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健康活動結束環節教師應注意哪幾點
幼兒園教師在健康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積累扎實的有關幼兒生理衛生和心理內衛生的科學容知識,這是進行健康教育的前提。幼兒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知識背景,實施過程中十分強調信息傳播的科學性和准確性。比如,要幫助幼兒增加對人的身體的認識,教師必須掌握相應的知識,充分了解人體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稱、構造、功能及如何保護,並且能深入淺出地表達,教師還必須能夠及時糾正幼兒錯誤的、模稜兩可的回答。
2、在進行任何一個健康教育活動時,教師都必須思路清晰、表達准確。教師頭腦中對「今天為什麼要選這個課題?」 「重點是什麼?」 「要解決什麼問題?」等要有一個明確的思路,並預先設計好教學語言。教師的思路是否清晰、表達是否准確直接關繫到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成敗。
3、教師要掌握並運用幼兒健康教育評價的一些主要方法。比如:1自我報告,讓幼兒報告個人與健康教育項目有關的認識、興趣和行為等,常用於了解幼兒的飲食習慣,進餐次數,食物偏好等。2問卷調查,採用問卷向家長和教師進行調查,了解幼兒在健康教育實施前後的認識、態度及行為等方面發生的變化。
② 幼兒園健康教育內容
1、生活衛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餵奶、大小便、睡眠、活動與鍛內回煉方面的要求答容及注意事項;
2、飲食和營養衛生教育:如飲食不過量、飯菜多樣化、按時進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衛生知識教育:如保護眼睛、牙齒、耳朵,糾正不良的習慣等;
4、預防意外傷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亂玩弄電器、不放煙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美育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如培養小孩健康的審美情趣,做到形體美、行為美、語言美。
(2)幼兒園健康教學基本環節擴展閱讀:
在正規的幼兒園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內容類別是:身心健康、動作發展、生活自理,安全防護。
以3歲幼兒為例主要有
1、讓幼兒感受到開心,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學會不挑食,知道生病要吃葯、打針;懂得保護五官的基本方法。
2、具有自己洗手、喝水、吃飯、入廁穿脫衣服、收放玩具等生活自理能力;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3、不跟陌生人走,懂得粗淺的自我保護常識和方法。
4、練習舀、抓、傳、切、按、到、旋、夾、折、扣等小肌肉動作;練習一按指令走、四散跑、怕、滾球、拍球等為主的基本動作,體驗參與體育游戲的樂趣。
③ 幼兒園開展的健康課程,主要都講什麼
幼兒園目前開展的健康課程,對於孩子的健康以及安全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幼兒園的兒童,很多是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所以幼兒園的主要健康課程的重點也在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安全知識上。
孩子通過對健康課程的學習,可以慢慢地培養一些生活中的基本能力,同時讓孩子具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開展的課程。
孩子的健康課程父母也要積極地參與進來,不光靠幼兒園的教育,孩子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手把手的教學,讓孩子學得更快,進步得更快。
④ 如何開展幼兒園健康教育
一、樹立正確的幼兒健康觀
首先,我們通過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及具體的衛生保健知識,使廣大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樹立了「身心並重」的幼兒健康觀,從而進一步認識到身體健康是幼兒身心健全的基礎、心理適應是幼兒身心健全的關鍵,這就為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其次,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幼兒健康教育講座,使他們了解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促使他們主動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兒的健康教育工作,實現家園共育。
二、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
首先,通過安全和禮儀品格等健康教育活動課向幼兒傳播健康知識。筆者認為,在幼兒園開設幼兒安全和禮儀品格教育活動課,是幼兒學習和了解健康知識的重要途徑。由此幼兒園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對小、中、大、學前班的幼兒進行安全和禮儀品格教育。如:小班的活動「不跟陌生人走」「禮儀三字經」「禮貌用語」;中班的活動「不離開大人和集體」「禮儀三字經」「學會傾聽」;大班的活動「一日三餐有學問」「我不怕困難」;學前班的活動「認識我的身體」「火災發生了怎麼辦」等等,還可以適時組織幼兒進行安全防火、防震演練。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積累健康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健康態度,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學會自我保護,促進他們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全個性品格的養成,從而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
其次,把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他教育領域之中。如:在繪畫和看圖書時,提醒幼兒坐姿端正、握筆正確、手眼保持一定距離;通過語言活動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使他們說話禮貌、注意傾聽、清楚表達;通過藝術活動抒發幼兒內心的情感,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三、在生活中讓幼兒養成健康行為
首先,讓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養成健康行為。一是讓幼兒養成文明禮貌習慣。如: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禮儀小天使」活動,在早晨入園時讓身披綬帶的「禮儀小天使」站在幼兒園門口引領小朋友們問老師好;在晚上離園時讓「禮儀小天使」引領小朋友們說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等等。二是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進餐時要安安靜靜、細嚼慢咽;午睡時睡姿為右側卧或仰卧等等。三是讓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如:大班的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帶;學前班的孩子要自己疊被子等等。另外,我們還通過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等環節,培養幼兒熱情、勇敢、自信、自我保護等一些健康行為。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一是通過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對幼兒進行健康行為養成訓練。如:讓幼兒自己洗臉、刷牙、洗腳、洗手帕,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二是通過召開家長會或利用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主動配合幼兒園共同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如: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早晨要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晚上要按時睡覺等等。
總之,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必須為幼兒創設健康的物質生活環境和心理生活環境,要扎扎實實、堅持不懈地做好幼兒園的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使他們從小就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格,學會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⑤ 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的目標分為哪幾個方面具體有哪些
分為以下4個方面: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證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具體內容:
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密切教會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在體育活動中心,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觀、樂觀、合作的態度。
指導要點
1、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替代,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3、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4、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它物品,愛護公務和公共環境。
5、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
⑥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主要內容
1.生活習抄慣和能力。襲包括盥洗的有關知識、方法和技能,穿脫衣服的有關知識和技能,保護個人和周圍環境清潔衛生的有關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生活作息的有關知識和習慣,學習習慣,飲食衛生 的習慣,坐、行、站、立的正確姿勢,等等。
2.飲食與營養。包括飲食的有關知識和技能,常見食物的名稱及其營養知識,營養與健康的關系,膳食平衡的簡單知識,等等。
3.人體認識與保護。包括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其主要功能,保護器官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預防接種的有關知識和態度,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和治療,常見外傷的簡單處理知識和方法,預防齲齒及換牙的有關知識,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等等。
4.保護自身安全。包括生活安全常識,活動安全常識,葯物安全常識,應付和處理意外事故的簡單知識與技能,自我保護能力,等等。
⑦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幼兒園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衛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餵奶、大小便、睡眠、活動與鍛煉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2、飲食和營養衛生教育:如飲食不過量、飯菜多樣化、按時進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衛生知識教育:如保護眼睛、牙齒、耳朵,糾正不良的習慣等; 4、預防意外傷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亂玩弄電器、不放煙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美育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如培養小孩健康的審美情趣,做到形體美、行為美、語言美。
⑧ 幼兒園健康領域要用到哪些教學策略
(1)環節的設計
第一,環節的流程。幼兒園健康教學活動有五大類活動類型,包括體育教學、安全教育、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飲食營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每個類型又有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方法,現在就幾個典型的活動形式舉例說明。
①體育活動(三個基本環節)
體育活動的目標:幫助幼兒進行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最有效途徑。具體內容包括:基本動作基本體操、體育游戲、器械活動等。
體育教學活動環節:一般包括開始部分、中間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個部分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任務,開始部分是承擔組織幼兒注意力、參加活動興趣、明確活動任務、帶動幼兒活動身體、做好准備工作的任務,時間大約3~6分鍾,占整個活動時長的10%~20%;基本部分是承擔學習新內容、新知識的任務,當然,這個過程需要通過游戲的形式、有效的組織,做到循序漸進、動靜交替,達到幼兒主動、積極參加活動,鍛煉身體、豐富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時間大約21~24分鍾,占整個活動時長的70%~80%;結束部分承擔評價活動、總結經驗、整理器械、放鬆身體的任務,時間大概3~6分鍾,占整個活動時長的10%~20%。
②安全教育(四個基本方法)
安全教育的目標:幫助幼兒樹立有關安全的意識,學習必要的安全常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具體內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防觸電防溺水安全、玩具安全、生活安全等。
安全教學活動的方法:情境再現法,也就是把安全教育出現的問題,用各種光碟、圖片等方法再現事情發生的情景,讓幼兒有切身的感受,指導不正確做法的後果,適當約束幼兒的行為,達到教育的目的;案例分析法,也就是把在幼兒當中常常發生的事情,認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知道危害,進而能夠選擇正確的游戲玩法;對比判斷法,也就是把正確的知錯誤的事件同時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判斷分析,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知道遵守游戲規則;日常滲透法,也就是把安全教育和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隨時提示幼兒,並能夠和日常行為規則聯系起來,寓教育於一日生活之中,會得到更多的驚喜。
以上方法,可以在一節教學活動中結合活動內容,進行篩選,選取最恰當的方法,為完成目標服務。當然還可以根據教師自身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只要能夠完成教學活動目標,促進幼兒的發展和安全意識的形成,方法是可以隨教學需要隨時調整的。
③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三個注意事項)
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的目標:幫助幼兒改善對待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有益於社會的健康行為何習慣。具體內容包括:生活衛生、情節衛生、環境衛生、器官保護等。
身體保護與自理能力教育的注意事項:一貫一致的要求,也就是教師、家長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都要有統一的常規要求,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隨成人喜好和意願隨意改動既成事實的常規要求,否則幼兒自理能力和常規的培養會出現反復;集體個別相結合,由於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遺傳、素質和習慣都有差異,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既要照顧所有幼兒,又要有個體的教育,二者有機結合可以使幼兒逐漸融入集體之中,和集體統一起來,慢慢形成班級常規和符合要求的行為習慣,有效完成教育目標;示範講解的妙用,很多時候教師為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教學活動中不再強調示範講解的重要性,以避免一教一學給幼兒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對於示範講解,需要教師巧妙利用,不著痕跡地起到幫助幼兒形成正確概念的作用。
第二是圍繞目標和內容的需要設計,任何活動的設置都不能形成模式,健康教學活動也是一樣,雖然有一定的環節設置模式,但是具體到某一個活動,還是要根據目標和內容的不同來置,這樣才符合幼兒發展、活動特點以及活動中教師教育智慧體現的需要。
(2)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教學環節不宜過多。雖然健康教學活動的環節可以隨著實際需要及時作出調整,但仍要遵循環節簡單、明確,利用組織的互動原則,因為健康教學活動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其中動作練習、安全教育都需要幼兒親身的體驗和感受,若是走過場,則看似熱鬧,實則沒有達到目的。因此,環節設置一定注意簡介明了,為完成目標服務。
第二,要做到動靜交替。健康教學活動不同於其他領域教育活動的重要之處是需要教師准確示範動作,幼兒參與的高強度、高密度的練習,此外還需要幼兒自我保護以及安全教育等問題。因此必須做到動靜交替,否則教師和幼兒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目標,教師在動靜交替中放鬆和緩沖是活動中必須要有的。
第三,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環節設置。在設計健康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十分清楚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各個環節應圍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進行設計。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能夠很好地完成健康教學活動目標。
⑨ 幼兒園五大領域中,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什麼
幼兒園健康教育: (一)保健方面 1,日常生活習慣 2,飲食與營養 3,身體認識與保護4,自身安全 (二)體育方面 1,基本動作發展 2,基本體操和隊列隊形 3,器械類活動和游戲 4,形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
⑩ 淺談如何上好幼兒園健康課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所以上好一堂健康課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內容選擇上
我選擇的是幼兒健康教育體育鍛煉方面的教育內容,通過組織《好玩的報紙》體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鍛煉幼兒跳、投擲、鑽動作的協調靈活,同時用報紙作為活動的道具,讓幼兒探索報紙的玩法,並從小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知道要保護環境。
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身體發育的水平不同,健康課要達到的目的也就不一樣。所以教師在選擇內容時,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健康課。幼兒健康領域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身心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事件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健康的經驗和視野」。
二、在活動設計上
1、首先要把握好活動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同。把握好幼兒的最佳的接受狀態,使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
2、導入要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我在設計活動時採用今天帶小朋友去大山裡探險的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更好地跟著老師進入活動。
3、活動設計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在設計《好玩的報紙》活動時的開始部分為熱身活動,熱身活動能減少幼兒在運動中扭傷,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基本部分設計了三個小環節,老師用跳過小河、鑽山洞和投小石頭的情景引導幼兒,並教給幼兒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幼兒學會跳、鑽和投擲的動作技能。最後是放鬆環節,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教學過程各環節的聯系緊密,要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並合理分配時間,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
三、在活動組織時
1、教師要喜愛幼兒,教態要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不啰嗦。教師在活動前進行充分地准備,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把握教學重難點,准備要使用的教具。在活動時要把握好時間,組織要緊湊,不拖沓。在活動中注意到每一個幼兒,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用恰當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2、活動離不開幼兒的主動參與,要運用不同的方法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為他們提供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學會自主選擇。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機會,給予幼兒適度的挑戰,讓幼兒學會自主探索。
組織好一節健康課,教師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探討,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使自己所上的每一節活動課都是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