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開展大班幼兒續編故事的教學活動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採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一、明確開展故事教學的目的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對幼兒實施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兒正處於發展成長時期,由於知識和經驗有限,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只用口頭說教是難以達到的。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使其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行為是對的或是不對的。而故事是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現實生活,並以活生生的形象來反映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由於是非鮮明,感染力大,幼兒在聚精會神地聽故事的同時,往往會為正義和善良而快樂和歡呼,為小主人公悲慘的遭遇而流出感傷的眼淚,為故事中人物的機智而點頭或對愚笨而搖頭。幼兒聽過某些故事後,對待事物的態度也往往會有所改變,如知道關心別人了,愛清潔了,不是那麼愛哭了,等等。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故事在幼兒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正處在語言發展階段,他們的語言質量不高,詞彙貧乏,有時表達的句子還不符合語法結構,在此,幼兒故事可以成為孩子們的「語言教師」。通過故事讀物和視聽資料進行語言教學,往往比僅針對個別語法要點進行練習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能為幼兒提供真實、自然、豐富的語言輸入,幫助他們學習把話說得清楚並富有表現力。 幼兒在記住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優美的藝術語言。這對豐富幼兒的詞彙極有幫助。在幼兒園的故事教學中,幼兒不僅要聽故事,還要根據語言教學要求,練習復述故事。這對幼兒清楚准確發音、連貫表達,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兒同的故事教學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綜合提高大有作用。 (三)豐富幼兒的知識 豐富幼兒知識,啟迪智慧。是幼兒故事教學的重要功能。幼兒正處在人生的早期階段,他們知識貧乏,認識能力有限。因而年幼的孩子常常不斷地向成人提出「是什麼」和「為什麼」等問題。為使孩子對大千世界有所了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理,給孩子們講述故事能生動地告訴他們「是什麼」和「為什麼」,從而為孩子打開知識的窗口。 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在聽故事時,會在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評價。雖然這樣的思考是初步的,結論甚至是幼稚的,但對於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卻是有意義的。此外,幼兒的知識越廣泛,想像也就越豐富。可見,故事教學是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啟迪幼兒智慧的有效方式。 這一點在童話、寓言和科學幻想故事中更為明顯。它們能把幼兒帶進一個神奇而誘人的世界,引導他們去思考、去嚮往。故事中生動的形象.濃郁的情趣,自由放任的幻想,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現實生活中的道理,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四)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和動機的激發在幼兒的學習中至關重要。幼兒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與興趣誘發的。只要是適合幼兒的故事,他們肯定會興趣盎然、聚精會神地去聽或去閱讀,從而使其形象思維與創造性聯想得到充分的調動。 二、幼兒故事教學活動的組織方法和注意要點 組織兒童故事教學,可以將情景游戲、課堂表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多種形式貫穿於教學中,其具體方法有: (一)提問法 提問法是故事教學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提問法主要在以下幾種情形中運用: 一是故事教學開始時,以提問引出作品,為講述故事內容做鋪墊。 二是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時,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層層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應能引起幼兒對作品內容的回憶,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說了什麼話?而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怎麼樣了?」也可以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領悟故事的主題,如「為什麼會這樣?你是怎麼知道的呢?」教師還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將自己對作品的內心體驗表達出來,如「喜歡故事中哪個人物,為什麼喜歡?」等等。 三是引導幼兒復述故事或續編故事時,為保證幼兒將故事的主要情節講述出來.教師可以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回憶作品中的主要內容。此外,在續編故事中,教師還可以採用創造性提問的方法,以啟發幼兒的想像。例如,在著名故事《狼來了》中,教師可以這樣問:「男孩的羊被狼吃掉了,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去幫他。這時男孩一定後悔說謊話,欺騙人們。如果他當初不說謊話,真的有狼來了,會是什麼樣子呢?」不過,創造性提問只適合於年齡較大的幼兒,對小班孩子,一般採用回憶性和體驗性的提問,以幫助幼兒理解並體驗故事的主要內容。 在使用提問法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 一,幼兒故事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幼兒理解欣賞故事中的主要內容,同時獲得審美愉悅,領略作品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過多地提問,尤其不要過多地運用回憶性的提問。因為這種提問很容易千篇一律,如果按照「故事裡有誰,他們在干什麼,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種公式提問,幼兒很容易對生動、有趣的故事產生厭煩心理,進而對故事活動失去興趣。因此故事教學中,教師要將回憶性提問與體驗性提問、創造性提問結合起來,盡量少用回憶性提問,將單調、機械的模式化問題轉為啟發式問題,從而保證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第 二,教師還要注意提問法使用的時機和技巧。一般說來,在教師講述故事時不要提問,尤其是對那些內容豐富、情節緊湊的故事。若教師在講述中發現某個幼兒不認真聽講,可以採用注視或手勢暗示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聲音或突然停止講述以引起幼兒的注意,但不要因此而停下來問這個幼兒幾個問題或讓他把前面的故事復述一遍。這種做法不但無效,還會使其他幼兒對故事的興趣降低,破壞故事的完整性。教師在提問時也不要連珠炮式地在同一時間向幼兒提出幾個問題,而要按順序統籌安排。在第一次講述完後向幼兒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一般是回憶性的,問題不可太多,2~3個即可,第二次講述完後再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讓幼兒體驗故事的主要情感,但同樣地,問題也不要太多,最多3~4個.否則故事教學課就變成了單調乏味的提問課。 (二)討論法 討論法也是故事教學運用較多的一種方法,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用。討論法一般運用於理解作品階段和續編故事階段。在幼兒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後,為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以深入理解作品內涵,教師一般可採用討論的形式,讓幼兒積極地動腦筋思考故事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討論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設身處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辦法,使幼兒在積極動腦筋參與的同時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童話故事《小老鼠做蛋糕》,教師在講完故事後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小老鼠是怎麼想辦法做蛋糕的?蛋糕做好後,小老鼠是怎麼吃的?你喜歡故事裡的小老鼠嗎?為什麼?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剛雞蛋做什麼?」而在續編故事階段,教師運用討論法是讓幼兒就故事的情節發展做一個簡要的分析,然後再運用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合理性的續編。討論有助於幼兒拓寬自己的思路,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從而在續編時能做到故事結構完整,結尾與中間、開始部分形成合理的呼應。 教師在運用討論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幼兒討論後,要引導他們進行歸納、總結。仍以《小老鼠做蛋糕》為例,在幼兒討論之後教師要引導他們歸納出幾個問題:小老鼠看到雞蛋想到做蛋糕——聰明的老鼠;小老鼠將蛋糕分給大家吃——熱心腸的老鼠;老鼠用兩個半圓的碎蛋殼做
㈡ 幼兒園大班 晚上開的花 故事說課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彩虹色的花》。 一、 說教材: 一朵彩虹色的花開在路上,於是就會有人經過,就會有人和他相逢。 彩虹色的花將花瓣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相逢者。盛開過的已經將熱情和美麗獻出的彩虹色的花我們看不見了,那麼冰天雪地會讓人忘記了她的美麗嗎?當然不會!他被擱在一個地方,那個個地方叫記憶,叫感情,叫心。 孩子們能了解《彩虹色的花》這樣一部作品多好。《綱要》中指出,教師應當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而優秀的兒童文學,是偉大詩人惠特曼說的那個美妙的最初的東西。一個閱讀過的孩子在後來長大的路上,會閃耀在神情里,成為了精神,成為了舉動。相信這部作品也會使孩子們將一顆"幫助"的種子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底。 二、 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指導要點提示以及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理解故事情節,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快樂,盡力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3、懂得樂於助人是一種永恆的美,並願意這么做。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講道,圖畫書不是拿來學習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而引導孩子感受愛和快樂,必會讓孩子成為內在充實、有情有愛的人。因而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快樂,盡力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故事講述帶動幼兒身臨其境的體驗人物情感;通過深入討論,游戲組合成彩虹色的花讓幼兒感受生命能輪回,美好的樂於助人精神卻可以永恆。本節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故事情節,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綱要中強調了傾聽對表達的重要作用,傾聽是良好表達的基礎,興趣是激發幼兒有效傾聽的最佳方法。在活動中,我將運用音樂的變化渲染,讓幼兒在感情的帶動下,認真的傾聽故事,理解教師的提問,表達出對作品的感受。 三、說准備: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做了以下活動前的准備工作: 1、《彩虹色的花》教學課件 2、與作品基調相匹配的音樂 3、彩紙和剪刀 4、彩虹色的花胸針 四、說教法: 遵循感受理解、體驗遷移、想像創造的閱讀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分析器,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本次活動的主旨思想,所以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了猜測討論法、直觀法、視聽講結合法、語言示範法、游戲情感體驗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1、直觀法: 直觀法具體形象,符合幼兒思維特點,幼兒接觸的繪本作品主要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閱讀的內容,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2、猜測討論法: 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3、視聽結合法: 由於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有效的將作品的講述和具有視覺沖擊的圖片結合起來,能更好的調動幼兒的感官,給幼兒形成鮮明的印象。 4、語言示範法 :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為主的,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根據研究表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於獲得最佳的早期閱讀效果。在本次活動中,針對幼兒存在的講述能力弱,詞彙不豐富的情況,作語言示範講述,能更好的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5、游戲情感體驗法: 當幼兒沉浸在對彩虹色的花逝去的感傷中時,我會運用游戲的方法讓花朵"復活",從而讓孩子們從悲傷的氛圍中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讓孩子非常具體的感受助人為樂的永恆美。 五、說學法: 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遵循幼兒早期閱讀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受官,在觀察、討論、中發展了語言能力,積累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是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學習的。那麼我設計得這節活動主要有以下部分: 六、說教學過程: (一)興趣是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最佳途徑,通過圖片對比,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出示圖片(原野上,有一朵非常美麗的花和一朵枯萎凋零的花)"小朋友,你認為這兩朵花那一朵更美麗?""老師認為凋零的這一朵也很美麗,為什麼呢?"通過幼兒的好奇引出故事。 (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在這部分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讓幼兒在層層遞進中感受故事內容,激發情感體驗。 1、採用直觀法引導幼兒認識作品的中心人物,感受彩虹色的花急於與他人分享快樂的心情。 講述至"現在終於見到你了,我多高興呀!我想跟每個人分享我的快樂。"講述到這里,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才紅色的花願意與人分享快樂的心情。 我會採用以下提問將幼兒引入第二環節:"彩虹色的花心情怎樣?她最想做的事是什麼?""可是,彩虹色的花怎樣才能完成他想做的事情呢?"從而激發幼兒繼續聽故事的願望。
㈢ 幼兒園大班教學案例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639 大班數學:能乾的小兔[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數學:能乾的小兔教學目標: 1、學習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 2、逐步形成簡單的推理能力和判斷力; 3、讓幼兒充分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教學准備:課件,作業袋(孔雀圖〈圖一〉、項鏈圖〈圖二〉、各色圓片及數字羽毛)活動過程:1、「拍手游戲」(單數一下、雙數兩下)師報數,學生拍手2、師述: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受到小猴的邀請去它家作客,瞧,小兔出發了(出... 2008-11-12 08:45:40 大班數學活動:風鈴[幼兒園大班教案] 一、活動目標:1.能較熟練的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2.根據標記正確選擇材料,並將材料進行有規律的排序。3.能清楚地講述自己操作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1.教具:標記牌一份,掛風鈴使用的衣架6個,視頻轉視儀。2.學具:每組一籃材料(木珠、吸管、雪花片、發夾、積木等若干),每人一張標記牌,一個盒子。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2008-11-12 08:44:49 大班數學活動:數花生[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數花生 一、目標: 1、通過操作及游戲活動學習1——50的按群計數,會兩個兩個地數。 2、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二、准備:大插板一塊,操作卡人手一份,花生人手一盒(50顆),音樂磁帶及錄音機。 三、過程:1、運花生,引導幼兒聽音樂數數。師:今天小熊打電話來說它的花生豐收了,我們一起開著汽車去幫小熊運花生吧。運的時... 2008-11-12 08:44:13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6的組成[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6的組成 (一)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2、通過各種智力活動學習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 (二)活動准備:1、教具:1-5的分合式,獎品若干,知識爺爺頭飾一個2、學具每樣6份:a、看圖填分合式操作卡18、筆b、紅、黃片片若干、紀錄紙、筆c、點子房、記錄紙、筆d、印有小花的紙、筆e、鈕扣每人6顆、盒子兩只、... 2008-11-12 08:43:19 大班數學活動 《和時間賽跑》[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復習認識看整點,知道時鍾的基本用途。 2、游戲的形式切入體驗時間的長短,懂的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不拖拉。 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為入小學做准備。活動准備:1、時鍾一個、秒錶一隻。2、一定數量的雪花片,寫字紙,記錄紙、筆。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鍾,調動幼兒關於時間的經驗。 (1)出示時鍾。提問: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 2008-11-12 08:42:35 大班數學活動:單數與雙數[幼兒園大班教案] 設計意圖:區分10以內數的單雙數是大班初期幼兒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採用集體教學的方法,將「兩個兩個數,正好數完的那個數是雙數」,「兩個兩個數,剩下一個的那個數是單數」等抽象詞句讓幼兒記背區分,雖然幼兒反復記背後,說得十分流利,但一遇到實際區分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時卻十分困難,不是胡亂猜測就是茫然不知所措。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孩子的生活,激發孩子... 2008-11-12 08:41:39 大班數學活動 好玩撲克牌[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學操作活動帶來的快樂,激發興趣。 2、在製作撲克、玩撲克中,認識10以內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 3、在合作操作中,幼兒協作完成任務的能力得到發展。活動准備:1、撲克牌2、「單數」、「雙數」的字卡。3、示範用做好的大牌1—10。 4、幼兒人手一份制牌紙,固體膠,小貼花。 5、製作的「打靶盤」一圈有1—10的數字。 6、1—10的數字卡片。活動... 2008-11-12 08:40:49 大班數學活動:《換位置》[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這四個方位,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 2、初步了解方位標志圖、能根據標志圖找到相應的方位。 3、聽指令做出正確反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有序細致的觀察能力。活動准備:1、課件;2、方位標志圖四張:3、拼字圖四張 4、泡沫軟墊拼成四塊「房子」。三、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出課題,激發探索慾望:1、小朋友... 2008-11-12 08:39:40 大班數學活動:左和右[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1.在活動中感知左、右,在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的同時,了解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2.通過游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活動准備:聰明表、智慧星、文具用品若干,自製的地圖、磁帶《健康歌》、錄音機等。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左右1.(放錄音《健康歌》)師:這首歌好聽嗎?喜歡這首歌的小朋友請舉手... 2008-11-12 08:38:37 大班數學:時鍾[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在復習整點半點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鍾,了解時針、分針、秒針的關系。 2、感知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嘗試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形成初步的時間觀念。活動准備:1、教師操作材料:實物鍾一個;多媒體課件。2、幼兒操作材料:自製玩具鍾和錄表人手一份。活動過程:1、引起興趣。 (1)師:今天來了一位好朋友,(出示鍾)你們認識它嗎? (2)提問:鍾面上有什麼?(時針、分針... 2008-10-24 12:30:11 幼兒大班教學反思:音樂欣賞活動反思[幼兒園大班教案] 一節音樂欣賞活動的反思楊駿我班這段時間正在開展「小小藝術家」的主題活動,孩子們欣賞了許多著名的藝術作品,如舒曼的《夢幻曲》,童話《白雪公主》、《丑小鴨》,芭蕾舞劇《四小天鵝》,京劇選段《蘇三起解》……這周我們又欣賞了徐悲鴻大師的《群奔圖》,徐先生筆下的馬兒強健驍勇的姿態和奔跑如飛的氣勢,深深震撼了我們,許多孩子躍躍欲試地想騎上這些馬兒飛奔。因此,從孩子的興趣... 2008-09-22 10:57:08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有趣的彈性物體[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有趣的彈性物體 一、活動背景 在生活中,大班幼兒接觸過許多彈性玩具,而且很感興趣,但對彈性的特徵並不十分了解,為此特設計本次教育活動。在本次教育活動中,教師准備了各種各樣的彈性物體,讓幼兒通過操作來感知彈性的特徵,並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008-03-24 16:56:02 大班語言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 語言活動:《包您滿意計程車》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豐富講述內容; 2、讓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3、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與創造性思維。活動准備:電腦、投影、課件、畫紙、筆等。活動過程: 一、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1、請幼兒看課件,引起幼兒興趣。(1)這是什麼?多麼漂亮的計程車?是誰的車呢?哦,原來這是小猴的計程車... 2008-03-24 16:54:17 幼兒園大班早期閱讀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早期閱讀《母雞蘿絲去散步》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2、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像並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活動... 2008-03-24 16:51:26 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 我愛家鄉[幼兒園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方案清江畫廊——我的家鄉活動思路:區域活動時,幾個孩子的嘀咕聲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他們圍繞著一本舊掛歷嚷嚷開了,看得出是這本已開始泛黃的舊掛歷上秀美的風光吸引了他們。確實,長陽有著悠久的歷史,秀美的風光,
㈣ 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 的設計意圖該怎麼寫
設計意圖就是你為什麼要設計這個活動,你的靈感來源是什麼。緣起是什麼。 譬如:今天的課是講《寄居蟹找新家》寄居蟹因為沙灘被污染了要去找新家,可是發現哪裡都沒有合適它的地方。 你就可以說,你是靈感來源是根據現代倡導低碳生活,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學會環保。
㈤ 幼兒園大班故事《三隻小兔》故事中有誰
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紅眼睛,一個叫長耳朵,一個叫短尾巴。 有一天,兔媽媽對三隻小兔子說:「媽媽要到山上去摘蘑菇,你們要把門關緊了,誰來也不要開門。」 過了一會,大灰狼來敲門。哚哚哚。「是誰呀?」「是我,我是媽媽。」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大灰狼粗聲粗氣唱) ...長耳朵和短尾巴跑去開門。「不對不對,你們聽,外面的聲音又粗又難聽,媽媽的聲音又細又好聽,她不是媽媽」,紅眼睛說。大灰狼去找貓頭鷹。「貓頭鷹貓頭鷹,快把我的聲音變得又細又好聽。」貓頭鷹給了大灰狼一瓶葯水,大灰狼喝了葯水後聲音變得又細又好聽了。大灰狼又來敲門。哚哚哚。「是誰呀?」「是我,我是媽媽。」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大灰狼細聲細氣唱)長耳朵和紅眼睛跑去開門。「不對不對,你們看,外面的腳又黑又大,媽媽的腳又白又小,她不是媽媽」,短尾巴說。大灰狼去找貓頭鷹。 「貓頭鷹貓頭鷹,快把我的腳變得又白又小。」貓頭鷹把大灰狼腳上的毛剃掉,又幫他把腳纏得小小的。 大灰狼又來敲門。哚哚哚。「是誰呀?」「是我,我是媽媽。」「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大灰狼細聲細氣唱)短尾巴和紅眼睛跑去開門。「不對不對,你們看,外面的尾巴又粗又長,媽媽的尾巴又細又短,她不是媽媽」,長耳朵說。這個時候,兔媽媽從山上采蘑菇回來了。她看到大灰狼在門口,就拿了一根很粗的棒子,打在大灰狼的頭上。「哎呦,疼死我了。」大灰狼跑走了。「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兔媽媽細聲細氣唱)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都不來開門。「你給我們看看你的尾巴。」兔媽媽把尾巴豎起來給他們看。「噢,真的是媽媽回來了」。長耳朵給媽媽倒水,紅眼睛給媽媽端凳子,短尾巴給媽媽擦擦汗。「你們真是媽媽的乖孩子。」「啵,啵,啵」。
㈥ 幼兒園大班 窩牛城的故事 教案
1、注意傾聽故事,體驗故事的角色心理和內在情感,正確理解故事。
內2、隨著故事容情節進入相應的心理情境,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故事理解的看法和情感。
3、感受小蝸牛勇敢、堅強、為完成快遞任務而堅持不懈的頑強精神。
【活動准備】
幻燈片、配樂、動畫。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故事。
1、孩子們,你們知道小蝸牛喜歡生活在哪裡?為什麼?
2、(圖1沙漠畫面)可是有一隻小蝸牛的家卻在沙漠里——
㈦ 幼兒園大班故事講述《祖國的生日》教學反思
國慶節快到了,我設計的《我為祖國過生日》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在我的意版料之外權。當我導入新課之後滿壞信心的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小朋友們齊刷刷的回答:「過。」「那你們記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嗎?」「我來問問你,舉手告訴老師。」
我話剛說完,突然有幾個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不記得我的生日是幾月份了?」「老師,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媽媽記得。」「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個小朋友這樣問我:「老師,月份是什麼?」把我給愣住了……
我在寫教案時也曾努力想過課堂中會發生的一些問題,可卻怎麼也想不到幼兒對自己的生日不知道,只知道生日那天有好吃的、好玩的。這是我的疏忽。是我在備課時沒有認真備幼兒,又或是我太過於追求情境創設而忽視了我將要面對的是一群只有4、5歲的小朋友,他們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月等等。這是我在教學中的疏忽,孩子們的反映我當時也挺尷尬,不知道…這時,我趕快轉移注意:「沒關系,不記得的小朋友放學後再回家問一下媽媽,好嗎?」然後我進行了下一環節對國慶節生日的講述。我知道我所創設的這個活動情境在這節課中是失敗的、不完整的。
㈧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課《小猴學禮貌的故事》的教案怎麼寫,求解答
從前森林中有一隻非常不懂禮貌的小猴子。 比如老師走到它面前了,小猴子也不上前打做問候;而且還有一次它把可愛的小白兔撞倒了,居然也沒有向小兔子表達真誠的歉意;甚至小猴子路上遇到年邁的動物,它也都不會讓路給老人先行。 對此小猴子的媽媽十分的氣憤:「小猴子,你為什麼不能好好的學習一下禮貌?」 「哼,學禮貌是一件多麼復雜和麻煩的事情啊,不如媽媽你給我一些錢,我去買一點回來不就行了嗎。」小猴子不以為是的說著。 小猴媽媽聽了自己可笑的話語,簡直說不出下文來回復。於是小猴媽媽思忖了一下,就真的給小猴拿了一些錢。 有了錢的小猴子真是又開心又高興,只見它滿臉興奮的跑到了街上的一家商店:「嘿,這里賣不賣禮貌啊?」 商店裡根本沒有回答。 於是小猴子又接著來到了第二家商店,小猴子清了清嗓子又問道:「喂賣禮貌不?」商店裡還是沒有任何的答復。 於是小猴子又接著跑去了三十多家商店,但是居然沒有一家商店裡賣禮貌。 眼看就剩下最後山羊伯伯家的商店了,山羊伯伯也是平時對小猴最好的,因此在小猴子的心中也是一直很敬重山羊的。此時小猴心想:「山羊伯伯對我那麼好,她一定會想辦法賣給我禮貌。」 於是小猴子就輕輕的向山羊伯伯問道:「山羊伯伯,你有沒有禮貌賣給我啊?」 「傻小猴,禮貌啊是只有靠自己學的,你去哪裡都買不到的。」山羊伯伯摸著小猴的頭說道。 小猴最終垂頭喪氣的回到了家中:「今天我沒有買到禮貌!」 小猴的媽媽沒有責怪小猴子,相反它說道:「跑了一天餓了吧,快過來吃飯吧。」 小猴聽後想到:「還是媽媽對我好,我應該改好好的謝謝媽媽。」 於是小猴情不自禁的對媽媽說道:「媽媽謝謝你。」就這樣一句十分有禮貌的話,從小猴子的嘴巴里蹦了出來。 猴媽媽高興的說道:「我的傻孩子,你雖然沒有買到禮貌,但是你已經學會了啊。」
㈨ 如何做好幼兒園大班故事教學
內容摘要: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對幼兒實施良好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對於大班幼兒,故事還能幫助幼兒積累一定的詞彙,對於語言能力的綜合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把握好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是選擇孩子喜歡的故事,運用適宜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故事、表達想法,從而實現故事教學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大班 故事教學 問題提出:愛聽故事是孩子天性,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大班幼兒正處於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故事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於教師而言,如何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理解故事,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大班故事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把握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選擇適宜故事。 《綱要》中明確指出大班語言領域故事與童話方面的關鍵經驗是:接觸多種題材和形式的優秀故事、童話,樂於欣賞、講述作品的內容,感受和體會情節的曲折起伏、人物心理和情感變化,作者所具有的豐富想像力;作品所具有的浪漫色彩。幼兒樂於復述、講述和表演故事與童話。另外,從故事長度來看,用於課堂教學的故事不宜太長,因為幼兒在聽故事時正處於緊張興奮的狀態,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有限,大班幼兒也不過只有15分鍾左右,太長的故事會使幼兒疲倦,失去傾聽的興奮。只有情節突出的故事孩子才會喜歡,正如英國教育學家安德普·萊特(Andrew Wright)所說,大段的描述是運用故事教學所忌諱的,用於故事教學的故事尤其如此。 因此,針對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我們在選材時,要注意選擇主題鮮明;情節曲折、起伏;能刻畫一定心理活動的故事,特別要側重感悟人物心理和角色性格特徵。如故事《等明天》、《白雪公主》、《老狼整容》、《猜猜我有多愛你》、《金雞冠的公雞》、《胖嫂》、《小熊請客》等。 二、認真分析故事,做好經驗准備。 教師在選擇好故事以後,應全面分析故事,找出影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關鍵詞和句,並對幼兒進行前期經驗的豐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名詞、動詞已經不再難以理解,難點則是對形容詞的把握和體會,如故事《金雞冠的公雞》中,黑黝黝、高聳聳、急騰騰,幼兒初次接觸,不易理解,活動前,則可藉助高山、河流的圖片幫助幼兒熟悉、理解這些形容詞,為幼兒順利傾聽、理解故事做好鋪墊;再如,故事《等明天》中有一句話「難道今天不就是你昨天說的明天嗎?」孩子很難理解這句話,因此,在活動前,我向幼兒介紹「昨天」、「今天」、「明天」是三個好朋友,並與幼兒玩游戲「猜猜這是誰?」在游戲中幼兒很好地理解了這三個詞的關系,在傾聽故事時,也能輕松理解這句話。 三、圍繞核心價值,設計故事教學 活動的設計是故事教學的關鍵,語言教學環境下的「聽故事」不同於作為娛樂消遣的「聽故事」,後者主要是用於「聽」或「樂」,除了這些別無其他的目的;而前者主要是「寓教於樂」,「教」才是目的,圍繞故事所展開的各項活動是達成「教」這一目的的途徑。 首先應明確故事教學的核心價值:傾聽—理解—表達。教師應把握好核心價值來組織、設計故事教學。 傾聽:傾聽是幼兒接觸、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徑,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幼兒有效注意力的時間,為幼兒創設一定的情境,引發幼兒的傾聽慾望。一棵大樹、一座房子,幾件簡單的道具就能營造出森林等與故事有關的情境,便可將幼兒帶入故事中。在傾聽故事前,教師還可以提一個問題,讓幼兒有目的傾聽,提高清廷的目的性。如在執教故事教學 《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我用小兔手偶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幼兒聽故事的慾望,並且提問:「小兔要上床睡覺了,它問了兔爸爸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是什麼問題嗎?」由問題順利過渡到第一遍傾聽,孩子們帶著問題、帶著疑惑,聽故事的慾望更加強烈了。 另外,幼兒在傾聽故事時,教師要正確、恰當的使用教具。第一遍傾聽,教師可藉助故事中主要的形象的手偶,如《猜猜我有多愛你》中的小兔子、《老狼整容》中的老狼手偶,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在第二遍傾聽時,教師則可利用反映故事的大背景圖及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圖片,讓幼兒整體感受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在第三遍傾聽時,教師可變換用可操作的拉線教具、插入式教具。每一次傾聽,教師藉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給幼兒不同的視覺感受,讓幼兒每一遍傾聽都有新鮮感,情緒高漲。 此外,幼兒在第一遍傾聽故事時,教師最好採取自己講述的方式,利用語調、表情感染幼兒;在講述時,教師還可以做相應的動作,肢體語言的運用可以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 理解: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得到相關經驗的提升,提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教師應明確每個問題的提問目的,做到問題要有針對性、遞進性、個體差異性。第一遍傾聽後,教師可根據故事的名稱、人物角色進行提問;在第二遍傾聽後,教師可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並且注意追問,提升問題的遞進性。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提問簡單、直接的問題,幫助幼兒梳理信心;對於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根據幼兒原有經驗,利用問題引導幼兒思考、提煉。 活動前詞彙的豐富、適當故事中難以理解的詞彙都可為幼兒理解故事掃除障礙。 表達: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為幼兒設計表達活動。對於大班故事教學,往往會涉及到一些社會性目標,因此教師可讓幼兒結合自身感受和經驗,談一談「如果你是**,你會怎麼做?」、「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等。若以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作為目標,教師則可為幼兒准備頭飾,創設情境,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復述語句。教師還可以用延伸活動,讓幼兒在表演區進行故事表演,從而理解、表現故事中角色的性格,復述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如《小熊請客》。 總之,幼兒園大班故事教學,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遵循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在傾聽、理解、表達中得到語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