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優秀科教學案

幼兒園優秀科教學案

發布時間:2020-12-24 11:06:27

⑴ 幼兒園的教案怎麼寫完整版的

一份完整版的幼兒園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的選擇、目標的確定、流程設計、教具准備和教室的准備這五個點,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

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裡,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

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准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准備既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

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里寫到的准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准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准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准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說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准備

4、活動過程

總結: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松、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⑵ 一個完整的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有哪些步驟

幼兒園語言教學設計7篇 1 猴子撈月亮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戰勝大灰狼的辦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義。 2、讓幼兒了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驗哈哈鏡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鏡里的不同變化。 活動准備: 放大鏡一個、凸透鏡一個、《神奇的玻璃》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流程: 1、師生談話: (1)小朋友你見過什麼樣的玻璃?(幼兒自由討論) (2)小白兔也有一塊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嗎?(從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掛圖請幼兒欣賞,老師講述故事並提出問題: (1)小白兔在玩時撿到了什麼? (2)他有什麼驚奇的發現?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個什麼好辦法。 3、出示放大鏡。 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從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處,知道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然後啟發幼兒討論:怎樣利用這塊「神奇的玻璃」戰勝大灰狼。 4、看圖書聽故事。 老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邊看圖畫邊聽故事《神奇的玻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提出問題: (1)小兔子是利用什麼辦法嚇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打敗大灰狼? 5、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啟發幼兒繼續探索「玻璃」的神奇之處:看近的物體時,物體變大,離得遠就會變小,而且物體是倒立的。這種「玻璃」就是凸透鏡。 (2)組織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講述:小朋友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鏡子,請幼兒討論;然後交流凸透鏡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師生進行討論: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鏡的模樣和用處,想一想你們還見過其他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討論回答)然後老師總結:平面鏡、凹透鏡、哈哈鏡等。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鏡的用處嗎?那我們去三樓的哈哈鏡那裡認識一下它吧,鞏固對哈哈鏡知識的掌握。 3 醒來後的驚喜 活動目標: 1、能細致地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徵,大膽想像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愛。 活動准備: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副 3、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圖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麼?爸爸和叔叔在幹嘛?你從哪看出來的? (2)圖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3)圖3 畫面上都有誰?兒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動作時什麼樣的?代表什麼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抬到哪兒呢? (4)圖4 設置懸念 a出示沒有背景的第四幅畫,請幼兒說說;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兒子,醒來後會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將自己「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同伴聽。 b出示有背景的掛圖,請幼兒講述:這是什麼地方,景色怎麼樣?兒子心裡怎麼想?爸爸為什麼躲到樹後面? c教師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並用動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裡玩正是兒子的心願,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可以鼓勵幼兒做個相親相愛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延伸: 怎樣對父親表達自己的愛 4 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樂的心情。 活動准備: 呼啦圈、《快樂的小公主》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課題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玩過呼啦圈?玩呼啦圈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想不想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的好夥伴呢? 2、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不開心會對身體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會擔心,所以我們要讓自己開心快樂,並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並提出以下問題: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公主住在哪裡?她為什麼不開心?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啊? 2)小公主後來找到快樂了嗎?她是怎麼找到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在哪裡呢? 2、教師再次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藉以加深幼兒的記憶。 3、教師出示掛圖《快樂的小公主》,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快樂呢?如果自己的小夥伴和家人不開心,我們要用什麼方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活動延伸: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快樂的方法,幫助自己和他人,讓所有人都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生活。 5 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感覺。 2.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 3.通過老公公動作及表情進行故事表演,激發表演興趣,提高表演能力。 4.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活動准備: 圖四幅,道具:草帽若干,扁擔一根,《猴子學樣》的伴奏磁帶,樹,猴子面具 活動流程: 1.出示猴子面具,它是誰?現在將有一群猴子在樹上玩耍,它們發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到底是什麼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2.出示圖一:你看到了什麼,老公公在干什麼?老公公挑著一擔帽子到城裡去賣,坐在大樹下面睡覺發生了什麼事? 3.出示圖片二:猴子在樹上為什麼又蹦又跳,它在干什麼?老公公看到了,老公公怎麼說,為什麼那麼急,老公公會對猴子說些什麼?猴子有沒有把帽子給老公公? 4.出示圖三:老公公急得那樣後怎麼做的,猴子看見了會怎麼做?猴子為什麼看見老公公這樣做它也這樣做?老公公開始想辦法了,結果如何? 5.出示圖四:老公公又想出更好的辦法使得帽子得以回返,什麼辦法呢? 6、通過音樂欣賞故事:將每幅圖中的關鍵詞語「抬頭、

⑶ 幼兒園科學活動優秀教案 影子是怎麼來的

設計意圖:影子一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將科學教育融於幼兒生活中是新觀念的體現,本活動意在讓幼兒了解影子與光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對影子的好奇與興趣,學習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通過讓幼兒親自實驗發現影子的秘密,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豐富幼兒對影子的進一步認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的探索有關影子的秘密 2、引導幼兒通過一系列觀察實驗活動,自己探索發現「光被物體擋住就會出現影子的現象 3、使幼兒通過夥伴間的交流對影子的形成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提升 活動准備:室內暗光布置,手電筒或照明燈人手一個,部分動物玩具、塑料玩具、透明和不透明的畫、帶顏色的圖片,長方形的紙盒一面開口,並在上、左、右設有長方形的口 活動過程: 一、開始:手指游戲(五隻猴子盪鞦韆) 師:小朋友看,除了我們的手指在做游戲還有誰也在做啊?引導幼兒說出手指的影子,小朋友還見過別的東西的影子嗎?你都見過什麼的影子?幼兒自由起來說自己見過的影子 師:小朋友見過這么多的影子,那誰知道影子到底是怎麼來的? 討論:分組交流自己見過的影子,調動每個幼兒的已有經驗,講出自己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各樣的影子。 (評析:從孩子的認知出發,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暢所欲言,發展語言和思維的同時引發對影子的興趣,從中不斷的交流探討)。 幼兒自由起來說影子是怎麼來的 師:剛才說了那麼多關於影子的秘密,小朋友們想不想親自去找一找影子的秘密呢? 二、基本過程:動手操作,感知影子 1、觀察:幼兒拿出手電筒和玩具分組作影子的實驗,看看發現了什麼?(教師參與其中) 師讓幼兒到燈光前自己選擇各種動物玩具演示,發現光與影子的關系。 2、引導幼兒拿手電筒照玩具和手,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影子與物體和光三者的關系。 教師可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讓光照在牆上——沒有影子,用手擋在手電筒的前面的時候,——手的影子就會出現在牆上,關上手電筒光沒有了——牆上就沒有手的影子了,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發現的影子秘密,教師小結:當有物體擋住光時才會有影子,影子是隨著光的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的 (評析:實踐出真知,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積極的討論交流和細心的觀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奧秘) 3、引導幼兒了解有光才會有影子:只有在有光、有擋光的物體時才有影子,這是產生影子的二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啟發幼兒發散:還有什麼樣的「光」能照出影子,如太陽光、月光、燈光、燭光等。 4、添畫影子 師:有一隻小貓找不到它的影子了,它的影子在哪兒呢?教師用蠟筆添畫小貓的影子,三個不同方向的光照在小貓身上,其影子的位置也不同 幼兒為物體添畫影子(將玩具或實物畫在紙上,畫上太陽光),師和幼兒通過實驗操作檢查添畫的有無錯誤 5、 播放有關影子知識的錄像:影子的形成,了解影子的形狀、長短是隨著光照方向的變化而變化的,影子和光的照射有著密切的聯系----光的位置變了影子就變了:

⑷ 幼兒園 小班優秀的特色公開課教案祥案有哪些

幼兒園小班健康抄教案,小班健康活襲動教案,小班健康優秀教案以及健康公開課教案
我相信你自己一定有教案!你不茹把手中的教案練好,然後把自己的勇氣和信心拿出來,展示平凡的自我,會更好!公開課的建議:1、首先把學生的紀律一定好控制好,只有這樣才能把課程進行下去,控制紀律地方法:綄路不可少,鼓勵不能少,再就是個人的臐髦絕活2、課程內容的連貫性要好,直接反映你對工作的態度3、課後總結和有必要,給家長或者園長感覺你有始有終4、自己的穿著和打扮...

⑸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科學教案有哪些

活動目標:
1、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探索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2、懂得健康飲食,保護消化器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人體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准備: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大圖、各消化器官的卡片每人一份、西紅柿每組一份、小勺每人一個
幼兒已有相關知識和經驗分析:
大班幼兒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和物品,對自己不太喜歡的食物就會排斥。因此,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暴飲暴食、挑食、厭食、狼吞虎咽、不愛漱口、飯後劇烈運動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他們不但愛問「是什麼?」還想知道「怎麼來的?什麼做的?」對自己的身體更是感到非常神秘。尤其是:我的身體里都有什麼?它們各有什麼作用?食物是如何變成大便的?對於這些問題孩子們會刨根問底,往往家長缺乏耐心,不講究方式方法只是草草地、枯燥的給孩子進行講解,使孩子似懂非懂。大班幼兒的小肌肉運動技能得到發展,雙手更加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了,他們越來越喜歡那些能夠滿足自己動手慾望的操作性活動。這時,具體形象的動畫展示和動手操作的探索性活動就為5至 6歲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海洋的大門。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激發興趣
臉蛋圓圓像蘋果,
酸酸甜甜營養多,
可以把它當菜吃,
又能將它做水果。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這是什麼呢?(謎底:西紅柿)
評析:利用形象的謎語導入,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大大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播放課件 鼓勵探索
師:今天,西紅柿要到奇奇的身體里進行一場神秘的旅行,你想不想知道它都去了哪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認識消化系統,初步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A:西紅柿旅行的第一站到了哪裡?它有什麼變化?它是怎麼變的?
(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重點說出牙齒嚼碎西紅柿,並請幼兒進行模仿。)
B:西紅柿被牙齒嚼碎後,通過哪個地方滑下來?食道像什麼?
(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形象記憶來幫助幼兒理解食道的樣子和功能。)
C:西紅柿經過食道來到了哪兒呀?它在胃裡發生了什麼變化?怎麼變的?
小結:胃就像一個大口袋,胃會蠕動是為了把口袋裡的食物磨得更細更爛,便於人體消化吸收。
D:被磨成漿的西紅柿接下來來到了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的?它在這里有什麼變化?
小結:小腸是彎彎曲曲的,就像一個加工廠,把營養和水分全吸收了。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就小腸的樣子和功能和教師形成互動式討論交流,及時讓幼兒做出補充和申辯,充分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表現,讓幼兒獨立描述問題並接納正確的補充意見。)
E:最後西紅柿到了哪裡?在這里它又有什麼變化?
F:大便通過什麼排除體外呢?(肛門)
評析: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幼兒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欣賞食物通過人體各個消化器官的順序和變化,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加深了幼兒對人體消化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在全體幼兒和教師的討論交流中,本節教學活動的重點(認識人體消化系統)和難點(探索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迎刃而解。
3、交流討論消化器官的位置。
教師展示人體消化系統的大圖,幫助幼兒鞏固記憶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討論各消化器官所在的位置,並在自己的身體上找一找,教師安靜巡視,進行適時指導。)
三、提供材料 嘗試操作
教師提供各消化器官的操作卡片,請幼兒按西紅柿旅行時經過的地方進行排列,教師進行安靜巡視,輕聲交流,適時指導。
(幼兒從小筐里取出消化器官卡片,按照消化系統的位置,擺放好各個消化器官,鼓勵幼兒對照自己擺好的消化系統圖片,用語言口述西紅柿旅行的全過程。)
評析:將人體消化器官製作成能夠拆分、組合的卡片形式,以此來調動幼兒動手操作的慾望,把幼兒記憶中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更大程度上鞏固了幼兒對消化系統的認識。
四、品嘗食物 延伸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怎樣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
2、提供西紅柿,讓幼兒品嘗,感受食物旅行的奧秘。
評析:以品嘗西紅柿作為本節科學集體教育活動的延伸,調動了幼兒多感官參與的積極性,使幼兒通過欣賞、討論、交流、操作、品嘗等體驗,輕松地了解到人體消化系統的奧秘,使整節集體教育活動快樂地結束。

⑹ 幼兒園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 要注意些什麼

幼兒教師從事的幼兒保教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結構,並接受專門的教育、培養及訓練。但僅僅具備這些知識和技能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重要和更為根本性的問題——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涉及到幼兒教師知識和技能發揮作用的方向、程度及性質等問題。

幼兒教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的教育理念往往又容易成為被忽視的一個方面。教師的教育理念之所以特別重要,就在於具有相同或相似知識和能力結構的教師,如果他們所持的教育理念有差異,其教育效果就會有天壤之別。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理念是教師的根本素質,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生發出來的教育行為、教育方式、教育態度、幼兒觀和師生關系觀等構成了幼兒教師素質的重要方面並在實際上成為影響和教育幼兒的重要中介。

如此,教育理念在幼兒教師的保教工作中就發揮著統帥和引領的作用。教育理念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也決定了幼兒教師轉變傳統陳舊教育思想觀念,樹立新的與時代發展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的教育觀、教學觀、保育觀、管理觀、質量觀、幼兒觀、家長觀和師生關系觀等。

幼兒教師到底要樹立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基於對幼兒教師工作性質和特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及當前學前教育理論發展趨勢等的認識,這種新的教育理念應該包含以下要素和要求:

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幼兒教師要以幼兒為本,以促進幼兒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幼兒園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活動主導」的教育理念。教師要認識到游戲活動是幼兒階段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幼兒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在活動中得到身心發展;同時,樹立「從做中學」和「活動主導」的教育理念還有助於克服當前在幼兒園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小學化」等不良傾向。

「因學而教」的教育理念。教師要認識到幼兒的學是教師教的依據和原因,幼兒教師的教要基於幼兒的學,為了幼兒的學並促進幼兒的學。

「個性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與其他幼兒相比,都有自身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成長成才之路以及學習方式和風格。因此,教師要尊重、保護和發展幼兒的獨特性,把幼兒的獨特性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而與此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就是個性化教育,使幼兒得到有差異的發展。

素質教育的理念。教師要通過組織各種教育活動促進全體幼兒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自身從事教育的追求與理想。

新的職業角色的教育理念。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擺脫「知識傳授者」傳統職業角色的束縛,確立幼兒教師是幼兒發展的促進者、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幼兒園保教工作的研究者、良好幼兒教育環境的創設者和社區型幼兒教師等新的職業角色觀。這是因為職業角色不同的背後蘊藏的實際上還是教育理念上的差異。

總之,教育理念在幼兒教師的保教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又因為其內隱性往往被忽視。因此,當前重視幼兒教師科學教育理念的培育和形成既有重要性,又有針對性。而在當前,樹立學前教育新理念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通過教育理論的傳授與普及,在提升幼兒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過程中促進他們樹立新理念。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優秀科教學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