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將故事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
首先非常感謝你這樣認真且負責的人民教師。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心靈還很純真,可以通過講小故事和同齡階段有關的。這樣可能引起小孩子的興趣,也會把注意力拉回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2. 小學語法介詞如何引入教學中
通過圖片上的物品的位置導入介詞
通過視頻對話中的詢問物品位置導入介詞
3.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情境模式
創設情境可謂時下課堂教學的一大熱點,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聯想。
1、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作為教師可指導小朋友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由於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樣,有助於學生很快地理解文本。
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習課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讀多練、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小鳥和牽牛花》時,我並沒有做過多講解,而是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就能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2、積極營造游戲情境,熱情鼓勵與表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時候,我創設了游戲的情境導入: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去語文園地玩幾個語文游戲大家喜歡嗎?那就讓我們坐上汽車出發吧。(播放課件:小朋友坐上汽車出發,汽車開到了寫有「語文園地」的公園大門口。)語文園地到了,我們一起快活地游戲吧。學生一聽說這節課要做游戲,興致就來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的活動、游戲、事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畫的顏色和內容易於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相隨。比如:《菜園里》是一篇生活識字課,配有一幅小學生在菜園里勞動的情景圖,不僅使學生對菜園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同時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其名稱,還可以讓學生形象地了解這些蔬菜的特點。所以在觀察圖畫,認識這些蔬菜的名字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看課文情景圖,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和動態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
當學生對語文課堂感興趣時,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了,也會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應用多媒體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時候,是這樣導入課題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禮物,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欣賞樂曲,興致非常濃。此時教師讓學生談談感受,學生就能有感而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將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增強了主題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深入地專研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角度,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熟悉的、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素材。
4. 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情景
在小學教學中創設情境,首先要理解「情境」,不是指教具、不是指專老師講故事引入,這樣都屬是走形式,太花哨,花哨!
情境,指學生思維的空間,思考和想像的條件和材料。要激起生生、師生思維的碰撞。就是爭論、討論、辯論。話不說不明,理不辨不清。就是這個道理。
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
創設情境,就應該在第6個自然段。當讀到:但是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時,老師就應該適時適度的引資料,出示戰爭殘酷的圖片。讓孩子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平之花」的嬌嫩。因此,雷利才發出:「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呼聲。
在這里指導朗讀:口中讀出感受、眼前讀出畫面、心裡讀出情感。
就是創設情境,為「呼聲」發出的必要而有效這一作用,進行鋪墊和渲染。這是感情的升華與拓展。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同身受,產生共鳴。
這!就叫做創設情境。
5.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引入音樂元素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於義務教育理念進行優化改革,注重學生心智、能力的共同發展。作版為教師,應權當針對學生情感體驗與素質提升,更加深入地結合多元化輔助手段充實課堂,使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本文以音樂元素引入課堂為例,對音樂元素於語文課堂教學的輔助性進行淺析。
6.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趣導入
課前導入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猶如電影的「序幕」和樂曲的「引子」,對於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前導入,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課前導入還起到了為新課內容做鋪墊的作用。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好數學是每一個學生的奮斗目標,因為它不僅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升學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想搞好數學教學工作,就要充分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努力搞好每一個細節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視課前導入技巧就是每個數學教師都要重視的問題。與其他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相比,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徵,運用課前導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哪些比較常用的課前導入方法呢?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通過溫習舊知識來進行課前導入是一種最常見的導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師非常喜歡採用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起到了復習舊知識的目的,同時還很好地為新知識的講授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像數學這樣的學科,數學是一門結構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很多的知識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復習之前學過的關於「角的分類」的內容引入新課。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之前學習過的角度分類有哪些。這時候很多同學就開始思考並回答出過去學過的角的分類有「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接著教師再讓學生闡述這些角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在這樣層層的復習和引導之下,學生逐漸地把「角的分類」同「三角形的分類」聯繫到了一起,進而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實物演示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形象思維為主,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最易於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數學知識往往又比較抽象,這樣就使得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在理解上出現了困難。而這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適當地用一些實物來進行教學,就更有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講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內容時,由於立方體是一個略帶抽象性的知識,為了盡可能地把知識表現的具體化,我在上課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觀察這些具體的實物,然後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在導入階段,就已經讓學生初步地掌握了本節課程的精髓部分,接著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就會顯得很輕松。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導入
數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換句話說,數學知識在我們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這一優勢,從實際生活入手來導入新課。例如,教學上「百分數」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百分數的意義,我在上課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裝袋,在這些食品包裝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說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數來表示的,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包裝袋上的信息,然後給學生一一解釋這些信息中百分數的含義,這時候,學生在理解這些百分數的時候就會有實物作為參照,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了。同時,通過實際生活作為導入的切入點,也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設疑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學中也被認定為重要的內驅力。換句話說,如果學生對於數學問題持有強烈的好奇心,就會激發他們去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樣,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在運用課前導入技巧的時候,精心設疑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導入方式。例如,我在講到「方程」的知識時,首先給學生提了一個問題:「4箱蘋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問每筐蘋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學一看到這個題目紛紛表示會做,並且拿起筆開始算了起來。過一會兒,有一部分同學就把正確答案算出來了。接著我又問:「大家覺得這個題目難做嗎?」很多學生表示有一點難度。這時,我對學生說:「今天我要教給大家一種既簡單又快捷的方法來做這道題目,一旦你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做題的速度會比現在快一倍。」一聽到這里,很多學生立刻睜大了眼睛,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我再開始「方程」知識的講授,學生就會表現得興致勃勃。
五、游戲導入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如果能夠利用游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來進行導入工作,這樣很容易就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7.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選取恰當的生活情境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並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
一、 發現生活素材,凸顯現實性
「空間與圖形」是數學課程內容的四個領域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低年級「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表象--思維,把豐富的現實原型與數學知識有效結合來,豐富學生對空間及圖形的認識,發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及空間觀念。
教學時,我聯系生活實際,用學生的眼光攝取生活中有趣的「空間與圖形」素材,充分利用有價值的生活素材來補充、重組教材內容,組織學習,從他們身邊熟悉的事例中提取數學素材,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有趣,進而引發學習慾望。
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我收集了許多漂亮圖片:小動物的、花卉的、生活中的物品、建築物造型、數字卡片、幾何圖形、京劇臉譜等,在觀察這些圖形特點時,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接著通過「對折」的動手實驗,學生輕松地知道了什麼是對稱、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在欣賞中感受圖形的對稱美,並且還能找出生活中的軸對稱物體、圖案等。再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我先請學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著出示校園、教室、學生活動等情境圖,引導學生發現角,感知角就在我們身邊。之後我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的物品,讓學生發現角,並讓他們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見過的角,進一步加深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在教學時我把課本知識和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
二、靈活處理教材,增強趣味性
教材是範本,只有靈活地運用教材,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我讓「靜」的知識「動」起來,通過體驗活動、多媒體演示,創設動態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像,進而優化教學效果。
在教學《平移、旋轉、對稱》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感知旋轉、平移,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使他們進一步理解簡單圖形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位置。在教學《長、正方形周長》時,我先用動畫演示「小螞蟻爬樹葉一圈」手摸長、正方形活動學具一周,使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封閉圖形,明確了周長概念,再讓學生觀察長、正方形物體,根據其特徵,概括優化出計算長、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再如,在學習《長正方形的面積》時,我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一是節約課堂有限教學時間,二是直觀引導學生學會計算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使「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直觀而形象,既增強了數學課的趣味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自主合作探索,提高理解性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恰當運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也可以給他們提供自主探索問題的平台,提高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
我在教學二年級《觀察物體》這一節時,我從學生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入手,從站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引申到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搭物體,通過學生的合作拼搭、觀察、換位觀察、交流反饋,使他們理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搭的物體站在不同位置觀察時,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如我在教學《擺正方形、長方形》時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許多小棒,要求學生合作選取合適的小棒拼出長、正方形,學生在交流、探討、操作過程中發現:只有長度相同的小棒能擺正方形,而長方形是相對的邊用的小棒長度相同,加深了對長、正方形特徵的理解。
再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小組配合,共同想辦法找到物體的圖形,並把它「變」在紙上,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想出了多個辦法而且他們在每一次的表達和傾聽中,逐步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四、觀察比較發現,引導概括性
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在學習中發現是幫助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時,要求學生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擺立體圖形展示總結時,學生從自己和他人的展示中概括出: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可以拼擺一個長方體、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可以拼擺一個大正方體。再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用三角板判斷直角》時,學生判斷後,又發現了銳角和鈍角的判定方法。又如,在《學習長、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時,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再合作交流各個圖形的關系。採用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有助於學生直觀體會,能激發他們的思維,使學生感知學習數學的快樂,領悟數學的思考方法,感受數學推理的力量。
我在低年級教學中採用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方法進行引導,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運用,他們在學習中發展空間想像能力、逐步形成數學思維能力。
五、積極動手動腦,突出實用性
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他們體驗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例如,在學完「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後,可創設情境活動:學校現在想用48米長的欄桿在教學樓前設計花圃,請你幫忙,畫出設計草圖,並求出它的面積。幫助學校設計方案,學生都願意,而且校園是學生所熟悉的環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很濃。有的設計成長方形,有的設計成正方形,有的設計成「日」字形……學生都很投入地畫圖、演算,調動創造性思維和已有知識經驗去尋找問題的最佳答案。然後教師請學生說出自己的設計理由,再安排小組互相評價,學生在自然而然中學會了知識,同時會深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
總之,生活是數學發展的源泉,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要善於去發現、捕捉、運用生活中的具體可感的事例,來啟發學生,感染學生,使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8.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做到「教學相長」
一年級的孩子如同剛出籠的小鳥,睜著好奇的眼睛打量著這個陌生的環境。對他們而言,一切都是新鮮、有趣的,圓圓的眼睛裡充滿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對他們中的大多數而言,教師是「權威」的、不可違抗的。胡小偉、王格、劉昊然等學生便是少數例外中的「典型」。他們是敢於「挑戰」「藐視」教師權威的,所謂「出了格」的調皮學生。任課教師都對他們頭痛不已,做為班主任,我更是每天被他們幾個弄得不勝其煩。
每天還沒走到教室門口,我便會被班裡一大群「苦大仇深」的學生圍住,紛紛「控訴」胡小偉的「罪行」。如,在課上當大家都認真聽老師講課或專心寫作業時,他又扯著他的大嗓門叫喊了;他又「滑樓梯」(趴在樓梯扶手上以「倒栽蔥」的姿勢飛快地從高處滑下來)了;他又爬到乒乓球台上並從上面跳下來了……每次聽到這樣的事我都會很氣憤。而當我怒氣沖沖地把他叫過來詢問時,他的第一句話都是:「沒有,老師,沒有……」
在驚詫、憤怒之餘,我不禁納悶:這學生怎麼會這樣呢?有時氣極了便免不了會粗暴地大聲訓斥。可不管教師如何嚇唬,情況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他依然故我地欺負同學、違規違紀。我也曾和地的父母做過多次交流,父親是一位高中教師,母親則是一位言語不多、朴實的工廠工人,兩人看起來很恩愛,而且對孩子也不錯,所以感覺孩子不該是這么不懂事。日子一天天過去,胡小偉的行為不但沒有收斂,甚至變本加厲,而且說謊越來越頻繁……漸漸地,我連原有的一點耐心也快失掉了,並開始說服自己:這個學生是天性如此,無可救葯了。
可是後來的一個電話改變了我。我從電話中得知原來他的父親和母親已經離婚,現在的媽媽是後媽,而孩子的奶奶又剝奪了他親媽看孩子的權利。震驚之餘,我又有了很深的內疚感,原來孩子還是如此的不幸。雖然他的父親一再強調「他還小,不知道」,但這樣的事對於孩子那幼小、敏感的心靈肯定會有影響。而且即使他對這樣的事印象不深,但周圍人的眼光、議論也會讓他有所察覺,產生影響。
再次面對他時,我不但平息了自己的怒氣,而且還帶著關愛的神情和語氣與他交談。起初,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詫異,而後眼神便溫順、乖巧了許多。再後來,每次他再犯錯的時候,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表現出「震怒」,而是盡量輕描淡寫、言語溫柔地指出他的錯誤,並時不時地對他一點小小的進步進行大力表揚和獎勵。在教師的鼓勵和暗示下,所有同學都對胡小偉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漸漸地我發現,雖然他有時仍然還會做「滑樓梯」的危險動作,上課還會隨意打斷教師的講課,但和以前相比已輕了許多。他不再「肆意」搶奪別人的東西,不再亂拿東西打人,上課也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因此學習成績也逐步有了提高。
同時,我也意識到他拿「警棍」打人也許和我以及其他教師平時拿教竿嚇唬他們有關。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他們又沒有是非和輕重之分,只是一味地模仿,模仿他們認為最有權威的人――教師。在他們看來教師是不會犯錯的,卻沒想到正是他們崇拜的人把他們引入了誤區。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言行,再也不拿教竿之類的東西嚇唬他們。果然,他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從那之後,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不給他們一點從教師身上學習不良習慣的機會。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徹底轉變了對胡小偉的看法。學校廁所附近有個炭池子,冬天燒完暖氣還剩了一些炭沒有拉走。學校怕學生進去亂踩,便用一塊木板臨時擋在出口處。可近來老是發生木板被人踢倒的事情,校長決心查出是哪個學生的「愛好」。正好炭池上面有個監控器,校長便調出監控,讓我去確認一下,我一眼便認出那個戴著眼鏡的「小光頭」正是胡小偉。
怒不可遏之下我想借這次機會好好教訓他一下,便沒有直接訓斥他,而是當著全班的面問:「是誰把炭池子的擋板給踢倒的?」說完這話,班裡恢復了沉寂。我正要嚴肅地指出胡小偉的錯誤時,一隻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我,老師,是我……」聲音里還帶著歉意,眼睛從眼鏡框上望過來――居然正是胡小偉,這次居然能主動承認錯誤。我於是高興地說:「雖然胡小偉這次又犯錯了,但是老師很高興,因為他能主動承認錯誤,這一點是值得表揚的!」所有的同學都一起鼓起掌來,他本來有點沮喪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雖然,班裡還是有很多學生免不了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我學會了平心靜氣地去對待,學會了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去考慮問題,不再是簡單、粗暴地用教師或大人的「權力」「威嚴」令其服從或屈服。
教學相長是句老話,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其實從孩子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學會了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對人生和生命的態度。我們是孩子的老師,在某種程度上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讓我們在今後的歲月中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吧!我想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
9.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用歌曲導入法
首先一定要結合課文,然後從各種渠道廣泛地找盡量與教學有關的音樂。輕音樂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