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教學校長教育隨筆

小學教學校長教育隨筆

發布時間:2020-12-26 05:11:10

1. 有木有《窗邊的小豆豆》的讀書筆記100字就行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童年故事。她在一年級時因淘氣被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教導下,讓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好孩子。
我也希望有那麼好的一位校長,所以我非常的羨慕小豆豆。我覺得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對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他連續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的話不打哈欠;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般的想法等等。這些事情在那些只懂得教書的老師眼裡,似乎是那麼不可思議,但小林校長就是這樣,他每次讓學生們學習,同學們總是高興快樂的去學習,不像有些學生總是愁眉苦臉的去學習,其實,小豆豆也有好的一面,大家不妨想想小豆豆的優點:活波好動、天真爛漫、十分懂禮貌等等,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優點,只要仔細觀察他們身上的優點,就會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比如說小豆豆有時犯錯,校長並沒有嚴厲的批評她,只是善意的告誡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小豆豆也決心改正錯誤,這樣不是很好嗎?
從讀完校長與小豆豆的故事後,我覺得任何人都不想犯錯誤,如果別人再嚴厲的指責他,他以後就會沒有信心,不知道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但如果人人都像小林校長一樣教導孩子,我相信人人都會像小豆豆長大以後的樣子,有一番大的成就,並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可是小林校長的壽命不長,要不然他還會教出好多像小豆豆一樣的學生。

2. 愛的教育校長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里,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凄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梁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盡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盡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里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復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盡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3. 窗邊的小豆豆讀書筆記(短 )10篇

窗邊的小豆豆讀書筆記 一

小豆豆因為淘氣被退學了,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接受了她。「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 「巴學園」的教室: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巴學園」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校長就微微笑著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的教育方法:自己從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運動會:能夠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的活動: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巴學園」里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麼令人羨慕。 小豆豆在「巴學園」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師生之分,無論老師、學生,甚至校長都是好朋友,完全丟掉了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或許,有許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異想天開,它對愛心、耐心、想像力等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知識的要求。但我覺得這是許多孩子的心聲。 作者絲毫不採用理性話的語言,因為這樣會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間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種單純直白的語言,給予讀者更為深刻的啟迪和感觸。讀了這本小說後,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師細心地呵護,能像小豆豆在「巴學園」里一樣快樂地長大。

窗邊的小豆豆讀書筆記二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黑柳徹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說實話,我有點羨慕小豆豆。因為她遇到了一位超級棒的校長

4. 西安雅居樂湖居筆記小學的校長是哪位有知道的可以給我說說嗎

湖居筆記抄小學由高紅健校長主持襲工作。 中學高級教師,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學者。曾任教育部直屬學校——陝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陝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校長、陝西師范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學校副校長、西安外國語大學教育碩士實踐導師、中國•加拿大•美國教育合作項目「英語浸入式課程與教學研究」總課題組專家成員。高紅健校長從教四十餘年,有著獨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致力於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5.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學習筆記,簡介

眾所周知,蔡元培是一個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學者,但更多的情況下,他是以一個教育家的身份來面對大眾的。我也更傾向於把他看成是一個教育家,尤其是當我讀到這篇《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時,我的這種想法就更加堅定了。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震動,也引發了不少的感觸,讓我不斷地進行反思,反思之後,產生了一些想法,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作為一名普通的學生,我是講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來的,所以我只談談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現在已經是2004年年末,距離這篇演說發表之日已逾87年了,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溫這篇演說,我覺得它一點也不過時,它可謂「字字珠璣」,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對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稱得上是歷滄桑而彌新。
在這篇演說里,蔡先生「以三事為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並且「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二曰添購書籍」。這五點要求,可謂五枝利箭射向現實教育的軟肋。
首先,要「抱定宗旨」。蔡先生分析了大學與專門學校的區別,他認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而不是為了養成資格,更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要達做官發財的目的,可入專門學校,如法律學堂等。而現在大家考入大學為的就是功名利祿,學問值幾個錢?看到這,我不由想起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政法大學,理工大學,工業大學,郵電大學,農業大學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廣播學院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這些學校既不具備學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為了「研究高深學問」,為什麼叫「大學」?叫「學院」不是挺好嗎?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為了面子上好看,名稱好聽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學院」聞名世界,學術成就卓越,可沒有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稱為「麻省理工大學」,人家的光輝形象也沒有任何的損失。說到這,是蔡先生錯了嗎?還是當今的教育官員錯了呢?倒讓我拿不準了。
「平時則放盪冶遊,考試時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我進入大學已經兩年半了,所見所聞,甚覺失望,原因就是不少同學像上面所講的。平時東游西逛,今日網吧泡一晚,明日舞廳玩一天,後天郊遊,課呢?能逃就逃;書呢,能不看就不看;最熱心的是球賽,最關心的明星的緋聞。不說本專業外博覽群書,就是本專業內的不少必讀書也是聞所未聞,摸也未摸。要說學問,確實是沒有多少。到考試時,那可不得了了,天天追在老師屁股後面套題,復印大量筆記,起早貪黑開始忙。有些老師也比較慈悲,會給你劃比較小的范圍,你只需在考試前幾天背一下,就可以輕松過關,分數甚至是比整天孜孜不倦攻讀的學生還要高,讓人不平。另外,各種額外的加分也讓一部分同學費盡心思。
「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既可藉此活動於社會。」我常常想,時光已經過去87年了,今日某些學生之所為怎麼跟蔡先生的描述是如出一轍呢?怎麼就沒有一點兒進步,反而愈演愈烈呢?有多少學生整日昏昏然於校園,關鍵時刻走後門,藉以混一文憑,以求將來找份好工作,好掙大錢。「研究高深學問」之宗旨早已經被拋入爪哇國了。還有今日考研室火爆異常,而在這浩浩盪盪的考驗大軍里,又有幾人是為研究學問呢?大多不過混一文憑而已。
而孜孜求學者,翻看其中書,大部分卻是英語書,此為何故?准備過四六級,考托福,考GRE.。有調查說,現在大學生課余時間用在英語上的時間佔60%,而專業課只佔40%。這倒讓我想起了蔡先生在第一次教務會議上就該英語為漢語來做為會議用語了。今日對於英語的學習是否過熱了呢?假如現在魯迅,陳景潤處在現在的話,他們也必定為學英語而大傷腦筋,為過四,六級而費盡心思,哪還有時間去研究學術呢?中國也許會少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一位優秀的數學家,而多了兩位平庸的人。
「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誰說不可呢?當今社會「著名」腐敗分子哪一個著名學府畢業的,又哪一個不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學生幹部呢?現在大學里的學生會,各社團已成了准官僚的培訓基地,腐敗的預演場。經過校園里的「廝殺」,他們已是熟諳「官場」一道,走上政界能不如魚得水,飛黃騰達嗎?蔡元培先生的這句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接著,蔡先生說:「二曰砥礪德行」,蔡先生一向是溫和的,可在這里他卻激憤地指出「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品德教育本來就是中國教育永遠的傷痛。在中小學里品德教育就是背條條框框,根本沒有實質的效果,而在大學里,又根本得不到重視,每個大學里倒是都開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課,主旨是好的,可是又有多少學生僅僅是為了混學分。在這門課上得到了什麼呢?沒有人會問。前幾年的時候,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的學校的學生劉海洋是怎樣厚德載物的吧:將濃硫酸殘忍的潑向動物園幾只無辜的熊身上。這種人實在是可怕,他們是社會的危險分子,誰也無法保證他們有一天不會將硫酸潑向人。但他們的頭上卻寫這兩個字「精英」,讓我們是徒呼奈何?這個社會實在是太重「智」而忘了「德」。
魯迅當年曾經諷刺的「國罵」在大學里是極為流行的,國民劣根性在大學生身上體現得很明顯。又由於網路的廣泛使用,使多少原本在小圈子裡使用的粗俗詞語泛濫。當你漫步在景色優美的校園的時候,耳邊卻傳來一聲又一聲的臟話時,你的心中一定很不是滋味。記得蔡元培先生說過,英國之大學在於養成人格,德國之大學專重學問,美國之大學兼及實用。而中國的大學愣是將前二者拋在一邊,專重實用,將大學辦成了職業培訓所,而人格之養成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蔡先生這點算是說錯了。現在的大學生早已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學生了,大學也早已不再是理想主義的大本營,而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一個堅實的據點。普遍不關心政治,不關心人民的疾苦是這里的特色,他們所關心的只是娛樂圈裡的雞毛蒜皮。某地煤礦死傷幾百人,某架飛機失事,某地爆發大地震,這些他們統統不關心。而某明星大腕遇車禍才上一點皮,他們卻如喪考妣。生活在這樣的世間真是讓人心痛。每晚,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必定是NBA球賽,是娛樂圈的八卦新聞。遙想五四先賢,嚮往的是國富民強,反觀現實,讓人泫然。
當然,確實也有一些身在校園,心憂天下的真正具有知識分子品格的老師和學生,我對他們是極為敬重的,但遺憾的是他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看成是鳳毛麟角,而且他們的處境也不是很好。由於不善迎逢,敢講真話必然會遭到某些人的嫉恨。比如余傑當年就曾經因為《醜陋的大學生》而差點被學校開除。連古代的儒家知識分子都知道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敢於直言,心憂天下民眾之疾苦。而現在的青年學生又有幾個有這樣的胸懷呢?指望這樣一代會產生一些偉大的思想家實在是太樂觀了?
「三曰敬愛師友」。蔡先生到北大就職的時候,向歡迎他的勞工摘帽鞠躬以表敬禮的行動仍然人深深地感動。「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駐君求學便利,駐君能無動於衷乎?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這段肺腑之言讓人為現狀憤然。
「同學同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孰可以收切磋之效。」切磋學問是好事,而現在同學之間切磋的是電腦游戲,娛樂新聞,NBA新聞等等。「敬愛師友」也早已經是異化了的「敬愛師友」。與老師套近乎,為的是考試時老師能給一些面子,與同學關系鐵,是為了在校園時間好社會網路。悲哉,本應是單純的一心想學的學生竟鬼到這種程度,讓人不由得脊背發涼。
「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現在已無所謂講義不講義,反正是有課本,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已。「細枝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也道出了不少治學的門徑。想起了五四時北大名師雲集,陳獨秀,胡適,周氏兄弟等學貫中西,揮灑自如,氣吞萬里如虎的氣概來,而辜鴻銘,黃侃等人的學問也是深不可測,講課更是妙趣橫生。讓後來我輩唯有羨慕之意。
「二曰添購書籍」。現在大學裡面子工程層出不窮,而購書一事則大喊經費緊張。「將來書籍滿架,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蔡先生的願望可是不大好實現啊!現在每個大學都宣稱自己的圖書館有多少多少萬卷藏書,但這些書到底有多少可以被學生們利用呢?眾所周知,各圖書館之書甚舊,有不少甚至是文革期間出的大批判的書,而新書則很少,有的則連一套完整的《魯迅全集》都找不到。我曾觀魯迅《小說舊聞鈔》,見先生所列參考書目甚多,於是在圖書館查找,終無所見。先生所用之書亦非冷僻之書,在其同輩學者的學術著作中也常見其名,而現在卻鮮見亦。最可惡的是新書上架速度極慢,例如錢理群先生的《與魯迅相遇》在書出版之後將近一年才在圖書館里見到,要看新書,只得自己去買。而真正的讀書人一般都是囊中羞澀,節衣縮食買書也賣不了多少,況且現在書價又高,實在是讓讀書人無奈。

6. 窗邊小豆豆讀書筆記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童年故事。她在一年級時因淘氣被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教導下,讓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好孩子。
我也希望有那麼好的一位校長,所以我非常的羨慕小豆豆。我覺得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對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他連續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的話不打哈欠;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般的想法等等。這些事情在那些只懂得教書的老師眼裡,似乎是那麼不可思議,但小林校長就是這樣,他每次讓學生們學習,同學們總是高興快樂的去學習,不像有些學生總是愁眉苦臉的去學習,其實,小豆豆也有好的一面,大家不妨想想小豆豆的優點:活波好動、天真爛漫、十分懂禮貌等等,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優點,只要仔細觀察他們身上的優點,就會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比如說小豆豆有時犯錯,校長並沒有嚴厲的批評她,只是善意的告誡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小豆豆也決心改正錯誤,這樣不是很好嗎?
從讀完校長與小豆豆的故事後,我覺得任何人都不想犯錯誤,如果別人再嚴厲的指責他,他以後就會沒有信心,不知道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但如果人人都像小林校長一樣教導孩子,我相信人人都會像小豆豆長大以後的樣子,有一番大的成就,並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可是小林校長的壽命不長,要不然他還會教出好多像小豆豆一樣的學生。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在冬日暖暖的陽光下,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窗邊的小豆豆》。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的是童話般的世界,在這里,小豆豆學會了熱愛書本,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里,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這里,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與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為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象校長先生經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
童年意味著快樂,學校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應把快樂還給孩子,把孩子從單純的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毫無疑問,學校是培養和教化人的場所。惟其如此,學校應該對所有學生都肩負起責任,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宗旨。這樣,對個性極強,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應採取獨特的教育方法,這里書中的學校——「巴學園」已經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對於勒令退學的小豆豆,巴學園敞開了大門,不僅愉快地接納了她,而且還給她和同伴足夠的快樂。在巴學園里,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麼;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著身子在泳池裡游泳,可以帶著毛毯來大廳露營,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這些快樂的事情是興趣的營養劑,使小豆豆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怎樣待人,怎樣做人。巴學園作為一所學校成功在於,當別的孩子說,這個學校是破學校時,孩子們一起喊:這是一所好學校。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著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裡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裡,孩子們就是自然的產物,所以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是想盡辦法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他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觀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長和同學們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麼幸運,我也是。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學校長教育隨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