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學風格,實現一師一格
一、課題設立的背景
隨著新課程在我校的深入實施,每一個教師都在實踐中增長著自己的才乾和智慧,努力想成為一個具有開拓性、創造性的教師,他們發現只有多元的教學模式,才能適應教師個性的發展和飛速發展的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們就想給大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讓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領域有所作為。本課題從2008年3月起已經整整一年多的時間,基本按預定的目標進行。
二、課題目標
以挖掘教師的個人特長和潛能,形成科學的、多元的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創造力的新一代為己任,經過上課、觀摩,對自己和他人的課例進行反思,足使教師不斷地完善自己、再吸取別人的精華,從而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本課題有利於每個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是研究的核心。
三、課題實施方案
第一階斷准備階段理論學習提高認識,3月份4個教研活動日;
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從2008年4月——7月,以及今後2年的課堂教學中實施;第三階段整理總結;第四階段成果匯報階段。
四、本課題的實施過程
(一)、理論學習提高認識
新課程指出:教師的發展既需要理論,又需要實踐,但主要是實踐知識與智慧。於是,在最初的一個月中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學習。
1、教師如何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網上)
2、教師如何形成具有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智慧?(教師博覽2008、9)
3、教師繼續教育教材中的《創新與發展》即教學技能的創新和《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等等。
(二)、分析每個教師的個人特長,制定適合其發展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實踐,總結評價。首先將教材中的知識板塊進行合理的分割:數概念、計算、空間觀念、用數學等幾大塊,然後根據每個人的教學特長,選擇自己最為擅長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
例如:由於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靈魂,要求教師具有相當的綜合教學能力,選擇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探索概念教學的模式,就能夠給大家提供很好的教學榜樣,使參與聽課評價的每一位老師都有所收獲。例如《平均分》是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凸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表現了教師課堂調控,環節銜接自然等的能力。基本模式:一、開放引入:討論如何將6朵花獎勵給課前准備做得最好的兩個學生?依此引入平均分;二、聯系實際,認識平均分;主要進入主題圖,發現今天所帶食品的特點:每份都一樣就是平均分;深入再追問?那個不平均分?怎麼辦?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移動多的一份。電腦動畫演示學生加深認識平均分;三、小組合作,體驗平均分:每組一包糖果,根據你組人數平均分每包分別為(6、12、18、24)四、化知為能,加深理解
1、請你動手圈一圈:(基本練習)以教材為主;
2、拓展練習
師:恭喜你們挑戰成功!小明想和11個同學一起做分組游戲,大家討論一下,12個人可以怎麼平均分呢?先和同桌交流,然後再把你們的意見和大家交流。
反饋交流,師投影完成表格。
12個人分組游戲
平均分組數
每組人數
水到渠成,自然流暢:情景引入激興趣——觀察比較形成表象——抽象概括得到本質特徵——用概念形成能力。引起思維的碰撞,才能擦出思維的火花。本節課師在多處設置障礙追問?怎麼才能達到平均分呢?生多次移多補少,使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達到了強化主題的目的。
對於計算教學,選擇在訓練學生學習習慣方面有獨特方法的教師擔任。新課程開展以來,人們盲目效仿,加之對新教學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因此,人們重算理、輕計算,重演算法多樣化、輕優化,結果使計算課堂教學難以達到教學的效果,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降。反思之後,過去有的好方法還是要撿回來,於是,讓這方面有特色的教師給大家講如何進行合理的分配時間,做到重點突出。例如:9加幾的教學過程:
A、復習:9+1+1、9+1+2、9+1+3、9+1+4、9+1+5、9+1+6、、、、、、發現規律、引入新課。
B、直達例2探討算理
C、完成做一做體驗演算法
1、課本練習
2、教師補充,評價。引導發現規律與復習題比較,發生聯系強化新知。
D、再回主題圖找出今天的9加幾都有哪些?生以踢毽子的9人為中心,提出很多關於今天的問題,興趣溢於言表。
E、歸納總結,回味規律。
今天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計算為主,研究算理之後是形式多樣的練習,而過去的教學為了創造一個情景,先從主題圖開始,發現問題,列式研討方法,很容易把一個計算課上成用數學,學生沒有充分的練習時間。而且,本節課的教師不管在板書、評價、作業指導方面(在投影上為學生寫出格式)很好的為大家做了示範作用,一個治學嚴謹,始終把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放在知識教學的首位的教師讓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