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原則有哪幾個
1、「以美感人」——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用美好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和音樂中蘊含的美,熏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插上想像的翅膀,進入音樂美妙的境界。 2、「以樂施教」——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的幼兒音樂教育 讓幼兒與音樂一起玩,在快樂的游戲中自主探索音樂的奧秘,學習並大膽嘗試用個人喜愛的方式來抒發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動人」——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幼兒音樂教育  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智慧與靈感,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兒的人格,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⑵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如何設計有效的提問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幼兒教學的有效性,開展好每一節教學活動,我認為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准備非常重要。《指南》中明確指出: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
⑶ 如何設計優質的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學」教學的特點有不平等性、目的性和計劃性;還有廣泛性(生活性)和多樣性。而「幼兒園教學」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的就是集體教學活動。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特點含有群體性和集中性。如何讓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呢?首先我們必須在教材的內容上好好挑選,還要認真分析選材的內容,並分析了解自己的學生現狀和各方面的能力,設計好合適的集體教學活動方案。
⑷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以科學
幼兒園集抄體教學活動是目襲前我國幼兒園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類型,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活動類型。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問題較多,表現在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活動設計領域更為明顯。
由於集體教學活動特有的計劃性、目標性、系統性、組織性、指導性等特點,需要事先加以規劃,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實際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在教師頭腦中預演的過程,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集體教學活動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證。
⑸ 請設計一個完整的幼兒園主題式集體教學活動
——駱 靜 怎樣設計教學活動: 一、設計意圖 教材分析 幼兒年齡特點分析 教學目標設置 主要環節說明 說明重點、難點如何突破 二、教材分析 主題類 故事兒歌歌曲類 特定的題目 幼兒的年齡特點 3——4歲:神經細胞脆弱,容易疲勞,會搬弄和建構簡單造型,進入塗鴉期,對鮮明的色綵線條、音樂節奏、律動有濃厚興趣,是音樂感受力和聽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掌握各種法肌肉動作,精細動作有待發展。感知覺初步完善,對生動形象、色彩鮮艷、新奇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但觀察的隨意性比較大。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能理解具體的事物,以無意注意和無意想像為主,已掌握一定的口語,喜歡聽故事、兒歌。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自製力差,易沖動,以自我為中心。具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行為規范,喜歡與人交往,但會出現一些交往障礙或行為問題,開始有初步的自我評價。 4——5歲:動作更靈活,小肌肉不斷發展,會用不同材料建構較復雜造型,能積極運用各種感官,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開始探究和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並且進行分類比較,嘗試解決具體問題。理解力增強,會判斷事物,喜歡探究事物,愛提問題,掌握詞彙量迅速增加,語言較連貫,喜歡參與並享受多種形式的表演、表現活動,能夠用社會行為規范初步評價自己的行為,自製力開始形成,有初步的責任感、道德感。 5——6歲:好奇,不再滿足於了解事物的表面現象,而要追根問底,大肌肉發達,小肌肉發展迅速,有一定的的自我保護意識、合作意識,腦發育顯著加速,抑制過程加強,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減少沖動。思維榮是具體的,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萌芽。在認知方面能根據概念分類:按類別記憶:掌握了部分與整體的包含關系;能夠掌握「左右」等抽象概念;對因果關系有所了解;能條理比較清楚地獨立講述看到或聽到的事情和故事,語言的連貫性有所加強;個性開始養成,逐步建立起社會規則與自己行為的聯系,能用積極友好的方式與人交往,並重視成人、同伴對自己的評價。 三、目標的制定 問題一:目標表述過於寬泛,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 問題二:以「寫過程」代替「寫目標」,目標缺乏價值定位。 問題三:目標陳述混亂,缺乏整體思考 四、目標的價值定位 (1)目標關注能力,淡化知識技能 (2)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五、活動過程設計的要點與架構 環節架構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環節架構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環節銜接自然流暢、過渡無痕。 教學方法適宜,關注細節 教學活動《首先有一個蘋果》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閱讀活動,在看看、猜猜、說說的過程中,挖掘出故事中所蘊含的數量關系和事物間的聯系。 2、體驗猜測、想像、講述的樂趣,積累合理想像故事情節的經驗。 活動准備: 《首先有一個蘋果》大繪本,活動圖片,小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出課題 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題目叫《首先有一個蘋果》,誰知道「首先」是什麼意思?(第一,最先) 二、師幼共讀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 1.我們打開書看看,首先有什麼? 2.兩條蟲在干什麼? 3.來了誰?有幾只?三隻鳥來干什麼? 4.四個獵人會干什麼? 5. 接著來了誰?為什麼來的是狗?狗來干什麼呢?獵人和狗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6.接下來得是誰?他們來了故事又會發生什麼變化?獵人和狗這時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7.河邊有什麼?幾條船?船可以干什麼? 8.來了幾只烏龜?烏龜又會做些什麼呢? 9.這次來的是誰?游來了幾條魚?它們是來了故事又會發生什麼變化?獵人和狗這時的心情又變得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10.這是蜂窩,有幾個?獵人用蜂窩干什麼? 11.現在變得怎麼樣了? 1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三、師幼共同回憶故事 1.結合活動圖片,師幼共同回憶故事。 2.這是一個有趣的的故事,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在哪裡? 3.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各事物間數量遞增的關系:原來故事裡後面出現的事物總是比前面的多一個。 4.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各事物間淺顯的邏輯關系:故事裡後面的出現的事物總是和前面的是有關系的。 四、分組根據聯系排圖復述故事 1.幼兒分組進行排圖復述。 2.集體交流復述情況。
⑹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哪些方面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目前我國幼兒園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類型,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活動類型。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問題較多,表現在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活動設計領域更為明顯。 由於集體教學活動特有的計劃性、目標性、系統性、組織性、指導性等特點,需要事先加以規劃,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實際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在教師頭腦中預演的過程,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集體教學活動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證。 教學設計專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學設計」這一術語被用於描述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指導試驗和修改以及評定學習的整個過程。[注 ①]國有學者認為:「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對教什麼(課程、內容等)和怎麼教(組織、方法、傳媒的使用等)進行設計。」[注 ②]盡管學界對教學設計概念界定不同,但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使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對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基本過程有一大致把握,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⑺ 幼兒園集體教學設計和組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教師要寫自己認復為有重要意義制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⑻ 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過程設計要求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活動過程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育活動目標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例1 大班科學活動——洋芋寶寶 活動目標 1.師生共同創設環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與洋芋有關的問題.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洋芋的了情況。 3.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態度、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標1和目標3過於籠統,不夠具體,形同虛設,很難通過一次活動完成這樣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標,而這種狀況常常會造成幼兒學習的無目的性、教師指導的盲目性和缺乏針對性。 有些教師還將活動目標與活動建議及活動過程混為一談,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混為一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一個規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應當包含:行為主體,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兒童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情境或條件——指影響兒童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兒童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現水平或標准——指兒童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那麼,如何陳述教學目標才是明確的呢?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呢?第一,教學目標要盡量用可觀察的行為來陳述,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反映兒童行為的變化,陳述兒童的學習結果;第三,教學目標的陳述應有利於考慮如何對教學的結果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因此,例1的目標可修改為: 1.通過品嘗、製作小動物或各種造型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講話,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說出洋芋的味道、特點等; 3.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和勞動的快樂,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忽視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點,內容忽難忽易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它是教學設計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敗。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對這類問題的考慮,涉及到「工具理性」問題。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計算、測量、組織、預測等技術行為中的認識能力,其目的在於追求行動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注 ③]教師應藉助於工具理性對教學中介進行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和反思應體現在:已選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有何關系?如何理解、組織和呈現選定的內容?就某內容而言,何種方法最有效?對幼兒而言,究竟如何學習才能獲得最有益的發展?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選擇適宜、恰當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應該刪除。 在大班科學活動「家鄉的黃河」中,其主要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及發源地,黃河自蘭州穿城而過;通過游覽、了解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知道黃河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必須保護它們,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教師將認識長江作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內容,所佔活動時間較多,但它與活動目標關系不大,而且內容抽象,幼兒不易理解,因此,可從文中刪去,作為附錄,放在全文結束處,供教師酌情參考使用。 2.所選內容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的空間。 在大班科學活動「宇宙英雄奧特曼」中,教師計劃告訴幼兒,「怪獸是一種叫鹼的物質構成的,它是透明的沒有顏色,但是有一種東西就能把它找出來,它的名字叫酚酞試劑,因為鹼遇到酚酞就會變成紅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獸了。那麼什麼東西能消滅怪獸呢?是一種叫做『酸』的溶液,因為酸能將鹼中和掉。」酸鹼中和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基礎知識,它涉及到相對復雜的物質結構變化與化學反應機制,設計者所表達的內容顯然超出了幼兒的經驗范圍,幼兒既難於理解酸鹼中和這種化學變化的道理,而這一內容也無益於兒童認知的發展。 3.所選內容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既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又要避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應著重於幼兒身邊的科學。 下面這一活動設計就比較成功地將幼兒生活經驗與教學活動結合在了一起。 例2 大班科學活動——物體膨脹真奇妙 設計意圖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物體遇熱、遏冷或遇水發生膨脹現象,為了讓孩子們通過實驗初步了解這種現象並簡單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和探究能力,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觀察探究,感知物體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引導幼兒體會事物的變化與變化的有趣。 活動准備(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和發現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看一看:教師現場炸油條,請幼兒觀察油條的變化,並說說為什麼會 發生這種現象? 2.嘗一嘗:現場做爆米花並讓幼兒品嘗,感受其變化的秘密。 3.比一比:玉米和剛吃的爆米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做一做:教師出示癟的乒乓球,讓幼兒想辦法讓其鼓起來,說說為什麼? (二)觀察和發現物體遇冷膨脹的現象 1.出示經過冷凍的裂縫的瓶子讓幼兒觀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2.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遇冷會發生這種現象? (三)觀察和發現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桌上分別放盛有大小一樣的腐竹、銀耳、餅乾等的盤子,請幼兒分別把其中的一個放在水裡浸泡,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 2.取出水裡浸泡過的大豆和沒有浸泡過的大豆,引導幼兒觀察二者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剛浸泡過的腐竹、銀耳、餅干……結合剛才觀察大豆的情況,用自己的語言試著解釋。 4.幼兒取一些茶葉,泡一杯荼一邊品茶一邊說說茶葉的變化。 (四)游戲:有趣的蝦片(略) 三、結束部分 說說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忽視領域間的滲透 具體來說,這一問題表現為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注重教師的教及其控製作用的發揮,忽視幼兒是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科學,知識傳遞的痕跡較重。 例3 中班數學活動設計——「有趣的數字」 1.老師出示數字形象畫冊,請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像,依次認讀數字,加深對0—9數字的認識。 2.根據畫冊,幼兒學習《數字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游, 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 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吹一吹, 7像鋤頭除除草,8像娃娃摔不倒. 9像水瓢來盛水,0像雞蛋做蛋糕。 3.游戲活動。 游戲一:數字藏在哪裡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找出0—9數字分別藏在哪些動物身上。 游戲二:「找數字」 依次出示難易不同的兩張圖畫,找出圖畫中的動物是由哪些數字組合成的。 4.操作活動。 教師:除了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圖片,我還帶來了許多動物圖片,放在桌上的籃子里,請你們取出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 這個活動設計者最初的意圖是「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