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學過哪些測量知識,做過哪些有關測量的實驗
《測量》這一單元的知識要說還真算是少的:認識分米、毫米和千米;並感受1分米、1毫米和1千米的實際長度,能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對於孩子的知識技能評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 能體會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
1千米:我們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5圈就是1000米,即1千米。
1米:張開孩子的雙臂,把雙手掌心相對,兩個掌心之間的距離大約就是1米。
1分米:從手腕靠上的橫紋到中指的第二節關節下之間的距離是1分米,在尺子上也就是10厘米。
1厘米:1個中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
1毫米:1張IC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從米到毫米,我喜歡讓孩子用身體來表示,我告訴孩子這就是你隨身攜帶的度量長度的單位。這樣是為了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便於孩子理解。(敘述的時候挺麻煩,但是讓孩子們在比的時候很好操作的。)
2、 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在課堂上,我交給了孩子「五指記憶法」來記住每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千米」這個單位最大,就用大拇指表示,依次就是米(食指),分米(中指),厘米(無名指),毫米(小拇指)。
大拇指和食指離得最遠,所以千米和米的進率最大是1000;其他的相鄰的兩個手指的遠近都比較小,所以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如果,每隔一個手指,進率就要在10的後面填上一個0,變成了100。如果隔兩個手指,再添上一個0,也就是1000。所以:
1千米=1000米(讀音很相似,區別就是停頓的地方不一樣)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練習題:
(1)3km=( )m 7dm=( )cm
500mm=( )cm 8dm=( )mm
(2)填>、<和=。
6cm( )60mm 20cm( )2dm
比較時,先看單位:單位相同,直接比數的大小即可;單位不同,先吃「統一面」----先統一單位,一般情況下都是大化小,根據進率在數的後面直接添0就可以了。例如:6cm( )60mm,把6cm變成( )㎜為單位,因為進率是10 ,直接就在6的後面添上一個0,即60㎜,所以6cm( = )60mm
3、 會根據具體的情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難點)
例如:一根香蕉長約25( ) 小紅身高約137( )
李叔叔每時騎自行車約行18( ) 眼鏡片厚約2( )
「千米」這個單位更抽象,孩子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領著孩子具體的感受1千米的長度。例如:用走一走的方法數一數大約走了多少步,1千米是從自己家大約到哪個位置的長度;再告訴孩子在表示較遠的距離的時候用「千米」作單位,並且可以通過步行、自行車、汽車、飛機每時的速度,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4、 能估測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長度,會進行簡單的測量。
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總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際測量物體長度前,都可以先讓孩子進行一下估測。在估測的時候,孩子「隨身攜帶的小尺子----兩臂距離(1米)、一小拃(1分米)、一個手指的寬度(1厘米)」都會派上用場的。測量的時候,最容易判斷測量方法的就是用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准物體的一端,另一端到數字幾就是幾厘米,不夠整厘米數的,根據要求用毫米或幾厘米幾毫米表示長度。
『貳』 小學數學用直尺測量應注意什麼
1、認清刻度尺的量程抄(即測量范圍)、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數值)和零刻度線(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可從能看得清楚的某一整刻度線開始測量)。
『叄』 小學教學質量監測有何特點和作用
學業質量標準是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以教育質量觀為基礎所規定和設計的學生課程學習活動所應該達到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水平=每一個學校對學生的學業質量都應形成合理的期待,制訂出適合學校實際的規范的質量標准系統二中小學研製學業質量標准應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基礎理論的闡述、學生學業表現標準的描述和評價工具的研製,學校在研製學業質量標準的過程中,應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確立合理的標准期望、形成規范的操作程序,同時還要鼓勵和邀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專家學者、社區代表等參與到研製工作中來、
回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准和監督制度」,要求「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質量上來。」的確,教育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而提高教育質量的落腳點是學生學業質量的提升:那何謂較高的學業質量?其可靠標准又是什麼?一直以來,我國對學業質量的評價更多地依據於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分數排名,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取向和非科學化傾向。這嚴重製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開展中小學學業質量標準的研製,加強學生學業質量的過程監測與結果管理,對落實規劃綱要精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肆』 13、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對「測量」要求與教學如何的實現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對「測量」要求與教學如何的實現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專等的關系,創設寬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伍』 小學數學長度的測量體現了什麼樣的課程目標
《課程標准》對長度測量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具體的調整。在以往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又內提出了「容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的教學目標。從上述教學目標的具體設置上可以看出,《課程標准》中更加重視在測量活動中對測量過程的體會與理解。
『陸』 請問小學生口述直尺測量線段過程怎樣說好呢
將直尺的零刻度線對准線段的一端,使直尺的刻度線與線段相平行或重合,開始測量線段的長度,記錄線段另一端在直尺刻度線上的位置,此時直尺刻度線上的數值就是線段的長度。
『柒』 小學科學教學案例 《怎樣測量雨量》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專、能力、情感態屬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捌』 如何測量小學生的識字量
首先,復從生字表中按筆畫順序制多少分為三類。5筆以內是初級漢字,5~10筆是中級漢字,10筆以上是高級漢字。
2
隨機選取初級漢字30個,中級漢字40個,高級漢字30個,通過讓孩子辨認該字並發音來考他。
3
根據2012年教育部開始實施的語文新課標,小學生的識字量要求為:一、二年級學生須累計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 ,其中 會寫800個三、四年級學生須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會寫1800個五、六年級學生須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會寫2500個
因此,如果是一、二年級學生,舉例說如果孩子對了90個漢字,那90乘以16就是他的識字量。如果是三、四年級學生,如果孩子對了90個漢字,那麼90乘以
25就是他的識字量。如果是五、六年級學生,如果孩子對了90個漢字,那麼90乘以30就是他的識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