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顏體楷書書法書寫規則是什麼 基本筆畫該怎麼寫
寫法規則:橫輕直重,長撇舒展,段撇迅猛;蠶頭燕尾,一波三折主要靠中鋒行筆,
其基本筆畫,主要是大氣。
B. 顏體字的基本構成筆畫的特徵
顏體楷書的基本特點(附圖參考本文):
一、筆畫
晉朝王羲之的筆法被譽為「折釵股」,就是說王羲之的筆法像婦女頭上戴的金釵,彎曲纏繞,圓潤而不生硬,柔和而充滿韌勁。顏真卿的筆法則被譽為「屋漏痕」。屋漏痕指雨水順著凹凸不平的牆面蜿蜒下注形成的痕跡,比喻筆畫骨力雄強而堅韌,筋肉豐滿而天然。南宋姜夔說:「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跡。」顏真卿當為屋漏痕筆法的代表。在顏體楷書中,蠶頭燕尾的捺是顏真卿的獨創。請注意,蠶頭雁尾是隸書筆畫的特徵,而蠶頭燕尾是顏真卿楷書捺畫的特徵,二者僅有一字之差,卻有本質區別。朱長文贊顏真卿書曰:「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二、結構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歐陽修的比喻十分恰當,顏真卿為人耿直,剛正不阿,其書法結構寬博,氣勢恢宏,與其人相似。一般人寫字結構多為內緊外松,而顏真卿的楷書結構多為內松外緊,顯得十分自信從容。
三、章法
顏真卿楷書章法的特點是字距較小,行距也比較緊密,這樣通篇比較粗壯的黑色筆畫所佔的比重較大,和王獻之、楊凝式、趙孟頫的細筆畫、大字距、大行距的章法區別很大,給人一種威壓之勢。
C. 顏體楷書書法書寫規則是什麼 基本筆畫該怎麼寫
基本筆畫的寫法要領 一,橫畫的寫法橫畫既要寫得平直,又要生動得勢。落筆時,筆鋒先從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勢,隨後略提筆調鋒,使筆鋒從向下變為向右沿著點畫的中線運行,收筆時要將筆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兩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方起圓收。二,豎畫(懸針豎)的寫法豎像一根柱子,是字的主幹,像一個立正的人起著支柱作用,要寫得勁健挺拔。顯示出粗壯強勁的筆力,有一種撐起大廈之感。豎畫要寫得粗壯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筆。豎的病筆:牛頭、鼠尾、竹節、釘頭三,撇畫的寫法撇,猶如人的手和足,鳥的兩翼,撇畫寫得好壞,關繫到字的穩健、活潑、死板。要求左右相稱,一般撇比捺細,撇的斜度和長短要隨字而定。1,右上起筆。2,轉鋒左下。3,用力捺出。4,出鋒出筆。要求力到筆尖,在寫撇時,從右上向左下,起筆稍重,行筆漸輕,收筆較快,筆須送到筆尖。皆用空搶收筆,要使末鋒飛起。又要有飄逸之感受。病筆:釘頭、鼠尾、鋸齒、垂尾四,捺畫的寫法捺如字之手足,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之狀。捺畫有「蠶頭燕尾」之態,如雕刻而成,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大創造。寫法:從左上向右下,逆鋒起筆,下筆稍輕,轉鋒向下行筆時漸漸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帶捲起之意,與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點處稍駐停頓,用力較重,然後輕輕提筆,向右捺出,捺腳較長,呈燕尾狀。捺的病筆:翹尾、狐尾、散尾、直頸五,點畫的寫法點是字的眉目,最能表現用筆精神。要寫得十分有勁,似石頭砸在地上。要求:要有頭有尾,有腹有背;腹平、背圓、頭微拱、體豐滿,像一顆葡萄核或者像大蒜頭的肉。點的寫法:側鋒落筆,落筆要快,力量要重,略頓之後即回鋒收筆,要圓聚有力。其運筆過程:逆鋒向上,折鋒向右,轉鋒向下行,稍駐停頓,回鋒向左上方收筆。點的病筆:瘦長:隨手一點,顯得單薄;臃腫;殘缺:隨手一點,未一頓挫轉鋒;牛頭;凹腰:頓後未轉鋒向左上方向收筆。六,鉤畫的寫法顏體的鉤畫多呈「鳥嘴狀」。出鉤前須先頓鋒提筆,力量凝聚在筆尖。注意鉤不能過長。引筆下行到頓處,順勢向下,再將筆以原路回鋒到頓處,略駐筆,完成頓的筆姿後,快速鉤出,不能遲疑。鉤的病筆:尖薄、散鋒七,挑畫的寫法挑的寫法:逆鋒向左下寫成長點,頓筆鋪毫,由粗變細,快速成向右上提出,用力到盡頭,墨色不虛。挑是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筆,這一筆很像撇的反向。要有仰勢,寫法也是逆鋒取勢,橫畫直落筆。鋪毫轉筆,沉著有力地向右上方挑出,行筆由慢漸快,筆毫也漸漸收攏,收鋒時宜快不宜遲,要力到挑畫的尖端。挑的病筆:尖薄:一按即挑,未必送到筆尖;鈍軟:出鋒遲疑,送力不夠。八,折畫的寫法折是橫豎兩種筆畫的結合。橫畫的尾部和豎畫的頭部拼接上去,行筆到橫末,轉筆右上稍提筆再轉右下按筆、轉筆,向左調整筆鋒,然後按顏楷的豎法完成豎畫。轉筆常用提法,圓轉直下而不取折筆,內方外圓。從左至右寫橫,至轉角處在折筆向下寫豎。折處提筆上升使群毫由散而聚。要求交接轉換處自然渾厚有稜角,要善於運用連和接。1,2,同橫的寫法;3向右上提鋒;4轉下按筆;5,6,7,同豎的寫法。 顏體折還常有下列寫法:1,轉折處提筆另起,不頓不折,蓄勢暗過,轉角處或斜面或為「圓肩」。2,折的筆法多為外圓內方。3,折處有時一路圓轉成圓弧形。折畫病筆:塌肩、聳肩、臃肩
D. 我學顏體書法,練基本筆畫,才練一個月,書法老師就讓我學寫字了,
你應該筆畫和漢字結合在一起練習!!
同一個筆畫在不同的漢字中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應該練字為主,練習筆畫為輔!
在練字時揣摩筆畫的運用!!
祝成功!
E. 20多歲了開始練字還可以練好嗎
什麼時候都不晚
一是不一定要練古人的字帖,鄧拓說小學生練字要從楷書基本筆畫練起,不能上來就顏真卿柳公權,咱們雖然不是小學生,可是小時候大多也沒認真練過字,這個意見還是值得參考的。
如果是練書法可以從毛筆開練,如果時間緊精力少只想把字寫漂亮直接硬筆也行,市面上有些硬筆字帖,不過質量大多不高,要謹慎選擇,請懂行的朋友參謀參謀也行,但關鍵是自己看著順眼。選好了就刻苦練下去,像小學生一樣,先臨再摹,臨摹結合。一次頂多十幾個字,掰開揉碎了分析結構和筆畫,別貪多別貪快。尤其要注意的是只要字帖質量好,就暫時不要想著寫出自己的風格,一心一意寫得「像」,這叫「入帖」,等你把帖練純熟了,再練別的帖,自己慢慢才能琢磨出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出帖」,對待帖子要像對待老婆一樣小心謹慎,千萬別寫滑了,毛主席的字也是老老實實臨帖臨出來的。
二是選擇什麼帖。
如果您小時候從來沒練過字,最好從楷書開始練,字帖嘛,電腦上的楷體就行。用鋼筆描拓、臨寫,等到寫字的時候覺得手順溜了(就是得心應手,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寫,不會不聽使喚),再上有書法味道的帖。我小時候老師強迫我練楷體,一開始我還覺得特死板,現在受惠無窮。
選擇硬筆字帖我的經驗不多,還要您自己看著順眼的。毛筆可以談一談。您得考慮一下自己的需要,要是您坐機關工作什麼的,寫公文必較多,就選規矩漂亮的字帖,比如趙孟頫的行楷(推薦《感興詩》);要是寫字不是您的主要工作,但需要寫得好看,比如您是老師,可以練練王羲之的行楷,如《聖教序》;如果您搞和藝術相關的事,或者想把字寫得「帥氣」,實用性不是第一位考慮,那就練行草吧,孫過庭《書譜》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您平時喜歡寫文章,追求文人式的韻味,那米襄陽最好。他的《蜀素帖》《苕溪詩帖》都是文人行書的上乘之作,練起來覺得渾身飄逸,快成仙了。董其昌也不錯,但他的書骨力不強,初學可能學得小氣,最好練完別人的有了一定功底再練他的。
此外,有興趣也可以練篆隸,大小楷,如果只是練字就沒必要了。顏柳大楷可以寫一寫,不過我覺得對於硬筆的作用不如行書大。若是練書法則要講順序,這些最好都練,打好基礎。那就費工夫了。
這些都要慢慢練,尤其重要的是要專一,別換帖,最少練到能背臨出來為止,要練得爐火純青有時可能要用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但只要認真寫就會從中獲益,不必被它唬了。
三是談談方法。我自己的字也就能看而已,不是什麼書法家,所以我談的都是野狐禪,有其善者而可從之就很不錯了。
首先要經常看字帖,把它帶在身邊,沒事就揣摩。要是只有臨寫時才看,手裡的鋼筆或毛筆懸空久了墨就幹了,就會覺得局促,沒法認真觀察。
然後是寫字時要胸有成竹,總是看一筆寫一筆是大忌,看一眼就瞎寫叫「抄帖」,是大大忌,都不行。黃庭堅說閉上眼睛能看到這個字在眼前重現,才能動筆寫。要是時間沒那麼多,您就先看一筆寫一筆,第二次就看一字寫一字,逐漸練到看一行寫一行,字的筆畫結構都牢記於心的時候才是你的。在我練字時覺得這個真的很難做到,總是不老實,心急,為此浪費不少時間,您千萬別學我,慢慢來,一天學會一個字,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個字,中國字雖然多,結構部首卻有很多相似之處,慢慢就可以舉一反三了。
然後是,如果您練毛筆字,最好別一開始就選碑,最好選有墨色的,原跡最好,學一下大師的用墨、用筆。有些行筆規律在碑里看不出來。
最後,您可以讀讀書法理論,不一定要有什麼所得,陶冶一下情操也不錯。如果能引起您對練字的興趣最好了,那樣您肯定突飛猛進。不一定要讀古人的,古人書論一來可能不大好懂(當然是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二來不大系統,不大理性,有些人裝模作樣信口胡說的時候也有(當然現代人也有,但是好判斷)。推薦《學書指要》一書,記敘比較詳盡,基本沒有胡說,啟功老先生很喜歡,還專門題寫了書名。前面講的大書法家們的理論當然也可以看,如果有時間的話。
F. 顏真卿書法教程視頻勤禮拜基礎筆畫的運筆方法
我練顏體幾年,自我感覺顏體字重在掌握結構,因為顏體很容易會寫得很鬆散。其次掌握專筆畫屬,所謂「雁頭蠶尾」之類···什麼字體都是熟能生巧~等寫得很熟練時可以學習其他字體,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風格,不要練得太死、否則只是一味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