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認識幼兒園教案怎麼寫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1、2、3 宜昌市興山縣黃糧幼兒園————金忠連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 2、通過各種游戲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活動重難點:讓幼兒知道數字寶寶和水果寶寶的數量一一對應的關系。 活動過程:1、活動准備: 游戲、﹙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轉轉手、搓搓手。 ﹙2﹚手指游戲、一隻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咬! 二隻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咬!咬! 三隻猴子在水邊,看見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咬!咬!咬!﹙幼兒邊做動作,邊伸手指頭﹚。 2活動開始: 師:﹙1﹚幼兒用手指表示1、2、3,這些數就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的教室里,在我們玩具中,我們不僅要會讀數,而且要認識數,以後逐步學會寫數。 ﹙2﹚引導幼兒數數老師有幾個鼻子﹖有幾張嘴巴﹖幼兒邊說,師一邊出示數字卡片1。 幼兒再數數老師有幾隻眼睛﹖幾個耳朵﹖幼兒邊說,師一邊出示數字卡片2。 繼續引導幼兒數數教室里有幾張獎狀﹖幼兒邊說,師一邊出示數字卡片3。 ﹙3﹚讓小朋友觀察,1、2、3這3個數的長相不是一樣的,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特點, 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 師:﹙4﹚新年快到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寶寶,送給你們,喜歡嗎? 老師說出水果的名稱和數量,幼兒將水果的數量粘貼在相應的數字下面;反之根據水果的數量粘貼相應的數字。﹙貼對了,發給小紅花給予獎勵﹚。 3:活動結束: ﹙1﹚師幼一起跳數字舞,一個小孩手摸地,二個小孩顛顛腳,三個小孩轉又轉…… (2)小朋友回家以後數數你家裡有幾頭豬?幾只羊?幾只雞?明天講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聽,好嗎?
② 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感受
對於一種工作,時間長了總會有自己的感想,我也一樣。我是一個普通的幼兒園老師,版接觸幼兒園工權作兩年多了,回想兩年來的點點滴滴,有很多失去,也有很多收獲。
還記得剛來的時候,對於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小孩子都是新面孔,如今我在這里工作也有兩年半了;而對於幼兒園的工作我也有了徹底的新的認識。漸漸的,工作進入了正軌,同事之間也由不認識慢慢變成了好朋友。
幼兒園的工作真的很辛苦,因為學齡前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孩子的事情,教學的事情,班裡的事情每一項都必須親歷親為,而園長對每件事的要求還都這么嚴格。盡管如此,可這並不能影響我們的好心情。我們有健康的心態,平和的心情還有耐性,而這一切都來源於我們的孩子。誰說小孩子不懂得感情 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就會收到他們甜甜的吻和純純的笑容。朝夕相處已然讓我們成了親人,他們就是我們的天使,我們快樂的源泉。
幼兒工作的核心是「愛」。假若你的心裡少了愛,那你肯定不適合在這里。所以,現在的我們都在快樂充實的過著我們的每一天。
這就是我對幼兒園工作新的感想,借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就是:「累,卻快樂著。」
③ 你對幼兒園的幼兒教育的看法和認識
重視幼兒的德育教育,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優良教育傳統。「做人」教育是中
國傳統教育的核心。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做人」教育作為
他們教育實踐的主要任務,
把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作為他們的教育主旨。
孔子辦
學把「仁」、「禮」以及「恭、寬、信、敏、惠」等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所使
用的教材《正蒙寶典》中就包括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昔時賢
文、孝經、朱子治家格言」,以後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也是關於倫理道德方面的
內容。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
教育家朱熹在他主持白露洞書院期間,
把
「希聖希賢」
作為其教育宗旨,制定了「為學名禮」的治學過程,並提出了影響深遠的「朱子
讀書法」,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明禮做聖人。到了近代,蔡元培則提出了「公民
道德教育」的教育思想。認為「軍國民教育及實力主義,則必以道德為根本」。
新中國建立以後,以毛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一代領導人把重視思想道德教育的傳統發展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鄧同志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特別強調對孩子的道德培養。他指出:「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的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並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四有人才」的培養要求,即有共產主義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集體,繼續並發展了鄧的基本治國方略,明確強調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這就把道德的說服力與勸導力提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江總書記提出了既要堅持不懈地「依法治國」,又要堅持不懈地「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他指出:「我們應該始終注意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聯系起來。
」這是對中國歷史上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優良政治哲學的一種繼承,也是對老一代革命家的政治理論在新時期的一大發展。
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是「以德治國」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和保證。而對幼兒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擴大和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形勢下,國際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同時也不斷出現各種新事物和新情況,要求青年一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才能適應國內外的情況。要對新事物有敏銳感,講究質量和效率,惜時守信,有勇於進取的精神和開拓的精神。對年輕一代心理品質的新要求必須滲透到幼兒的品質培養中,從小打下良好的基礎。
重視對幼兒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古今中外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共識,也是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氣的根本保證。有時之士已經普遍認識到,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道德素質的提高,是全民素質提高的堅實基石。
因此,抓住時代的特點,對青少年進行優良傳統道德的教育,已關繫到國家發展的長遠大計了。
④ 對幼兒園的教學知識了解
幼兒園的教學以娛樂為主,寓教於樂,游戲是主要形式,在游戲中學點簡單的知識。
⑤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一、廣泛性
不同於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涉及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體育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常規性活動。因此,從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範圍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二、整合性
從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容看,它涉及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孤立的發展。因此,為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整合性,以綜合全面的整合性教育活動內容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整合,也稱綜合,是指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幼兒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是綜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的方式多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某一「主題」為核心,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及藝術等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有機聯系有機滲透,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啟蒙性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另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不夠完善,認知發展水平低。因此,學前教育的地位以及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啟蒙性。具體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所傳授給幼兒的知識經驗必須是淺顯的,難度不宜太高。
如在大班「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了解我國各個民族」的內容與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啟蒙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需要追求幼兒完全背出所有民族的名稱,而只要知道幾個主要的民族,了解這些主要民族的有趣風俗和典型特點即可。再如「了解中國地圖」、「去祖國各地旅行」的內容與要求,並不要求幼兒掌握全國各省市在地圖上的准確位置,而只要了解中國主要城市和地方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即可。又如小、中班「數概念的認識」要將數字和形象(如:實物、數字卡片等)相結合,而不是單獨認識抽象的數字。
四、趣味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既有幼兒自主、自發、自由開展的游戲活動,又有教師運用游戲化的手段進行的生活、運動、教學等活動。
自主游戲活動自身的愉悅性特點,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中游戲成分的插人和滲透,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從而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⑥ 幼兒園教學的特點有哪些
①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
對於幼兒來講,除了認識周圍世界、啟迪其心智的學習內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態度;和能力,如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學習。但是這樣廣泛的學習內容不可能僅僅依靠教師設計、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完成,也不可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實現,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交往中學習交往。
即使是認知方面的學習,也要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才能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兒園課程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的特徵——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貫穿於幼兒的每日生活。
②游戲化。
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
游戲從本質上來看,是幼兒自身的一種自由自發的主體性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所以,游戲在幼兒園課程當中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
③潛在性。從本質上講,幼兒園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幼兒園課程也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和基本的學習領域,但是由於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不是體現在課表、教材、課堂中,而是體現在生活、游戲和其他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
雖然怎樣創設環境,怎樣支持幼兒的探索學習,都是教師根據幼兒園課程的目的、內容要求精心設計的,但這些內容、目的和要求僅僅存在於教師的意識和行動中,幼兒並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環境、活動、材料和教師的行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蘊含在環境、材料、活動和教師的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起作用。
⑦ 認識幼兒園幼兒園教案
【教材簡介】
《水果疊藏樂》是結合小班主題活動《果兒香》自主創新設計的一節數學活動。活動內容是以幼兒運用科學的觀察方法、聯系已有經驗分析尋找兩次難易不同的疊藏水果為貫穿,有機融合對大小、數量、顏色的認識。
【設計意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觀察是思維的前提。本節活動我們將數學思維活動與幼兒園主題活動《果兒香》有機融合,針對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易轉移、缺乏觀察方法的特點,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輕松有趣的游戲、豐富簡便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獲得觀察思維的方法以及數學方面的經驗。
【教學目標】
1、幼兒能運用整體觀察、局部至整體的細致觀察方法,結合已有經驗的分析從疊藏在一起的水果圖像中尋找水果。
2、感知物體的大小、顏色和數量。
3、鞏固對水果特徵的認識。
4、培養幼兒獨立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學准備】
1、教具:
A、課件1:整體水果疊藏在一起的課件2個。
B、課件2:局部水果疊藏在一起的課件1個。
2、學具:
A、幼兒人手一份整體水果疊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應的水果卡片。
B、幼兒人手一份局部水果疊藏在一起的大操作卡(下有插入袋)和相應的水果卡片。
3、幼兒已積累了有關水果的經驗。
4、學過的歌表演《水果寶寶》音樂。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你喜歡吃水果嗎?
幼:喜歡!
師: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呢?
幼1:我喜歡吃西瓜……
幼2:我喜歡吃桔子……
幼3:我喜歡吃哈密瓜……
(在幼兒表述時,教師可適當地問一問個別幼兒喜歡這種水果的理由。)
師小結:哦!看來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水果有營養又好吃,所以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吃。
評析:直接從小朋友講述喜歡吃的水果導入,符合幼兒的認知需要和已有經驗,能調動孩子們講述的願望和積極性,使活動自然導入到下一環。
找一找整體疊藏的水果
(1)共同找出疊藏中的水果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自己喜歡吃的水果。例門看!(出示疊藏在一起的水果課件。)
老師喜歡吃的水果都疊藏在一起呢!(師做疊藏的手勢和身體示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疊藏」的含義。)仔細看一看,是什麼水果呢?(幼兒觀察。)
幼1:是香蕉。
師:香蕉在哪裡?你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用局部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幼兒指出後,師一點課件香蕉,香蕉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用這種方法我們再來仔細看一看還有什麼水果藏在裡面?
幼2:還有西瓜!
師:你們同意嗎?
幼:同意……(師一點課件西瓜,西瓜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幼3:還有菠蘿……(師一點課件菠蘿,菠蘿就跑到下面的袋子里。)
師:小朋友!你們的小眼睛很亮!將老師疊藏在一起的、喜歡吃的水果都找出來了!最大的水果是什麼?
幼兒:西瓜。
師:哦!那我把大標記送給它。(師一點課件,大標記就跑到西瓜的旁邊。)這里的水果有什麼顏色?
幼兒:綠的、黃的……
(2)獨立尋找疊藏中的水果
A: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我們班的王老師也有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呢!就藏在小朋友面前的卡片上,請你把它翻開來。(幼兒翻開)哎呀!這些水果也疊藏在一起,請你們仔細觀察哦!看出來後從小碟子里將水果拿出來,插在下面的透明袋子里。看誰能發現王老師喜歡的水果?
(幼兒觀察、尋找疊藏中的水果,並把它們分別插入透明袋中。)
B:組織幼兒交流(運用課件)
師:你們找出王老師喜歡吃的水果了嗎?是什麼?
幼:有蘋果、葡萄、桔子、櫻桃。(幼兒說時,老師運用課件,在得到孩子們的一致同意下點出相應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師:看一看你都找對了嗎?(引導幼兒檢查並指導不太准確的幼兒。)
師:王老師喜歡吃的水果有幾種?(4種。引導幼兒從左到右點數驗證。)
師:葡萄是什麼顏色的?(紫色)櫻桃是什麼顏色?(紅色)哪種水果最小?
幼:櫻桃。
師:櫻桃最小,我們把什麼標記送給它?(小標記。師一點課件,小標記就跑到櫻桃的旁邊。)
解析:了解老師的愛好可是孩子們很高興的事,於是我讓幼兒尋找王老師喜歡吃的水果,不僅激發了幼兒內在的求知慾望,而且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幼兒觀察的專注力,鞏固了觀察方法的運用。
2、找一找局器疊藏的水果
A:幼兒獨立操作。
師:水果寶寶還有一件更難的事想考考小朋友呢!它們說:我們把自己分成了一半,然後疊藏在一起,你們還能找出我們來嗎?(出示課件。)
師:小朋友!這些疊藏在一起的水果寶寶和剛才可不一樣,都是分開來的一半,然後疊藏在一起的。你們能找出來嗎?
幼兒:能。
師:那讓我們來試一試吧!請小朋友翻到第二頁操作卡,仔細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然後把水果也插入到下面的透明袋子中好嗎?
(幼兒獨立操作。)
B:組織幼兒交流(運用課件)
師:你們找出來了嗎?
幼1:是蘋果。
幼2:是桃子。
幼3:還有草莓、梨子。(幼兒說時,老師運用課件,在得到孩子們的一致同意下點出相應的水果放到袋子里。)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亮!看一看你全找對了嗎?(引導幼兒檢查並指導找得不太准確的幼兒。)
師:剛才藏起來的水果寶寶有幾個?
幼:4個……(引導幼兒點數驗證。)
解析:觀察尋找局部疊放的水果對幼兒來說,又有了更大的難度,既要觀察局部,又要觀察疊放部位。為了激發幼兒的挑戰精神,教師運用了擬人化語言——「水果寶寶考考小朋友」引發幼兒操作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在獨立操作時做到靜心觀察和思考,並充分調動已有的經驗,運用已有的觀察方法。
師:今天水果寶寶很高興,它想和小朋友跳舞呢!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寶寶和它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吧!
幼兒在音樂中表演《水果寶寶》舞。
⑧ 談談你對幼兒園『』教育『』的認識
馬克思和恩格斯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混齡教育活動為兒童的這種發展變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混齡班的幼兒能更多的體現出團結友愛、友善樂群的精神。因為混齡的特殊性,幼兒的品德、情感發展乃至個性發展都是比較完善的。 (一)混齡教學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在混齡教育中,...我們利用幼兒間同齡互動、異齡互動,共同促進的方法來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混齡教育中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做他們感興趣的事。這種自發的、內在的學習會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預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希望幼兒能成為有智慧的問題解決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大量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機會,讓他們自己來理解自己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二)混齡教學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培養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及具有良好的聽、說習慣和語言交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溫馨的混齡班級里,每個幼兒都是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輕松而隨意的氛圍中,這些幼兒在語言上更明顯地表現了想說、願說、敢說,並喜歡共同感受說的快樂。在這一時期,若進行有效的混齡教育,讓年齡較大的,口語表述能力較強,詞彙量較多的幼兒影響年齡較小的幼兒,讓其相互促進,確實對幼兒語言發展有重要作用。 (三)混齡教育活動有效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實踐證明,混齡教育中的幼兒,由於年齡的差異性,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年齡小、能力低的幼兒總是能通過觀察、模仿年齡大、能力較強的幼兒從而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混齡幼兒直接的互動對其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綜上所述,混齡教育確實是有利於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混齡班的幼兒大多性格樂觀,善於與周圍人交往,他們獨立性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等良好品質。這也離不開混齡班老師敏銳的觀察力和教育能力,採用適合混齡教學的方法,內容及手段,以引導幼兒朝積極健康的方向成長,為推廣混齡教育的研究作出的努力!
⑨ 對幼兒的教育認識
一、當前人們對幼兒教育認識的誤區
誤區一:幼兒教育就是送小孩送幼兒園。在許多家長看來,小孩接受幼兒教育就是上幼兒園,由幼兒園的老師對小孩進行教育。誤區二:以玩玩具和學習才藝為主。早期的幼兒教育普遍為給小孩更多的玩具玩,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新鮮的東西,由於嬰幼兒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最弱,這樣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目前,許多家長學得上幼兒園主要就是讓小孩子學習唱歌跳舞,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提供其他才藝興趣班進行學習。誤區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盡管近年來,我國不遺餘力地推行素質教育,強調素質教育對培養人才的重要性,但在許多家長眼裡讀書就是為了上好大學,上好大學就是為找份好工作。在這樣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家長們讓小孩上最好的幼兒園,覺得越早學習語文、數學和英語等課程對孩子越好。誤區四:採用灌輸式教學。無論小孩喜歡與否,強加給小孩各種課程,容易使得尚處在智力和性格發展初級階段的幼兒產生厭煩情緒。
二、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並獲得發展的過渡時期。
1、幼兒時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期。許多國外研究發現,幼兒時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期。如美國心理學家傑明斯的研究指出,5歲以前是小孩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對一個18歲的孩子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來說,其中50%的智力是4歲以前獲得的,30%是4—8歲獲得的,20%是8—18歲前獲得的。兒童智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別大,若在這個時期內,對孩子用正確的方法施以適當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2、幼兒時期是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期。幼兒教育對人的個性品質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兒時期,孩子的個性品質開始萌芽並逐漸形成。這時孩子的可塑性強,自我評價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長、老師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家長、老師說「好」,就是「好」,家長、老師說「壞」,就是「壞」。
若在這個時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好好引導,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對其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相反若在這個時期形成一些不好的個性品質或行為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3、幼兒時期是是性教育的關鍵期。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一個特殊的性心理發育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在打扮、舉止、表情上模仿女孩,就成為女性化男孩。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在打扮、舉止、表情上模仿男孩,就成為男性化女孩。這稱為性角色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