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英語雙基教學是什麼
所謂「雙基」即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小學英語的基礎知識指語音、詞彙和語法功能。基本技能是指聽、說、讀、寫、譯,它們加在一起稱為語言能力。
2. 「雙基」具體指什麼
雙基教學,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雙基教學理論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為本的教學理論體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它首先倡導了一種所謂的雙基教學模式,我們先從雙基教學模式外顯的一些特徵進行描述刻畫。
雙基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結構:
雙基教學在課堂教學形式上有著較為固定的結構,課堂進程基本呈「知識、技能講授——知識、技能的應用示例——練習和訓練」序狀,即在教學進程中先讓學生明白知識技能是什麼,再了解怎樣應用這個知識技能,最後通過親身實踐練習掌握這個知識技能及其應用。典型教學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講解分析——樣例練習——小結作業」,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復習舊知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理解新知、逾越分析和證明新知障礙作知識鋪墊,避免學生思維走彎路。在導入新課環節,教師往往是通過適當的鋪墊或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出新知,通過啟發式的講解分析,引導學生盡快理解新知內容,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可、接受新知的合理性,即及時幫助學生弄清是什麼、弄懂為什麼;進而以例題形式講解、說明其應用,讓學生了解新知的應用,明白如何用新知;然後讓學生自己練習、嘗試解決問題,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增進理解,熟悉新知及其應用技能,初步形成運用新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小結一堂課的核心內容,布置作業,通過課外作業,進一步熟練技能,形成能力。所以,雙基教學有著較為固定的形式和進程,教學的每個環節安排緊湊,教師在其中既起著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示範作用或管理作用,同時也起著為學生的思維架橋鋪路的作用,由此也產生了頗具中國特色的教學鋪墊理論。
雙基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控制:
雙基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師有效控制課堂的高效教學模式。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練掌握運用,具體到每一堂課,教學任務和目標都是明確具體的,包括教師應該完成什麼樣的知識技能的講授,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的,學生應該得到哪些基本訓練(做哪些題目),實現哪些基本目標,達到怎樣的程度(如練習正確率),等等。教師為實現這些目標有效組織教學、控制課堂進程。正是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以及必須實現這些任務和目標的驅動,教師責無旁貸地成為課堂上的主導者、管理者,導演著課堂中幾乎所有的活動,使得各種活動都呈有序狀態,課堂時間得到有效利用。課堂活動組織得嚴謹、周密、有節奏、有強度。整堂課的進程,有高度的計劃性,什麼時候講,什麼時候練,什麼時候演示,什麼時候板書,板書寫在什麼位置,都安排得非常妥當,能有效地利用上課的每一分鍾時間。整堂課進行得井井有條,教師隨時注意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情況,防止和克服不良現象的發生。
隨時注意進行教學組織工作,而且進行得很機智,課堂秩序一般表現良好。嚴謹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僅高效,而且避免了學生無政府主義現象的發生。雙基教學注重教師的有效講授和學生的及時訓練、多重練習,教師講課,要求語言清楚、通俗、生動、富於感情,表述嚴謹,言簡意賅。在整堂課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不斷提問和啟發,學生思維被激發調動,始終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在訓練方面,以解題思想方法為首要訓練目標,一題多解、一法多用、變式練習是經常使用的訓練形式,從而形成了中國教學的「變式」理論,包括概念性變式和過程性變式。
雙基教學模式下,教師具有的知識特徵通過一些比較研究可以看到:我國教師能夠多角度理解知識,如中國學者馬力平的中美數學教育比較研究表明:在學科知識的「深刻理解」(profound understanding knowledge)上,中國教師有明顯的優勢。
雙基教學的目標:
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對基礎知識講解得細致,對基本技能訓練得入微,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個從「是什麼、為什麼、有何用到如何用」的較為系統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雙基教學從不放鬆和抵制對基本能力的培養和個人品質的塑造,相反,能力培養一直是雙基教學的核心部分,如數學教學始終認為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的三大基礎能力。可以說,雙基教學本身就含有基礎能力的培養成分和帶有指導
性的個性發展的內涵。
雙基教學的課程觀:
在「雙基教學」理論中,「基礎」是一個關鍵詞。某些知識或技能之所以被選進課程內容,並不是因為它們是一種尖端的東西,而是因為它們是基礎的,所以雙基教學思想注重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同時,雙基教學也注重課程內容的邏輯嚴謹性,在課程教材的編制上,體現為重視教學內容結構以及邏輯系統的關系,要求教材體系符合學科的系統性(當然也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依據學科內容結構規律安排,做到先行知識的學習與後繼知識的學習互相促進。雙基教學的課程觀也非常注意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教學內容安排要求由實際事例開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裡、循序漸進。
雙基教學理論體系的開放性:
雙基教學並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來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論。雙基的內涵也是開放的,內容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總之,從外部來看,雙基教學理論是一種講究教師有效控制課堂活動、既重講授又重練習、既重基礎又重能力、有明確的知識技能掌握和練習目標的開放的教學思想體系。
雙基教學的內隱特徵:
深入到課堂教學內部,藉助典型案例,分析中國教師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我們不難得到,中國雙基教學至少內涵下面五個基本特徵:啟發性、問題驅動性、示範性、層次性和鞏固性。
至此,我們可以給雙基教學一個界定:雙基教學是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和基本能力培養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以學法為基礎,注重教法,具有啟發性、問題驅動性、示範性、層次性、鞏固性特徵的一種教學模式。
3. 小學雙基、雙力、雙育教學指什麼
「雙基」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們都能達成共識。 「雙力」原指「能力」和「智力」,用與時俱進的觀點看,到現在也應指 「智力」與「非智力」。「雙育」指「德」「才」雙育
4. 關於「雙基教學」
「雙基教學」是一種講究教師有效控制課堂活動,既重講授又重練習、既重基礎又重效率,有明確的知識技能掌握和練習目標的教學模式。
需要四種基本能力:一是學會求知的能力,二是學會在應變中做事的能力,三是學會共處的能力,四是學會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一些現象:
一是教師該講的不講,故意設置迷魂陣,明明可以一句話就點明的問題,偏要和學生「兜圈子」「捉迷藏」,美其名曰「重視學習過程」。
二是教師熱衷於學生分組討論,美其名曰「重視合作學習」。明明是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要討論討論;而需要學生好好討論時,往往是討論沒有滿半分鍾,教師就迫不及待逐個提問,期盼著心中的答案快點從學生口中說出來。
三是對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課堂小結輕描淡寫、甚至一筆帶過,而讓學生大談感受、大講體會,美其名曰「重視學習過程」。
其實,從課改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來看,把知識與技能排在第一位,是要更好地落實雙基。只有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體驗過程,總結方法,提高基本能力,培養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顯而易見,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基本能力、基本態度培養的載體,離開了雙基,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實現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5. ()4、教學實踐中的「雙基」是指 。如題 謝謝了
C. 雙基教學,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
滿意請採納
6. 雙基教學指的是什麼
雙基教學,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雙基教學理論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為本的教學理論體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它首先倡導了一種所謂的雙基教學模式,我們先從雙基教學模式外顯的一些特徵進行描述刻畫。
雙基教學在課堂教學形式上有著較為固定的結構,課堂進程基本呈「知識、技能講授——知識、技能的應用示例——練習和訓練」序狀,即在教學進程中先讓學生明白知識技能是什麼,再了解怎樣應用這個知識技能,最後通過親身實踐練習掌握這個知識技能及其應用。
(6)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擴展閱讀:
雙基教學目標:
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
對基礎知識講解得細致,對基本技能訓練得入微,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個從「是什麼、為什麼、有何用到如何用」的較為系統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
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雙基教學從不放鬆和抵制對基本能力的培養和個人品質的塑造,相反,能力培養一直是雙基教學的核心部分,如數學教學始終認為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的三大基礎能力。
可以說,雙基教學本身就含有基礎能力的培養成分和帶有指導性的個性發展的內涵。
7. 音樂教學中的雙基是指什麼
教學的重點是指學科或教材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即基礎知識和基本回技能答,簡稱「雙基」。
基礎知識是指學科或教材內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實即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組成的、相對穩定的知識。技能是指應用基礎知識去完成某些實際任務的能力,它是通過練習獲得的能夠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一種能力;而基本技能則是學科或教材內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通過反復訓練達到自動化的技能稱為技巧。
8. 什麼是語文雙基
雙基是兩個帶有「基」字的概念或者詞語的高度概括、簡稱,「雙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場合以及不同的學科專業往往會賦予特定的含義。
雙基通常是指學校教學內容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雙基」。主張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普通中小學教學內容核心的課程理論,即為「雙基論」。這種課程理論植根於中國大地,對我國當代的課程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行中小學課程的優劣無不與「雙基論」有密切的關系。
(8)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擴展閱讀:
雙基教學教給學生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我們的教育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批判其時代局限性的同時,我們應該以客觀的態度評價其影響,在吸納中有所揚棄,而非全盤否定。
不管教育向何處發展,我們都必須考慮教育行為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心智的發展與成熟,否則,任何形式的教育行為都不利於人的成長。
三維課程目標的提出,是在繼承雙基教學的基礎上產生的,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育內部對其本身的內涵界定與外延給予了新的解釋,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盡管其新的內涵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認識,但我們卻需要用實踐給予充分的驗證。
不管是三基教學即教學要教給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品格,還是新雙基教學即教給學生基本經典知識與基本發展技能,其本質與三維課程目標存在著異同之處,但並非相互排斥,而應該相互接納,相互促進,實現教育形式的多元並存。
9. 小學語文雙基要點指什麼
語文知識:字、詞、句、篇;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雙基論」被作為一種課程理論來闡述,較早的是杭州大學教育系的董遠騫教授。他在專著《教學論》(1984年版)一書中辟專節闡述「雙基論」,認為「雙基論在長期的形成過程中,從我國的教改經驗及外國有用經驗中吸取營養,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內容,它是充滿活力的理論」。
「雙基論對於編好教材,加強雙基教學,提高教育質量起了重大的作用」。「雙基論的依據有三,即:我國的教育目的和中小學的任務;教育和教學的實踐經驗;教學的規律」。
(9)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擴展閱讀
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
對基礎知識講解得細致,對基本技能訓練得入微,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個從「是什麼、為什麼、有何用到如何用」的較為系統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
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雙基教學從不放鬆和抵制對基本能力的培養和個人品質的塑造,相反,能力培養一直是雙基教學的核心部分,如數學教學始終認為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的三大基礎能力。可以說,雙基教學本身就含有基礎能力的培養成分和帶有指導性的個性發展的內涵。
10. 教學大綱里的雙基和兩種能力分別是什麼
教學大綱里的雙基:基礎知識、基礎能力
和兩種能力分別是邏輯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