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如何確定三維目標設計
一、在教學設計中整合三維目標,真正體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教師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應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兩方面著眼,突出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例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第九冊)教材分析:本課含有以下教學內容:
(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
首先,這兩個教學內容直接對應了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同時,教材中還蘊涵著豐富的發展性目標因素,即在推導公式的時候,如果不是由教師包辦,而是讓學生去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就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並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
使學生初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能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操作實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並初步感知平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3.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第1條屬於知識技能目標,它含有「理解並記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和「會用公式進行計算」這兩個具體的目標。第2、3條則體現了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過程性目標。
顯然,此教學目標避免了前面所述兩種現象中目標缺失不全的弊端,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二、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在過程中落實目標
教學目標一經確立,教師就要根據教學目標去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去展開。
例如,根據以上所確立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該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以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引入新課。(「轉化」的起點)
2.進入探求新知的環節後,可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再通過合作交流和教師的引導,明確轉化的方向。
3.動手實踐。學生通過剪、移、拼等操作活動,完成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此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延高剪開」的必要性。(轉化的關鍵)
4.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師應作小結並再現公式的推導過程,同時啟發學生去感悟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落實數學思考目標)
5.保證課堂練習的質量和時間,以使學生牢記和熟用公式。教師要根據課堂交流和作業反饋信息,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度進行量化檢測。(落實知識技能目標、解決問題的目標)
在此,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教學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動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然後,帶著成功的喜悅,利用公式去解決求面積的各種實際問題……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預先設立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學生通過親歷這個過程,不僅能夠牢固掌握並熟練運用S=ah這個公式,而且對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了初步體驗,在數學思維和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積累,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這樣的教學中,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目標都得到了落實,而且各個目標之間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而這正是實施新課程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