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歷史教學流程優化的幾點設計
預習排在教學流程的第一個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具體到高中歷史教學實際:高中文科六個學科,作業量很大,歷史又是「副」科。理論上預習很重要,事實上學生沒時間。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做出「可操作」的預習設計。
所謂「可操作」強調學生有時間、有能力達到預習標准。歷史學科預習的基本要求是通讀教材,現行教材的特點是內容結論化,文字量小,問題清晰明了且個數較少,學生通過閱讀,很容易概括出核心問題。一般每節核心問題不超過三個。學生可以在十分鍾內完成核心問題概括。學習習慣好、計劃性強的學生可以在計劃預習時間完成。沒有提前預習的學生,可以利用上課前的課間十分鍾完成。
以上保證了學生有時間,有能力完成,完成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的核心是要求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數」是個數,3個還是5個,明確本節有幾個問題,學生明確「個」數。預習成果清晰,就為聽課做了有效准備。
⑵ 高一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
這個是我找到的,那個網站不能復制,我先在記事本裡面打下來再打到網上的,好辛苦啊。哈,希望這個對您有所幫助
特製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學生已適應了高中學習的難度與強度。同時也對我的教學風格適應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個學期的全市統測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同學的學習自覺性不夠,不重視平常對知識的記憶,而只是在考試之前才看書。結果導致考試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績而難以得高分,因此這學期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二、教學內容 《中國近現代史》下冊。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及智力的發展。充分發揮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提高課堂效率:精心設計,精講多練。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利用計算機等教學設備。結合自身及學生實際制定適合本級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3、注意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適時補充一些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力爭使課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每堂課前3-5分鍾復習上一節內容;30分鍾講課;最後3-5分鍾讓學生做練習以檢測當節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每周一次小考,以填空題的形式考察本周的基礎知識。做到周周清。
每月一次月考,以會考高考題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查漏補缺。做到月月清。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6、充分發揮個人自身優勢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溫暖安定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五、教學進度:將根據歷史備課組安排的課時和內容策劃
⑶ 高中歷史教學大綱
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內容要點
近代部分
一、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1.鴉片戰爭
2.第二次鴉片戰爭
★3.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
4.太平天國運動
5.新思想的萌發
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清朝政局的變化
2.洋務運動
3.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4.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5.甲午中日戰爭
★6.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7.戊戌變法運動
8.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和清朝的滅亡
★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出現
2.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
★3.清政府的「新政」和預備立憲
4.辛亥革命的爆發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四、北洋軍閥的統治
1.袁世凱的獨裁統治
★2.軍閥割據下的中國政局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國民革命運動
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和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4.北伐戰爭和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六、國共兩黨的十年對峙
★1.國民政府初期的統治
2.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
3.「九一八」事變
4.紅軍長征
5.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七七」事變和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
2.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的殖民統治
3.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和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
4.敵後戰場和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5.抗日戰爭的勝利
八、人民解放戰爭
1.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2.內戰的爆發
★3.國統區的危機和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4.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九、中國近代文化
現代部分
一、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政權的斗爭
2.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
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2.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開始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
3.國民經濟的曲折發展和對外關系的新成就
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
3.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發展
4.「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大業
5.外交和國防建設的成就
6.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近代部分
一、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1.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
2.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3.文藝復興
★4.宗教改革
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1.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2.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
★3.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
4.歐洲啟蒙運動
5.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6.美國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7.16至18世紀的亞洲
三、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1.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
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4.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
5.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6.亞洲革命風暴
四、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1.第二次工業革命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3.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
4.社會主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5.第一次世界大戰
五、17世紀至 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
1.自然科學
★2.文學和藝術
現代部分
一、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2.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3.亞非的民族解放運動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2.2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4.法西斯國家的擴張和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
1.戰後的國際關系
2.戰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戰後的社會主義國家
4.美蘇爭霸
★5.殖民體系的崩潰和第三世界的興起
6.亞洲經濟的發展
五、世界格局的變化
1.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3.經濟全球化趨勢及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六、現代科學技術與文化
1.科學技術
★2.學術思潮與教育
★3.文學藝術
中國古代史教學內容要點
一、先秦
★1.遠古社會和傳說時代
2.夏、商、西周的政治與經濟
★3.夏、商、西周的文化
4.春秋戰國紛爭和民族融合
5.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社會變革
6.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
二、秦漢
1.秦朝統一和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
2.秦末農民戰爭
3.兩漢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
4.兩漢時期的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
5.秦漢時期的文化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
★1.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的更替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
★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四、隋唐
1.隋朝興衰與唐前期的政局
★2.唐朝後期的政局和唐末農民戰爭
3.隋唐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
4.隋唐時期的社會經濟
5.隋唐時期各民族的發展和民族關系
6.隋唐時期的對外關系
7.隋唐時期的文化
五、五代、遼、宋、夏、金、元
★1.五代十國
2.北宋的建立和專制制度的加強
3.遼、西夏的建立與宋遼、宋夏的和戰
4.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和改革
5.金的建立與宋金的和戰
6.元朝的建立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7.遼、宋、夏、金、元經濟的發展與對外經濟交流
8.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
六、明、清(鴉片戰爭以前)
1.明朝的建立和專制制度的加強
2.明朝中後期政治的腐敗和明末農民戰爭
3.清朝前期的政治
4.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
5.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6.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7.明清時期的文化
⑷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怎麼寫
這個是我找到的,那個網站不能復制,我先在記事本裡面打下來再打到網上的,好辛苦啊。哈,希望這個對您有所幫助
特製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學生已適應了高中學習的難度與強度。同時也對我的教學風格適應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個學期的全市統測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同學的學習自覺性不夠,不重視平常對知識的記憶,而只是在考試之前才看書。結果導致考試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績而難以得高分,因此這學期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二、教學內容 《中國近現代史》下冊。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及智力的發展。充分發揮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提高課堂效率:精心設計,精講多練。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利用計算機等教學設備。結合自身及學生實際制定適合本級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3、注意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適時補充一些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力爭使課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每堂課前3-5分鍾復習上一節內容;30分鍾講課;最後3-5分鍾讓學生做練習以檢測當節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每周一次小考,以填空題的形式考察本周的基礎知識。做到周周清。
每月一次月考,以會考高考題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查漏補缺。做到月月清。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6、充分發揮個人自身優勢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溫暖安定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五、教學進度:將根據歷史備課組安排的課時和內容策劃
⑸ 急求高一歷史學習計劃
歷史要興趣,先要看書的目錄,理出脈絡,然後針對一章一章的復習,記下重點人物,事件,時間,有個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