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研修日誌 怎樣進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
任何一級的教復學目標的制確定,必須以其上一級目標為依據,下位目標是為上位目標服務的。教學目標自上而下的分解過程,是一個不斷具體化的過程。課時教學目標是教學目標中最為具體的目標,要確定課時目標,就必須明確其上位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及其相互關系;要設計單元教學目標,就必須明確其上位目標——年級教學目標及其相互關系;要設計年級教學目標,就必須明確其上位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及其相互關系。這就涉及到一個教學目標的分解過程。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為正確教學目標的確立打下基礎。
❷ 國培計劃小學語文研修日誌幾篇合格
國培計劃需要5篇研修日誌 你可在網上搜一下要求 一目瞭然
❸ 小學語文研修日誌怎樣處理和家長的關系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要心平靜氣地和父母溝通,最好是能把父母看成自己的好友.
2.發生了爭執的話,要先想想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對的地方,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自己反省改正錯誤. 如果是父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要與其爭吵,要做下來與父母溝通一下,相信父母也會接受你的看法。而且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雙方都要冷靜,因為煩躁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人與人之間,是"以心換心"的,你與父母也是這樣的, 首先,你應該作到,誠懇的和父母說出你希望他們怎麼樣?你對他們不理解的地方是什麼? 找個輕松的時候,與父母交心吧, 在說明時,也許會產生這種情況,父母覺得你是小孩,對你的想法不屑一顧.千萬不要和父母發生爭吵,因為他們是長輩,我們應該尊敬他們.這時你可以採取書信的方式來與他們說. 其次,你也要在與父母談心時,了解到父母的想法,指出他們讓你費解的地方.你也要力求理解父母的內心. 只要你們雙方互相坦白,互相交流思想,實際上是沒有什麼代溝的希望你與父母早日成為知心朋友 不是你跟父母之間沒話說,而是你自己是否已經當你自己的父母當成朋友,是 否覺得在他們的面前,不管什麼都願意跟他們說,當你把自己的父母當成一個好朋友、好知己的時候,自然你跟父母之間的話題就會變多了。 現在的我們都是像長大了的孩子,似乎很多東西都不 想跟自己的父母說,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了,要想自己的父母還是跟以前一樣疼愛自己,自己得先對父母好,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的父母都是會陪在我們身邊的,就算了我們做錯了事,父母也不會因此而離開我,不管我們,在我們無助的時候,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父母是永遠不離開我們。他們只會做的就是永遠在我們的身旁支持我們。不管發生了什麼,記得我們的永遠都是陪伴著我們,請好好愛惜我們的父母,我們父母永遠都是跟小時候一樣的疼愛我們,只是當我們長大了的時候,那種感覺不一樣罷了。
如若滿意,請點擊右側【採納答案】,如若還有問題,請點擊【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 O(∩_∩)O~
❹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修日誌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內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容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❺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研修日誌
網上學習的過程,也是我不斷成長的過程。學習過程中會自覺的聯系自己的實際,哪一點我應該改正,哪一點我應該繼續發揚,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新一輪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幾年,對這場改革的看法褒貶不一,特別是目前,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一線教師,都從「狂熱」進入了冷靜反思階段,尤其對課堂教學這一塊,正在不斷追求「有效課堂教學」。那麼相對「有效」而言自然也就是對目前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一種反思和回應。
結合教學實踐,就本人個人以為,教學的低效通常源自兩個方面:首先是認識層面的問題,包括教材解讀不深刻、學生把握不到位、目標定位不準確等,這是制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課堂實施的低效運作,教師不能在預設和生成之間求得平衡。或者「預設味」過重,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或者一切以學生為重,課堂過分圍著學生打轉,淡化了教學的內容、目標。這些都是我們在追求有效課堂過程中所應竭力避免的。那麼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又應怎麼操作或是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認識層面上的追求:
1、對教材的解讀要深刻。有關這方面的做法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備課中常談到的對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注意的是我們一直倡導的「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把教材鑽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名師常把復雜的內容教得很簡單,而平庸的教師卻會把簡單的課越上越復雜,原因就在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實現對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學也才不至於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對學生的把握要到位。課前准備,我們常說要備教材,還得備學生。解讀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這一點很多老師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課下來、一個教學內容的安排對於全班學生來說,有哪些學生基本不用引導就能掌握,換言之能自學會了;哪些學生得在教師的點撥中才能領會;哪些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或是重點關注下才能達成目標的,這些我們教師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那麼我們的課堂才能有的放矢,課堂教學才能有效開展。
3、對目標的定位要准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目標的制訂。我們說教學目標要兼顧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等不同方面。如果說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很無縹緲的,好像並不是能在一節課中完全一下子體現出來、完成得了,那麼對於量化的知識技能目標呢,本人認為它的制訂必須要具體確實可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心中有目標,時時以預設的目標為指針或參照物,觀照目標的真實達成度,並對教學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控,不斷引導課堂向著預期的目標行進。
二、課堂實施——打造有效的數學課堂
有效的課堂最終還是通過有效的教學行為得以實現,那麼如何打造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呢?我們說現在的課堂基本是由「創設情境」引入,然後進入「學習活動」。
1、對於「情境」的創設。談到這一點我們馬上會想到「生活情境」「童話情境」等。
2、作為對課堂教學最直接的規劃,我們在考慮好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情境創設的同時,更要考慮的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簡單地講就是40分鍾)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計劃付諸實施——學習活動。
3、「生成」——當今教育界探討的熱點和焦點話題。有效的課堂,我們顯然無法迴避「有效生成」的問題。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教師正要進行下一環節教學時,學生可能會冷不丁冒出一個問題,或是補充一種演算法,或是提出一種疑義等。這時,放棄既定環節教學,就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裝作未見,又顯然有悖於「據學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師常常進退兩難。我們說任何問題總要涉及一個度,無論情況如何,教師心中都要有一把尺(也就是前面談到的教學目標),權衡其間的利弊,在預設與生成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我們教師可以通過重復、確認、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課堂的前進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這樣,有效的課堂才會有一個基本的保障,我們也不會因為學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