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求解答
標准關於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標是這樣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學會學習和鍛煉,發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新能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羊城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良好地心裡品質、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從標准對於體育於健康課程目標的總體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這是作為首要目標提出的,這也是標准第一次有這樣的提法,這其中賦予了許多內涵在裡面。過去提的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少了一個方法。這樣一種變化意味著我們老師在按照標准精神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不能僅僅教會學生動作的技能,而且要教會他怎麼去做的方法。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能夠舉一反三,這就是教學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比我們硬性的教給他很多技能、知識要強的多。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提高了學生繼續學習和創新的能力,這對他們是受益終身的。
標准把課程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對於各方面學習目標又作了具體說明和簡明扼要的規定。
第一個是運動參與的目標,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准之所以首要提出這個目標,說明了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重要性。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外學習;無論是運動技能的學習,還是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培養,首先要學生得參與進去才行。體育活動的價值是體現在過程之中的。如果你不參與,你的技術在好也沒有用,當然更起不到健康身心、全面發展的作用了。
第二個是運動技能的目標,運動技能是體育課程最主要的一個表現形式。我們在任何的體育課中都會看到,學生總是以學習某種運動技能來完成學習任務的,因此標准中提到:「它反映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徵,是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實現其他學習方面目標的主要途徑。」
第三個是身體健康的目標。
❷ 如何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選擇和確定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
在新一輪的體育課程和教學改革中,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不再規定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這是目前廣大一線中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惑。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提出五個領域、六個水平的教學目標,而沒有明確達到目標需要的具體途徑和方法,沒有如原來大綱那樣具體規定每學年應完成教學內容、課時比例、技術動作、考核項目與方法,而是要求任課教師根據《標准》的要求和本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導致教師對有些目標不太好選擇教學內容,不知道該上什麼內容,教師理解與掌握新課標的程度不一樣,貫徹落實的程度也不一樣。現就新課標理念下如何選擇體育教學內容談幾點認識。
一、選擇的內容要有利於目標的實現
課程目標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制約著課程內容的選擇,而所選擇的內容又是為實現課程目標服務的。教學內容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選擇的,而且以教師與學生身體練習為主線,課堂教學為形式,圍繞水平目標實現教學計劃。所以內容的選擇要有利於學生實現水平目標,最終實現課程目標。這實際上也就是先定各級教學目標,然後依據這些目標選擇教材;還是先選擇教材、再根據這個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確定教學目標。在原來的教學大綱中是同時規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只需將這些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和價值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設計教學過程就可以了。而課標中的所有教學目標都沒有說明直接對應的具體的教學媒介應該是什麼,所以事實上只能是先規定了目標再由授課者根據這些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由此引申,為了完成這五個領域、六個水平的大目標,我們勢必會將其分解為幾層小目標,最終的可操作性目標也就會由一節課來完成。那麼為了完成這許多不同層次的目標是否可以選擇不同的教材,或者只選用某個運動素材的某個部分或功能,比如我們用籃球的往返跑提高心肺功能可不可以。假設這些推論是成立的,那麼一名體育教師面臨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問題應該是每一節課、每個最小目標,而不是某段時間或某個上位目標。
二、選擇內容要考慮場地和器材
新課標中突出強調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場地、器材等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因素,而每個學校的場地器材各不相同,條件差的學校很多練習項目無法順利進行,達不到真正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教學內容,這樣所選擇的內容學起來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一物多用,發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一件體育器材的功能可能不止一個。所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器材,發揮多種功能,是緩解器材緊張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跳箱可以在挺身式跳遠教學中用作學生體驗騰空感覺的輔助器材。跳繩可以用來做操,也可以用來發展跳躍,也可以當作投擲物,還可以用作標志物和用來拼圖。一塊墊子,可做鑽越的障礙,還可當作投擲的目標。只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就可以開發出常用器材的許多新方法。
(2)自製小器材
結合實際,製作一些小器材,能改善教學的條件。例如,用易拉罐製成沙罐,用帆布製作沙袋,用竹竿做成體操棒,用廢車胎製成鞦韆,在不常用的高單杠上編織攀爬網……只要稍動腦筋,就能變廢為寶,為教學提供方便。
(3)充分利用生活,學慣用品和用具
教室里的課桌椅,學生的書包,鋪地板的泡沫板,還有生活中的廢舊報紙、自行車膠圈、汽車車胎、塑料袋、可樂瓶……很多生活和學慣用品用具,都能成為體育教學的器材。如利用廢舊汽車車胎來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在用汽車車胎布置的場景下,學生開始跋山涉水(跳過車胎、跨過車胎、鑽過車胎、繞過車胎),達到目的地,大家歡慶(利用車胎開展自創活動),為了補給原料開展運輸(合作負重搬運練習),接受最後一個任務登山(合作攀爬),慶祝成功登頂(歡慶放鬆)。這樣的課使學生在學練中找到了樂趣,又在樂趣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大家動手又動腦,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團結協作的新課程理念。
三、選擇內容的實效性和時代性
新課標指出一切對學生有利的體育教學內容均可以納入課程范圍。因為新課標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只有五個領域中每個水平目標的要求,這就把一個龐大的體育知識體系擺在我們廣大體育教師面前。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教學上的要求,還要考慮到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雖然課標中每個水平段都必須有不同的要求,但每個水平的具體內容只有我們體育教師自己把握。那麼,教師在選擇內容時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動是否簡便易行,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夠為生活服務。體育課程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競技運動項目、體育娛樂方式層出不窮,所以體育課程內容還要注意時代性和多變性,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做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情緒的培養。
四、選擇內容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在不同的水平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體育活動有不同的需求和愛好。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練習,對運動的愛好和自主鍛煉的習慣才能逐步形成。所以要精選既受學生喜愛,又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有較大價值的有利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樣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並能加以運用。例如排球教學中,以往我們總是像培養運動員一樣進行教學,大量的時間花在墊球、發球等基本技術動作的練習上,忽視了讓學生體驗排球運動本身的樂趣。而現在我則採用改變比賽場地,採用小場地、低網等方法,降低練習難度。同時修改比賽的規則,廢除三次必須過網的規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繼續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些教學教學方法的改變,把技術動作的教學穿插到比賽游戲過程中去,讓學生在「玩球」的過程中喜歡排球運動。又如以前大籃球不能走步,現在完全可以走幾步;以前投入籃筐才得分,現在碰到籃筐就可以得分。看學生的特點,看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在「玩中學」才能使他們真正地愛上這些運動。
五、選擇的內容要注意可置換性
許多體育項目和內容都是相通的,多變的,選擇時要考慮到內容之間的可替代性。例如「跑」的教學內容,按照以往單一的形式,反復進行技術練習,一味追求運動成績,使這一內容變得枯燥乏味,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累。因此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多種練習方式方法,把目標定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上。同樣是「跑」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創設一系列的情境教學來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是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一切的。作為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的載體,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雖給了體育教師較大的自主權,但在一定程度上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卻更高了。體育教師可通過自身創造性的勞動,使所選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並盡量考慮那些簡單易行,以便學生能在體育設施簡陋的情況下學習和參與的教學內容。
❸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1、 答: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應該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體育學科的特殊作用.同時還應該體現時代對體育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應該已開拓廣大教師創新思維的思路、導向、學生全面兼具特長的發展為目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四點: 一、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之一是進行相關的素質教育: 把「健康第一」作為教育的指導思想,既反映了整個素質教育的要求,又體現體育學科的特性。課程教學以身體練習和身體運動以及心理活動為主線,強調了對學生在身體鍛煉過程中,進行相關素質教育的要求。並同課余訓練,小型體育比賽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體育學科的特有性質。改變把體育課程教學只看成是系統地學習體育技術,健康只是沒病的舊觀念。 二、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更新課程學習的目標體系和評價原則 更新課程學習的目標體系和評價原則,對完成課程目標所必需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的范圍,教師和學生都有相當大的選擇餘地。但強調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發展需要為中心,而不是以運動項目或教師為中心來選擇設計教學內容。因此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評價的多維性,都從傳統模式中帶來更新與改革。 三、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啟迪教師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實踐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帶來新一輪對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在學校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實踐教育改革,必須有與改革相適應的師資隊伍。新課程標准,給教師的可選空間相當大,它旨在啟迪教師們以創新的思維,創造性的勞動,實現和達成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實施課程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保證。 四、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體差異,導向全面兼具特長發展。 與過去沿用的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標准給學生可選擇性學習的空間加大,注意了學生生長發育的個體差異。在學習領域和學習內容中,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全體學生發展。它包括了生理的、心理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讓學生通過對運動項目選擇學習,培養其對某一運動的興趣和愛好特長的發展。切實的把學生放在了課程學習的主體位置上,鍛煉和保護學生的身體發展,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明確了體育教育的學科目標。
❹ 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如何轉化後進生
所謂「體育後進生」,是指體育品德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版相適權應、完成不了體育學習任務的學生。新課程標准認為:身體素質差、運動能力差,或者身體素質好、體質好但心理素質不好、測試分數低、不喜歡上體育課、不願意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都屬於「體育後進生」。我們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不僅要客觀認識到他們的存在,更要分清楚他們的分類和成因,還要了解他們所具備的心理特點,以便在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的「體育後進生」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實現對他們的轉化優化。
❺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體育當然是強身健體,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健康課程是通過上課,讓學生們了解人體的生理構造等
❻ 1、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與其它學段教學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小學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實際上是培育孩子們的健康理念,鍛煉孩子們的體魄。它主要是通過戶外體育鍛煉的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