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音樂(鴕鳥)教學視頻
教學內容
藝術(音):大鴕鳥
教學目標
1、 用較輕快、活潑的聲音學唱含有十六音符的歌曲。
2、 在學唱過程中,勇於接受挑戰,克服困難。
教學准備
1、 課件
2、 配套CD。
教學重點與難點
用較輕快、活潑的聲音學唱含有十六音符的歌曲。
教學方法與手段
觀察法、提問法
教 學 過 程
老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出示圖片,導入主題。
師:(出現畫面)小朋友,猜一猜它是誰呀?
小結:這叫大鴕鳥,它是一種不會飛的鳥。今天,我們就來學《大鴕鳥》這首歌曲,你們願意嗎?
1、集體觀看畫面,並自由進行猜一猜活動。
2、集體認真傾聽老師小結。
以「猜一猜它是誰」導入主題,藉助課件讓幼兒猜測出大鴕鳥,以此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面學唱歌曲做好准備。
二、 學唱歌曲。
1、 看畫面,觀察大鴕鳥走路。
2、 師:那你們知道大鴕鳥是樣走路的?像在做什麼?
幼兒模仿大鴕鳥走路的動作,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3、 出現畫面三:播放視頻「鴕鳥」。
(1)放慢速度,整首學唱歌曲。
(2)重點練習含十六音符的樂句。
(3)用全體、分組等形式進行練習,能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1、集體觀看畫面,並學大鴕鳥走路。
2、集體跟教師學唱歌曲,並進行各種形式的練習。
結合課件,讓幼兒模仿大鴕鳥走路,再讓幼兒學唱歌曲。在學唱歌曲中,先通過整首教唱,再分組練習的形式來展開,並讓孩子們一邊模仿大鴕鳥走路,一邊能用輕快的聲音來演唱,興趣很濃。
三、 創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
1、提問:
「哎呦呦呦呦」著一句歌詞是什麼意思?可以用什麼動作表演?你能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來表演嗎?(幼兒創編各種動作)
2、出現畫面四:各種各樣的鴕鳥。鼓勵幼兒進形創編表演。
師:你們看,這里有許多大鴕鳥,下面我們一起來一邊唱歌,一邊用各種動作表演,好嗎?
3、幼兒完整歌表演,突出「哎呦呦呦呦」的身體動作。
1、集體自由創編歌曲動作。
2、集體觀看大鴕鳥的畫面,請幼兒進行創編動作。
3、集體完整表演。
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老師進一步讓幼兒為歌曲進行創編各種動作,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一邊歌唱,一邊表演,感受表演的樂趣。
四、 創編歌詞,集體表演。
1、師:除了大鴕鳥,還有什鳥也不會飛呢?(企鵝)
2、出現畫面五:企鵝。
(1)幼兒仿編歌曲。鼓勵幼兒將不會飛的鳥編入歌曲中。
3、集體演唱表演,突出「哎呦呦呦呦」的部分。
1、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的提問。
2、集體觀看企鵝圖片。
3、請個別幼兒進行創編歌詞,並請集體幼兒進行表演。
在此環節中,能拓展孩子們的想像力,通過提問,讓幼兒為不會飛的鳥「企鵝」創編新的歌詞,然後進行歌表演,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與難點是學會十六音符的節奏與唱法,此節奏較以前的歌曲來說較快,對孩子們來說要唱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重點教孩子打准十六音符的節奏和唱准此節奏。從這次音樂活動的組織中,我也感受到作為老師要想教好孩子本領,首先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做好准備,認真分析教材,找出重難點,設計好活動。通過練習節奏後再學唱歌曲,歌詞「哎喲喲喲,喲喲」孩子們很快學會了。
②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教學
一、日常生活中尋找節奏,激發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興趣 讓幼兒感受不同長短和強弱的音,可以這樣做:1、模仿動物的叫聲:小雞 |嘰嘰 |嘰- |;小貓 |喵— |喵— |;青蛙 |呱呱呱呱 呱 |„..2、自然界的聲音:下雨了, |淅瀝瀝— |;刮風了, |呼啦呼啦;3、交通工具;火車,嗚— |嗚— |;汽車,嘀嘀嘀嘀等等。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會找到身邊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老人,年輕人和小孩走路的腳步,故事《三隻羊》里大羊、中羊、小羊上山的腳步聲,通過模仿,幼兒極易對節奏產生興趣。 二、引導幼兒用耳傾聽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與他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活動中,一定要引導幼兒傾聽節奏,發現節奏。如:媽媽切菜時的「噠噠」聲;走路時的「踏踏」聲;在幼兒感知聲音節奏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聽辨節奏。如在學習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樂曲時,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拍手,一邊拍手一邊唱,一邊跺腳一邊唱。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教學中,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一首樂曲,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用動作表演出來,然後通過動作鞏固節奏,在課堂上,啟發幼兒用拍手,拍頭、跺腳、捻指等動作表現節奏。身體的大肌肉運動是感知音樂節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隨樂曲或歌曲的身體動作按其難易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1.自由節奏。這種活動一般適合於小班上半學期,指讓幼兒自由的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節奏來表現動作,這種動作和節奏沒有規律,沒有限制。可以拍手、拍肩,跺腳;一拍拍一下、還可以一拍拍兩下或三四下,只要身體的某個部分在動,就和節奏有關系,這就是自由節奏。 2.均勻節奏。這種活動一般只適合小班或中班。指按照樂曲的拍號,要求幼兒一拍一次或兩拍一次用動作均勻的打出節奏。這種節奏沒有變化,始終如一。 樂曲或歌曲編排的節奏。這種節奏比前兩種稍復雜些,適合中班下半學期和大班幼兒。相比較而言,這種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小毛驢》「我有 一隻 小毛 驢我 從來 也不 騎 |、,„„」通過身體動作一拍一次的「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並掌握四四拍節奏;比如《柳樹姑娘》通過一拍一次地拍腿、拍手、拍手讓幼兒感受三四拍子的強弱和旋律的優美。 3.雙聲部節奏。就是兩個聲部同時進行的節奏。這種節奏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個聲部拍曲調的節奏,另一個聲部均勻的一拍一次的打拍子,即頑固節奏。獨立完成是一個人同時完成兩個聲部的動作,即又拍手又跺腳。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兒做拍手聲部,一部分幼兒做跺腳聲部,兩個聲部同時完成。 4.用打擊樂器拍打節奏。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拍打節奏的方式。適合大班幼兒演奏。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三角鐵、碰鈴、沙錘、圓舞板、鈴鼓等等,將幼兒分組藉助節奏圖譜來完成節奏練習。比如一個蘋果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幼兒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節奏樂《木瓜恰恰恰》,用蘿卜—圓舞板,西瓜—三角鐵,西紅柿—碰鈴,一籃水果—齊奏,這種圖形譜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演奏中,一方面,幼兒需要探索何種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與圖形譜相匹配,另一方面,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將演奏效果相似的樂器進行了歸類。如碰鈴、大鼓、鈸演奏時都有拖音,圓舞板、木魚、演奏時聲音很乾脆等。可見,圖形譜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師對幼兒學習的干預程度,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創編節奏。幼兒掌握了一些節奏後,可以引導幼兒來創編節奏,這時就需要老師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來啟發幼兒,也可以藉助身體動作來完成,一些簡單的圖形符號也可以幫助幼兒完成創編。如節奏樂《鮮花開》我就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花,讓幼兒進行創編節奏,幼兒可以按花朵的大小來編節奏,按花的位置高低來編節奏,按花的顏色來編節奏,按花辨的多少來編節奏。所以同樣是一朵花,按其不同,有的把它當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當作八分音符符,信號各異,百花齊放,幼兒積極主動地創編出了自己喜歡的節奏。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前期的節奏教學,不但使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節奏是一種最有力的音樂快樂的源泉,我們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過這種感受與體驗,走步時忽然聽見了輕快的音樂聲,自己的步履也隨之變得矯健起來,當圍著圓圈集體跳舞時,會因動作的一致,合拍的感到集體的力量與歡樂,這正是因為人們的動作是在有節奏的音樂聲中進行的,動作與音樂的節拍同步了。由此可見,節奏能力的提高,不斷能培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於促使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③ 急需要幼兒園中班下學期音樂律動教案,最好有音樂(公開課用的)
1.積極參與游戲,感受樂曲溫馨舒緩、輕松愉快的情緒。 2.通過聽教師口令、觀察模仿,學習有節奏的隨音樂做「打招呼」、「找新朋友」、「請你看看我是誰」的動作。 3.在游戲中體驗猜出新朋友時的驚喜,同時藉助生活經驗,創編較豐富的打招呼動作。 1.幼兒有站雙圈的經驗,熟悉里圈、外圈。 2.音樂磁帶、錄音機...。 3.事先熟悉幼兒歌曲。 音樂:請你看看我是誰(韻律活動) 1.幼兒坐在椅子上,看教師表演游戲「請你看看我是誰」。 (1)教師:今天,我要教你們玩個游戲。仔細聽、仔細看,我唱了什麼?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2)教師唱:朋友,你好你好!朋友,你好嗎?趕快進去,找個朋友,把手放肩上。教師說:請你看看我是誰,轉身面對面。 (3)幼兒講述所聽,教師與幼兒分樂句學唱歌曲。 (4)教師和幼兒一起解釋歌詞,如何做合適的動作。 2.幼兒坐在椅子上與同伴玩游戲。 (1)教師隨音樂邊唱邊示範動作。 (2)幼兒聽音樂,跟隨老師做打招呼動作,跟說「請你看看我是誰」。 (3)聽音樂循環玩游戲。 3.教師示範游戲玩法。 (1)部分幼兒站單圈,教師示範游戲玩法。 (2)聽音樂循環玩游戲,提醒幼兒創新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4.幼兒站雙圈玩游戲。 (1)教師:這個游戲還可以站雙圈玩,你們想不想玩一玩。 (2)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游戲,在交換位置的音樂段落停下,請幼兒講解動作的順序,幫助幼兒理清游戲規則。 (3)教師與幼兒一起有停頓的玩游戲。 4.站雙圈聽教師慢速唱譜玩游戲。 5.讓幼兒交換同伴玩游戲。 6.跟隨音樂磁帶玩游戲。 (1)教師:這次游戲難度要增加了,我們要跟隨音樂連續玩這個游戲。 (2)討論:怎麼可以快速的找到朋友?
④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教學
音樂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們萌發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通過音樂學習,能夠調節幼兒的情緒,給予他們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帶給他們美的享受,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但是,幼兒教師如何根據孩子們的特點,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使幼兒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同時感受到到音樂的魅力,進入到優美的意境中,是我們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在本文中談一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音樂教學活動。
一、依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音樂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屬於啟蒙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師應當依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多選取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游戲活動的形式來開展音樂教學,使幼兒在音樂旋律的伴奏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游戲活動中學習音樂。同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恰當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小班的孩子剛接觸音樂,對音樂是什麼尚無概念,喜歡簡單明快的節奏和旋律,教師可以設計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學習兒歌《走路》時,歌詞的內容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教師可以讓幼兒邊唱邊模仿這幾種動物走路的方式,之後教師再出示其他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麼走路的,並模仿出來。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並主動發言和表演,在學會了兒歌的同時,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識。再如,教學中班兒歌《尾巴歌》時,歌詞為:什麼尾巴扁?什麼尾巴彎?什麼尾巴好像一把傘?鴨子尾巴扁,公雞尾巴彎,松鼠尾巴好像一把傘。什麼尾巴長?什麼尾巴短?什麼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師可以通過猜謎語的游戲活動使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的尾巴的形狀,使他們在歡樂的游戲活動中了解這首兒歌的結構,記憶音樂的旋律,並為接下來的兒歌創編活動做好准備。
二、精心選取音樂教材
開展有效的幼兒音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選准音樂教材,即音樂教材既要有教育意義,又要具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園的教材中雖然選入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但是並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適合幼兒的認知,有的歌曲太陳舊,有的歌詞太復雜,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幼兒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那麼什麼樣的音樂教材是適合幼兒的呢?我認為,只要是內容健康且幼兒感興趣的,能為他們帶來愉快情感體驗的歌曲就是適合的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音樂教學的內容,除了課本上一些優秀經典的兒歌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幼兒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視劇插曲等,如《隱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灣》等,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進行適當的改編,變得更加朗朗上口、簡單易學,以便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了解幼兒學習的難點,如符點音、頓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時的感情,並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難點,所以幼兒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地為孩子們選擇歌曲,使他們成為「與時俱進」的人。
三、通過音樂欣賞活動提高幼兒的鑒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於歌詞的引導和教師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我通常情況下會通過以下方式來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作品,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⑤ 幼兒園優質課音樂游戲性教案有哪些
小班科學《小兔子》活動反思
在《小兔子》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我事先請家長配合找尋兔子的相關資料,共同收集讓孩子對兔子的知識經驗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活動的開展很好的鋪好了墊.在集體談話中幼兒能很好的把一些重點表達出來.實物兔子又讓孩子集體觀察有了很好的機會.能很直觀的找出兔子的特徵.在活動《小兔子》中,我又組織孩子們給兔子餵食,放在我們活動室里,區域活動里有了兔子的材料,就有了幼兒的互動活動.我還用了VCD兔子錄像片段播放給大家.這一看,使大家大開眼界.看完錄相後,幼兒對兔子更加感興趣.一有時間,孩子就跑出去觀察兔子.「兔子到底喜歡什麼食物?」成了全班幼兒的興趣點.於是,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大家.在以後的活動里幼兒的參與興趣更加強烈,他們紛紛從家裡帶來蔬菜類去喂去觀察.在相互對話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兔子的興趣越來越濃.而將兔子在夜間讓孩子按學號輪流帶回家照顧的決策又讓孩子對兔子的喜歡提升了一個高度.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活動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抓住了幼兒的興奮點,並隨著幼兒興奮點的轉移,不斷生成新的活動,整個過程流暢自然,幼兒樂於接受,老師便於組織,雙方積極性非常高,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處在開放寬松的環境中,幼兒的思維一直處在活躍狀態,思維的火花不斷向主題的廣度、深度延伸.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辯論、分析、合作、分享等形式,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發現,只要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孩子們的發現力是無窮的.幼兒只有在親自實踐中獲得知識印象最深刻.順應了兒童興趣,所以幼兒越來越喜歡和老師交流、分享他們的新發現,從而融洽了師生關系.
⑥ 如何指導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幼兒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音樂的教育實踐活動。為了提高教師駕馭音樂欣賞活動的能力,現以林虹教師參加市幼兒園教師教學比武,獲得第一名時的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為例,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一、選擇適宜的音樂欣賞作品 選擇適宜的音樂作品是進行有效音樂教學的基本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感受、主動表現和積極創造的前提。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應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1、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教師應著重考慮的是結構單純、工整且長度適中的音樂作品,而且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出音樂中所表現形象。如,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的音樂選取了法國聖桑的名曲《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有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彷彿讓我們看到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快活地嬉戲。因此,我們選擇此樂曲開展欣賞活動,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趣味性、游戲性很強,非常適合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材料。
2、切合幼兒的音樂經驗。藝術來源於生活,切合幼兒生活經驗而開展的音樂活動有利於讓幼兒藉助經驗發揮想像欣賞音樂作品。音樂欣賞活動前,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豐富相應的生活經驗,並喚醒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為開展音樂欣賞活動作準備。例如,音樂欣賞《水族館》活動中,教師事先與幼兒討論的小魚生活習性和動作特點,並鼓勵幼兒用動作進行模仿,表現小魚的不同生活情節。教師組織幼兒到「水族館」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小魚在水裡游動,讓幼兒觀看了水族館視頻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動時,由於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就使得幼兒的學習重點十分突出,將注意力集中於對音樂的聽辨與理解上,當幼兒安靜地聆聽著時而舒緩、時而快活的樂曲旋律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回憶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的情景……這樣,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學習難點過多而造成幼兒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學過程應優化教學手段
要讓幼兒在欣賞音樂活動過程中始終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豐富和深化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1、聽音樂的節奏、旋律,有效感受音樂的美。
對於結構工整、簡單的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幼兒對音樂形成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後結合其他方式進行分段欣賞,逐步深入幫助幼兒體會音樂中表現出來的美。在「水族館」的教學中,教師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賞時,用合適的線條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這種層層深入的整體欣賞不斷加深對《水族館》旋律美的感知。
2、看圖譜理解音樂旋律,有效表達情感。
面對抽象的、轉瞬即逝的音樂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藉助圖象——將抽象的音樂節奏和旋律進行形象化表達。[HTK]如,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這個教學活動,在平緩的旋律中,教師用一條線代表音樂中的一個樂句,幾個相同的樂句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樂段。波浪畫得比較慢、比較大,它表現各種水草;波浪畫得快、密,它表現魚兒在游戲的狀態;用圓圈代表魚兒吐泡泡的樂句。通過這種具體、形象化的圖譜,幼兒能夠逐漸發現音樂的起、承、轉,聽出它細微的變化,音樂形象也會逐漸豐滿和生動起來。這是教師根據音樂結構、內容、情緒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的音樂經驗來設計的圖譜。這樣,幼兒能夠更容易理解、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3、做音樂游戲,有效表達對旋律的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音樂游戲讓幼兒感知音樂。其形式有:一種是音樂表演游戲,是讓幼兒跟著音樂徒手進行的,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種是音樂操作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操作道具跟隨音樂進行的游戲。如,在幼兒初步理解《水族館》音樂後,我們以有趣的游戲介入,讓幼兒彷彿置身於海底之中。幼兒佩戴頭飾,扮演「小魚」「水草」,游戲規則是: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草不動的動作。當音樂緩緩響起,請幼兒聽音樂並找出各自的音樂形象。幼兒很快分辨出旋律優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樂活潑的是小魚弟弟,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做小魚和水草嬉戲的場景,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小魚在和水草玩」「小魚和水草跳舞」 等詼諧有趣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以極高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旋律,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
4、藉助於體態動作,使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音樂欣賞是聽覺活動,肢體動作的配合對於幼兒感受作品是相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肢體語言來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形象的關注與感受。如,《水族館》教學活動中,B段音樂輕快活潑,律動性強,但速度很快。首次執教時教師讓幼兒自由學小魚,幼兒各學各的:幼兒跳得氣喘吁吁,還是跟不上節奏;對活動進行優化後,我們在地板上貼上圓點,讓幼兒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著圓點邊跳,動作與節奏合拍,也能表現出B段音樂熱烈歡快的效果。同時,我們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點頭等。
5、適時的語言引導,有效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語言的手段,能夠讓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幫助幼兒感知、理解音樂作品,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教師根據《水族館》的旋律特點,嘗試編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確提示作用的小故事來幫助幼兒感受樂曲的節奏,在A*B*段式音樂中老師是這樣講的:水族館住著許多的水草和小魚,水草在水裡輕輕地擺動,小魚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小魚和水草在水裡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裡游來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個故事簡單明了,突出的情節與音樂的結構特點相吻合,在故事的啟發下幼兒很快聽辨出音樂的變化與不同,再通過幼兒集體聽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特點,為幼兒下一階段的自主表現積累相關經驗。
以上兩個方面,是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的有效策略,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
⑦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公開課教學設計:花兒開放多美麗
http://hi..com/wfguoqing/blog/item/0a332c1e7bb12a004034175f.html 你看看這里,應該有你想要的,裡面有電話你咨詢一下,這兒很全
⑧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視頻國旗多美麗
目標來: 1. 知道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自國旗,代表我們的國家,有熱愛祖國,尊敬國旗的情感。 2. 掌握詞:五星紅旗。國旗。尊敬。 3. 能熱情、愉快地演唱抒情、歡快風格的歌曲。 准備: 1. 國旗及各國國旗的圖片。 2. 歌曲圖標:國旗、紅日、白雲、小朋
⑨ 求適合幼兒園老師上公開課的音樂活動,提供名稱、方案或視頻都可以!
首先遇見這些都可以鍛煉人的,人要進步就要接受各種的鍛煉,其次就是想你自己想怎麼做,如果沒有思路,要喜歡用搜索引擎查找,把你需要問題放到網路等搜索引擎看看。
⑩ 幼兒園中班優質課展示《摘果子》何荷老師那一課視頻里用的音樂是什麼
這叫人怎麼回答啊 至少傳一段音頻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