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英語作為全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已越來越顯得重要,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家也越來越多,因此,學習英語在我國當前的大發展環境下也顯得更為重要。對於小學生而言,學習英語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趣味教學模式的構建則顯得很有必要,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語,研究趣味教學模式也顯得更有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趣味教學 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fast speed of the globalization, Englis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hole world. The country who takes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has increasing all the time. Therefore, English is also important in our country. For pupil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inspire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Interest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interest. Besides, it』s also meaningful for teachers to do the research about the interest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 interest teaching method; Strategy
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時,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並表現出喜悅和求知慾望,加強對知識的探索力量。英語新課標中也提到,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應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通過聽、說、讀、唱、玩、演等方式,著重於發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學習智力,使之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形成初級語感、語音、語調,培養其簡單英語語言交際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
小學生學習英語一般是在三年級至六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9歲至12歲
的少年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具有好奇心重、熱愛課堂活動、課堂中愛表現、善於模仿表演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的語言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系列的特點,便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每個學生在剛剛接觸英語的時候,都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極高的熱情,甚至可以說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強烈的「學好英語」的美好願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個小學生都是帶著美好的願望來上學的。」 但是就目前而言,由於我國小學英語教材的局限、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教學設備條件有限,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許多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興趣。
根據上述特點,小學生學習英語要獲得成功,首先就要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而激發與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有很多,如:堅持聽說領先,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景,以及鼓勵加獎勵等方法,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實用的方法及策略。
一、 採用游戲法,激發學生興趣
對於小學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用游戲教學特別有用,學生由於年紀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中多採用游戲教學,有利於他們集中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教授湘少版三年級下冊數字這一單元時,由於詞彙量比較多,學生容易混淆,於是在課堂中採用了多種游戲,如大小聲,猜一猜,拍蒼蠅,埋炸彈等游戲,這些游戲比較簡單,教師在課堂上也容易操作,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用游戲進行教學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對英語保持很高的熱情,從而真正愛上英語,也為後階段的英語學習奠定了基礎。
1、 大小聲游戲:教師大聲讀單詞的時候,學生必須輕聲讀;教師輕聲讀的時,
學生必須大聲讀。如此大聲、小聲交替快速朗讀,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夠很快地讀准單詞。
2、 猜一猜:猜一猜是有助於拓展孩子思維的游戲。比如在學習「Where is the
cat?」一課中時,筆者利用陰影遮住部分圖片,然後讓學生猜位置,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開拓了孩子的思維。
3、 看嘴型猜單詞:教師只做單詞發音的口型,不發出聲音,學生看口型,猜
單詞,並大聲地說出來。比如教一些難識別的單詞時,可以讓學生看教師的口型,然後自己去辨別,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清楚地看到教師發音的口型,更好地讀准單詞,也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在這個游戲中,教師也可以先示範,然後由一個學生做口型,其他學生猜,這樣,更是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 擊鼓傳花:教師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組,每個組各拿一張單詞卡片或圖片,
由教師發指令:「 Begin!」各組快速傳卡片或圖片,邊傳邊讀該卡片上的單詞,教師說:「Stop!」 全部停下,拿到卡片的學生必須站起來,大聲讀出該單詞。
如,筆者在教比較難讀的單詞時,都會採用這個方法,效果很好。
5、 找朋友:把單詞卡和對應的圖片發給若干個學生,由一個學生隨意說出卡片
上的單詞,拿著該單詞和對應圖片的學生迅速跑出來,站在一起,結成朋友,站對了,全班同學一起讀出該單詞,這樣利於學生鞏固單詞,以便更好地記住單詞的音、形、義。如筆者在教授四季的時候,就把單詞卡片分給學生,然後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圖片,並大聲讀出該單詞,學生在這一環節表現的特別積極,從而實現了教學目標。
二、 TPR教學法的應用
所謂TPR教學法,即教師「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是「全部動作反應」的意思。該教學法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為基礎,主張通過行為動作學習語言。小學英語教學要時刻牢記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教學中應該防止抑制兒童學習中的身體活動、感知活動和語言活動,盡量發揚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合作,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一種寬松的心理氛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碰到比較難的英語單詞或句型時,容易降低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應靈活設計各種動作,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學生興趣的激發和保持。如,筆者在教授湘少版三年級上冊Body這一單元時,教師說口令,讓學生指出相應的身體部位 head, face, eye, ear, arm, leg, foot等。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不僅操練了單詞,又輕松地融入到了英語學習氛圍中來。又如,筆者在教授湘少版四年級下冊Unit8 Spring is warm and nice. 這一單元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每個單詞都設計了一個特別且好記的動作,讓學生帶著動作去學習並識記四會單詞: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動了起來,也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 巧編chant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巧編一些能讓學生容易朗朗上口的chant,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掌握新知識並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教授五年級上冊Do you have any hobbies?這一單元時,巧設了一個chant:I like swimming, swimming is my hobby; I like singing, singing is my hobby; I like skating, skating is my hobby, I like drawing, drawing is my hobby. 在這個chant中,不僅復習了已學句型I like …,同時又帶入了新的句型…. is my hobby.
又如,筆者在教授湘少版四年級下冊Peter is writing.這一單元時,巧編了一個chnat:sleep sleeping I am sleeping; work working he is working; cook cooking she is cooking; 先讓學生練習這個chant,然後讓學生依照例子自編一個新的chant,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學生的興趣也大大增加。
四、 適當滲透跨文化交際內容
英語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學生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或所教話題適當給學生滲透「跨文化意識」,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對新奇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他們對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對英語和英語國家的興趣也就越濃厚,這對他們學習英語有這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例如,有些單詞的教學有些枯燥,學生學得也有些乏味。在三年級上冊打招呼的單元里,筆者加入了西方人見面打招呼的內容,有的雙手合十,有的親吻臉頰,有的互相擁抱,學生學得特別感興趣。又如在三年級下冊學習顏色的單元里,筆者以「white」為例,介紹了白色在西方國家裡表示「純潔」,再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在中國,白色常與「疾病「或」「死亡「聯系在一起,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新知識,視野也得到了拓展。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目的就是以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主, 從而獲得英語的感性知識,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進入中學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 是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 是學習英語的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真正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教師應該充分有效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化抽象為具體,化乏味為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主動輕松地獲取知識。
❷ 什麼是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第: 創設化情境提高英語能力需要我斷研究我斷化素充實課堂教並逐步創設種再現、表達情內景創設具交際性化容教模式
第二:創設師互模仿情境模仿課文語言能獲發現樂趣能獲功喜悅孩目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
第三:創設組合作互助情境通組習給、玩提供自主參與表現機使枯燥內容起饒興趣並且使拓展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❸ 我採用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英語怎麼說
Teachers should adopt new styl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instead of conventional one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 teaching, paying attention to interactive ways and methods, with proper strategies. Only based on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could students take part into the English class teaching actively so that the effienciency could be increased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 teaching.
❹ 小學英語和諧課堂教學模式行動研究
一、 教學目標: 1. 能夠聽、說、讀、寫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能夠在實際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對話。 二、教學重點:四會掌握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I went to Xinjiang. 三、教學難點:能夠在實際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對話。 四、教具:錄音機、錄音帶、相關圖片、地名片和單詞。噢 對了,幾天前幫我指導的ABC天卞歐美外教英語中心的老師和我提到,其實要學好英語是不難的;必須要有一個適宜的研習情境跟闇練口語對象 最關鍵就是外教水平 標准口音(建議找歐美外教)非常重要 堅持經常口語溝通 1v1家教式教學才可以有.好.的學習成果!課程結束後記得重聽錄音文檔,好鞏固知識點;若真的是沒有人可以指導的狀況下,只能上聽力室或BBC取得課外教材研習,多用耳聽、眼觀、嘴動、腦想 短時間口語能力會進步許多 整體效果肯定會最佳的.. 五、教學過程: Step 1: Warm-up: 1. Greetings . Listen to the song : A Trip to Cna Step : Revision: 1. Game : Good brothers 將全學生分為兩大組,教師針對上節課所學的五個動詞短語做動作,學生搶說其過去時,反應較慢的一組學生說出其原形 .Ask and answer 教師抽取A Let』s learn部分的短語片,兩組學生輪流問答:A: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B: I took pictures…. Step : Presentation: 1.T: I often go to Songyang Park on the weekend. Do you often go to the park, too? Ss:…. T: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Enable the student to answer with 「I went to ….」 ( 板書這兩個句型, 讓學生理解Where did you go…?並帶讀 ) . T shows some pictures of Shaolin Temple, Songyang Park, Shensuan Ssuare etc.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in pairs. A: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B: I went to …. . T:What did you do there? ( 強調there的讀音並釋義,帶讀。) Ss: I …. .T shows the pictures of Beijing, Shanghai, Guilin, Xinjiang etc..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Xinjiang ? Ss: Yes No. T: John went to Xinjiang last year. The people in Xinjiang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Do you want to what John did in Xinjiang? Let』s look at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Step. Practice: 1. Listen and emitate the dialogue. .Read after T: Fast and low speed. . Role read the dialogue in pairs. . Write the dialogue. . Read and recite the dialogue. . Talk show. Step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Make a dialogue. 教師將一些地名片和上一課時的動詞短語片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自行選擇,並進行如下替換練習: A: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B: I went to Shanghai. A: What did you do there? B: I ate good food. . Act out the dialogue. Step : Sum-up: Step : Homework: 1. Recite and write the dialogue. . 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更多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請登錄《小學教學設計網》
❺ 怎樣在小學英語教學的課堂評價中滲透新課改的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系生活的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生活中運用英語,擁有的豐富的直接經驗.《英語課程標准》也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要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和課堂班級有效結合,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英語,體會英語,運用英語,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創設英語的教學情境,進行有效英語教學
語言學習是行為習慣的形式,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種智力活動,應始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語言的知識獲得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結果,但語言能力的獲得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獲得用外語交際的能力的決定因素是學習者自己,教師不可能把能力教給學生,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是在各種情景中不斷磨練而形成的語言習慣.
情境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的感知過程變得容易,讓孩子們在現實的真實的環境下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看、耳聽、口說等各種方式感知語言,這樣的學習效果才能讓學生深刻明白英語是一種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是我們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一種交流工具.觸境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只有在此基礎上,當類似的情景出現時,學生腦海里就會呈現出相應的語言思維,這樣學生才能在實際中運用英語.
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千方百計,自如運用
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三、四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對萬千世界有著很濃的探索精神,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2、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多樣,針對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枯燥的英語學習中注入了活力,讓學生活起來,讓英語活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如,在教學三年級有關色彩的英語單詞,我會用美麗的彩虹引入課題,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豐富多彩,用捉迷藏的游戲讓學生在歡樂中鞏固單詞的讀法,帶著任務回家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單詞卡,課堂上在黑板用白色的粉筆畫上大大的彩虹,讓學生把自己准備的顏色單詞卡粘貼到相應的顏色位置組成一條大大的彩虹,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喜歡學習英語.
3、處於三、四年級的學生是充滿活力的,是好動的,是好奇的,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常常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鞏固單詞,如:在教學頭部及五官的單詞,我會結合五官的感官功能給單詞編寫chant加上相應的動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邊做動作邊讀單詞,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詮釋英語單詞的意義.又如:在教學三年級的英語中有關動物族的單詞,我會結合動物的特點讓學生邊模仿邊學習單詞,然後全班一起來編寫chant,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處於創造的層次,讓學生真正用心去感悟學習的樂趣.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的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我的英語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畫面讓學生理解並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學英語交際對話時,我先從網上搜索相關的情景環境,把對話設計如其中,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理解、運用,在教學我利用實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將學生的表演過程記錄下來,教室中的學生可以欣賞到台上學生的表演,同時自己也想躍躍欲試,這樣一種十分融洽而和諧的課堂氛圍就形成了,學生中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局面.
四.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正確.這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對於小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需要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如:六年級的英語,我在教學家庭的成員和有關職業的內容,我設計好一個表格,內容有:name,work,讓學生結合我們課堂學習的內容,回家調查家庭成員的職業,用英語書寫完成表格,通過這一任務的完成,學生不但運用了學過的有關家庭成員的單詞和有關職業方面的單詞,還會復習以前學過的有關單詞和去查找需要的單詞,完成任務後,教師在課堂上檢查並給予積分獎勵,並指出不足的地方,這樣的學習效果是非常有成效的.由於在我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並且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為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
❻ 如何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改變傳統的「灌輸」教學,主要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煥發了勃勃生機。高效課堂的特點是:學生參與人數多、參與熱情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會質疑;學生學會學習。高效課堂是教學永恆的主題。
一、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問題
1、授課班級多,班額大,學困生面大;2、課時少,難以完成教學內容;3、考試重讀寫,輕聽說;4、家長重視程度不夠。這次國培學習,專家講授「大腦四喜歡」1、大腦喜歡激情;2、大腦喜歡活動;3、大腦喜歡幽默;4、大腦喜歡光亮;
針對這一現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針對這一情況,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二、對策
1、注重興趣的培養
古人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加強小學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對於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樂於學習、肯鑽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應該是至關重要的。開課前,我首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充滿激情地進課堂,只有教師精神飽滿,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教師要想把課上得興趣盎然,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那麼課堂教學中的「warming
up」這一環節顯得尤為重要,我通常會通過一些Play games 、 Sing songs、 Lets
chant等活動來導入新課,學生情緒高漲,學習熱情高。
2、注重語言的輸入應用
我們都知道,語言無論從它學習的目的還是從學習的手段來看,都不能忽視對語言的實踐和應用,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才能使已學語言得以鞏固,才能使得新的語言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大量通過口頭或多媒體手段向學生輸出大量語言信息,我們的學生學英語很機械、很被動、啞巴式英語,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溯其根源是學生缺乏語言學習的環境,教師在課上應盡量用英語教學,少用母語,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班級內設英語角,辦英語板報,多創設英語語境,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持之以恆、長期堅持,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方法的指導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高效課堂的主要教學模式。教師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15分鍾,或是學生完成當堂作業,或是以小測驗的形式進行訓練,或是口語訓練,但不管採取什麼形式,教師要當堂指導。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所以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敢於出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化。
4、適當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例如:分組進行背誦大賽、演講比賽、唱歌比賽、手抄報比賽等。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5、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就是充分利用了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通過在課前對教材、學生、教法、教學資源等進行整合,課後對上課情況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進策略,從而達到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近年來我校大力推行集體備課,做到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個人特長,體現「同伴互助」的精神,加強同學科教師間的學習交流機會。
備課流程:
(1)開學初組長將本冊教學內容合理分配給每位老師。
(2)個人進行初備。要求深入鑽研教材,認真領會編者意圖,做到腦中有標、腹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3)提前一周將紙質教案發給本組教師。
(4)每位老師先認真研讀教材,認真審閱初備人教案,結合自己的思考將修改意見或疑惑記錄在旁邊,為集體研討作發言准備。
(5)集體備課。先由主備人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及流程,然後各成員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記錄在旁邊。
(6)實施教學。
(7)課後反思,總結。
課堂要高效,教師首先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設計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預習作業,這樣就能讓學生對課前預習、課堂探究、當堂檢測、拓展延伸等各個環節都充滿好奇、充滿激情、充滿期待。
三、結束語
總之,一個語言枯燥的課堂是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只有將語言融入生活,它才會綻放魅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積極地體驗與參與,通過學生主體親身的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使學生的心靈得以深深的感悟,促進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達到高效的目的。
❼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每個老師都追求的目標,有效且高效那是再好不過了。如何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相信作為老師都努力過,追尋過。不同學科,可能教學方法不同。但我相信學生的需求是相同的——只要有興趣了,有動力了,那他們就會主動去獲取了,課堂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對於小學英語教師來說,任教班級多,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想著法子天天去琢磨,天天去嘗試,如何有效進行自己的課堂教學。好讓自己教得輕松,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扎實。
1、注重詞彙教學
大家都知道,英語中的詞彙,就好象是萬丈高樓的磚頭。沒有了詞彙的積累,學好英語就等於是一句空話。所以,我覺得英語教學中詞彙教學的重要性,應該是擺在首要地位。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Let』s learn還是Let』s read的教學,我都非常注重單詞的教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所以在詞彙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1、語音教學,根據原因字母的發音規律來教學,根據字母組合發音規律來教學。剛開始每次碰到新單詞,教師可以提示,或者幫他們畫一下母音或者字母組合,給他們時間去回憶,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搜索記憶庫。這樣做,到高年級教單詞就已經很輕鬆了,而且也幫助了學生背誦的速度。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也保持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趣。2、通過比較來教學。例如比較級tall---taller,現在分詞run---running等,通過觀察比較來教學,區分用詞。3、通過以舊帶新來教學,例如我們最近學到的few,我就通過new來教學,這樣既復習了new的讀音,又學到新單詞few,可謂一舉兩得,而且像這樣的單詞是很多很多的。我們以前學過的電燈light 通過它,在以後碰到的fight,right,might我都這樣只給學生出示一下,他們就輕松掌握了,而且不需要花時間去記憶.4、通過形象來記憶。英語單詞中,很多詞彙通過具體的動作來演示,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而且還可能記憶深刻。如單詞動物單詞,情緒單詞等,通過演示,活躍課堂的同時也激發了對英語的學習興趣。5、教給他們記憶的方法,依靠什麼來記憶,不同的單詞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通過形象方法,有的通過刪減方法,有的通過比較方法等。
2、注重語言運用
英語是門語言學科,而且它對我們來說又是一門外來語種。所以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它的語言運用。每一次的句型,我都會想方設法跟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知識生活化,讓課堂情景化,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知識的魅力,倡導體驗、實踐的新課程標准要求。
❽ 如何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英語教學正由傳統的知識型方法迅速地向語言交際運用型教學方法過渡。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隨時都能看到:用英語說,用英語講,用英語唱,用英語演的場面,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英語非常地感興趣。交際是教學的最終目標,然而我們在發展語言交際時,往往忽視了其實用性和有效性,忽視了閱讀教學的現實意義。在小學階段開設有效的英語閱讀課,對於開發語言的實用性與有效性,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在閱讀訓練中,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一、有效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1、師生互動型策略 這種策略有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它的特點是:教師導入,學生感知→學生精讀,教師講解→鞏固操練,內化語言。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A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並產生要閱讀的興趣 B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片語的含義與用法。還可以設計一些YesNosuestion或簡單的Choice。這一步要求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 、主動參與型策略 它的基點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點是:自讀理解→交流討論→小結鞏固。嗯 順便提一下 幾天前幫我旨導的ABC天歐美口語的老浉要我明白,若想學會英語是不難的~絕対要有一個符合的研習空間跟闇練口語対象 這取決於外敎資質,東南亞口音重 一定要找歐美籍,發音純正才行 不間斷每日口語交流,1対1家敎式敎學才能有更.好.的進步效率..上完捰還要回放復習捰堂音頻 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若真的是無口語交談的人的情況,可以上聽力室或滬江獲取捰外敎材閱讀,多用耳聽、眼觀、嘴動、腦想,迅速的語境會進步許多,學習效果會非常達成目標的 這種教學策略比較適合於中高年級,一般選擇的閱讀材料語言難度不大,接近教材內容,並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者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首先,充分利用選材上的優勢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並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激發每個人的學習熱情,這是培養他們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還應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性,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還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地引導學生開發其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像等能力。閱讀理解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閱讀教學是為完成這一從「知識向能力過渡」進行轉化的實戰。從宏觀上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從戰略上看,閱讀教學要緊整體,化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細。從實質上看,讀得懂,然後才說(輸出)得出 、自主開放型策略 也稱彈性閱讀,以課外讀物為本,進行閱讀教學,適用於課外教學 新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在畢業時要達到二級目標要求——即除了能認讀、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單詞、短語和對話、短文外,還應看懂賀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正確朗讀故事或短文,並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要達到這一目標和要求,僅靠教材所提供的語片和材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是對教材的有效補充,又是對教材學習的一種檢測和提升,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另外,課外閱讀能讓學生擴大視野,獲取知識,不斷鞏固和提高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同時,舊知識在新的語境中不斷復現,新語言現象的頻頻出現,通過反復的閱讀和合理的引導與幫助,能讓學生起到觸類旁通,拓展視野,深化知識的作用 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檢測和反饋:一是騰出課堂教學的1時間用以自讀,教師提供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材料自由地閱讀;二是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容應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展手抄比賽,開展講故事、作講演、演短劇等活動,背誦和改編rhyme,chant等和唱一些英語歌曲以及鼓勵學生互相交換英語課外書和視聽材料等。這些課外閱讀活動會讓學生仔細自主地鑽研手頭閱讀材料,不僅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而且還擴大了學生的詞彙量,提高了學生的活動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三種閱讀教學策略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和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生靈活地、綜合地使用,才能充分地發揮出其最佳效果 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建構閱讀教學的模式 1、內容文字難度不大的文章,以「聽→說」為主網,並以「分→總」的方式進行教學 、內容難度較高的文章,以「聽讀→說」為主網,即「總→分」的方式進行教學 、「總→分→總」教學模式,即「讀→說→寫」。其基本框架結構如下:passage→generalidea→wordsphrasespatterns→passage→specificidea→output 三、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將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已受到越來越廣泛地接受和採納。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優勢,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路為資源,以活動為載體,以語言交際為主網,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對於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根據閱讀內容呈現情景,使教學過程變得形象、生動、活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愛學,激發求知慾望 閱讀教學碰到的最大問題便是學生手頭沒有那麼多圖文並茂,程度適中的閱讀材料 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還需注意的問題 1、要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 、滲透異國文化,拓展閱讀空間 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通過文化背景的滲透來培養文化意識有助於學生真正學好、用好英語。在Myholiday的教學中我也積極地滲透西方節日及文化。如Christmas,ThanksgivingDay,Valentine』sDay等等,這樣,讓學生在主動,有興趣的條件下自主地拓展了課外閱讀的空間 、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教育。
❾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一、問題的提出
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在主要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以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地認識自我,積極發展主動性,毫無疑問,課堂所設計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是最關鍵的。
所謂以學生為主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出現,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充當課堂的主角。有一句英語說得好:"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事實上,我們也可看到:the same teacher , the same class and the same students' books , but the different effects on students .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原因是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不一。因此,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建設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顯得非常的重要。
二、建立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的途徑和策略
(1)轉換教師角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
要想使全體學生都參加到英語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我們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要積極地將過去的"一言堂"模式變更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以下幾個弊端:
a.替代式。教師在教授一個新知識點時,對學生進行提問,沒有等學生回答,教師就替學生先說出來了。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句子"i have a ck / rabbit... "時,總是搶先說出該句型的前半部分(i have a ),而只讓學生說出該句型的後半部分( ck / rabbit... )。這樣 ,就並沒有起到學習新句型的目的了。
b.自問自答式。教師在教授對話時,對學生進行提問,由於心態比較緊張、慌張、匆忙等,在學生回答之前,給出了答案,而且對同樣的問題進行3-4次的重復。這樣,不僅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而且收效甚少,學生幾乎沒有開口說的訓練機會,嚴重的還會讓學生對此教師產生厭煩的情緒,當然也會厭倦英語了。
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它提倡一種開放式交流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保持雙向交往,甚至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強調一種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師此時成為相互交往餓中心,並且促使所有成員在相互交往,相互激發。當課堂內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產生相互激發的效果時,學生並進入了最佳的學習境界。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邊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活動也便能夠如魚得水的進行。例如,我在上閩教版第六冊第九課的對話時,由於我的熱身和導入過程設計得不太妥當,開始前的一小段時間內,學生對我的課是表現得非常的平靜和冷淡。可到了課堂的中後階段,由於我設計了"玩轉輪、得幸運星","聽音樂、傳卡片"及"辯論賽"等活動,學生的積極參與的勁頭一下子熱乎了起來,通過師生、生生、生師的相互激活,課堂氣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使我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而有意義。
(2)設計有效的學生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
主體參與型活動課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幾原則:
①主體參與型活動的設計必須有明確的語言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讓學生在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語言的最基本知識和技能,即在基本知識?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英語可上許多老師都會採用的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即全身反應教學法,通常都會被用作聽與說方面的訓練,而很少用在讀與寫上。其實,tpr的活動也是可以多變的。如聽音做指令的活動,在對五年級學生的教學中,我經常會把一些動作短語寫在卡片上,以書面的形式讓學生看並做出相應的動作。而對一些要求四會的簡單短語,在訓練寫的時候,我讓一名學生上講台做動作,其餘學生根據此學生所做的動作寫出短語。又或是讓部分學生做動作,部分學生寫。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學習的樂趣,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②主體參與型活動的設計要能真正體現學生,符合學生。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徵來設計活動。的確,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易感興趣的特點,但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不象三、四年級的小朋友那樣愛動了,他們會思考,愛反駁,而有些同學則表現得比較靦腆和害羞。因此,我在給他們上公開課時,開始的四大組聽音做動作的活動,幾乎沒有幾位同學在做,場面很是慘淡。課後,和其他老師討論才悟出?本想通此活動來復習和鞏固前一節課所學的六個短語,結果卻因活動太過於簡單而失去了復習的意義,滿足不了學生的認知欲。這樣,既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體現不了學生的主體性。
其次,要盡量根據學生的真實生活來設計活動。貼進學生真實生活的活動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最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正確的評價形式是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的保障
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做出正確的評價是學生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上,活動量較大,頻率較多,而小學生也正是在參與---被評價---再次參與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學習樂趣、獲取新知的。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到如下三點評價:
① 以鼓勵為主的評價
教師的只言片語,一舉手,一投足,都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而教師的鼓勵又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在課堂中,或批改作業時,我常用excellent / very good /good等激勵性語言,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健康、愉快的心境。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切不可因為迎合學生而一味的表揚學生,如ok/good等成為課堂教師的口頭禪。實際上,這樣的評價已失去作用和意義了。
② 注重形式多樣化的評價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的速度快,但消失得也快 ,對於教師的評價也是如此。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注重教師的評價,還得讓學生都參與到評價中來,進行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真正讓學生由被動受試者變為主動的參與者。不斷幫助學生,激勵學生,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不斷地提高。我每教完一個單元,都要留一個課時對該單元活動手冊或針對性練習進行鞏固與評價,對做對的題目獎貼紙,送紅花,畫小紅旗等,對高年級的學生,我採用評分機制,以形成性評價生之終結性評價方式。
③ 另外,對於考試制度的改革,我們應該知道考試只是一個教學環節,是一個不斷彌補自身缺陷的過程,分數也不是唯一的追求目標,獲得真才實學是目的。每次單元測驗後我都要進行兩次閱卷。第一次我就試卷中出現的難點、錯誤方面進行分析,然後讓學生訂正,並清楚錯誤的原因,讓老師再次閱卷。若還有錯誤,教師再與學生個別交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三、小結
設計有效的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於學英語,善於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