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戶外游樂場活動總結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深受幼兒喜愛,是在幼兒動作發展和思維活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來實現其教育目標的,對幼兒的發展具有較高的促進作用。如何充分有效地讓幼兒在這段時間中積極投入,參與活動,得到充分鍛煉,除了制定必要的戶外體育活動目標以及教師的指導外,在其活動中如何正確、科學、有效地進行環境創設和提供各種符合小托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體育活動材料是至關重要的。 2.5--3.5歲是幼兒動作發展和練習的重要階段,戶外游戲中豐富的材料和玩法是吸引幼兒參與活動最重要的因素,在戶外游戲中,豐富的活動材料和有趣的材料玩法是吸引托班幼兒參與活動最重要的因素, 幼兒在與游戲材料的互動中能得到鍛煉體能,增強身體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將從戶外游戲活動材料入手,積極挖掘游戲材料的教育價值,以激發幼兒興趣、探索材料的多種玩法、不斷優化材料的開發與研究、使幼兒通過與活動材料的互動, 不斷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促進幼兒的體能發展。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根據小托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創設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戶外游戲環境和材料,注重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運動,自發生成,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關鍵詞 戶外游戲材料 材料研發 3—4歲幼兒 三、研究對象 小托班幼兒 四、研究過程 (一)統籌多方資源,利用廢舊材料研發多種游戲材料 1.統籌多方資源,進行材料的收集 在材料的收集方面,我們除了利用家長資源外,還利用教師資源、社區資源、社會資源等多方渠道,收集廢舊材料、如我們到到超市收集家電大紙箱、泡沫板;到建築工地收集pvc管子、木工板;到生活小區收集絨線、布條、毛絨玩具、彩條;到廢品收購站協商選擇我們適用的材料。 2.因地制宜,變廢為寶,自製游戲材料 我們製作的游戲材料「趕小豬」,就是用廢舊的大紙箱子做了小豬的「家」,用舊報紙捲成紙棒趕「小豬」用;用廢舊的牛奶箱子製作成了跨欄用的障礙;把廢舊的報紙採用卷、纏、包裝等方式進行裝飾美化做成長短不一的紙棍,用廢舊鞋盒子製作了「快樂的小拉車」;用廢舊大紙箱子,製作了「打地鼠」老鼠藏的洞;用廢舊的電冰箱紙盒子,製作了「喂老虎」游戲中「老虎」的身體;把紙箱子用剪裁裝飾等方法製作了「連連爬」;用碎布製作了「小魚」、用廢舊無紡布做了「山洞」;用亮光紙做「果子」;還將粒粒橙、酸奶瓶、哇哈哈瓶用松緊帶連接起來做成「拉力器」;用紙箱子做成彎彎曲曲的「小路」;用易拉罐做成了「滾筒」;廢舊泡沫墊做成「飛盤」;蛋糕盒底座做成「托盤」(可以托著乒乓球、沙包、皮球等);廢舊泡沫墊做成「烏龜」;廢舊掛歷紙刷上顏料,做成「荷葉」;我們還用飲料瓶剪成像小傘花形狀,貼上鮮艷的裝飾,擰上蓋子,做成「小陀螺」旋轉著玩;我們製作的「大飛輪」的游戲材料,就是用許多廢舊的酸奶盒、牙膏盒拼搭而成的。 這些材料非常適合托小班幼兒進行戶外游戲,材料的提供,使游戲更加豐富、更加有趣,小朋友每天擺放著這些游戲材料積極的參與戶外活動,在玩的同時他們的身體素質與能力得到了提高,滿足了身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從不同層面滿足了幼兒不同的興趣需求。 (二)挖掘材料多種價值,探究材料多種玩法 1.巧用材料,一物多玩 幼兒園運動器械中的「一物多玩」是指教師為幼兒提供同一種運動材料或運動器械,鼓勵幼兒通過材料組合、方位變換、合作游戲等方式,不斷創新、豐富玩法,提高幼兒運動興趣和運動能力的一種途徑和方法。 如何讓同一種玩具或材料變出新的玩法,使幼兒願意玩,從而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是我們課題實施中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如:在「玩瓶子」活動中,放手讓幼兒利用廢舊的飲料瓶進行各種跳的練習——把瓶子豎起來、躺倒或利用幾個瓶子拼成圖形進行單腳跳、雙腳跳、助跑跨跳等。在組織幼兒玩自己製作的紙球時,鼓勵幼兒玩出多種花樣,如:踢紙球玩射門、拋接練習、用紙球當子彈互相追逐射擊、趕小豬、我們還鼓勵幼兒不用手拿球玩比如夾球比賽(夾在兩腿中間跳著走,夾在腋下跑,放在脖子底下低著頭走)。我們用幾個很大的紙箱做成了山洞,孩子們各個鑽得樂開了花;不一會兒這幾個看似無用的紙箱又變成了捉迷藏的游樂場,頓時場地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總之,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和廢舊材料,讓孩子們創造多種玩法,提高了幼兒鍛煉的興趣,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實踐一次次的證明:器材不需要「多」,而是需要「精」。我們也深刻地感受到一物多用靠的是老師們的聰明與才智。 在我們設計和開發游戲材料的時候,常常也會遇到困惑,如感覺游戲材料不夠新穎,自製的游戲材料有時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無法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分析反思,我們發現可以將游戲材料,合理的創新運用,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變換出各種各樣游戲的玩法。 首先作為主導地位的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提供幼兒感興趣的運動器械,供幼兒自主選擇,自主組合如:「射門球」的游戲材料,我們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門球工具,在玩耍的過程中,幼兒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自由組合,在組合的時候,既可以組合成兩人或三人的小組,又可以組合成十人以上的大組,在玩耍的過程中,玩法靈活多變。這樣的游戲材料為孩子們提供探索活動的機會,讓幼兒通過探索,嘗試以及運用自身已有的經驗不斷地尋求的活動方式。 其次,陳鶴琴指出:「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他的真世界」。為幼兒創設和投入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器械,是為了提供幼兒去挑戰困難、解決問題的機會。運動中,在注重幼兒自身經驗的習得的同時,還應充分給幼兒探索提供機會,做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啟發者和引導者。如孩子們在玩「大飛輪」的時候,一開始孩子們先自由隨意的在操場上推動大飛輪,孩子們跟隨大飛輪自由的奔跑。後來我把大飛輪逐個按一定距離進行擺放,讓孩子們走迷宮,孩子們在玩耍中受到的啟發,玩出了更多的花樣:如:將大飛輪平放的地上,大家一起在上面行走;或者將大飛輪平放的距離進行調整,可以練習跳的動作等等。
② 幼兒園戶外滑板車活動反思
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總結(一)
豐富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內容,進一步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形式,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園在初春四五月份為幼兒制定了一系列晨間體育活動。
首先,此次活動幼兒園領導非常重視。各個班組都能積極認真地組織活動。一是抓得早落得實。從三月份開始,各班組就把活動納入教師的備課中,每班有專門的教師負責此項活動的開展;二是各班組教師都能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戶外活動計劃。
其次,我園活動形式多樣將平時幼兒愛玩的游戲活動,音樂活動,及民間體育活動作為大的方向。讓幼兒易懂,易學。例如小班活動主要鍛煉幼兒的協調能力《蛇形跳》《打保齡球》《跳積木》等
中班活動主要創設孩子的探索空間,用一種材料可以多種玩法《玩圈》套圈,滾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大班活動傳統的民間游戲《老鷹捉小雞》《打雞蛋黃》《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們百玩不厭,在游戲中奔跑,嬉戲,叫喊,盡情釋放著他們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在進行體能訓練和規則教育。
這些活動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真正以幼兒為主體,活動面向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參加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再次,我園活動內容新穎,利舊利廢
這次活動各班級的老師們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把身邊可利用的各種廢舊物品製成孩子們活動的器械,如飲料瓶、易拉罐等,還有的幼兒園一物多用將已有的活動器械重新改裝又變成了另一種新的活動器械。
在幼兒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樂選擇上教師們也獨具創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歡快優美、有的輕快跳躍。
在隊列隊形的變換上也充分體現了幼兒的特點。孩子們走成三角形、圓形、蛇形等等。
總之,這次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獨特的魅力,增強了老師與孩子戶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提高了本園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
③ 幼兒園戶外活動
幼兒園戶外活動實際上是指室外活動。孩子們室外活動可以充分地接受陽光沐浴,可以在廣闊的空間里奔走、跳躍、追逐嬉鬧。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可以感受天地靈氣,這是在室內得不到的收獲。
④ 幼兒戶外活動總結
培養幼兒 參加戶外活動的興趣是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幼兒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學齡前階段幼兒身體生長發育迅速 ,可塑性大,身體各器官的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身體形態結構沒有定型。為此,根據幼兒生長發育規律,充分利用戶外的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作適當鍛煉,對提高幼兒 各系統、各器官的生理機能和發展幼兒個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起到較大作用 實踐證明,戶外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育起到較顯著的效果。 首先增強了幼兒體質,提高了幼兒機體對外 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低抗力,增強了幼兒生理機能指標。 其次是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增 強了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耐力和速度。 第三是促進了幼兒個性和潛在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幼兒勇敢、活潑 、愉快開朗的,性格,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體能動作用,發展了智力和感知能力。 第四是有利於幼兒各種良好 習慣的形成. 我園紀錄的幾種方式: ⑴幼兒成長檔案 ⑵活動的錄音、錄像及攝影 ⑶系統表格記錄 ⑷評價記錄 ⑸日記或周記 ⑹圖示記錄 2、構建幼兒感興趣的主題網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我園本著符合幼兒生活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運用家長和社會資源的、方便幼兒實際操作的五大主題網路建構原則,形成了「月份主題教育系列」,開展了月份主題教育活動,成人與幼兒共同建構、共同表達、共同成長,使主題 活動的探索過程逐步成為幼兒不斷主動學習發展的過程和教師在反思中實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1)以新教材為基點,改革教學模式 針對當前課程理論龐雜紛繁,課程模式日趨多元的現象,我園運用現代教育理念,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山東省新版幼兒教材》為基點,以教師和幼兒為主體,堅持「生活即教育」的原則,具體做好以下幾點: (2)創設豐富的教育活動 新課程觀明確提出一日活動都是教育的觀念,如何設計好教育活動方案是一日活動的關鍵,為了設計出活動目標明確、活動材料充分、活動手段多樣、具有可操作性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詳細的活動設計,全體教師做到了以下幾點: 重點實現了五個轉化: a由教育幼兒「學會」轉向「會學」。 b由知識的傳遞過程轉化為探索知識、建構知識的過程。 c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向活動的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 d使幼兒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向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 e由注重集體教學轉向注重小組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保證了兩項記錄與分析: a在主題活動中做好記錄與分析。 b在教育筆記中做好記錄與反思。 (3)開展以研討型聽評課、指導型聽評課、檢查型聽評課為一體的綜合系列聽評活動。 a實施明星帶動戰略 園內有重點的推出王潔、程磊、齊璇三位學科骨幹結合各自所擅長領域組織預設課程的示範研討活動。 b結合三位骨幹教師的示範研討活動,組織教師研討了如何真正做到以幼兒為本?教師教學中存在哪些不恰當言行?如何體現小事情大教育?怎樣使教育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怎樣讓環境和幼兒互動?從而使教師進一步確立了「生活即教育」「教師必須以幼兒為主體」的大教育觀。 c開展園級優秀教育活動評選 開展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結對子活動,要求同學科教師自願結對子,自選授課時間,自選單元授課內容,並進行講、聽、評活動,每周兩組,(單周三為科學、健康教研組教研活動時間,雙周四為語言、藝術教研組教研活動時間)活動後,評出了優秀教育活動和優秀對子,通過研討使教師對課改的理念和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並且總結出了科學、社會領域教學的一種對話式、一種操作式的教學模式。 d分階段推進實施過程評價。為了進一步加大對教學的督導檢查力度,我園分階段推進實施過程評價,11、12月份推行了教育活動達標考核,做法是每名教師申報一節主題 活動中的教育活動,由園長牽頭,兩名副園長參與的考核評價小組跟蹤活動並現場對活動進行剖析,提出可實施性的指導性意見,通過此活動的開展,為教師縮小理論與實踐間的差距,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搭建了有利的橋梁。 3、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本學年,我園確立了以「樂心、樂學、樂友」為核心的教育總目標,即:使幼兒心智愉悅、活潑開朗、樂於發現、樂於學習、樂於交往。同時,根據總目標進一步確立了由班級生活活動、活動區學習活動、全園游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新的幼兒園一日活動。將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從班級的固定模式中突破出來,形成動靜交替、張馳有序的班級、全園交替活動的格局。並將個別活動和集體活動、自由探索和小組教學、個別活動和混合活動三種組織形式有機結合,重構幼兒園一日活動模式及其組織形式。 教師要選擇以幼兒生活實踐為基礎的教育內容,設計以幼兒學會學習和創造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鼓勵 幼兒大膽提問、質疑,引導他們提出新問題、產生新疑問,讓幼兒在質疑、釋疑、又質疑的思維中逐漸形成創新意識,使幼兒真正做到「六個學會」: ①學會發現問題,敢於和善於發現問題。 ②學會提出問題,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 ③學會做出假設,敢於和善於做出假設。 ④學會觀察,敢於和善於觀察。 ⑤學會想像,敢於和善於想像。 ⑥學會動手實驗和勤於動手實驗。 (三)改革備課方式,嘗試年級備課,做到資源共享。 幼兒園教師案頭工作的改革是實施新課程、新教材,以及真正實現教師保教工作重心轉移的需要。我園針對教師教學科目多,教學任務重,教師對教材的內容研究不細不精的現狀,改革備課方式,嘗試應用年級備課(預設課程),做到資源共享。 1、提出改革備課方式的總要求。 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特點與能力,自願承擔備課內容,方案設計做到「三有趣」,即講課內容要有趣、活動設計要有趣、教學方法要有趣;活動設計要求「五做到」,即做到活動目標明確、活動材料充分、活動手段多樣、具有可操作性、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詳細的活動設計。 2、調整完善學期計劃、月目標、周目標的結構形式。 學期計劃主要包含幼兒發展現狀分析、學期目標兩項內容。月目標主要包含上月情況分析、本月工作重點、領域、活動名稱、主要活動目標等內容。周目標主要包含本周教育目標、生活活動指導、 活動區活動(材料提供、目標要求)、戶外活動(早操活動、小型多樣戶外活動)、家長工作五方面內容。 3、補充教案活動設計格式和具體要求。 在堅持原有活動名稱、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效果分析的內容基礎上又增加了活動流程和教案評析兩項內容,並結合具體教案提出了「三」個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兩」個准備(即經驗准備、物質准備)、「一」條線索(即教育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感受、體驗、發現問題的主線)的備課要求。形成《南山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評價量表》、《南山幼兒園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評價標准》。 4、提出了「三步走」的備課方法。 第一步:每月12-1號由教師結合原活動設計,設計組織各自承擔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⑤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教研總結
一、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 多數班級的游戲時間不足,導致幼兒游戲水平低下。因此我們每天為幼兒提供戶外游戲2小時,戶外體育游戲1小時的游戲時間保證幼兒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另外,室內游戲時間不能代替戶外活動時間,這兩種活動會促進兒童不同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要保護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活動 在游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老師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兒自己選擇,玩什麼,怎樣玩均由幼兒自己做主。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玩耍。老師只是作為游戲夥伴參加游戲,為幼兒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游戲氛圍,讓游戲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流露出幼兒的真實感受。當然在游戲中,教師並非完全放任,而應做到心中有數,進行相應的指導。 三、游戲要有選擇性 在幼兒中開展游戲一定要有選擇性。首先,要思想健康,避免一些有暴力思想的游戲。其次,能調動起幼兒參與的熱情。幼兒園開展游戲一般以集體游戲為主,如果游戲前准備時間很長,參與人數又少,幼兒便會覺得自己是個旁觀者,失去興趣,不好好配合。因此要設計一些孩子喜歡參與性強的游戲,孩子們都可以參與進去,孩子等待時間短了,都成了游戲的主角,自然樂於參與。 四、重視幼兒游戲的安全 開展豐富多樣的戶外游戲活動,必須,但決不能怕出事,因保證幼兒安全而影響幼兒健康教育的發展。因此,應採取一些應對的措施,既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又能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首先要調整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戶外活動人數合理安排安全的活動場地。根據年齡特點,運動量的大小,合理劃分各班的活動場地。教育幼兒應有規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