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適合打擊樂的音樂活動有哪些
1、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一般是指在音樂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規則和音樂要求進行各種內動作的游戲。
2、律容動:
幼兒律動一般是指在音樂或節奏樂器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做有規律的動律性動作,幼兒律動可以是單一動作的重復,也可以是相關的幾個動作連接組合成律動組合。
3、舞蹈:
舞蹈是經過人們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並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
4、打擊樂:
節奏樂又稱打擊樂,幼兒節奏樂的樂曲一般節奏性較強,由老師用琴來彈旋律,幼兒用打擊樂器敲擊節奏。
(1)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擴展閱讀:
打擊樂器介紹
打擊樂器通常分為三種:金屬樂器、木製樂器、散響樂器。
金屬樂器,如撞鍾、三角鐵等,屬於高音樂器,聲音高亢、明亮。
木製樂器,如雙響筒、蛙鳴板、木魚、響板、打棍、單響筒等,屬於中音樂器,聲音清脆。
散響樂器,如鈴鼓、串鈴、手鈴、響鈴等,特點是音量小,聲音散,可持續奏長音。
打擊樂器沒有固定的配器模式,由於是聽覺藝術,其配器原則以好聽為前提,節奏歡快的適合使用串鈴敲擊,抒情的樂曲則適合使用撞鍾和三角鐵。
B. 幼兒園怎樣培養小班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學科,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能給人以美感,並能激發人去積極地創造美和表現美,而美感必須在感受中獲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控制力較差,對生活缺乏經驗,對音樂的理解更是沒有經驗,因此從一般情況看,讓幼兒長時間、積極主動去聽一首樂曲是非常困難的。幼兒的音樂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是幼兒教育總目標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教育總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呢?下面是我近幾年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教育
小班幼兒剛入園,生活和音樂經驗極少。在教學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首先,我讓幼兒去尋找生活中各種聲音,長的,短的,粗的,細的,讓幼兒來模訪,使他們明白節奏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節奏是千變萬化的。接著,我還將歌曲、舞蹈的節奏用圖表表示出來,同時教會他們學習看圖表,讓幼兒敲擊身體的各部位,或者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示相同的節奏,例如,在做律動《拍手點頭》時,我讓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我們除了用手和頭來做這個律動外,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或者什麼模仿動作來代替先前的動作呢?並讓每個孩子都來試一下,要求和別人做的不同,結果有的孩子拍頭,有的拍臉,有的梳頭、穿衣,還有的孩子拍屁股等。有一幼兒提議用小碗和小勺來敲打,結果,效果也挺好。孩子們通過各種嘗試,玩的可開心了,下課的時候,孩子們還嚷著「再來!再來!」
到了中、大班,我的要求逐漸提高,在進行整體教學法教打擊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幼兒看指揮分兩組、三組、五組來演奏,並配上樂器演奏,幼兒由於有了基礎,所以很快的就能掌握一首新曲子的節奏了。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和知識,創設有利的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音樂氛圍,早晨幼兒一入園就能聽到優美、輕松的曲子,在這種情況下,和幼兒的交談也會變得非常的柔和富有情調。當幼兒進行自由活動時,我會播放一些歡快動聽的曲子讓小朋友欣賞,並和小朋友一起游戲舞蹈,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從不會聽音樂、不愛聽音樂直到喜歡聽音樂,為音樂教學創造了前提條件。在幼兒園,我為幼兒創設音樂氛圍的同時,還和家長配合,請家長在家中為孩子創造欣賞音樂的環境和氛圍。因為幼兒感知音樂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聽—逐漸熟悉—產生興趣—感知音樂的語言、要素—學會分析、理解—促進更深入的感受—形成對音樂終身熱愛的過程。因此,為了加深印象和體驗,好的音樂作品需要反復地聆聽,目的就是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夠經常聽到音樂的環境,使幼兒熟悉音樂作品,並通過熟悉逐漸產生熱愛,從而提高幼兒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在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去積極的表現
採用聽覺、視覺同步開放的參與形式,讓幼兒去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使音樂教學活動化、游戲化。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我在選材時首先考慮的是幼兒的水平,盡量選一些能夠使幼兒接納,又適合表現的題材,並根據不同風格的題材進行相應的教學處理。例如,教幼兒欣賞舒曼的《夢幻曲》,由於該樂曲旋律舒緩,優美平靜,不適合表演,我於是用配樂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選擇了一首動聽美好的故事插進去,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聽故事。由於故事的內容和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很貼近,使幼兒很容易感受到了音樂所要表現的內涵,引起了幼兒共鳴,收到了較好效果。又如,我在教幼兒聽樂曲《水族館》時,該樂曲是很明顯的二段體曲子,第一段,柔美、飄逸,第二段節奏明顯較快。為了進一步讓幼兒理解這個曲子,我畫了一張圖,邊指圖邊講故事,一邊還合著音樂的順序,同時還採用游戲的形式進行表演,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水草,一組扮小魚。第一段設計成水草跳舞,讓幼兒自由表演,第二段設計成小魚與水草玩捉迷藏的游戲。當我剛放第三遍音樂的時候,孩子們已經不需要老師提示,就能區別不同的兩段音樂,這節課我運用看、聽、說、動等形式進行教學,幼兒的興趣很濃。課間的時候,他們還一邊哼著曲子一邊玩游戲呢!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創作慾望,我還根據幼兒已有的水平,為他們設計了整套音樂活動,供幼兒在戶外或課間時欣賞。在這些活動中,我注意樂曲不同風格的搭配,讓幼兒的感受和表現在這些活動中得以延伸,從而使幼兒的音樂素養不斷得到提高。
四、在生活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事例
我還從幼兒周圍生活現象入手,貼近幼兒生活找音樂,使音樂看得見,摸得著,更具有親切感、共鳴感,更易於接受。如在教切分節奏×××時,學生總是把握不好。我無意中發現娃哈哈的電視廣告詞正是這個節奏,而且這廣告詞幼兒耳熟能詳,於是在課堂上讓幼兒念:甜甜的|酸酸的|……然後再移植到×××上來,幼兒一學就會。此後這種節奏再也不會念錯了。
五、注重培養幼兒將音樂與其他學科相貫通的能力
將音樂教學與各種學科相互滲透,相互運用,充分調動幼兒的聽、想、說、動,進行綜合教學。例如:在幼兒欣賞《化蝶》的曲子時,我讓幼兒先來聽音樂,並為這首優美的曲子配了一則美麗動人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啟發幼兒用簡短的語言說說他們的感受,並說出為什麼是這種感覺。然後,引導幼兒通過想像來表演這則曲子,並提示幼兒優美纏綿的部分應該怎樣表現,激烈、高昂的部分又應該怎樣表現。重點讓幼兒在表演中突出花和蝴蝶相親相愛的感情,在活動的最後,我鼓勵小朋友用自己喜愛的色彩、線條、圖形、符號等表達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畫好後再向小朋友們講述一下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么畫?孩子們很感興趣,這節課除了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孩子們在語言、動作、美術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 怎樣在幼兒園的打擊樂演奏教學中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游戲互動,賞識獎勵激勵
D. 如何開展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活動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樂曲。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其基本表現手段是旋律和節奏。而打擊樂是根據樂曲來打擊樂器,通過各種樂器給音樂配伴奏以使樂曲更動聽。同時也能使幼兒通過樂器敲擊來表達和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0;   剛開始練習打擊樂時最好選擇節奏鮮明的樂曲,因為節奏特點明顯的樂曲容易敲擊出效果,如進行曲,這樣便於幼兒掌握節奏特點。待幼兒有了一定的積累後再選擇一些節奏較復雜的樂曲。小班、中班可以2/4、3/4拍樂曲為主,大班幼兒在此基礎上可選擇4/4拍的樂曲。如《郊遊》這首樂曲很適合小班或中班幼兒作為打擊樂的樂曲。這是一首2/4的樂曲,節奏特點非常明顯,前八小節與後八小節旋律完全相同,中間八小節有所變化。在配器時可以根據樂曲中間八小節是高潮的特點,多選用一些樂器,同時節奏可與前後有所不同。前、後兩段可以節奏相同,這樣既便於幼兒掌握,同時也會使敲擊出的效果悅耳、動聽。另外,許多有民族風格的樂曲,如,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樂曲,節奏型都比較明顯,易於幼兒理解把握,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情。
E. 幼兒園大班打擊樂教案蝴蝶歌
1、春天到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一群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多麼快樂呀!(板書:蝴蝶,並同時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畫簡筆畫、勾勒出一幅蝴蝶飛舞圖)你聽,它們飛起來了,還唱著歌呢!(板書:歌) 2、它們唱的什麼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課文配樂朗讀,同時出現課件:春暖花開,蝴蝶飛舞嬉戲的畫面)。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就請教拼音娃娃。 2、檢查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 ①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認讀。 ②下面我們就玩「撿貝殼」的游戲吧(課件)生字娃娃躲到貝殼下面去了,誰說對了,貝殼就是你的啦!(開火車讀) ③齊讀生字。 3、把生字娃娃放到課語文中去,再讀讀課文,看看你都知道些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三、朗讀感情,想像 1、你們想請哪個同學來朗讀課文?為什麼? 咱們給他提點建議吧!你認為他要怎麼讀?大家仔細聽,想想蝴蝶飛到哪裡。 2、指名說(板書:花園里) 3、你喜歡這里的花園嗎?為什麼?板書(美麗)誰來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第一句: 范讀、齊讀、邊做動作邊讀。 這里的「美麗」還可以怎麼說?聰明的孩子,你能用「美麗」說一句話嗎? 4、是呀!花園非常美麗,那花園里都有些什麼呢?顯示句子: 請孩子們讀一讀這兩句:「紅花鋪……游戲」。邊讀邊想,看看自己都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路同桌交流。 示範讀。指名讀。齊讀。閉上眼聽老師讀。在反復地讀中感悟花園里景色的美麗,以及蝴蝶停留在花叢中,在綠草間嬉戲的迷人景象,展開想像,感受語言的優美,大自然的美麗,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問:孩子們,假設你們諒是一隻只快樂的蝴蝶,在花園里飛累了、玩累了,這時就在紅花鋪成的床上睡眠,有什麼感覺。 生自由發言,然後帶著這種感覺讀一讀這一句。 問:來到花園里,蝴蝶在綠綠的草地上游戲,想想:它們都會玩些什麼游戲? 讓孩子展開想像,從而貼進課文,實現與課文的對話,進一步理解課文,再美讀這一句。 是呀,花園這么美麗,蝴蝶們飛來飛去,累了,就在紅花鋪成的床上休息,還可以在綠草叢中游戲,真有趣!想把這兩句背下來嗎?試背。 5、小蝴蝶沉浸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它們飛呀!飛呀!一會兒飛得高,一會飛得低,一會飛成一團,捨不得分開,多麼有趣呀!真開心!看著蝴蝶們快樂地飛舞,你們快樂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跟著蝴蝶邊飛邊唱吧! 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讀一讀: 「飛呀……分離」 邊讀可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指名讀,聽後評價。 6、看著這群快樂天使,花兒更是快樂,你看,它張開了鮮紅的花辨,笑得臉生笑得更紅了,來吧,親愛的朋友,我們一起飛吧! 齊讀最後兩句。 四、指導寫字 1、識記字形:讀一讀。小組合作、交流、探究識生字的方法。 2、展示「新朋友」分小組活動,學生將收集到的有關本課生字的廣告語、標題、詞語等匯報到組長處再請組長展示給全班同學看,並讀出來,比一比哪一組收集的資料豐富、精彩。 3、指導學生按笑順提示完成課後的描描寫寫。 4、指導學生在田了格中書寫。 五、小結: 六、拓展課文、課外延伸。 1、蝴蝶一路唱著歌兒,一路快樂地飛舞,它們飛飛飛還會飛到哪裡去呢?四人小組討論。 2、演一演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美麗」說一句話。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用其中的4個字。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兒歌的過程中想像蝴蝶飛舞嬉戲的畫面,體會它們快樂自在的心情。
F. 如何合理安排打擊樂活動的教學過程
如何合理安排打擊樂活動的教學過程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具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在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中,幼兒接觸樂器的機會很有限,大多數時間都是徒手拍奏,教師也缺乏開展打擊樂活動的經驗。所以,當我開展大班打擊樂活動的時候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注意教的定位,教師應扮演多種角色。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由於我急於將演奏技巧教給幼兒,讓幼兒能按圖譜演奏,活動顯得比較急躁,沒有給幼兒嘗試有創造地為歌曲選擇和搭配節奏型。活動中缺乏讓幼兒自主探索圖譜的過程,幼兒主導地位還顯得較薄弱。在幼兒的主動學習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應是多元的角色:如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設者,互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兒童發展的支持者、促進者、指導者,幼兒游戲的合作者。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如此定位,幼兒的主動學習才有機會形成。
二、注意教的價值,引導幼兒充分傾聽,感受音樂。
幼兒園開展節奏樂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演奏打擊樂的興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發展幼兒聽辨節奏和樂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兒與群體合作的協調能力。並在打擊樂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在活動中獲得一種歡快、成功的體驗。因此,開展打擊樂活動,不能將音樂丟掉,應給幼兒充分的機會來傾聽、感受音樂,引導幼兒走進音樂。在《大中國》這首樂曲的編配過程中,先讓幼兒反復地傾聽,感知音樂,在完全掌握了樂曲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己創編圖譜。在感受每個樂段的音樂風格後,引導幼兒自己配上合適的樂器。
三、注意教的藝術,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打擊樂活動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活動。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講究教的藝術,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方式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圍。在本次活動中,我在示範用身體動作打節奏時有些動作不夠到位,樂器的使用方法也存在問題、圖譜製作的不夠精美和工整。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應該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規范指揮動作,注意用眼神、表情、體態進行提示,設計活動時應注意細節,考慮地更加周全一些。
對於打擊樂活動,在於我們平時的積累,我們應為幼兒創設一種藝術氣氛,讓幼兒以濃厚的興趣去參與,去表現。幼兒樂器的正確使用常規、演奏時手眼耳的協調、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等都需要我們在日常活動中進行進一步培養,讓幼兒在每一次打擊樂活動中都能夠充分地表現他們的真摯、自然的情感和積極的情緒,感受音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