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課外閱讀教學研修活動方案

小學課外閱讀教學研修活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25 21:05:06

『壹』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如《花市》的結尾寫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叢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蘭版花吧。」再權如《回憶我的母親》結尾的兩個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議論式的結尾。
作文要一氣呵成,結尾與前面正文一線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結尾與開頭一樣,是篇篇各異的,但也有其規律可循。上面的幾種結尾方式僅僅只是一些常用的結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結尾存在於考生的平時扎實的訓練之中,存在於考生的臨場發揮,存在於考生的「詩外之功」。

『貳』 (急) 求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 方法/講解 一篇 謝謝好心人了.

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開題報告「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作為課外閱讀不是游離於語文教育課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為了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些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規定了具體的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新課標的這一些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內容再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教材了,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於語文學科學習了。

然而針對城鄉結合的我們學校,由於受到地域、家庭環境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閱讀現狀令人擔憂:(1)學生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意識,學生對於讀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能主動地進行閱讀實踐,建構知識體系;(2)「應試教育」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總是把目光盯著幾本教科書和試卷上,認為「閱讀」只能作為學生的一種消遣,學校尚未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3)學校圖書室、閱覽室未發揮應有功能,多數學校圖書室只是成為一種「擺設」,學生很少有機會走進去閱讀,加上經濟條件的制約,圖書室的圖書很少有更新和補充,這些都很難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4)學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教師看好學生的成績,大搞「習題戰」,家中父母也認為孩子只要讀好語、數、外,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 (5)目前在小學六年中合計的閱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這又如何能培養好與時代相適應的閱讀能力?

基於此,我們提出「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的實驗研究,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展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是一種課外教育。從古今中外看,重視學生課外學習可謂歷史悠久。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中就提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的課內外相結合,藏息相輔的教育思想。台灣從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島實施兒童閱讀計劃。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夏家發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閱讀指導」,廈門市教科所蘇文木等對「小學大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模式」進行了思考與實踐,浙江教育學院汪潮等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與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作過有益嘗試。

在國外,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超過了50萬名孩子從1999會計年度中撥給的2億6千萬美元中受惠,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義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課題中「主題性閱讀」是指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教材中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有憑借和依託,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擴展和補充,提高語文能力。

四、課題確立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應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充分地利用這些知識發揮自己的閱讀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從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傑的認知結構說,認為兒童是通過自己主動的努力活動和與外界相互作用,不斷獲得經驗的豐富和重組,從而實現自我建構和發展。

2、「相似論」認為,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相似性信息單元(即相似塊)越多,就越有利於選擇、匹配、激活閱讀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學記》中的「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說的是教育得抓住時機,適時施教,錯過時機以後再去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得法於課內,及時進行同步拓展延伸,就會事半功倍。

3、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學生學習越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如果我們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那麼就應當讓他所閱讀的東西,比要求他記住的東西多兩倍。」「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學生其他的書讀得較多,那麼他不僅能夠學好正課,而且會剩下時間去滿足其他方面的興趣。」

五、課題的意義與目的

(一)課題的意義

開展主題性閱讀的研究與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由課內向課外、由以教科書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識開放、由應試教育向讀書滋養人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該課題的成功運作對我校學生閱讀的外部大環境的開發、整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小學語文學科閱讀的內容整合方式、閱讀指導方式、閱讀習慣的有效培養、讀寫結合提高語文素養等方面的理論建構和實踐操作體系的建構都很有價值,也對改善我校小學學生課外閱讀無序狀態,規范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增強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二)課題的目的

1、語文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多讀書是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在各種能力中顯得尤為重要。主題性閱讀課題的研究首先創設閱讀氛圍,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2、主題性閱讀旨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略讀、精讀、瀏覽等各種閱讀方法,提供範例,課外有計劃組織讀書活動,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通過主題性閱讀,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為語文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使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4、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通過閱讀積累優美的詞語、精彩的語段,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為說話和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5、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閱讀的操作策略,積累一定篇目的適合本年級實際情況的拓展閱讀教材,培養致力於拓展閱讀研究的師資隊伍。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激發學生閱讀的原生性動力,感受閱讀樂趣;

2、用好教材這一「例子」,促使課內外有效銜接。如:

1)根據單元具體學習要求確定單元閱讀主題,推薦課外閱讀的范圍,篇目。

2)明確課外閱讀練習的具體要求。

3)不同年級、不同主題單元,教師推薦閱讀的時機選擇。

3、重視方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4、適時地開展讀書活動,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活動模式。

5、重視積累,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閱讀現狀的看法,及課題開展前後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

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國內外關於學生主題性課外閱讀的信息和學習研究,結合本校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

3、實踐行動法。召開不定期的課題研討活動,舉行觀摩課、研究課,撰寫實驗論文,開展讀書活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

4、經驗總結法。及時對課題開展進行階段性總結;撰寫教學案例及相關論文的編寫等。

七、課題實施的可行性

1、課外閱讀是教育發展的要求。

開展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擴展學生閱讀面、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閱讀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就要不斷的獲取知識。如何獲取?閱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因此,本課題的開展是時代的要求。

2、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是課題開展的前提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以語文教材入手,目的在於閱讀種種的書,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橋梁。學生學語文首先要學好這些範文。再者,教師由教材作遷移,由點及面,要讓學生憑借課堂學習中認識的規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課後縱向延伸,由一篇帶一批,或體裁相同的,或內容相關的,或寫法類似的,大量進行課後閱讀,既可以在延伸閱讀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又可以在廣泛閱讀中運用所學,鞏固學法,更好地閱讀。

3、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利於課題的開展。

現行的語文教材,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人們在觀察中的發現。這就有利於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閱讀有力的憑借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4、開設語文活動課,創設閱讀氛圍。

我們的學校本學期針對主題性閱讀課題在每周安排一節語文活動課,用於學生朗誦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精華以及優秀的文學作品,組織讀書會、朗誦比賽、課外閱讀交流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課程的設置,使學生在沒有目標壓力前提下輕松地接受學習,主動參與學習,給每一個學生自由發揮才智的門戶。

6、具有科研能力的課題組教師是開展課題的有力保證。

主題性閱讀課題的研究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及舉一反三的閱讀篇目推薦。因此,我校重視對語文教師培訓進修,在教育教學同時,研讀各類教學雜志、網上學習,每學期還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教育學習筆記等,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此外,我校語文教師大多是中青年教師,其中有多數從事過課題研究,有著較強的科研和改革意識,有利於課題方案在校內實施,使課題能順利地開展。

八、研究對象及實驗步驟

(一)研究對象

3——6年級所有班級的學生

(二)實驗步驟

1、准備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文獻研究、現狀調查、論證課題方案並制定課題方案,各年級制定好課內外整合閱讀計劃。

2、實施階段2010年6月-2013年5月

1)各年級根據研究的內容,選擇好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做好課內外閱讀的鏈接,開好閱讀篇目。

2)學習有關理論,做好學習筆記,定時組織交流。

3)把拓展閱讀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各年級上好課內外有機整合的閱讀教學研究課。 5)開展行之有效的讀書活動

6)每學期做好階段性總結。

3、總結階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優秀課外閱讀教學案例集、教案集、相關論文集及整理。

九、預期成果形式及人員分工

(一)預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經驗的典型課例;

2、相關論文;

3、編寫同步主題閱讀操作手冊(包括單元主題目錄;推薦目錄;操作建議)

4、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和檢測報告。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組 長:韓生燕

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扎西旺姆

本校小學語文教師的理論培訓:韓生燕

具體課題研究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次仁央京

本課題研究資料搜集整理:雷雲兵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扎西拉措

中年級主題性閱讀的研究 :傑美

高年級主題性閱讀的研究 :扎西拉措

『叄』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實施方案

首先要問,你的孩子喜歡看書嗎?
如果他不喜歡看書,那麼就需要你的引導,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
我的孩子讀書興趣是我從他二、三年級就開始培養的,因為那個時候常用字他都認得差不多了,我就開始著手。
首先,不要盲目的買一堆作文、教育、科普之類的書。這樣的書因為缺乏故事及趣味興,通常不會引起孩子很大的興趣,即使他會剛開始被圖片吸引,但興奮勁一過,他仍然不會看。
開始給孩子看書,你要選一些故事性高的書,而且內容要較生動、奇特。推薦鄭淵潔的童話系列:皮皮魯傳(男孩)、魯西西傳(女孩)、舒克貝塔系列等等。
你把書買回來後,不要急著去讓孩子看,那樣是行不通的。你要自己犧牲一些晚上的時間,作每天的睡前半小時親子閱讀。小孩子剛開始讀書的興趣是從聽開始的,你每晚上給他讀半個小時,不用把故事讀完,你可以適當的選擇在一個精彩片段停住,然後告訴他今天的讀書時間已經到了,明天再繼續讀下面的。記住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讀之前跟他約定好,他聽故事的中間不可以插話打斷你的讀書,這會讓他更集中注意力。
故事正聽到精彩的時候,卻被告訴時間到了,是個大人都會知道是什麼感覺,就不要說孩子了,他也許會纏著你要你多講一會,但要記住,堅決拒絕!!你可以笑著告訴他,明天再講就可以了,千萬不能答應他接著讀。
你天天這樣,如果他很喜歡這本書的故事,那麼最多三天,你就會發現,不用等到你晚上去給他讀了,他自己會在白天的時候就把書找出來去看的。雖然剛開始會有點閱讀艱難,但為了他喜歡的故事,他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等到第一本書快完的時候,你一定要提前給他准備好下一本書,你給他讀書最多不會超過三本,他就會自主的去看書、讀書了。(前提是你給他准備的書夠多)
到這個時候,讀書培養基本上就完成了。他看書的興趣你就不用擔心了,但你要做到家裡的書不斷,經買個大點的書櫃,我已經換了三個了。。。。
那麼,祝同樣作為家長的你早點實踐成功!!

『肆』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實施方案

正"書是最好的東西抄,有好書,我們就受用無襲窮了。""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可以這樣說,學語文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的過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單憑語文教材那僅有的幾篇課文,不足以使學生的閱讀知識轉化為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快樂成長,已是閱讀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因此,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變得極其重要。1.讓學生"會"讀《陶行知教育名篇》中這樣說過"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最終目的是自己能讀書,不待教師講"。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不會學以致用,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我們教師對之進行從讀書內容到讀書方法上的引導點撥,也就是說,要解決"讀什麼"與"怎樣讀"的問題。

『伍』 如何在中學生中開展閱讀活動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及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認為,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學生的閱讀僅局限於課內教學時間,而學生課外閱讀幾乎一片空白。其原因關鍵在於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閱讀習慣是在學校養成的,而學校的讀書,屬語文科最為需要,因為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學生一生發展奠定寬厚的文化根基,為學生人文素質的形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但由於某些學生的父母認為學生在學校能把課本讀好就不錯了。學生自然是課外閱讀量少,知識面過於封閉、狹窄、單一,習作上常是畏難情緒重,且內容單調、乾巴,無真情實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深層次思考,反復琢磨,由於我們一直從事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最終將課題鎖定為《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研究》。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解決小學生的老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無用論觀點的轉變,並能師生共讀、親子共讀。
2、解決針對學生閱讀方面條件的局限性,制定相應的讀書方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3、培養學生選擇優良書籍的能力及有效的閱讀方法。以確保學生小學階段不少於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
三、課題的界定和依據
(一)課題的界定
課外閱讀:課外,學校上課以外的時間。閱讀,看(書報等)並領會其內容。本課題課外閱讀就是指學生利用教學作息時間以外進行的一種自主性閱讀行為。從本質上說,一切的語文改革都應當指向大量閱讀,因為只有當學生的閱讀量上去了,語言積累才能成為現實,只有具備了豐厚的語言文字積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才有基礎。
調查與對策:本課題主要採用的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分析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並根據不同的原因制定相應對策。

『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教研活動方案

一、活動設計的背景
本學期,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支解文本:表現在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以逐段分析講解為主,支解教學內容,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
2、以講帶讀: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問題瑣碎,迂迴反復,閱讀質量低下,講解的時間擠佔了學生讀書與動筆的時間。
3、缺乏實效:討論主題隨意設定,缺乏討論價值,討論過多過濫;討論的組織追求形式上的熱鬧,缺乏討論實效;討論的評價以教師為中心,與教師一致則正確,反之則錯誤。
基於這種現狀,在教學研究部門提出「有效閱讀」專題研究的引領下,我校高年級語文教研組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這樣一個小專題,在高年級段開展本小專題的研究。在實踐中來找尋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師調控課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學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課例
語文S版教材第九冊語文第四單元《十年後的禮物》
語文S版教材第十一冊課文《我的第一首詩》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途徑:
(一)成立研究小組,開展理論學習
為保證本次教研活動的目標能落到實處,特成立研究活動小組:
組長:梁學軍
成員:陳惠芹(市級骨幹) 路風菊 馬俊虎 馮小琴 余秀芹(市級骨幹)岳寶勝 丁海峰
執教教師:余秀芹 馬俊虎
梁學軍負責活動方案的制定和整個活動的組織以及最終的總結,其他教師參與研討,撰寫反思,提煉研究經驗。理論學習採用集中於自學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學習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准、閱讀教學的建議)、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和教師合作方面的理論。
(二)以校各種研訓活動為載體,落實專題研究。包括圍繞專題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診斷及教學反思及開展敘事研究。
(三)圍繞教學設計----行動研究-------問題反思的方式開展活動
1、參研教師獨立進行教學設計(9月10—9月12日)
參研教師首先做出《我的第一首詩》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各環節是如何實現有效性的要做出明確的注釋,並註明設計意圖。
效果預設:《我的第一首詩》這篇課文故事簡單,但含義深刻。文中的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學習這篇課文,要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體會作者怎樣逐漸認識到「如何對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認識到這兩種評價「就像兩股方向相反的風」,「我要竭盡全力在這兩股勁風中駕穩我的風帆」。從而進一步感悟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深深的愛。
各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尤其在朗讀的指導、內容方面會因對教材的理解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設計方案,這是本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2、教學設計交流(9月16日)
要求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把自己所設計的案例的構思、想法在會議上進行交流、討論,重點要突出在: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二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課堂中如何操作。兩位授課教師根據大家的設計理念和意圖,選擇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方案進行整合,然後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並定稿。
效果預設:這個過程相當於集體備課的過程,目的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實現教學設計的最優化。但是由於參與教師的理解角度不同,要把六個人的意見完全同意起來有點不符合現實,所以最後推薦馬俊虎老師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既要在解決關鍵問題上體現大家的智慧,又要在授課中發揚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准備上研討課。
3.課堂觀察。(9月23日)
由馬俊虎老師在六三班上《我的第一首詩》,要求聽課老師做好課堂觀察記錄,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如何體現提高學生朗讀活動的有效性,並寫好評課記錄。聽課中關注的焦點:一是教師是如何理解和處理的;二是關注教師在課堂上是如何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三是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是如何評價的。
效果預設:授課教師基本能體現教學設計中的意圖,但不可能像設計中體現得那麼理想,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新問題:承擔記錄的教師能否將各自的記錄按要求記錄全面,為後面研討提供真實的的依據;授課教師在執行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會因為長期的教學習慣而不能很好的貫徹設計意圖,從而會出現預設和執行相矛盾的新問題等等。
4.課例研討
聽課後,組織教師們討論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討論案例是一種互動的研究,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構建的過程。鼓勵參與者主動通過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斷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思路。在研討中可以就大家共同關注的環節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在。這一環節大家重點研討授課教師在解決朗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還存在哪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因該如何進一步改進。
效果預設:這是第一輪研究的最後一個環節,大家討論的越是激烈,越有利於下一步的研究。通過這一輪研究預計要在解決前面發現的問題上有一些突破:如教師如何通過精講來節省教師在課堂上佔用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去朗讀;怎樣豐富評價的語言和方式,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等手段來評價,提倡讓學生相互評價。
5.再設計再觀察再研討
經過以上議論研究,將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由馬俊虎老師對所授的《我的第一首詩》一課進行反思,之後與大家共同設計《十年後的禮物》一課,這次備課余秀琴老師主備,其他教師參與到兩位教師的設計中,設計好後按原來的程序進行第二輪觀摩研討。這一輪力爭在上一輪的基礎上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三)總結提升階段(10月21日——11月5日)
所有參與研究的教師對整個教研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將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動中的收獲、看到的不足以及對本次教研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以文本的形式寫下來,然後再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尤其是在活動中大家在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的認識,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總結,最後通過研討得到初步的結論(在研討過程中如果出現分歧,可以通過回放錄像課的形式,進行再探討。在大方向與課程標准一致的情況下,允許求同存異)。
(四)嘗試推廣驗證階段(11月5日以後)
將大家總結出的結論在各自的課堂上嘗試應用,驗證結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對不正確的結論及時進行修改。並在實施中將一些新產生的有效的方法及時補充在原來的總結中。

『柒』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1、激起需要,形成興趣
需要是對事物的慾望或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通過課外閱讀活動而逐漸形成的。
2、優化環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3、加強指導,培養興趣。
無意注意是小學生的主要特徵。
4、開展活動,鞏固興趣。

『捌』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實施方案

1.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事物,並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鑽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下列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是,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
2.樹立閱讀的信心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誤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閱讀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閱讀的信心。
3.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
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教學生通過對重點詞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外閱讀教學研修活動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