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0-12-24 04:57:46

1.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游泳的作文教學,你一定要抓住嗯,選材還有一節標簽力的題目

2. 如何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摘 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作文成績、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夠非常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對於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教師應當不斷尋求創新途徑,在努力提升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同時,實現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創新 1.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1)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不夠重視。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寫作技巧訓練,而沒有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對於小學生的寫作來說,真情實感的表達比寫作技巧的提升要更重要。但是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仍然採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句式、語法、用詞、文章構造等放在了作文教學的首位,讓學生感覺作文寫作非常枯燥乏味,而沒有重視思想感情的表達,久而久之便導致學生對作文寫作失去興趣。 (2)過分注重作文的思想深度。在進行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而過分重視作文中的思想深度,硬性要求學生在作文的最後一段要進行全文中心思想的概括總結,或者要通過歸納等方式升華全文的中心、主旨。這樣的規定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不盡合理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像成人一樣形成完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過分要求思想深度,難免出現「假深沉」的問題,學生只會模仿一些思想有深度的文章,說一些空洞或華麗的語言。這樣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也不利於學生心靈的成長,久而久之還有可能讓學生抵製作文寫作。 (3)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作文是將學生的真情實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展現的是學生的情感世界和內心活動,但是當前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過分強調自身評價的作用,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問題帶來的結果就是學生為了迎合教師說假話,而不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2.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 (1)加強作文選題的創新,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之前,應當注意培養學生先擬定題目的良好習慣,而盡量不要採用命題作文的形式,因為命題作文非常容易束縛學生思維,讓文章變得常規化,沒有新意。特別是當前一些教師喜歡將一些優秀的作文範例讓學生閱讀和學習,導致學生的想像力受到限制,寫作思路也越來越窄。當前作文教學的創新就是要做到努力開拓學生的思維,找到有新意的寫作切入點。

3. 如何構建良好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作文時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馬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

1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3.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4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4.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幾點建議

寫作來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自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往往被當作衡量其語文水平高低的標准之一。以三到六年級學生為教學對象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整個寫作教學的關鍵階段,是從寫話到寫作的過渡階段。自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從理論到實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進步。這是許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通過調查也發現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其中有的是陳年痼疾,有的卻是新環境下產生的新問題。 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內涵、目標和基本要求入手,結合國內外習作教學的研究現狀,通過分析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問題背後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論文共分為六個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問題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第一部分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進行概述。主要說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內涵、目標和要求。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國內外作文教學的研究現狀。概括出國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理念,並從教學理念、教學實踐及教學理論三個方面分析國內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研究狀況。

5.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幾點心得

小學的作文教學對學生以後的學習、工作、日常生活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現今,「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害怕寫作文」是對大多數小學生面對作文的深刻描繪。那麼,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呢?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進。

一、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讓學生具有一雙慧眼

小學生的生活是「家庭—學校」式生活,這種生活模式導致其所見所聞有限,下筆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時間長了就產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因此,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能結合自身觀察和經歷寫好作文,語文老師就要讓其養成熱愛生活、熱愛觀察的好習慣。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習作二——「將你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習作」。民風民俗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傾聽別人的談話、自己的課外閱讀以及親身感受了解到一些節日習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還有新穎別致的民間工藝品等,就絕不會在寫作時無話可說。所以平時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雙慧眼,而且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學生擴寬信息來源渠道,多方面、多視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強日常口頭作文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經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口頭語言發展優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因此,在日常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這一特點,讓學生多說,在多說的基礎之上再讓學生寫作,而且說的方式可以多樣化。例如,同桌對說、個人自說、班內交流等,說的內容也不僅僅是作文的實質內容,可以包括選題的原因,大致的提綱等。我們現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就非常重視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即口頭作文的訓練,任何一篇習作都是要求在與大家交流的基礎之上,然後再進行習作。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其效果是明顯的,通過說和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了,而且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漸漸提高。

三、重視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習慣

杜甫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關鍵。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習作四要求學生「以『學會生存』四個字進行聯想,說說從報紙、雜志、媒體上所了解到的有關自我保護的事情,我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如何應對,並行文」。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沒有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沒有通過閱讀搜集必要的信息,那麼進行口頭交流以及寫這篇作文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通過導讀、課例點評、讀寫例話、基礎訓練等環節教會學生讀書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課外還要多開展讀書活動,給學生指定相關書目,例如國內外的名著,讓學生學寫讀書筆記。

四、改進作文評改模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

小學生對於外界的評價是非常重視和敏感的,老師應重視作文的批改工作,並通過批改工作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現階段比較理想的評改模式是:首先,學生自評,學生初稿一般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例如未考慮到詞語的錘煉、修辭的應用等,通過自己檢查推敲,一般是可以發現的;然後,同學間交互評改,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無拘無束,可以充分闡述彼此的見解,通過彼此的互相評價,無疑能給自身以啟發,進而對習作進一步修改;最後,教師在前兩次評價的基礎上給予認真的評價,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表揚其文中的閃光處,用商量討論式的語言指出文中的不足,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評語也能讓學生容易接受,之後會更加仔細地進行推敲,對文章進行完善。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點,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才能真正獲得較好的成效,進而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6.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怎樣進行習作教學

可以從以來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自學: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要樹立學生的自信,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如:開展豐富的交流活動、積極向報刊投稿、列印學生的作文成冊,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成就.

2、備課要有創意
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意、有創新的部分,並把有創意、創新的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

3、指導要從細處入手、點滴抓起
教師要在平時就要注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提高認識.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要求學生善於思考,勤於積累,平時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目,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

7.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張霞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1.做過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
2.看了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
3.聽到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心裡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但往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
5.讀了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麼,組織他們寫什麼,主要是指讀了什麼「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麼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己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
二、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1.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
3.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作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麼就會喚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
三、重視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感受觀察給習作帶來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於教師而言,就要在習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很多時候教師在這一步驟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論說教上,缺少實際的指導。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要指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和描摹生活,啟發和激活學生的感官、經驗和思路。對觀察的指導不能單純靠空洞的理論說教,離開具體的生活,教師的指導就沒有著落。要把指導落到實處,應該有計劃地積極開展課內課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指導學生觀察什麼,怎麼觀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觀察元素。
五、注重平時積累,讓學生為習作積累材料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8.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主要要點有哪些

沾邊,但又聯系不大的內容,另開爐灶,所取得的效果倒也可圈可點。然而,其他教師在教學單元習作訓練時,想借鑒卻又不能借鑒,剩下的只有望文興嘆的份了。即便借鑒,學生作文也是課外的比課內的好,隨筆類的比單元訓練類的好。
3.就課寫課,習作教學模式化。
發表的許多所謂成功課例,往往是教師自己確定習作內容,設計習作要求,安排教學過程。一節課,經常是教師使出渾身解術,舉行游戲、活動、表演,插科打趣,一點一點引,一句一句掰,這兒應該怎麼說,那兒應該怎麼想,可以說課堂絕對是活潑的,而且,一般是到了最後,教師布置任務,請同學們把這節課的內容記述下來,或變一個方式寫的仍是這節課。這種就課寫課的教學模式,做為作文課堂教學的佐料,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增強,習作水平的提高確實有一定幫助。但是,真正到了單元作文的時候,教師仍不明白怎麼教,學生也無興趣可言,習作水平可想而知。
當然,這樣說並不是否定這三種情況的效果,關鍵是這樣的教學沒有抓住每個單元的習作要求,具體的摸索出一種可以使廣大教師有法可依的習作指導的方法,可以使人借鑒推廣,舉一反三。所以,多數教師只能夠還是老生常談,根據單元的習作要求,在具體指導學生習作的內容上下功夫,從而導致學生習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怎樣改變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習作教學現存的呆板模式,使學生寫出個性的文章也就成了擺在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在習作教學的摸索中,我們進行了在單元習作指導課上針對學生本次習作中的薄弱環節,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體會作文的樂趣。 教給學生人物語言的三種寫法要點:
1.語言規范化:告訴學生作文中在寫到人物的語言時,要做到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後,提示語在中和沒有提示語四種格式穿插運用;人物對話做到分行寫,一個人物的語言及輔助內容寫完後,在換到另一個人物說話時要另起一行;還讓學生知道文章中用到「說」字時,要考慮到和「說」的意思一樣的詞有很多,譬如:喊、吼、吆喝、回答、呵斥„„要根據文章的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用詞。 所謂範文借鑒,就是將原來看過的範文或寫過的習作,在文章的結構上,或者有關的人物上,或者表達的主題上,或者列舉的論據上,諸如此類,稍加變通和更換,使之與考試的命題與要求相符合。這不但可以節省寫作時間,更可以提高作文質量,不僅寫作時間不足時應該運用,而且寫作時間有餘時同樣可以運用。
2、加強作文升格訓練
優秀的作文是深刻思維的結果,也是修改的結果。二、三輪復習尤其要加強作文升格訓練。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