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❷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導入方式有哪些
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導入方式:
一、直入式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內容,用語簡回短。
二、談話答式
師幼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滲透新課內容,進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課題。
三、謎語式
通過猜謎語能夠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徵,幫助幼兒理解新課內容,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四、故事式
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五、激發式
利用激發式導入新課內容,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❸ 幼兒園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一、直觀法: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1、觀察法: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方法:指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依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科學的觀察方法會提高觀察的效率。
(1)幼兒自發觀察:幼兒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發地觀察周圍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飛機、樹下的螞蟻等。
(2)個別物體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組織幼兒觀察某一物體或現象,使幼兒掌握這一物體或現象的名稱、外部特徵、功能、與人們及社會的關系,從而獲得有關的粗淺知識。如一般的認識食物、動植物都用這種方法。
(3)比較性觀察:指組織幼兒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現象,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如認識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地進行比較。
(4)長期系統性觀察:也稱「追蹤觀察」。在較長的時間內,組織幼兒連續的對某一物體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間斷性的、系統的觀察。如觀察種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變化等。
(5)順序觀察法:即對觀察對象按照先後順序,從不同的角度細致的觀察。一般觀察動物時是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6)特徵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徵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
(7)分解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各部分進行仔細分解觀察,然後再綜合起來,達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觀察:即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轉化、原因和結果進行探索。
2、示範法: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的模仿範例。一般語言、藝術、健康領域用得較多。
(1)完整示範:對新的教學內容,從頭到尾的示範,給幼兒完整的印象,便於理解和掌握,形成整體的概念。如:新授歌曲、詩歌、早操時經常用到。
(2)部分示範: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出現難點、錯誤時,教師進行部分示範以幫助解決局部問題,對已經會的內容不再示範。
(3)分解示範:把學習材料分成幾部分,分部、分段地示範,使幼兒掌握每一處要領和學習的重點。
(4)不同方向示範:從正面、背面或側面進行示範,使幼兒從不同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一般舞蹈、律動時用得較多。
二、提問法:是教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導幼兒觀察、學習的主要方法。
1、描述性提問:即提示幼兒細致地觀察並描述事物,一般這樣提問「你看到的啄木鳥是什麼樣的?」
2、比較性提問:即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3、分類性提問:即啟發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如「你認為桔子是屬於哪一類呢?(干過還是水果)
4、解釋性提問:即提示幼兒了解事物及變化的原因並清楚的加以說明。如「雨是怎樣形成的?」
5、選擇性提問:即對幾種結論進行取捨的提問。如「你們說,葡萄乾是屬於水果還是乾果呢?」
6、反詰性提問:指對幼兒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得出的判斷進行反問。如「小海馬是媽媽生的嗎?」
三、談話法:又稱「問答法」,古老的教學法之一。通過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進行教學。即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檢查知識、鞏固知識。
❹ 幼兒園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您所講的教學方法是指有哪些教學法,還是教學組織方法、還是課程方法 教學法有六法,分別指語言教學、計算教學法、常識教學法、體育教學法、音樂教學法、美術教學法 教學組織法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 課程方法就比較復雜了,每個領域的課程有不同的方法。方法很多,但不固定,這需要經驗與教育機智。
❺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啟發幼兒自願接受學習
二、鼓勵幼兒自我發現、自我創造
三、教學內容、方法要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
四、客觀、公平、合理評價幼兒作品
❻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中有哪些策略
一、把握幼兒科學教育意義,培養幼兒對科學教育活動的興趣 二、豐富、擴展科學教育內容是培養幼兒科學意識與興趣的關鍵 (一)從知識自身體系和特點出發,對事物進行豐富、擴展或延伸。 (二)以事物之間橫向聯系為線索進行設計。即藉助事物之間某些聯系引導幼兒認識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規律。 ... (三)以事物縱向發展和變化為線索進行設計。 (四)以單元的形式將一些相關的內容巧妙地組合在一起。 (五)從幼兒日常生活中挖掘題材。 三、充分運用好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設問語言是幼兒科學教育重要途徑
❼ 幼兒園有哪些教學方法
您所講來的教學方法是指有哪自些教學法,還是教學組織方法、還是課程方法
教學法有六法,分別指語言教學、計算教學法、常識教學法、體育教學法、音樂教學法、美術教學法
教學組織法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
課程方法就比較復雜了,每個領域的課程有不同的方法。方法很多,但不固定,這需要經驗與教育機智。
❽ 幼兒園小班科學說課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所謂「說課」就是教師有準備地在一定的場合下分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及教學任務,闡述教學目標,講解教學方案的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理論指導的教學研究與交流的活動形式。 這種活動開始於上世紀50~60年代,但是形成規范並在全國流行卻是在90年代初。由於說課能較好地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理論修養、...對課程標准和對教材的熟練程度,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且不受場地、教學進度等因素的制約,靈活方便、便於反饋,因此,說課活動已成為教學研究中一種非常活躍的形式,並被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選作評價教師教學業務水平的考核項目。 說課的時間是有限定的(比賽時一般是15~20分鍾),因此,科學課說課一般應簡要地概括說明所定課題的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儀器(包括實驗儀器的准備、實驗設計及多媒體課件、掛圖模型標本的運用)、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板書設計及其教學設計的思想等內容(但也不必面面俱到)。說課不同於上課,它不僅要說准備好的教學方案怎樣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運用什麼教育教學理論。但在目前的科學課說課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對「怎樣做」說得頭頭是道,而對「為什麼要這樣做」說得不足,甚至是隻字不提,這樣的說課就不夠深度了。那麼在《科學》說課中,要說好哪些內容呢? 1教材分析 教材是編者依據課程標准所編寫的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師熟悉課程標准和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理清教材的脈絡,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才能做到對教學要求從整體上把握在局部中落實,才能做到對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為此,教材分析一般要作以下幾方面的闡述: (1)教材內容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為以後哪些內容提供基礎、編寫者編寫的意圖及特點、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2)學習該內容應具備的基礎知識; (3)教材的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重點的是要說明確定的依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不同課堂教學結構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所採用的共同方法,這也是我國教學歷來沿用的處理教材的金點子,是教學中永恆的話題。教學重點是由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決定的,教學重點往往是學科中基礎的、有共性的知識和概括性強、理論性強的概念、原理、規律性知識,或是有助於學生個性發展、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知識、技能、方法。教學難點除決定教學內容外,還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多少等因素有關,不同的學生對學習難點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對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而言,缺乏感性認識的抽象知識、邏輯性強的、應用時需要考慮相關因素較多的、思維要求較高的知識及難以記憶的知識均屬於難點。 2教學對象(學生)情況分析 包括: (1)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 (2)學生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 (3)學生的個體差異等。 3教學目標的定位 在每堂課中教學目標應十分明確,在說課中要著重闡述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說明如何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來確定目標。同一教材,對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可以有不同的目標,教師處理教材的方式不同,制定的目標也會有差異。教學目標一般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與課程標准一致,但有時也可按實際情況而定,如果說課者制定的目標與課程標准、教參不一致,則應說明理由。教學目標一般可從認知目標[了解(知道)、理解、掌握]、技能目標(練習、初步學會、學會)和情感目標(接受、體驗、具 有)等三方面來確定。 4教學方案設計 包括: (1)整體設計思想:(最好能說明所依據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如在教學中注重知識點的前後聯系,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多設計問題情景及反饋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等等。 (2)教學媒體的選擇:包括教具的准備、使用;實驗的器材、目的、設計、改進;多媒體課件的內容、特點、作用。 (3)教學方法的確定:教學有法但又無定法,對於確定的教材和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的確定一方面要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引導者和規范者的作用,營造生動活潑、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落實教學目標。一節課中教學方法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組合,要針對學習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選擇和組合教學方法,並說明幾種教學方法的補償效果和組合運用的方式。 (4)學法指導及依據:如系統分析論(知識體系的網路化有利於學生記憶與貯存) 、結構分析論(中學生的認識結構一般分為回憶信息-獲取信息-轉換信息-儲存信息-輸出信息)。 5教學過程(環節) 包括: (1)新課引入設計:怎樣引入、為何要這樣引入、理論依據是什麼?如懸念導入法(懸念即暫時懸而未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教師發出的信息,易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 (2)典型環節的設計:媒體呈現的時間方式、如何觀察、操作、討論、如何拓展知識;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技巧及途徑:如舊知遷移、眾星捧月、舉例點撥、反復對比、設置情境、互助討論、問題揭示、化整為零、架橋鋪路、直觀演示等都是生物課堂教學中常用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技巧和方法。 (4)如何反饋調控:檢查教學目標落實情況,如沒落實又如何補救。 (5)怎樣歸納小結。 6板書設計 板書是指教師講課時在黑板上所書寫的文字、公式、符號以及所畫的圖形圖表等等,它展於空間,表現為靜態,感之於視覺,以展開知識的「核心」而存在於黑板上的一種藝術。是教師整個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的濃縮,是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的工具,能起到「引導學生定向注意、定向思考,幫助學生樹立知識結構,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作用,因此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為此,板書在設計時要從教學目標(有助於完成教學目標)、教學需要(醒目地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及易混淆、易錯的地方)出發,做到科學性、系統性、啟發性、直觀性、簡潔性及藝術性的結合。所以在說課中要簡明扼要地說明板書的內容、編排、個性化設計的特色,說明是如何突出顯示重點知識,有利於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有利於學生記憶。從屬式板書、輻射式板書、圖文式板書、表格式板書、箭頭式板書、問題式板書、答案式板書都是科學課中常用的理想板書形式。
❾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具體方法有什麼
這是一道概念問題
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具體方法指:
實驗內法
製作法
展示法
討論法
游戲法
五法就容是實驗具體方法。
展開談一下:這種方法主要是結合了科學技術,比如教小朋友吹泡泡,自己動手製作,叫實驗法。製作吹泡泡的圈,叫製作法。在小朋友面前吹泡泡,引起他們注意。叫展示法。讓小盆友全場觀察你的製作過程,留給他們自己討論自己思考怎麼吹泡泡,叫討論法。最後讓他們自己動手製作,自己製作成功後自己吹泡泡玩,教游戲法。
這就是寓教於樂
——————————作者:-王凌宇
附原文出處:上海宏星保育員培訓-知識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