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教學活動有哪些
那要看你按什麼來來分類。自
1、按課程內容來分,可以分為5種類型:社會活動、健康活動、藝術活動、語言活動和科學活動。至於哪種內容屬於健康或者科學活動,可看具體的課程內容和目標設定。
2、按空間區域可分為:區角活動、戶外活動、室內活動
3、按時間可分為:晨間活動、餐前活動、午間活動等。
『貳』 幼兒園說課包括哪些環節
說教材。就是說清題目是什麼,教材的來源,為什麼要選這個教材。因為教材是實施教學的根本,幼兒園教材又不統一,選擇性很大。所以,要把選教材的目的,來源以及教材難以程度和重點內容都要說清楚。
說現狀。就是表述清楚現狀,包括幼兒當前的智力發展情況、年齡特點、當前具備的知識技能、身心狀況以及興趣,行為習慣等狀況。
說目標。教師通過對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考慮,確定活動目標。在說目標過程中,要說清具體來源和依據,選擇目標的理由以及目標的重點難點,這不僅是說課的重要環節,更是教學活動成功的基礎。
說准備。要說出為完成教學,提高幼兒參與性,需要的生活經驗知識、教學教具、技能的准備。通過活動准備讓幼兒獲得發展,但同時也要與幼兒能力、興趣相適應。
說教法。就是根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它不是機械拼湊,更不是簡單介紹,它要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回答「這樣做」的理由和依據。總之,說教法就要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說流程。主要說出課程要點在哪?如何說流暢而且受聽。總概況加細分地分析講述課程包括多少大環節,每個環節的重點是什麼,再分別說清教什麼內容,怎麼去教。
說特色。這部分核心就在於說理,重點說清這樣教學的理由,也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何實施。因此教師需要在這個步驟突出說明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特色。
總之,幼兒教師說課要遵循四大原則,反思性,生成性,關注幼兒發展以及創新性。
『叄』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束環節
首先對於幼復兒園來制說孩子的年齡相對較小,孩子處於認知世界和智力開發的雙重階段。
所以在課程設計以及課程結束的時候都要充分考慮到這些。
1、總結課程知識(這個是必要的理性結束部分)
2、用課程相關知識的小故事結束(培養孩子對課堂的興趣、同時也是對還在上課的潛意識鼓勵)
3、提出一個小小的問題(原則:1、簡單
2、趣味性
3、知識性)
作為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如此深入的考慮這個問題真的很感謝你。同時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教育也一定是要付出很多。
不是某種簡單的模式化的內容就可以解決問題,還是要依傳遞知識的內容、課堂的氛圍、孩子們的反饋等等,
希望可以幫到您
『肆』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束環節
摘要:有效組織來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束源環節,能讓幼兒集中注意力,穩定教學秩序;幫助幼兒鞏固所學,促進其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經驗遷移;讓幼兒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引發新的探索行為。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幾個策略有效組織教學結束環節:通過內容回顧,促進幼兒經驗提升;啟發幼兒進行遷移和拓展,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實現開放式教學;展示活動成果,促進幼兒在交流與評價中成長。
『伍』 從認知過程的幾個基本環節來促進知識掌握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
如果想要掌握和設計一個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那麼一定要根據幼兒園的學生們的特點來說,幼兒園的孩子們年齡都很小,而且注意力不集中。
『陸』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環節設計有哪些關鍵因素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依據課標中指出的任務型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因此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在上課鈴響後,我面帶微笑走入課堂,並且熱情地向學生們打招說:Hello.或I am Mr Hao,your English teacher.hello,hi這兩個句子孩子們早已從電視,電影上接觸過,再加上我的表情和動作學生們馬上領悟到這是我在向他們問好並在作自我介紹,這時與靠近我的學生握手,向遠處的學生揮手.表揚那些用英語向我打招呼的學生隨即教如何稱呼教師的單詞,待學生操練後,可要求學生互致問候,對剛接觸英語的一年級學生而言,通過和老師握握手,打聲招呼,使他們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他們會覺得原來英語課是那麼美好,那麼輕松. 2,教師在黑板上寫出English. 3,教師告訴學生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問一問學生都有哪些國家說英語(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4,教師問學生為什麼學英語.並告訴學生,學好英語就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結識更多的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整體呈現,重點掌握,創設懸念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四位新朋友,這四位新朋友將一直陪伴我們,和我們共同來學習,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觀看課件(多媒體展示)這一遍要求學生帶著以上問題看,聽,思考.第二遍模仿,跟讀.在此階段我運用了視聽法,挖掘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讓他們通過看,聽就能大致理解所學語言的含義. 師帶著頭飾(Daming Amy ling ling Sam)主動與學生打招呼,介紹自己,鼓勵學生回應自己. 教師告訴學生四個新朋友要和大家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藏起來之前他們來向大家說再見.然後學生通過聽錄音,並進行模仿 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練習本課會話.這里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同學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引導,幫助並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來. 第二,學中做(即鞏固操練) 大綱中指出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注意不斷地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成穩定的學習動機.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對話表演 學生四人一組練習對話並進行表演,展示他們的模仿效果,這一環節鞏固新知,練習所學語言.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目標,使學生在這一活動中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培養合作精神,體驗成功和快樂. 2,製作名片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學習與鞏固有關自我介紹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口語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這么一次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更發揮了他們的潛能,在這么有創意的活動中,不僅運用了語言,學以致用,而且促進了英語與美術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融. 3,游戲鞏固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中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以學生能做某事Learning by doing的描述方式.設定目標要求,來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徵,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任務設計首先要以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為先,激勵和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由此可見,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而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變成樂事,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培養興趣.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活動1:做一做,猜一猜.讓一名學生在教室前面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今天所學內容,其他的學生來猜出動作所表現的語言.這項活動挖掘了孩子身體運能智能,同時又體現了老師的TPR教學法. 活動2:選出一名學生背對大家,這時教師指定一名學生說Hi或Hello前面的學生從聲音辨別(如辨別是Tom)要說:Hi,Tom.Hello,Tom. 如猜對後面的學生這時要說Yes.I am 如果沒猜對要說 No,I am 活動3:擊鼓傳花.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教師可有節奏地敲擊小鼓,兩組學生分別傳花.當老師的鼓聲停住時,拿到花的同學就站起來說:Hello/Hi,I am如果學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在此處進行練習,如沒有,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這個游戲也可以用放音樂來代替擊鼓,學生可待音樂停止時,起立做自我介紹.) 以上幾種活動進一步鞏固了自我介紹這一學習目標. 第三,做中得(即實踐活動)課外延伸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要求在設計任務型的教學活動時,活動不僅限於課堂教學,而且要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己努力去創設一個學習英語環境,更好的學習英語.所以我要求學生在學習後主動用英語向班裡不認識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回到家裡和父母,朋友用英語問候,告別. 實踐證明: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得,這三個環節的使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孩子們在玩中掌握語言,運用語言.親其師,信其道,課上我始終運用smile教學法(此教法的使用使孩子們緊張的情緒得到鬆弛,使他們隨時感到老師的親切,和藹,願意主動地去親近老師.)和TPR教學法(此教法的使用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用自己的微笑,手勢贏得學生,使學生在快樂,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收獲知識!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斷總結和實踐,一定會達到我們所追求的使學生愛學英語,會學英語,善學英語的境界!
『柒』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環節設計有哪些關鍵因素
教學環節展現的是一節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結構,是教師對教學活動如何有序開展的思考,其中蘊含了教師基本的教學觀和兒童觀,體現了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基本認識。 (一)什麼是教學活動環節 教學活動環節,即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達成教學活動目標而對教學活動內容呈現、教學方法運用所設定的步驟和順序,是對相互關聯...的一系列教與學的活動的具體安排。它主要解決的是教師如何「教」、兒童如何「學」的問題,意味著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再做什麼;何時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何時引發幼兒的原有經驗、何時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有效指導和幫助等。所以,教學活動環節安排的合理性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起著調節和控制的作用,也主導著教學活動的整體面貌。 (二)教學活動環節的作用 教學活動一般是由導入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組成,在這三個部分中又可以演變出喚醒、呈現、練習、鞏固、結束等各小環節。這些環節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及不同的教學活動目標靈活安排。其主要作用表現為: 為教師掌握教學活動過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 幫助教師合理組織教學活動內容呈現的順序。 為幼兒的學習提供逐步遞進的接受過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學活動環節就像是一個支架,通過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為幼兒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搭建平台,以便把幼兒的學習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學活動環節的安排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有兩種類型的教學活動模式,其環節安排的前後順序也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