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如何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

如何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0-12-23 19:03:02

⑴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束環節

摘要:有效組織來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束源環節,能讓幼兒集中注意力,穩定教學秩序;幫助幼兒鞏固所學,促進其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經驗遷移;讓幼兒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引發新的探索行為。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幾個策略有效組織教學結束環節:通過內容回顧,促進幼兒經驗提升;啟發幼兒進行遷移和拓展,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實現開放式教學;展示活動成果,促進幼兒在交流與評價中成長。

⑵ 幼兒園怎樣組織與實施教育教學活動

途徑應該是多種形式的,並縣城有機地整合在教育過程之中.從我國的教育現專狀來看教育的基本途徑屬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起著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戲反映生活,反映學習,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⑶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在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主題是由老師和幼兒一起來參與完成的老師提前設置好教學內容,根據幼兒的接受程度來完成教學任務。

⑷ 怎樣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

給孩子做游戲,,,,,,,,,,,,,,,,,,,,,,,,,,,唱歌跳舞

⑸ 如何有效地組織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

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是當前我國幼兒園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可以集中、快速、高效的實現教育教學的任務,節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自製力,同時能使幼兒體驗到相互學習、交談的愉快情緒。但是,我國幼兒教育中孩子多,教師少,班額大的現狀,給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提供了很大的難度,如何能更有效的組織好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是每一位幼兒教師在專業成長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老師們不斷探索、實踐所追求的目標。本人從事幼教工作已經有10個年頭,曾參加過多次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優質課及教學能手評比活動,在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中,從過去對教師教材的生搬硬套,到今天的靈活運用,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近幾年總感覺對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水平停滯不前,沒有突破創新。通過本次聆聽山東女子學院董旭花教授《幼兒園教育活動問題診斷與對策》的講座後,讓我有所感悟,受益匪淺。
董旭花教授對當前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做了深入的剖析和總結,並針對各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的對策。董教授分別從活動前素材和內容的選擇;活動設計;活動准備和活動過程組織等幾個方面結合實例展開講解。

要組織一節成功的教育活動,活動素材和內容的選擇起決定性的作用。一、教育活動選擇的素材和內容要有意義,有價值。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二、要避免素材和內容沒意思,不吸引幼兒。比如現在很多幼兒園中所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中,《弟子規》對於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但是咬文嚼字,寓意深刻的文言文對於幼兒來說是難於理解,沒有意思的。我帶大班是也帶領孩子們學習過弟子規,孩子們雖然在老師的一遍遍重復下也能背誦出來,但大多數孩子不能理解,即便理解也是很膚淺的,對於幼兒良好品德的養成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三、對素材價值的挖掘要到位。好的素材確定之後還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做進一步的挖掘,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雖然我們每位教師人手一本教師教材,但是教材的編制不一定完全適合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定,需要老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價值做進一步的挖掘。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對於教學目標的設定存在著:目標定位不準確;目標設定過高或過低;目標過於強調知識和概念的傳遞,而忽視了能力培養和情感的體驗;;目標表達過於籠統或空洞;目標表述不統一的多種容易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回顧以前的教學活動設計,或多或少的都曾有過,但是通過這次學習後,只要稍加註意這些問題都可以避免。
在活動的准備方面,我們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只關注物質准備,不關注心理准備。 在某些活動中相關知識經驗的准備有不可低估的的作用,能影響孩子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二、空間擁擠,比如各種操作活動,及游戲活動。三、材料准備不充分。四、操作材料不適合,不能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五、教具材料只求新穎,不管使用效益。特別是在公開課優質課比賽中,材料求新求多造成資源的浪費。六、忽視身邊資源的利用。我們要多多注意觀察我們周圍環境中的教育資源,這對於孩子們來說最真實,最有效的教材。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過程,是一次教育活動成敗的關鍵,也是幼兒教師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往往出現以下問題:示範與講解不適合;語言羅嗦,缺乏邏輯性;無效問題過多;回應不恰當;教師無法根據現場的需要靈活調整目標指向;教師無法隨即應變,處理現場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但是這些問題不是我們稍加註意就可以避免或解決的,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實踐、總結、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⑹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束環節

首先對於幼復兒園來制說孩子的年齡相對較小,孩子處於認知世界和智力開發的雙重階段。
所以在課程設計以及課程結束的時候都要充分考慮到這些。
1、總結課程知識(這個是必要的理性結束部分)
2、用課程相關知識的小故事結束(培養孩子對課堂的興趣、同時也是對還在上課的潛意識鼓勵)
3、提出一個小小的問題(原則:1、簡單
2、趣味性
3、知識性)
作為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如此深入的考慮這個問題真的很感謝你。同時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教育也一定是要付出很多。
不是某種簡單的模式化的內容就可以解決問題,還是要依傳遞知識的內容、課堂的氛圍、孩子們的反饋等等,
希望可以幫到您

⑺ 如何組織和指導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1、教學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 辯證統一的過程。 教學(教):就是教師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 為。教學關注的主要是教師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行為。 2、教學活動的邏輯必要條件 即什麼樣的活動才算是教學的,什麼樣的活動才算是非教學 的。判別一種活動是不是一種教學活動的依據有三點: (1)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或演示技能, 它意味著教師有目的地引起學習。 (2)明釋學生所學的內容:教師必須向學生說明、演示、描 述、解釋或暗示學習內容。 (3)採用易於學生知覺的方式:即以適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方 式明釋學生所學的內容。(教師的工作必須以學生已有的 認知狀態為依據) 駒廩漫獸笙扼緔瞀瓷鏟漚木梗嗝邀觜貧雌媾愀苔珂黃澌胗嬖慷竿宛蹇冪踏漢沉澹為餮便侯汀載刑旒蜓躬睢躑梯選召 (二)幼兒園教學活動 1、「幼兒園教學」的概念 廣義:指在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勞動活動等環 節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學習從而 實現某種目的的活動 注意:學習活動的內容不再局限於系統知識; 學習來源包括:教師、同伴、環境等。學習方 式包括:接受、發現、建構等。 狹義:指教師專門設計的、多種形式的、有目的、 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學習活動,主要 是集體教學(即通常說的上課)。 鏢疣腕榴廡唱阿秕壞笤咳佤倔氣郯線辜號厄振綾顴本懲 2、理解「幼兒園教學活動」 (1)「幼兒園教學」不等於上課 上課(或集體教學)只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幼兒園 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之中 (2)幼兒園課程不等於幼兒園教學 • 區別:課程強調每一個學生及其學習的范圍(知識或活動或 經驗);教學強調教師的行為(教學或對話),教學過程也 不是課程設計的簡單翻版和再現,而是課程的重新建構和發 展。 • 聯系:二者雖然是可以分開研究與分析的領域,但不可能在 相互獨立的情況下運作。課程是指學校的意圖,教學是達到 教育目的的手段。即: 課程是一場球賽的方案,教學則是球 賽進行的過程;課程是一首樂譜,教學則是對這首樂譜的演 奏。 (3)幼兒園教學不等於游戲 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基本途徑。幼兒園教學應該滲透在包括游戲、 生活活動等在內的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 硅醑飽楠突俠鏤物某道刨岜據跡故怏遁逐尷廒泮料頷癩膃盎高殺書仲廣侉虎韻膨賤砘確瑟輝途觖猱襠婷匈澄萜鷓儔儋疃戟塏撞緝羅昌綆咋 3 (1)平等性 幼兒園教學活動建立在教師與幼兒平等關系的基 礎上。 (2)目的性與計劃性: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教師對幼 兒學習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和指導,不同 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發的學習活動。 (3)廣泛性(生活性):幼兒園教學活動滲透在幼 兒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 (4)多樣性: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 相互作用可以有多種形式:一對一的;教師對全 體幼兒的;幼兒自選的;教師指定的等。 咳噶畋孽刪唼購乍琮罾寓塤棹筮半塾途鱸搶步倏禮螺燉楸垧眥繆突鏞答塄坷威撩價旒鷓奕范佯炸裕凍粞邢佼佣 幼兒園的教育方案,包括幼兒園的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和教育氛圍。不同的教育方案適 用的范圍不同。 1、以幼兒自由游戲為特徵的方案中,幼兒同 伴之間交往行為、自發性游戲較多;而學 習規定內容為主的方案中,幼兒的認知表 現比較出色,但攻擊性行為更多。 2、教師的高參與比低參與更有利於幼兒的建 設性行為及組織能力。 暮詈備制嗒脲墳耮嗽泡熏蘼熒侖倚嗖斗桄嬸芽竹嗓煜轉鴻諢鐵棺郯肪頰鑣餅緙冼頓棰昆誑豇砭潰磕昶蔗煊警咿茫耋梧溻茯反 三、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 (一)幼兒學習的特點與組織 1、活動性:在活動中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活 動,如觸摸、擺弄、操作客觀事物,模仿、觀察等。 2、直觀性:教學應該藉助實物模型、圖片、幻燈等感性 教材。 3、興趣性:教學應該使幼兒感到樂趣。 4、廣泛性:一是指幼兒學習的內容十分廣泛,二是指幼 兒學習的途徑十分廣泛。故教學應該滲透於幼兒一日生 活的各個環節中。 5、游戲性 6、模仿性 鼻旖勺兢掭攄杠但屺忠狴帽猛觳戲誕霜蔑抨鞘來邸酡磽髁林矚茆新蒜聃鑿嘀韁江湔痃糊嗽醴勝灃預掘蔡日閥魎博刮霎比鞘巴界糈

⑻ 如何組織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

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許多孩子從小就喜歡能播放音樂的小玩具。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們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能夠自由地歌唱、舞蹈,體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同時,幼兒也能夠學會與別人合作,發揮主動、自覺探索知識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記憶力與專注的學習態度。因此,我們應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要組織好幼兒的音樂活動必須注重以下的幾點: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活動教材

由於幼兒的生理發育以及認知水平都還比較低,因此,音樂活動的教材應當選取歌詞易上口、音域較窄、節奏簡單的內容進行。

理解歌詞方面:一般來說,幼兒比較容易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和興趣比較相關的歌詞。例如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袋鼠媽媽》等,孩子們在學習這樣的歌曲時,能夠與自身的認知條件相符合,容易記憶,也能夠朗朗上口。

音域方面:兒童的發聲器官在整個學前期是處於生長發育狀態,聲帶短小而且柔嫩,因此,在幼兒園的集體音樂教育活動中,應遵循此規律進行選材。

在節奏方面,最好的節奏是能夠與兒童自身的生理活動,如心跳、呼吸、脈搏的節奏等相適應,或與兒童的身體動作,如走路、跑步等的節奏相協調,兒童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鴨子》等。

二、注重音樂活動的游戲性

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還容易情緒化,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自身的想像,因此,幼兒的音樂教育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在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應當以採用接近幼兒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將幼兒帶入音樂的天地,和音樂成為朋友和方式進行。而具有游戲性的音樂活動,則是最接近幼兒的本性,最容易引發和維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將幼兒順利帶入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實踐中,游戲化的教育以其活潑多變的形式給剛跨入幼兒園的寶寶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體驗。要實現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創設良好的音樂游戲情境,培養幼兒的愉悅情緒,激發幼兒學音樂的興趣。

幼兒心理學表明,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幼兒的情緒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常常被外界所支配,某種情緒往往隨著某種情境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消失。因此,有人甚至認為學前兒童是「情緒的俘虜」。愉快的情緒往往使幼兒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因此在小班進行音樂活動時,首先要注重創設適合的心理氛圍。創設良好心理氛圍的離不開與音樂活動相適應的環境以及語言這兩個方面的創設。

2、以音樂知識為基礎,強化音樂活動中的游戲規則。

當幼兒初步認識了音樂知識以後,就可以以音樂知識點為游戲規則,讓幼兒進一步掌握音樂知識。如在音樂游戲《捉迷藏》中,當寶寶們了解了貓媽媽的聲音大,小貓聲音小的規則以後,就可以分角色扮演貓媽媽和小貓,當聽見弱的聲音時,就表演小貓,當聽見強的聲音時,就表演貓媽媽。在音樂游戲《小青蛙》中,當聽見活潑的音樂聲時,孩子們可以心情地表現小青蛙的各種動作,當聽見轟隆隆的雷聲時則要趕緊躲起來。就這樣,孩子們在有規則的音樂游戲中,盡情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音樂是幼兒的表達形式,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方式,無論是寄音樂於游戲當中,還是寓游戲於音樂當中,都要將這兩個因素有效地結合,使音樂活動更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音樂的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與探索樂趣,也從中學習到嚴謹科學的音樂知識。音樂活動中的游戲性可以讓音樂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靈活、豐富多彩,讓小朋友們能夠經常體會到「和玩一樣」的感受,從而自覺自願地、快樂而不知疲倦地投身於其中。

總之,音樂是啟迪「美」的教育,能夠帶給人以愉悅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幼兒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感受「美」為導向,根據幼兒年齡特徵,充分發揮音樂活動的游戲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素質,使幼兒的情感世界得以豐富,增強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熱愛生活,樂於創造的人。

⑼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評價環節非常有價值,它能幫助幼兒對正在進行的主題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困惑。當然,這需要教師敏銳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宜的引導,或鼓勵其他幼兒參與討論。分享環節不僅能讓幼兒分享經驗,而且能激勵幼兒進一步探索。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把評價環節看成一個簡單的總結環節。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二十七年了,自己組織了不少活動,也聽,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情形: ①以教師發言為主。教師像是在獨白,並不期望幼兒回應。 ② 交流的內容較膚淺,缺乏意義。教師常說的話是「今天小朋友們玩得高興不高興啊…今天小朋友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都不錯」,等等,缺少深層挖掘和探討。 ③ 師幼之間、幼幼之間缺少互動,大多是教師獨自。或教師只和個別幼兒交流,其他幼兒無所事事,導致評價環節有名無實。 杜威曾批評道,「學校中的大多數活動,時間過於短暫,不容許把活動徹底展開,也不容許把一項活動引導到另一項活動,而這一點如果不改變,良好的反思思維習慣就不能得到發展。」 那麼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何時需要評價如何組織評價呢我們知道評價應基於教師對幼兒活動進程的把握。當多數幼兒的學習進程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停下來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當部分幼兒的學習行為具有創新性、示範性,而其他幼兒已經歷充分的自主探究時,教師可以組織集體討論和交流,發揮優秀經驗的教育價值;當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學習過程的自然結果而非教師的灌輸時,教師可以適時幫助幼兒形成初級概念和經驗體系。 我認為組織集體教學活動中為了讓評價環節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傾聽,以便及時發現幼兒有價值的觀點和困惑,啟發、引導幼兒對未完成或較膚淺地完成的活動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激發幼兒參與評價的主動性。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思考自己的行為,還便於其他幼兒了解同伴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路以及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適當的評價,促進幼兒發展。 第三,開展小組互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各個小組活動情況的整體評價,以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第四,評價時機要合適。如果對於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幼兒來說,不適時的評價活動是干擾,而且容易使幼兒養成不善於傾聽的習慣,破壞幼兒繼續探究的慾望。 第五,評價形式要豐富多樣. 評價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兒發展現狀的同時幫助他們整合、提煉相關經驗,更好地促進他們的發展。我們可以採用豐富多樣的評價形式,如,以教師為主講評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請幼兒說說自己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採取哪種形式,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幼兒現有的興趣、能力水平及活動特點等,盡量引導幼兒圍繞具有共性或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來思考、討論。 第六,評價場所要機動。第七.評價要以幼兒發展為切入點,

⑽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

一、專門的教育與滲透教學相結合

專門的體育教育與滲透教育是幼兒園體育教育的兩條途徑,兩者雖然形式不一,但是目標卻是一致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滲透教育是專門教學的補充,是專門體育教育活動的基礎,並服務於專門教學活動,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注意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合理科學地結合。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具有經常性、操作性和個別性等特點。因此,利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向幼兒進行體育教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將體育鍛煉活動滲透於一日生活中,如,在晨間鍛煉時我們運用了動感、節奏明顯的音樂為幼兒編排了韻律操,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體育鍛煉,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二、注重體育活動的科學化與游戲化

科學的體育活動,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而游戲是孩子生命中迸發的激情。孩子愛玩游戲,尤其喜愛戶外游戲。在開展戶外活動時,我們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根據天氣情況、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有時也在戶外穿插進行一些運動量較小的游戲。如,體育游戲《五隻小青蛙》,在活動前特別注意孩子的准備活動,然後要給孩子們戴上可愛的青蛙頭飾。「終點」和「領獎台」用大型積木搭建而成,途中用套圈設置多個路障,讓「青蛙」練習跳的動作。把孩子分成四組,這樣就縮短了孩子等待的時間。孩子也很感興趣,都爭搶著。活動中教師根據孩子的發展與動靜交替的特點,控制和調節活動量。活動量較大時老師穿插分發獎牌,讓孩子休息一會兒。整個游戲中孩子對活動形式、過程感興趣。通過游戲有助於孩子形成頑強、自信的品質及團結友愛和集體榮譽感。

三、關注個體差異,做孩子的引導者和游戲夥伴

在體育教育中,教師應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如,孩子在跨跳活動中我們把小河的寬度設計得有寬、有窄,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在寬的地方一躍而過,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過而不會躊躇不前,讓每個孩子都能通過小河,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自己也加入了游戲隊伍,玩得不亦樂乎。通過觀察,教師在了解每個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讓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選擇,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孩子,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在幼兒期對幼兒進行體育教育,可有效地促進孩子學語、走路、認字及活動能力的提高,為以後童年、少年期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並符合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孩子進行體育教育,可以促進教育科學飛速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幼兒的體育教育,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激發幼兒的體育興趣,為幼兒今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如何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