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建一座小學的工程特點
根據來分析本工程所處的地理位源置及設計特點,該工程為櫃架結構教學樓,
具有如下施工特點:
本擬建工程在一所小學內,施工場地狹小,場外活動人員較多,施工平面布置及施8
工安全問題突出。
本擬建工程為框架結構,獨立基礎,基礎埋深適中,基礎開挖土質較好,土方量適
中,基礎土石方開挖量適中。
本擬建工程工期較短,工程持續時間不長。
2. 工程造價可以轉小學教育嗎
你可以這樣寫:現在的教育問題太多了,需要從小學教育抓起,為此,我要學習小學教育專業。
3. 在中小學校,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施工藍圖」是( )
在中小學校,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施工藍圖」是課程。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版學習的學科總和及權其進程與安排。課程是對教育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3)小學工程教學擴展閱讀:
一、課程特點
1、課程體系是以科學邏輯組織的。
2、課程是社會選擇和社會意志的體現。
3、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靜態的。
4、課程是外在於學習者的,並且是凌駕於學習者之上的。
二、作用
1、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
2、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
3、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中介。
4、對學校進行管理與評價提供標准。
5、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是師生聯系和交往的紐帶。
6、國家檢查和監督學校教學工作的依據。
7、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保證。
4. 小學工程問題的分類和解答
教學目標
1.認識工程問題的特點,理解工作總量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工作效率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2.理解掌握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
3.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分析解答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怎樣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以及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掌握工程問題的解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准備
1.以前我們學過做工問題,誰還記得做工問題涉及到哪三種量?(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生口述,教師出示投影: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2.一條水渠長120米,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依據三量關系,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列式?(120÷5=24(米))
24表示什麼?(工作效率)
之幾。它們都是用工作量÷工作時間得到的。)
工作效率既可以是具體數量,也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佔全部工作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0。
例10 一段公路和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完成?
2.分析解答。
(1)讀題,思考,列式,解答,做在練習本上。
(2)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30÷(30÷10+30÷15)
根據什麼列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30÷10求的是什麼? 30÷15求的是什麼?
這兩個商加起來,得到的是什麼?(甲隊和乙隊的工效和。)
再用30除以它們的和得到的是什麼?(合修所用的工作時間。)
(3)板書解答過程:
30÷(30÷10+30÷15)
=30÷(3+2)
=30÷5
=6(天)
答:兩隊合修6天可以完成。
3.變換題中的條件再分析解答。
(1)把30千米改為40千米、45千米、500千米、10千米、2千米。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一組選擇一個數據解答出來。
(2)誰能說說你們組選擇的工作量是多少米?解答的結果是多少?
每一組推選一名同學回答,結果都是6天。
(3)既然工作總量發生變化而結果不變,那麼我們去掉題中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這道題還能不能解答?
4.改造例10:去掉具體的工作總量。
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以討論題為線索,討論這道題可以怎樣解答。
出示討論題:
①這道題求哪個量?應已知哪些條件?
②工作總量沒有給出具體數量怎麼辦?(用「1」表示。)
③甲隊的工作效率和乙隊的工作效率怎樣表示?甲隊、乙隊的工效
(2)匯報討論結果。(先說討論題再說解答方法。)
1表示什麼?(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不是具體數量,我們把它看作單位「1」。
作效率。)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那麼工作效率就要用每天完成單位「1」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間)
(3)板書解答過程:
答:兩隊合修6天可以完成。
5.工作總量發生了變化,為什麼工作時間不變呢?請你們每一組用剛才選擇的數據,計算出甲隊工作效率是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乙隊工作效率是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甲乙兩隊的工效和是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匯報計算結果:
6.這兩種解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都利用三量關系來解答是它們的相同點。不同點在於,前者的工作總量給出了具體數量,因此工效也是具體數量;後者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效用單位「1」的幾分之一來表示。)
後者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工程問題。工程問題有什麼特點?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都是用「率」來表示的。)
(三)鞏固反饋
1.出示「做一做」。
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要用20天,乙隊單獨做要用30天。如果兩隊合做,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做完?
(1)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2)提問反饋:第一問求什麼?(工效和)
怎麼求甲乙兩隊的工效和?(甲工效+乙工效)甲乙的工效各是多
第二問求什麼?應根據什麼列式?
2.只列式不計算。(小組討論完成,每組再選一名同學分析。)
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需6天完成,乙隊單獨做需12天完成,丙隊單獨做需18天完成。
①乙丙兩隊1天完成幾分之幾?5天完成幾分之幾?
②若甲乙兩隊合做2天,還剩幾分之幾?
③甲、乙、丙隊合作幾天能完成全部工程?
3.選擇正確的列式。
甲乙兩地相距500千米,快車5小時走完,慢車10小時走完。兩車同時相對開出幾小時相遇?
[ ]
A.500÷(500÷5+500÷10)
(四)布置作業
課本第99頁第1~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教案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把握工程問題與做工問題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利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這三量之間的關系解答工程問題,並進一步掌握工程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思路。
通過對准備題的分析解答,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工作效率既可以是具體數量,也可以用單位時間完成工作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為例10的解答作好了鋪墊。在例10的教學過程中採用了以舊知識為起點變換數據導入新知,在一系列的解答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新舊知識的聯系,並歸納出工程問題的特點。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學生掌握。
5. 小學五個一工程是什麼
「五個一工程」教學模式是指:
1個學生——一個服務團隊 以1個學生為單位,一個團內隊為之容學習、成長而服務。
1個學生——一套科學的提分方案 根據SPSMS(學習分析系統》檢測報告,教學專家、特級教師、班主任聯合制定學習、考試、行為綜合提升方案,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1個學生——一個專業的學習顧問 幫助學生進行學業診斷和分析,科學合理規劃課程安排。
1個學生——一個資深的教務顧問 建立學習檔案,制定學習計劃,全程協助輔導,學習監管,效果評估,與學生及家長溝通。
1個學生——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學1對1用最溫馨舒適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6. 在中小學中,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施工藍圖是A課程B教材C課標D教育方針
答案 : A. 課程 。
7. 小學的工程類問題與普通應用題有什麼不同
工程問題要把總工作量看作單位"1"
先求出各自的工效
把整數應用題變成分數應用題解答
8. 請問一下哈爾濱市工程小學教學質量怎麼樣對口中學是哪
別去別貪便宜抄進去之襲後老師不僅收你黑錢還私自開補課班老師還打人我就是他們的學生被那個叫劉相如打罵的一點自信都沒了後期不給他錢了處處穿你小鞋到處針對你沒好眼神你可以考慮一下兆麟,經緯之類的好學校環境好寧可你家窮也要盡可能的幫孩子讓他樹立自信心學校有啥活動盡可能參加別因為貴耽誤孩子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