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三字經教學設計

小學三字經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5 20:49:17

❶ 小班三字經昔孟母教案

教案教案,切莫太教條,特別是對於大學生來講。

建議你根據所講的科目,制定專針對屬性的教案:
如果是文科性質的課,教案只要提綱式的,不能教條,應該發散一點。剩下的部分要臨場發揮,所謂的臨場發揮也是根據你的經驗來,如果你特別能講,特別能白活,就不要特多准備;反之,你可以給自己一些關鍵詞、句式的提示,作為臨場發揮的指引;
如果是理科性質的課,要想講的生動有趣,有吸引力,有點難度,就需要你自己對知識點吃得很透,能夠融會貫通,又能循循善誘,教案就要准備得充分,邏輯性強,知識也要連貫,學生更容易理解。

當然,受眾也很關鍵,所以還有一種方式是問聽課的同學,覺得怎麼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斷修訂自己的教案。

好的教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好比電影劇本一樣!

以上純粹個人意見,不是抄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三字經養不教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專、備自己,有教學思路屬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❸ 請問有沒有完整的三字經教案

《三字經》教案 
介紹《三字經》    
教學目標:      交流《三字經》的背誦與理解,激發學生愛背三字經。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二、介紹《三字經》       首先老師向大家簡單介紹《三字經》(教師讀,學生聽):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   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
人之初——不知義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誦、背誦《三字經》,體會《三字經》的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 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3、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通過本課,使學生明白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堅實地知識根底,長大以後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這14句三字經。 教學准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二、新授感悟 三、擴展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同學們,你們覺得讀書有沒有年齡的限制呀?(引出不論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學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 自讀《三字經》中從「人之初……不知義」14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詞,並將這14句話讀正確、流利、通順。 2、老師朗讀《三字經》,請學生一起讀。 3、同桌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4、教師講解解釋這14句三字經的含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啟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鬆。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❹ 三字經教案小班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新人一枚新人
《三字經》教案介紹《三字經》教學目標: 交流《三字經》的背誦與理解,激發學生愛背三字經。 教學過程:一、引入 二、介紹《三字經》 首先老師向大家簡單介紹《三字經》(教師讀,學生聽):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

❺ 三字經的完整教案

金苗網有MP3格式的講解,很好

❻ 幼兒園小班三字經惜孟母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本課以中國歷史為素材,分別選擇了《孟母三遷》、《竇燕山教子》兩個歷史故事,講述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朴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其中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

二、目標設定

1、讀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嘗試根據節奏進行朗讀。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並且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2、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通過本課,理解詩文內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讀書,就會取得好成績的道理。懂得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從小要打好堅實的知識根底,長大後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的道理。

3、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激發學生閱讀中華經典的興趣,培養學生感悟經典內容的能力。

4、 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美和抑揚頓挫的音律美。

三、策略構建

《三字經》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充分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的啟蒙教育。在教學中,首先加強朗讀、思考、感悟的訓練,引導同學們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輕松地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其次,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發學生:每個父母為了兒女能夠成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四、流程設計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師:孩子們,《三字經》這本書流傳到現在,已經八百多年了。它雖然只有一千多個字,但是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這部奇書,讀讀《三字經》。

1、《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名人,而且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經成為千古佳話。孩子們,你們聽過《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嗎?(教師講《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

2、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到了什麼?

3、剛才老師給你們講得這個故事啊,就出自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字經》第二課,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但願同學們今天能沐浴於我們民族文化的氣息當中,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字《三字經》。(板書:《三字經》)。

(課件)出示填空:

_____,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聽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為大學問家,跟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

_____,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就是那個成語「五子登科」的出處呢。)

4、同學們,通過我們對這幾句《三字經》的理解,你能說一說(這一部分)「三字 經」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教育"。)

(以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本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自主學習,讀通課文

1、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2、把你認為最難讀的句子畫出來,並努力讀好。

3、匯報交流:難讀的句子,讀通課文。

(這個環節以讀通、讀順課文,讀准字音為重點,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讀,真正將讀落到實處,同時,通過設計讓孩子讀通最難讀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再讀課文,讀出節奏、韻律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韻律。

(1)師:孩子們,我們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下面,請大家認真聽錄音。(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你們聽出了它們的節奏了嗎?下面,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3)指名讀,師生共評。(進一步引導學生讀出經文的節奏韻律以及平仄)

①掌握輕重

詞有節奏,句有停頓,現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試著用節奏線畫一畫停頓的地方,(學生聽並劃出句子內停頓的地方)。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學生試著自讀與對讀,教師檢查學生朗讀的節奏劃分,並讓學生匯報讀,相機引導)。 ②掌握輕重

讀詞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現在聽教師范讀,看看你們能發現老師在輕重處理上有什麼規律。(學生聽)

引導學生懂得:

第一二聲的字讀得輕,聲音有延長。

第三四聲的字讀得重,聲音更短。

在停頓的時候,聲斷而氣相連。

韻腳讀得比其他仄音更重、更長一些。

④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

(四)自讀自悟,讀懂課文意思

1、孩子們,下面我們再次讀一讀課文,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一下這兩句三字經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生邊聽邊體會原文的含義。

3、孩子們,你們還有什麼疑問,是需要老師來幫助你們理解的嗎?(對於學生提出的難點,老師引導理解)

例如:

① 「擇鄰處」(播放動漫或圖片:《孟母三遷》,學生邊看,老師邊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麼?

(為孟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② 「斷機杼」:

課件出示圖片:孩子們,看,圖片上正在織布的人是誰?(孟母)誒,大家再看,這時,發生了什麼事?(織機上的梭子斷了)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織布了。這塊布就成了一塊廢材料,孟母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討論後得出答案:孟母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恆。)

③師:「竇燕山」是人的名字嗎?(是)

「義方」又是什麼意思呢?(教子中好的方法)

④揚:傳播

(五)感悟課文蘊含的道理

1、孩子們,學了課文,你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師小結:是啊,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他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我們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無論孟母還是竇禹鈞,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就是講的哪三個字的含義?(有義方)

(新課標強調學生積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此處句子的教學,採用引導學生自己誦讀、思考、質疑,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最後一起交流的學習過程。既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又使學生互助合作,教師適時的點撥又恰到好處地解答了學生的疑惑。)

(六)模仿課文,自由創編

1、孩子們,《三字經》是我國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三個字為一句,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每句只有三個字,但簡潔明了,含義深刻,又能讓我們一讀就懂。

我們是新時代的孩子,現在我們也來模仿,學著編幾句流暢的《三字經》。

2、交流,比比誰編得更好,先在小組內交流,選出最佳作品。

3、每組的代表朗讀,評出班級「小作家」。

4、自由選讀同學的優秀作品。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著眼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並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所以,「創編」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積累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七)教師總結

結語:這節課,我們一起走近經典,讀了《三字經》的一小部分內容。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卻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經》真是一個豐富的寶藏,有那麼多的知識,那麼多的名人故事,那麼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的深刻道理。正如專家評價的那樣,《三字經》真是「千古一奇書」,值得我們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我希望同學們常讀千古美文,爭做少年君子。

五、板書呈現

第二課: 《三字經》——昔孟母(教育)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❼ 小班三字經第三節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三字經》中「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兩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經內容,讓幼兒從小就懂得講誠信,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活動准備:
故事《狼來了》的圖片。《三字經》文字。
活動過程:
一、教師復習學過的《三字經》內容。
1、師:「小朋友,上次我們學了一個《黃香暖席》的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幼兒說出:黃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經里是怎樣說的?(幼兒一邊拍小手一邊誦讀出「香九嶺,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兩句。)
2、師:我們還學了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幼兒說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愛護弟弟。)三字經里是怎樣說的?(幼兒一邊拍小手一邊誦讀出「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兩句。)
3、師:今天,老師再給小朋友講一個《狼來了》的故事,聽聽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出示圖片老師講故事。)
二、學習新的內容「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問:故事裡有誰?他做了什麼事情?為什麼狼真的來了人們都不來救他呢?
2、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從小就要講真話,不能騙人,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3、師:在《三字經》里是這樣說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經》文字)
三、幼兒學習誦讀。

❽ 幼兒園三字經教案

首先你要懂得三字經的含義,然後把它講成故事的形式,但不要太長~有些你可以講現在的,總之就是要形象富有想像力一點,因為小孩子的思維都是很活躍的!

❾ 三字經五句到八句的教案

引導學生朗讀幾遍,熟悉內容。(2』)由周朝的逐漸衰弱引入到春秋戰國時期。
教授: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在春秋戰國的標示下列舉這一歷史階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
前7世紀前半葉,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
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葵丘會盟,成為中原霸主
前7世紀後期,晉楚城濮之戰,晉大敗楚國,晉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紀初,晉楚爭霸,楚大敗晉國,楚莊王稱霸中原
春秋晚期,吳越爭霸。前5世紀初吳王夫差滅越王稱霸
前5世紀初,越王勾踐滅吳稱霸
依照上述傳承通過板書右面的地圖來講解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位置,強調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春秋時期開始了諸侯爭霸。簡要介紹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用做好的五霸圖給同學演示。(2』)
春秋時期由於權利的紛爭,文化方面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這一誕生了。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話說孔子曾經拜過一位七歲孩童為師。
一天,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板書配合),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項橐。」
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你的嘴很厲害,我想考考你——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裡沒有魚兒?什麼門沒有門閂?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犢兒?什麼馬不產駒兒?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什麼天太短?什麼天太長?什麼樹沒有樹枝?什麼城裡沒有官員?什麼人沒有別名?」(此處與學生互動,板書配合)
問完,孔子盯著項橐露出微笑。
項橐想了想說:「您聽著——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兒,無門扇的門沒有門閂,用人抬的轎子沒有輪子,泥牛不生犢兒,木馬不產駒兒,砍刀上沒有環,螢火蟲的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長,枯死的樹木沒有樹枝,空城裡沒有官員,小孩子沒有別名。」
孔子大驚,這孩子竟智慧過人!
項橐這時不容孔子多想,反問他說:「現在輪到我考您了——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鳴叫?松柏為什麼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松柏冬夏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
「不對!」項橐大聲說,「龜鱉能浮在水面上,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腳方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嗎?胡竹冬夏常青,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莖心堅實嗎?」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拱拱手連聲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駕著車繞道走了。(3』)
這一故事在我們三字經後面的勸學部分還會再次學到。它不僅反應了古代兒童的聰明好學,更反應了古代人的求學態度。孔子這樣的聖人都可以為一個七歲的小孩子而躬身,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謙虛地向別人學習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後世創造了眾多寶貴遺產。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優秀。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它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認為是不詳的物體,又被稱為掃把星,每76年才能看見一次。(演示課件)我國建築業的祖師爺魯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為人們創造了許多生產工具,如鋸、刨子、石磨、木鳥、雲梯、立體石刻地圖。現在建築業還會辦法魯班獎給建築業的優秀人士。魯班的妻子雲氏也是以為能工巧匠,據史書記載,傘就是她發明的。(演示課件)(2』)
此時到了戰國時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書上的地圖進行簡介)
戰國(前475年到前221年)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
前4世紀中期,魏齊桂陵之戰和魏齊馬陵之戰
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秦國獨霸
通過地圖簡要介紹戰國概況。(4』)
介紹戰國時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羅江的故事、扁鵲發明四診法
司南的發明。(演示課件)
司南的發明應該在春秋戰國時期。
古代人發現一種可以吸鐵的石頭,並能指示南北,於是人們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個四周寫滿天乾地支(與三字經之前的課程結合)的方盤上,便可通過司南來辨別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問:為什麼是勺子的形狀?(鼓勵學生發揮)
答案:因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時北斗星導航衛星在西昌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的新聞。(演示課件)
春秋戰國時期的許多故事都被後人編成了成語,將以下成語(已編寫成學生課件)留給學生自己課下搜索,了解故事內容。
退避三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卧薪嘗膽、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胡服騎射、竊符救趙、毛遂自薦、懸梁刺股、一鼓作氣、千金買骨、驚弓之鳥、高山流水
講授:
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通過長城、兵馬俑引出秦統一六國。簡要介紹秦始皇。播放木偶劇,演繹秦始皇功勛。播放前將問題留給學生,秦始皇統一六國都做了什麼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劇後請同學回答(配合課件示意)

❿ 小班三字經昔孟母教案

昔孟母》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版,是權學習中;二、目標設定;1、讀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嘗試根據節奏進行朗讀;2、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3、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4、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三、策略構建;《三字經》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四、流程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三字經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