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語言前後左右的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招手、拍手、握手、擺手等與詞相符的動作,使幼兒知道交友中最簡單的禮貌用語和行為。
2、對學習游戲兒歌感興趣。
活動准備:
木偶小雞、熊貓、小弟弟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和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禮貌用語(一)木偶表演兒歌內容。
1.(出示木偶小貓)"嘰嘰嘰!我是誰?我的名字叫小雞!現在你們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小朋友早!""小雞早!"2. 熊貓:"小雞,你好。""你好,你好"招招手。
3.熊貓說:"小雞,小雞,我做你的朋友好嗎?"小雞說:"歡迎,歡迎,拍拍手。"熊貓聽了真高興。
4. 熊貓:"我請你吃蟲子。"小雞看到熊貓請它吃蟲子,有禮貌地說:"謝謝,謝謝,握握手"。
5. 熊貓和小雞一起做游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他們成了好朋友。(同時配以動作 - 親親、抱抱)(二)表演後問1. 誰和誰成了好朋友?(熊貓和小雞成了好朋友)2. 你從哪裡看出它們成了好朋友?(握手、親親、抱抱)二、示範朗讀(一)它們成了好朋友,高興地唱起了歌,"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歡迎、歡迎,拍拍手","謝謝、謝謝,握握手。"(速度可稍慢些)(二)玩了一段時間,它們要回家了,它們應該怎麼說?對!"再見、再見,擺擺手。"(三)小雞和熊貓也要和小朋友再見了,小朋友對小雞、熊貓怎麼說?(學習第四句:再見、再見、擺擺手)三、在交往活動中自然學念兒歌的詞句(一)(出示木偶弟弟)誰來了?小弟弟說:"我一個人玩真沒勁,我要上幼兒園去找好朋友。"讓我看看誰最乖,嗯!這個孩子真用心,一定是個乖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你好,你好,招招手。""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那你也要向我問個好。"(與個別幼兒交朋友,請4-5人,同時學第一句,在幼兒呼應後予以表揚,方式:親一親、握握手、點點頭等)(二)木偶弟弟:我想做你們的好朋友,你們歡迎嗎?誰願做我的好朋友,要對我說"歡迎,歡迎,握握手。"這樣,我才知道你真的要和我做朋友。(與個別幼兒交往,請4-5人,問:你願做……請說"歡迎,歡迎……")(三)木偶弟弟:你們願意做我的好朋友,我真開心,"謝謝,謝謝,握握手。"你們開心嗎?那麼你們怎麼說呢?
(四)木偶弟弟:"現在我要回家告訴媽媽,我在幼兒園找到了許多好朋友,再見、再見,擺擺手。"你們怎麼跟我再見?(學說第四句:再見、再見,擺擺手)四、學念整首兒歌"小朋友,你能告訴我,小弟弟來幼兒園見到我們的時候說了一句什麼話嗎?"(你好你好,招招手)"當你們歡迎弟弟來做客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呢?"(歡迎歡迎,拍拍手)"你們歡迎小弟弟,弟弟很開心的時候就說了一句感謝的話,還記得嗎?"(謝謝謝謝,握握手)"小弟弟走了之後還很高興的很我們說了聲再見再見,擺擺手。"
『貳』 幼兒園小班情景上下辨認與空間對應的教案怎樣寫
小班情景:空間對應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行上、中、下的空間方位辨識。2、讓幼兒理解符號的含義、按照符號的指示對簡單的方位進行對應判斷,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3、進行手口一致的計數活動,初步理解數量的對應關系。 活動准備: 1、紅、黃、藍三種顏色的上衣磁性教具若干; 2、自製表格、 活動過程: 一、情境主題導入: 1、教師以談話形式進入主題。 「小朋友,上一次貝貝兔、美羊羊、嘟嘟牛和胖胖豬帶我們去參觀了哪裡啊?」(幼兒)「嗯,那在小動物新村裡你們有沒有看到美羊羊開的花店啊?」(幼兒)「今天,仇老師想告訴你們,在小動物的新村裡又開了一家新的服裝店。你們想不想去看呀?」(幼兒) 2、出示自製表格 「咦,怎麼只有一個櫃子呀?衣服都哪去了?」「哦~~原來服裝店的阿姨還沒把衣服整理好呀!嗯,小朋友,既然我們來了服裝店,就幫幫服裝店的阿姨整理衣服吧,你們願意幫忙嗎?」(幼兒) 二、布題,互動 (一):整理衣服 1、請幼兒觀察衣櫃有幾層; 「好,那我們先來看看這衣櫃有幾層?(上、中、下三層)現在請小朋友把一樣顏色的衣服放到同一層裡面。」 2、互動(二):選衣服 「哇,小朋友們真能幹很快就幫服裝店的阿姨整理好了衣服,叮~~咦,有小動物來買衣服啦!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來啦!」 ① 出示小動物美羊羊、胖胖豬、嘟嘟牛 「哦,原來是美羊羊它們來了呀,它們來選衣服啦!它們想買哪一件呢? ②出示「√」引導幼兒學會看符號的指示對簡單的空間方位進行對應判斷,並計數。 「我這有一個法寶(出示「√」)一會它跳到哪,它們就選哪一層的衣服。」 A、「美羊羊說要買這一層的衣服,(放在第一層)小朋友快看一看美羊羊買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數一數有幾件?服裝店的阿姨說它們買的衣服都要記錄一下,現在我們幫阿姨做一下記錄。(請幼兒上來記錄) B、「嘟嘟牛說它要選這一層的衣服(教師把「√」放到最下一層)小朋友看一看是什麼顏色的?有幾件?請小朋友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記錄。」 三、評價練習。 「恩,小動物們買完衣服後它們也想去玩具店買一些玩具回去玩,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它們買,你們願意嗎?」(幼兒) 1、請幼兒觀察書本的圖標,仔細看清楚他們要買的是第幾層的玩具,是什麼顏色的,然後記錄下來。 2、評價幼兒的練習,給予幼兒肯定。
『叄』 幼兒園小班教案禮儀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禮儀,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 一、結合活動,禮儀教育課程化, 幼兒園禮儀教育教案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中,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一種手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及教學計劃,定期向幼兒展開禮儀教育。 我們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如故事、兒歌。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通過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自編及收集,使孩子們知道了那些是禮儀,禮儀都有那些行為,也了解了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禮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手工課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象剪刀、膠水等。我們就要求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要和別人說「謝謝!」不小心把別人的作品弄壞了要說「對不起」,需要別人幫忙時「請幫幫我」。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跑、跳的時候撞到別人了,老師可以隨機教育,讓幼兒向別人說「對不起」。 二.結合生活,禮儀教育實用化。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而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分交往禮儀、就餐禮儀、儀表儀態禮儀。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後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 因此,禮儀的內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是在生活中習得,並應用於生活中。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處;能文明用餐;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睡眠等等。雖然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心和未經系統設計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學效果,沒有集體教學來得立竿見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期的規則,並日積月累的形成和鞏固良好的禮儀。 三、結合游戲,禮儀教育輕松化。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儀教育,並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意義。在游戲中,幼兒為了把游戲玩好,在與同伴交往,與材料交互作用過程中樂意抑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扮演角色過程中要實現角色轉換,進入他人角色並體驗他人情感和經驗,從而易習得該角色的行為。為此,我們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如:為了加強幼兒的禮貌教育,引導幼兒學習說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開設了「娃娃商場」游戲,要求營業員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會說「你好,請問想買什麼?」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在「娃娃家」開展 「做客」游戲,讓幼兒學會說:「請進,請坐,請喝茶」,通過這類游戲,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使孩子們良好的禮儀習慣得到進一步的鍛煉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孩子們真正養成習慣,我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讓孩子習得良好行為規范
『肆』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連一連》怎麼寫 目標:1、培養初步的分類能力 2、對分類
設計意圖:"分類"是數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要運用。比如:超市裡物品的擺放、圖書館里的圖書的擺放、家中整理房間等等都要運用到有關的分類知識。新《綱要》中指出要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並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和重要性。為了將枯燥、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淺顯易懂,並能融入孩子們感興趣的操作活動中去,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熟悉的火車為活動題材,將"為貨運火車裝運貨物"的游戲貫穿始終。活動中,讓孩子們主動探索、嘗試操作,在玩、試、想、做、議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有關分類的經驗。從而發展幼兒的合作、協商、操作能力,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活動目標:1、鼓勵幼兒嘗試探索"分類裝貨物"的方法。2、發展幼兒的合作、協商能力和傾聽能力。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活動准備:1、知識准備:幼兒對火車已有初步的感性認識。2、材料准備:16塊火車外形的底板(15塊小的,1塊大的),各種貨物卡片,各種圖形片;碟片一張。活動過程:一、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1、觀看CD,讓幼兒觀察、了解火車分為客運火車和貨運火車兩種。"小朋友,看,我們來到了哪兒?"2、"五一勞動節剛過,裝運貨物的工人叔叔們又開始繁忙地工作了,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一起裝運貨物。"二、操作活動。1、幼兒分組合作,第一次嘗試裝運貨物。(為一節車廂的火車裝運貨物)(1)請幼兒觀察認識各種物品,初步感性認識"分類"。(2)請幼兒嘗試裝運貨物,並為車廂設計標記。活動要求:幼兒四人一組,分配角色,協商討論選出小組負責人及操作結果匯報員。(要求每組幼兒全部完成任務,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任務,體驗成功的喜悅)(3)匯報操作結果。2、第二次嘗試裝運貨物。(為兩、三節車廂的火車裝運貨物)(1)幼兒嘗試裝運貨物,並為每節車廂設計標記。活動要求:首先完成兩節車廂的操作任務,在驗貨認可之後將列車放回貨場後方能操作三節車廂的操作。(兩節車廂的操作是滿足能力中等幼兒的需求,三節車廂的操作是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提高能力機會。)(2)請個別幼兒講一講:你們是怎樣擺放的?3、幼兒集體合作裝運貨物。(將具體的實物操作卡片換成抽象的圖形卡片)(1)出示一列大火車。"現在,我們要把這些木材分別運送給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紅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圓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請你們想一想,該怎樣擺放這些木材?"(2)請幼兒自己檢驗"勞動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三、活動延伸。1、小結集體操作情況,發現交集分類的現象,為下次活動打基礎。2、幼兒開著火車出活動室,結束活動。活動反思:這些圖形是幼兒平時經常接觸的圖形,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要求幼兒通過比較分辨出每組圖形的不同之處並進行分類,總的來說,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幼兒對分類沒有困難,只有稍部分幼兒還不能自行做好圖形標記。活動後,我們都覺得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讓孩子按物體的兩個特徵進行分類。
『伍』 幼兒園小班感知不同方向順序不同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或圖片,能辨認並識別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並表述,初步感知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結果不一定相同,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的逐步推斷,總結證明出觀察事物需全面性,能靈活運用三視圖,完成將平面圖形變換成實際圖形的操作。 3、讓學生從物到形;再從形到物的看一看、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經歷、體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讓學生通過欣賞、描繪實物的平面圖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體不同方向美的同時提升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准備:課件、練習紙、水壺、積木 (三)教學過程: 一、 初步感知: 1、觀察導入: ⑴、孫老師給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這張照片攝影師站在這位小朋友的哪裡拍的? ⑵、板書並講述:(前面)從前面我們看到了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從正面主要看到了什麼?(臉、兩根辮子) 2、展開: ⑴、提問:攝影師還能站在哪裡拍?(隨機展示圖片) ⑵、板書:(左右;上面;後面) ⑶、說說:你主要看到些什麼? 重點說說(左右):為什麼只能看到一隻眼睛了?看到的這一隻眼睛是同一隻眼睛嗎?為什麼現在看不到中隊長標志了?…… 3、小結: ⑴、同時出示五張照片 ⑵、提問:我們從前、後、左、右和上面觀察了這位小朋友,發現從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結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麼看?」 4、欣賞: ⑴、導入:我們先來欣賞一些照片,你最喜歡哪一張就請你說說是怎麼拍的,好嗎? ⑵、隨機回答 ⑶、小結:我們從各種不同方向看到了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麼? 二、物到形的探究: 1、自由玩一玩:同桌兩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壺。 2、布置要求:你覺得怎麼擺好,請你擺好就不能再動了! ⑴、畫一畫:同桌兩人分工合作把你看到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上面的樣子分別畫到小畫紙。 ⑵、強調:如果我要畫壺的後面怎麼辦?(人可以走動,壺不動) ⑶、匯報:(實物投影展示)說說你畫的形狀? 強調問問壺相對面的不同點? ⑷、猜測:根據這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你能猜出他們的壺是怎麼擺的? 三、形到物的探究: 1、猜一猜: ⑴、 導入:你們都猜的那麼棒,孫老師也想請你來猜一猜!我用6個立方體搭了一個圖形,從上面看能看到3個正方形,(出示 )你猜我是怎麼拼的? ⑵、反饋學生作品(肯定學生的不同拼法!) 強調提問:第一排只有一個(或兩個)立方體,怎麼也能看到3個正方形呢?
『陸』 幼兒園小班按規律排序的教案有哪些教案
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有的幼兒已會按一定規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回按一定規律排序,為此答,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掌握排序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按一定規律排序。
2、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序。
『柒』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物體方位上下里外
活動目標: 1、能藉助物體來辨別前後、兩邊等方位。 2、在游戲中學習完整講述句子,學習方位詞:上下、前後、里外 活動准備:各種毛絨小動物或頭飾 活動重點:感知前後、兩邊等方位。 活動難點:能完整的講述句子。 活動過程: 1、初步辨認以自身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裡?」(在前面、在後面、在旁邊) 2、游戲—找方向: 「你們做兔寶寶,我來做兔媽媽。我捏捏鼻子你們就到我的前面來;我拍拍屁股你們就到我的後面來;我拉拉耳朵你們就到我身體的兩旁來。好,我們現在來試試吧。」 教師邊拍屁股邊說: 「快到我的後面來。」 依次:邊捏鼻子邊說:快到我的前面來。 邊拉耳朵邊說:快到我的旁邊來。 幼兒根據老師的指令行動。 教師轉身,改變方向,只拉耳朵不說話。 「為什麼還是拉耳朵,你們要變方向?」 師生共同小結:改變了方向,旁邊也跟著變了。 3、游戲—捉迷藏: 「動物們在森林裡玩捉迷藏游戲,讓我們趕快把它們找出來!」 請幼兒找出並說出小動物躲藏的准確位置。 分組游戲:請一半幼兒抱著動物們躲藏,另一半幼兒尋找並說出躲藏地。輪換進行游戲。
『捌』 幼兒園小班數學復習教案
活動目標
見到1---5熟練反應並說出,對數學數字產生濃厚興趣。通過游戲和簡單的兒歌,經反復操練,熟知1--5 。
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重點難點
重點: 復習1--5,讓幼兒掌握清楚。難點:學習點數1---5,初步感知1--5的分合。
活動准備
數字卡片,磁鐵。
活動過程
課前活動:做律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導入
點數不同顏色的磁鐵,寫出1--5(磁鐵擺在格子下),教師示範,請個別的幼兒上前點數。引題
二:在格子內些好1,2,3,4,5
(1)示範後,引導幼兒說:這是*,*像什麼
(2)出示卡片,認讀1--5,打亂順序,認讀。
(3)這是什麼?這是***,**像什麼,**像(利用卡片)讓幼兒說。
(4)請幼兒上前自己選卡片,自己說,「這是什麼?**像什麼。(鼓勵幼兒說的好的)」
三:手指游戲
伸手指,學生說數字,注意表揚反映快的學生,以此激勵幼兒的學習興趣。
四:游戲
請五名幼兒上前,每人選一個數字卡片,教師指黑板上的數字,幼兒說,看幼兒的反應,點到對應數字的學生跳一下,沒反應的幼兒表演節目。
五:小結,點評本節課幼兒學習的情況,幼兒回家復習。說兒歌(變阿變)結束本節課。
六:幼兒可以在生活中找到1--5指尖的關系與順序。
教學反思
活動反思:本節課沒有糾正幼兒說的內容的對與錯。游戲有點復雜,幼兒的年齡太小,對於老師說的漢語有點難聽的不太懂。教具不太吸引人。課後的兒歌應讓幼兒多學習。再上一次,我將准備一些更好的教具,更有趣的游戲。
小網路;5是4與6之間的自然數,是第3個質數,它還是圓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