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教學活動建議

幼兒園教學活動建議

發布時間:2020-12-21 05:24:30

① 如何寫好幼兒園教學活動案例及反思

①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②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哪些教學活動細節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目前我國幼兒園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類型,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活動類型。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問題較多,表現在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活動設計領域更為明顯。
由於集體教學活動特有的計劃性、目標性、系統性、組織性、指導性等特點,需要事先加以規劃,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實際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在教師頭腦中預演的過程,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集體教學活動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證。
教學設計專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學設計」這一術語被用於描述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指導實驗和修改以及評定學習的整個過程。國有學者認為:「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對教什麼(課程、內容等)和怎麼教(組織、方法、傳媒的使用等)進行設計。」盡管學界對教學設計概念界定不同,但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使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對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基本過程有一大致把握,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教學設計主要包含四個基本要素:教學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是什麼(教學目標)?為達到預期目標,應該選擇怎樣的知識經驗(教學內容)?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如何獲取必要的反饋信息(教學評價)?這四個基本要素從根本上規定了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無論在何種范圍內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者都應當綜合考慮這四個基本要素,否則,所形成的教學設計方案將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根據教學設計的含義及教學設計的四個要素,分析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我們不難發現,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活動目標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例1 :大班科學活動——洋芋寶寶。
活動目標:
1.師生共同創設環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與洋芋有關的問題.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洋芋的了情況。
3.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態度、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標1和目標3過於籠統,不夠具體,形同虛設,很難通過一次活動完成這樣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標,而這種狀況常常會造成幼兒學習的無目的性、教師指導的盲目性和缺乏針對性。
有些教師還將活動目標與活動建議及活動過程混為一談,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混為一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一個規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應當包含:行為主體,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兒童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情境或條件——指影響兒童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兒童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現水平或標准——指兒童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那麼,如何陳述教學目標才是明確的呢?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呢?第一,教學目標要盡量用可觀察的行為來陳述,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反映兒童行為的變化,陳述兒童的學習結果;第三,教學目標的陳述應有利於考慮如何對教學的結果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因此,例1的目標可修改為:
1.通過品嘗、製作小動物或各種造型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講話,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說出洋芋的味道、特點等;
3.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和勞動的快樂,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忽視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點,內容忽難忽易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它是教學設計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敗。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對這類問題的考慮,涉及到「工具理性」問題。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計算、測量、組織、預測等技術行為中的認識能力,其目的在於追求行動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教師應藉助於工具理性對教學中介進行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和反思應體現在:已選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有何關系?如何理解、組織和呈現選定的內容?就某內容而言,何種方法最有效?對幼兒而言,究竟如何學習才能獲得最有益的發展?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選擇適宜、恰當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應該刪除。
在大班科學活動「家鄉的黃河」中,其主要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及發源地,黃河自蘭州穿城而過;通過游覽、了解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知道黃河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必須保護它們,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教師將認識長江作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內容,所佔活動時間較多,但它與活動目標關系不大,而且內容抽象,幼兒不易理解,因此,可從文中刪去,作為附錄,放在全文結束處,供教師酌情參考使用。
2.所選內容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的空間。
在大班科學活動「宇宙英雄奧特曼」中,教師計劃告訴幼兒,「怪獸是一種叫鹼的物質構成的,它是透明的沒有顏色,但是有一種東西就能把它找出來,它的名字叫酚酞試劑,因為鹼遇到酚酞就會變成紅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獸了。那麼什麼東西能消滅怪獸呢?是一種叫做『酸』的溶液,因為酸能將鹼中和掉。」酸鹼中和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基礎知識,它涉及到相對復雜的物質結構變化與化學反應機制,設計者所表達的內容顯然超出了幼兒的經驗范圍,幼兒既難於理解酸鹼中和這種化學變化的道理,而這一內容也無益於兒童認知的發展。
3.所選內容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既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又要避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應著重於幼兒身邊的科學。
下面這一活動設計就比較成功地將幼兒生活經驗與教學活動結合在了一起。
例2: 大班科學活動——物體膨脹真奇妙
設計意圖: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物體遇熱、遏冷或遇水發生膨脹現象,為了讓孩子們通過實驗初步了解這種現象並簡單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和探究能力,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探究,感知物體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引導幼兒體會事物的變化與變化的有趣。
活動准備(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和發現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看一看:教師現場炸油條,請幼兒觀察油條的變化,並說說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2.嘗一嘗:現場做爆米花並讓幼兒品嘗,感受其變化的秘密。
3.比一比:玉米和剛吃的爆米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做一做:教師出示癟的乒乓球,讓幼兒想辦法讓其鼓起來,說說為什麼?
(二)觀察和發現物體遇冷膨脹的現象
1.出示經過冷凍的裂縫的瓶子讓幼兒觀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2.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遇冷會發生這種現象?
(三)觀察和發現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桌上分別放盛有大小一樣的腐竹、銀耳、餅乾等的盤子,請幼兒分別把其中的一個放在水裡浸泡,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
2.取出水裡浸泡過的大豆和沒有浸泡過的大豆,引導幼兒觀察二者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剛浸泡過的腐竹、銀耳、餅干……結合剛才觀察大豆的情況,用自己的語言試著解釋。
4.幼兒取一些茶葉,泡一杯茶一邊品茶一邊說說茶葉的變化。
(四)游戲:有趣的蝦片(略)
三、結束部分
說說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忽視領域間的滲透
具體來說,這一問題表現為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注重教師的教及其控製作用的發揮,忽視幼兒是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科學,知識傳遞的痕跡較重。
例3 :中班數學活動設計——「有趣的數字」。
1.老師出示數字形象畫冊,請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像,依次認讀數字,加深對0―9數字的認識。
2.根據畫冊,幼兒學習《數字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游,
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
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吹一吹,
7像鋤頭除除草,8像娃娃摔不倒,
9像水瓢來盛水,0像雞蛋做蛋糕。
3.游戲活動。
游戲一:數字藏在哪裡?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找出0——9數字分別藏在哪些動物身上。
游戲二:「找數字」。
依次出示難易不同的兩張圖畫,找出圖畫中的動物是由哪些數字組合成的。
4.操作活動。
教師:除了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圖片,我還帶來了許多動物圖片,放在桌上的籃子里,請你們取出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
這個活動設計者最初的意圖是「根據中班幼兒思維特點,以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主,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導幼兒認識數字,記憶數字形象。將單調的數字與生活中的物體,簡筆畫造型巧妙結合在一起,使孩子們學得輕松、有趣」。但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缺乏對中班幼兒學習特點的了解,忽視了為幼兒創造主動探索與主動學習的環境,過分強調形式的變化,沒有把對數字的認識融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所謂的「游戲」也僅僅是幼兒在教師控制下的練習活動,教師教的痕跡較重,很難看得出孩子們會學得「輕松、有趣」。相反,在這種充溢著典型的小學化、成人化特點的教學環境中,我們對幼兒能否「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深表懷疑,「幫助每個兒童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新經驗、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新發展」更只能是空中樓閣。
四、不注重科學活動過程中的提問設計,封閉型提問及無效提問較多
在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依靠提出問題來引導幼兒探索,因此,提問的設計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提問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能指向幼兒的操作、探索與思考,引發幼兒自由的表達、發現與創造。
例如,中班科學教育活動「驢子過河」的部分提問:驢子第一次馱的是什麼東西過河?驢子不小心掉進河裡,發現身上的鹽袋子怎麼了?驢子第二次馱的是什麼東西過河?當驢子馱著棉花摔在河裡時,發現裝棉花的袋子是不是同樣也輕了呢?設計者採用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引導幼兒逐步地理解了故事內容,發現了驢子心中的疑惑,從而帶著問題進行實驗,通過操作活動驗證先前的結論。
雖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之後,我們已確立了新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知識觀,但如何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實施《綱要》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理念,尚需艱難的過程。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賴於教師的自我反思、專家引領與同伴合作。具體可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有條件的地區,可依託與高校教師、幼教專委會的合作,藉助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與力量,組織教師群體進行活動設計的專門培訓,包括明確活動設計的重要作用、了解活動設計的格式、內容的規范撰寫等。
改革考核制度,把教師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專業發展結合起來,注重調動教師關注教學、研究教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特別是應將反映促進幼兒發展的教學成果作為考評教師的主要指標,以利於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真正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加強幼兒園園本教研工作。引導教師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尋找、發現、研究幼兒學習的特點與規律,著力探尋為什麼教、教什麼、如何教等問題。園本教研在本質上是幼兒教師為了提升教學品質,立足自己的教學實際問題,在正常的教育教學時間中所進行的行動研究,它是「為教學的研究、對教學的研究、在教學中的研究」,因而不僅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是對教師綜合專業素質的促進。
在職前教育中加強對學生活動設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注重幼兒園的見習與實習,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掌握規范的教學設計技能,並能夠熟練地運用。

③ 幼兒園教育規程中對幼兒園游戲開展提出怎樣的建議

一、缺乏正確的游戲觀
1、把游戲與教育教學活動對立起來
教育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的培養過程。而游戲,我們通常認為是一種盲目的活動,不如教育活動來的直接、具體。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怎樣去解釋孩子「為什麼這樣玩,不那樣玩呢?」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問孩子,「你在干什麼?」孩子回答:「我在搓湯圓。」問:「搓湯圓干什麼呢?」答:「喂寶寶吃。」顯然,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具體的游戲行為都是有目的、有結果的,是一種目的性行為。他們在自主的游戲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知識的遷移,和教育活動一樣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2、把游戲僅僅看作是一種調節劑
幼兒的游戲通常發生在自然狀態下,根據孩子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根據特定的環境的偶發刺激自發引起的。但我們沒能將游戲納入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影響、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大背景下,經常性的讓幼兒在教師宏觀的關照下,在不定期不定時的狀態下高興的參與來打發時間,游戲僅僅成為孩子學習後的一種放鬆和調劑。
3、輕視游戲的價值,更重視教育
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全面的人格素質。在教育過程中,通常的表現為對傳授知識技能和培養能力素質的關系的定位。上課是一種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游戲是幼兒自發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游戲能否成為教學的組織形式,取決於教育的價值取向。在傳統教育中,往往把傳授知識看的更重。游戲雖不是以獲得系統而特定的知識為目的的,但對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統治著幼兒園教育。
二、游戲環境和條件創設不利
1、游戲時間不足、空間狹小
為了讓孩子能在體、智、德、美、等方面發展,讓家長也看到孩子在園有明顯的知識效果,孩子們基本沒有了游戲的時間,整天都沉浸在讀寫算中。即使有了幼兒的游戲,也是經常性被死死的限制在某一個地方,活動范圍也受到班級界限的約束。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教師們一般採取讓孩子活動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2、游戲材料單一
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教師提供單一的材料,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一般就是為孩子提供室內結構游戲、戶外大型玩具,如創造型游戲和冒險性游戲參與很少。
三、教師在孩子們游戲中充當導演者、指揮角色,游戲並非孩子們的自主性活動
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們往往按自己的意願給孩子選定主題,指定內容,確定游戲規則。例如在「娃娃家」時,為了保證孩子游戲的參與,不管孩子們願不願意,老師就指定孩子參與的角色,xx你是爸爸,xx
你是媽媽,xx你是娃娃。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也許就不能體驗到游戲帶給他的快樂。從他的心裡,也許他不願當爸爸,而更願意當娃娃。這種方法,時常束縛幼兒的手腳,使他們被「定」在一個地方,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合作性、創作性,不能充分認識到幼兒才是游戲的主人。教師在游戲中,過分的強調施加給幼兒的壓力,讓幼兒並不能自主的體驗游戲的快樂,教師始終扮演著導演者、指揮者的角色。

④ 幼兒園教學建議怎麼寫

1、加強家園溝通,提升家園聯系。
(1)堅持每學期一次的家長開放日工作,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情況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情況。
(2)嚴格執行教師上門家訪制度,各班上門家訪率需達到20%,要求對新生必須進行上門家訪,讓孩子提前熟悉教師、增強對幼兒園的情感,同時對有特殊表現的幼兒,教師也應及時上門家訪,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了解孩子行為異常的隱藏原因,有的放矢的進行個別教育。
(3)豐富家園聯系途徑,《家園聯系冊》內容翔實具體。
(4)根據家長要求不定期的舉辦家長學校培訓,傳授正確的育兒知識。
2、加強管理力度,提升保教質量。
(1)班上教師要密切配合,重視幼兒護理工作,確保幼兒在園健康。
(2)重視教師的師德修養,改進自身的教育方法,重視與孩子交流的言語,創設寬松的教育氛圍。
(3)加強師資培訓,繼續實行師徒結對及隨班聽課制度,定期下班指導,聽課重點是活動重難點的突破。
(4)重視對所學知識的再學習,充分利用飯前飯後、離園前等時間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知識,提高孩子掌握程度。每周五上傳下周詳細的學習內容到幼兒園網站,每月末下發一次紙質的學習內容,方便家長在家進行復習與鞏固。
(4)豐富教學內容,增加社會性知識,多組織外出參觀活動,擴寬幼兒眼界。
(5)繼續加強各項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入小學打好基礎。
3、加強後勤保障,提升服務質量。
(1)每周五上傳下周的食譜公布在幼兒園網上,方便家長查詢。
(2)嚴格落實消毒制度,堅持每天放學後的滅蚊工作。
(3)向學校申請,改進幼兒園設施設備。加強幼兒生活、學慣用品的檢查,隨時發現問題及時維修。
(4)加強幼兒園網站管理,及時更新信息,豐富網站內容。

⑤ 簡述如何實施幼兒園教學活動

實施幼兒園教學活動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讓幼兒園教育變得更好。今天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制定一些相應的教學活動。並且要制定應叫愛,根據孩子的情況去指定符合當下的教學。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學活動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