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幼兒舞蹈,老師應該怎麼做才能教
幼兒舞蹈作為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幼兒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不但能夠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還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促進孩子身體素質、思想品德、智力開發及美育教育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達到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效果。 然而,在當前幼兒舞蹈的教育中,由於受到傳統舞蹈教學方式的制約和教師在舞蹈認識方面自身的局限,一度忽視了對孩子舞蹈興趣的培養,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方面,認識上存在誤區。教師對幼兒在舞蹈活動中的心理特徵和規律認識不夠,對幼兒園舞蹈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夠准確和完整。另一方面,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果不明顯。首先,教學目的不夠明確。在日常幼兒舞蹈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讓幼兒單純去模仿舞蹈動作,並以學會教師的「規定動作」為主要目的,而忽視了引導幼兒去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後所蘊涵的深刻含義。其次,缺乏對幼兒身心特點的深入了解,教學過程中幼兒往往缺乏愉悅的情感體驗,創新不夠。例如一些老師在舞蹈教學中過分追求練習動作的規范和准確性,而忽視幼兒情感的愉悅性,導致許多幼兒常為學習新的動作感到疲勞,為重復舊的動作而感到厭倦。我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過這種情況,記得我剛剛從學校畢業,來到縣中心幼兒園擔任了舞蹈老師,開學前一天我就信心滿滿,想要教他們這個,教他們那個, 一天下來我累得筋疲力盡 ,嗓子都啞了,但結果呢,卻不盡人意,我當時確實很受打擊,為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經過我的努力和不段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終於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和學生的喜愛,下面我就這幾年我站在教育的第一戰線上積累下來的一點點教學經驗和大家分享與交流一下。 一、選材要恰當 選材是學習舞蹈的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如果選材不當,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1、選定的舞蹈內容要適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幼兒舞蹈必須是幼兒的,亦即幼兒天性的寫照,不要讓幼兒舞蹈帶上成人的痕跡,要表現出幼兒的天真稚氣、純潔可愛。 2、選材要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表演素質。就像歌手選擇適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一樣,要適合自己的聲音條件和風格特點,量身定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比如說,你編排或選擇的內容構思很美,難度很大,超過了孩子們的能力,也會弄巧成拙。 3、再有幼兒舞蹈和少兒舞蹈的選材也有很大區別,幼兒的選材要活潑可愛,突出他的動作、表情的天真稚氣;而少兒的選材從心理和生理的角度來看,表演內涵要豐富一些,動作表演技巧要大一些,簡單的「比劃」就不會可愛,也不適合這個階段幼兒的審美需求。 4、另外,總體上要選材要新穎,具有時代氣息,從體裁到表演形式都要有所創新,包括對舞蹈語匯、動作的創編都必須獨巨匠心,不能成人化、呆板。在幼兒眼中,大千世界,新奇無比: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只要我們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感知事物的特點, 分析處理人和物,最後加以直觀表現,就會產生藝術化的童趣。例如,舞蹈「姥姥門前看大戲」以一首童謠入手:「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講述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姑娘經過「抗爭」,跋山涉水,終於興高采烈地來到姥姥門前,坐在了她們各自的位置上期盼著大戲的開幕。大戲開幕了,小姑娘們在看戲的時候各自臉上豐富的表情,反映出戲曲的精彩。看戲是源於民間的一種娛樂活動,這個舞蹈抓住了小孩子好奇、喜歡熱鬧、喜歡參與和樂於模仿的特點,所以極易引起幼兒的共鳴和興趣。 5、另外我認為幼兒園3歲的幼兒應以律動為主,簡單的舞步、舞蹈游戲和簡單的基訓為輔。 4歲的幼兒舞步可多一些,增加一些訓練的運動量,舞蹈游戲與小品相結合。 而5歲的幼兒則可以進行地面訓練、步伐組合和表演性小舞蹈。 二、示範要生動 無論是成人學習舞蹈、還是幼兒學習舞蹈,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模仿教師的示範。那麼教師如何根據舞蹈的特點、兒童身心的特點來做示範;選擇什麼樣的時機做相應的示範就顯得尤為重要。 1.示範是兒童舞蹈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是由舞蹈自身的特點和兒童生理心理的水平決定的。示範是學生獲得正確的視覺形象、動覺表象的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徑,可見示範是培養動作技能的重要基礎。教師可以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舞蹈示範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舞蹈的熱愛、培養他們對學習舞蹈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更完美地表現舞蹈。「示範」具有直觀性、形象性。5~6歲的兒童他們的生活閱歷淺顯,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極易受到暗示。他們對舞蹈動作獲得、舞蹈審美感知覺的形成絕大部分來源於「示範」。 2、教師要准確、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兒對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引起學習的願望,練習起來就不會覺得枯燥,同時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示範時還要伴隨著語言的講解,面向幼兒做鏡面示範。如幼兒應伸左手,教師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願望和熱情。 初學者在剛接觸一個新動作時,難免會出現手腳無法協調進行的現象,常會在前一動作與後一動作的連接上短暫停頓,這便需要教師局部分解示範。示範是兒童舞蹈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兒童有效掌握技能的方法之一。通過教師把舞蹈教材准確、生動、形象地轉化為富有感染力的示範表演,讓孩子們把動作分解成為單一的動作,反復交替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每個舞蹈動作之間的過渡環節,在動作銜接的地方要再次示範,這樣學生才能明白動作之間的相互關系,增強動作的靈活性與感染力。示範時伴隨講解,闡述明白動作的方法和要領,使孩子們明確每個動作的產生、方向、路線及全身動作的配合等。講解盡量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如轉動手腕這一動作,如果按動作要求講,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轉,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幼兒學做起來即無興趣又很費力。但是如果告訴幼兒,現在你到果園里抓住了樹上的一個大蘋果,想把蘋果摘下來必須轉動手腕擰一下。或者練習站立時,如告訴幼兒站直,它可能會站不好,那麼你告訴他們象小棍一樣或象鉛筆一樣,他們會做得很好。所以說語言講解法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三、語言要優美 用語言創設音樂的意境,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使幼兒身臨其境,在游戲中學習。舞蹈主要通過肢體語言來傳情達意,在舞蹈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盲目地跟著老師模仿,不用語言與學生交流,學生便不能明白動作的規格要領在何處,訓練的目的是什麼,這樣不僅培養不出高水平的學生,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而也就達不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首先,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要在視覺上給學生美的享受,在聽覺上也要帶來心靈的觸動,教師盡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平和的語調,像旋律一樣流暢,像歌聲一樣動聽去講授動作。它會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其次,要注意語言表達的先後順序,什麼內容講述在前,什麼內容講述在後會使孩子們接受起來更容易,不致於讓孩子們的思維混亂。如學習「頭的環動」時,先要讓孩子們掌握低頭、仰頭、左右傾頭的准確部位,再進行頭的環動練習,這樣他們就會很好地掌握。如果教師在教授時沒有理清思路,學生在做動作時就會出現錯誤,這時再去糾正就會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反而適得其反。最後,教師語言的形象性也能使學生學得巧、學得快、學得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激情,促使學生在興奮之中完成動作,減少舞蹈學習的痛苦成分。如「交替步」,把兩腳比喻為「好朋友,你走我也走,永遠都是好朋友」;教
B. 幼兒舞蹈教學基本步驟
第一課(重要) 1、課堂常規(先讓孩子學會聽你的口令) 2、認識自己的身體各個部位名稱(從頭到腳尖) 3、認識舞台的8個方位 4、基本坐姿和站姿(超重要,以後孩子是睡著聽你上課還是站挺拔了聽你上課,就在今天) 第二課以後可以按 25分鍾基本功(從基礎逐漸到復雜,這個不用說了吧。頭、頸、肩、胸、腰、腿。。。。) 30分鍾新律動或組合(可根據自己的需求編排,也可用舞蹈考級教材等) 5分鍾課後小結,重復這節課的內容讓孩子回家後好加以鞏固。家長接送時可以布置家庭作業,比如在家每天練習10次今天這節課所學習的新基本功,(如旁壓腿、前嗆臉,跪地下腰什麼的,反正你教了什麼就布置什麼)。有了家庭作業的復習和鞏固,到下節課的時候,孩子和你都不會那麼辛苦 如六一有表演節目,可將節目所需要的動作安排在每個課時里,到六一的時候出了成品舞蹈,是不是有種秋天收獲的感覺,如果是1個半小時或者2個小時的課,課時內容還需豐富,課逐步遞增。 略供小建。如有其它問題可追問。答題不易,有問題可追問
C. 如何進行幼兒舞蹈教學
教幼兒成品舞蹈啊.用的音樂是孩子熟悉的兒童歌曲,比如好爸爸壞爸爸,我愛洗澡,小叮當,藍精靈等等,太多了.我在幼兒園帶的就是舞蹈興趣組. 一節課開始先談話,講上課的常規.然後點名站隊.開始上課時先練習基本功,不要難度太大的,孩子小,骨頭密度不夠,不要做幅度太大的動作.可以練習勾綳腳,下腰,橫叉,芭蕾...手位,中國古典舞手位等.然後教成品舞,一次教幾個動作.
D. 幼兒舞蹈教學基本步驟 (基本功和課程)
幼兒舞蹈教學首先是身體素質的訓練 比如勾綳腳、腹背肌,接著是軟開度訓練 就是壓腿、壓垮、下腰、下叉這些,等這些基礎都做完可以變排適合兒童的小組合 這個組合就看你是什麼風格教學了 兒童舞、民間舞或者芭蕾舞都可以
E. 小跳蛙舞蹈適合哪個年齡段幼兒跳
有民族民間舞最來好在8歲開始自..! 現代舞對接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15歲左右,最好有一定的基本功..!! 芭蕾是和腳背好的人學,在10歲左右最佳..!! 拉丁 恰恰 等等在12歲 還有HIP-POP在15歲最佳..!! 我也是學習舞蹈的 最好先練習軟開,有一點基礎以後,要學什麼舞蹈就看你的身體條件和對哪方面的喜歡了..!! 不管學什麼舞,腦袋的靈活和身體條件和自身的熱愛與努力..!
F. 怎樣給幼兒園孩子上舞蹈課
1、聽音樂做律動,基本站位(10分鍾) 2.學習新舞蹈。(1、聽音樂2、講故事3、自由發揮想像動作)(15分鍾) 3、結束舞蹈(一段短的音樂)放鬆舒緩的動作結束! 小班20分鍾,中大班30分鍾一節課! 教案內容: 1、形體訓練 身韻 (中、西結合實際即有芭蕾 又有古典)、 2、舞蹈組合 1,重點在老師要會技巧,言傳身教和經驗積累。 2,技巧的基礎是練好倒立,而且開技巧前的起范兒很重要。 比如手是擴指手型,手的方向(打側手翻指尖對旁,前橋指尖向前),在走技巧的過程中,每個技巧的發力點是哪裡,身體的哪個部位發力,肌肉一定要收緊。可以讓孩子們多做些腹背肌的練習…… 單腿前橋和單腿後橋 3,教前橋,先讓學生練倒立,要求又輕又穩,崩腿崩腳尖,落到把桿上沒有聲音。倒立熟練之後在進行前橋的練習。讓孩子做好預備姿勢,准備做倒立,老師在旁邊,當孩子做動作的時候老師用手頂一下孩子的腰,讓他知道什麼地方用勁。老師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練習舞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教的多了,有了一定的經驗就好了。 4,教側翻時腳打直,注意最開始出去的是往你手的方向落地 ,空中整個身體要保持直立,臀部要收,低頭。雙手也要成一條直線。不是往外甩開的,手腳要在一條線上;也就是腳要往內收,就是手的方向。 注意學生腿彎是因為心虛,或者習慣性彎腿等原因。先讓孩子把側手翻玩好。等手翻玩的直了順了就能帶上力量了,直接就告訴他們----蹬腿,擺腿,提腰,展手。 5,教古典舞中點翻身時 頭保持一個點不動,側腰和後腰要挑住。這個不能放鬆。其實點翻就是從左邊側腰畫個圈在回到左邊側腰的一個動作。只要你找到了腰的感覺。就會感覺很順。如果越翻上身下的就越低,以致於感覺主力腿的壓力重,轉的很難受,找不到別人轉的很順的感覺是因為右邊的側腰和後胸腰沒有用力。 6,教壓腿時三種正確姿勢 (1).正壓腿 面對一定高度的物體,比如高台、桌椅,雙腿並攏站立,抬起左腿將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踝關節屈緊,兩手扶在左腿膝蓋上。兩腿伸直,挺腰,同時一定要收髖,這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上體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壓腿的動作,逐漸加大力量,然後換腿做。根據柔韌性程度,可依次用肘部、前額甚至下頜去接觸腳尖。 (2).側壓腿 身體側對肋木等支撐物,右腿支撐,腳尖稍向外撇,左腿舉起,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踝關節屈緊,右臂上舉,左掌放在右胸前。兩腿伸直,立腰,開髖,上體向左側振壓。髖部和腰部在這個練習中將得到鍛煉。 做這個動作易出現兩腿不直、身體向前彎曲。所以在練習中應注意,支撐腿的腳尖外展,被壓腿盡量向身體正前頂髖,左臂向里掖肩,右臂向上舉,向頭後伸展。同時,將腿向肩後方振壓。幅度逐漸加大,直到腳尖能接觸到後腦勺。 (3).後壓腿 背對肋木,並腿站立,兩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體。右腿支撐,左腿提起,腳背擱在肋木上,腳面綳直。上體後屈,並做振壓動作。左右腿交替進行。髖部、腰部和頸部可以得到練習。 該動作要求雙腿直膝,支撐腳要全腳著地,腳趾抓地,挺胸,展髖,腰後展。做這個練習時兩腿容易彎曲,因此可請同伴幫忙頂起自己被壓腿的膝蓋,用一隻手下壓腰、髖,幫助把腰挺直。 壓腿的五大注意事項 壓腿時為了避免拉傷或者跌倒,一定要注意以下5要: (1).要穩------單腿站立時必須站穩,最好能有個扶手,避免搖晃失重跌倒; (2).要輕------壓腿用力不能過猛,以免對腰腿肌肉骨骼造成損傷; (3).要緩------壓腿的動作宜緩慢; (4).要短------每次3~5分鍾即可; (5).要松-----壓腿之後不要馬上就結束鍛煉,還要做一些踢腿練習來放鬆調整。
G. 兒童舞蹈教學幼兒基本功訓練音樂有哪些
沒有固定的吧 擴指練習《小花貓》喵喵小花貓,喵喵小花貓,跑來跑去跑老跑去…… 壓腿《小松樹》小松樹(壓)快長大(起) 臨腰《八月桂花遍地開》一個樂句臨,一個樂句緩緩起來 找點位(1正對舞台,2位側45,……-8位)《開火車》點位是舞台方位,不是芭蕾手位哦。 我們幼兒園老師用的音樂。
H. 幼兒園舞蹈課流程
以45分鍾課為例, 1排好隊, 2基本功20分鍾,聽幼兒音樂,練習包括簡單的手臂動作,腿部動作,壓壓腿,不要練太難太危險的。 3教舞蹈20分鍾,先把之前學的跳幾遍,然後慢慢往下教。不要教太快,要讓所有小朋友都會,老師要一一幫忙指點。
I. 幼兒園舞蹈課程如何安排
幼兒園的小朋友年齡小,也不太適合杷上的訓練,你可以做一些地面的練習,比較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