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教育出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鄂教版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其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程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目標將從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的地方
情感與態度:
了解自己家鄉的各種自然風光和人文景緻。知道家鄉的名勝古跡及當地富饒的物產,初步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感受家鄉的變化,形成建設家鄉的意識。
行為與習慣:
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及分工合作。
知識與技能:
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調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勝古跡、豐富物產的相關資料,學會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做記錄,形成一定的技能。嘗試製作簡單的家鄉小吃,形成初步的勞動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家鄉的調查、家鄉物產的再創造等活動,培養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鍛煉與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與表達的方法。
第二單元 愛護我們的家園
情感與態度:
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取向和生態意識。
行為與習慣: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知識與習慣: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初步感知周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環保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親身感受、調查、觀察等活動,了解身邊的環境狀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並學會初步的統計方法。
第三單元:我進步,我快樂
情感與態度
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成長、變化,並為之感到高興。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願意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體驗到誠實帶給別人和自己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勇於給自己不斷提出新目標,並能天天堅持,有始有終地完成自己的計劃,虛心好學。逐步養成誠實、不說謊話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樣做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到進步從點點滴滴開始,學習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
在玩游戲、情景表演、行為訓練、故事講演、情感體驗、討論交流、對比思考等活動中去感受和發現,初步掌握取得進步與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單元 炎熱的夏天
情感與態度
養成親近自然、熱愛夏天的情感,能充分體驗夏天的樂趣,樂於對大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成長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養成較好的假期生活習慣,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識與能力
了解夏天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動植物、人的活動的關系,具有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能力。了解夏季防止雷擊、消暑降溫、游泳安全的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討、交流等探究活動,了解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相關科學常識,樂於實踐,多渠道地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
1、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2、學慣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第二單元: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2、愛護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水、電、紙張等資源。
3、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4、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能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
5、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6、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三單元: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5、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四單元:
1、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了解衛生保健設施的作用,能在成人指導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緊急救助和自救辦法。
3、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學情分析: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知識要從各方面全面地了解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活動能力、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動手動腦等能力的培養。因為動腦筋、有愛心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或解決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並在此過程中充分地展現並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教學措施: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為充分體現教學的實效性,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範例。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
充分挖掘學校、社區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媒體資源,並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
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3、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
1好山好水好地方3
2富饒的地方3
3我們生活的地方變了樣3
4我喜歡美好的環境3
5節約水和電3
6愛惜每一張紙3
7我比以前做得好3
8向別人學習3
9五一休息
10和誠實交朋友3
11每天進一步一點點3
12夏天到了3
13清涼一夏3
14開開心心過暑假3
15復習2
16考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