。幼兒活潑好動,探索慾望強烈,在教室中設立數學區是必要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其他區域來開展數學活動,如商店、飯店以及建築區等,都是幼兒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幼兒可以在活動區里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自由選擇活動材料,自己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發現各種數學現象。因此本課程注重在活動區中按近期教育目標設置各種可用於幼兒進行數活動的各種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和應用,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知、發現有關數現象,獲得數經驗。
六、適時恰當地與幼兒交談與討論,並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有效的提問,是幼兒數學學習的一種交談與討論的形式。幼兒操作材料時,教師自然而然地親近孩子,交流有關數量方面的問題,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與思考事物中與數量有關的特徵。如:鼓勵幼兒探索事物,並起個名字;鼓勵幼兒把手上的東西,進行一對一的對應活動;利用戶外活動的機會幫助幼兒探索和描述事物的特徵;為幼兒提供很多相似的材料或差別很大的材料,從而易於使孩子體驗到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把數學教育內容結合到其他領域的活動中,並在這些活動中提出有關數量方面的問題。如把相同與不同結合到游戲或活動中,向幼兒提出有關的問題。在數學活動中,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難度符合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既要適合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又能促進幼兒言語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果幼兒對一些問題不能夠回答,教師則可用一種愉快的方式與幼兒談話,並通過自己的操作,引導幼兒大膽嘗試。

課程教育評價
對幼兒數學活動的評價,既要關注幼兒數學知識、技能的感知與理解,更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與態度、體驗與發展;既要關注幼兒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
教師也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了解教育的適宜性,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對數學教育活動的評價,也是教師分析問題、總結經驗、自我反思的過程。
一、評價的五個原則
1.明確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
2.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評價。
3.在日常活動與教育教學過程中採用自然的方法進行。平時觀察所獲得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重要依據。
4.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
5.注重動態評價,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現有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和傾向等。
二、評價的十個注意事項
1.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與實施方式以及環境能否向幼兒提供與新《綱要》所要求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的學習經驗,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2.數學教育內容和活動方式是否適合幼兒的興趣和學習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對他們有吸引力。
3.幼兒數學活動內容、方式以及教師的指導是否既適合大多數幼兒的發展水平和需要,又體現了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和適應,使每個幼兒都有成功的體驗。
4.教育內容、方式、環境條件是否有利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動手動腦,探索創造。
5.教師的評價與指導是否有利於幼兒進一步探索與思考,有利於擴展、整理和提升幼兒的經驗。
6.數學活動過程是不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是不是有更多交流的過程。因為,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幼兒通過交流能夠相互理解和解釋所學東西,能夠相互幫助、理解和實施操作。同時,通過交流,幼兒間能建立起相互信任,並進行有效的溝通。
7.通過數學活動,幼兒對數學活動是否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是否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幫助幼兒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8.幼兒是否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的樂趣。
9.通過數學活動,幼兒是否養成誠實的情感態度以及善於提問並養成愛思考的習慣。
10.重視對幼兒數學學習情感與態度評價。如果幼兒有了「數學恐懼症」,就要注意自己對幼兒的評價,注意從正面激勵、幫助與鼓勵幼兒的活動,及時發現幼兒的點滴進步。
總之,幼兒數學教育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幼兒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幼兒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因此,對幼兒數學活動的評價要重視對幼兒數學活動過程的評價,而不要過分強調活動的結果;要關注幼兒的個體發展的水平,又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伍』 幼兒園蒙氏數學教學中老師有什麼問題

幼兒教師需求量大抄,新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教學目標與幼兒需要結合不夠緊密;課堂教學模式不夠靈活;教學活動只備教案不備幼兒;對幼兒年齡段把握不準;對幼兒缺乏應有的耐心等問題,結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強化師德意識打牢新教師職業基礎、實施正確引導助推新教師角色轉變、注重鼓勵激勵增強新教師工作信心、突出現場幫帶提高新教師教學能力等多項引導培訓方法,強力推進新教師由學生到教師角色轉變,快速形成成熟教育教學能力的策略。

『陸』 什麼是幼兒園蒙氏教育,和一般的教育有什麼區別

兩者還是有些區別的,要說出那種好,也看你個人熱衷於那類的了。親子教育,家長跟孩子之間總是存在的,有時自己也不覺得,其實父母生活中的點滴隱含著一種隱性的教育,蒙氏教育,在幼兒園開展,就像是教學的一種流派類的,這中教學,它是一中混齡的教學模式,就是有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共同生活在同一個集體中,按年齡的大小...教師對他們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整,有些內容是分開學的,有些是集體學的。在這集體中,年長的兒童可以幫助年齡小的兒童,能培養互幫互助的品德。年齡小的在學習當中也有了參照的對象。

『柒』 祥雲縣快樂鳥幼兒園蒙氏教學好嗎

祥雲縣快樂鳥幼兒園蒙氏教育還是比較好的,比較的先進可以去那裡上去。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蒙氏教學觀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