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組織幼兒泥工教學活動的幾點做法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當你給幼兒一團泥時,他們會很高興地反復捏弄著玩,這時幼兒的手指和肌肉便參與了鍛煉,所以泥工教學就是指幼兒以泥為材料,用手及簡單的工具塑造立體形象的一種教學活動。通過泥工教學活動,教幼兒掌握用手和一些簡單工具塑造各種物體形象(人物、動物等)的方法,使幼兒更好地用視覺和觸覺感知物體的不同側面,感知物體的立體性,幫助幼兒認識事物,形成立體感概念,發展幼兒的空間立體感,並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在幼兒泥工教學活動中,如何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並實施教學活動呢?首先要明確教學內容及要求。泥工教學的內容及目的主要是認識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其名稱、性質,學會用搓、團、壓等方法,簡單地塑造一些物體並能按自己的意願塑造。我在進行泥工教學的過程中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設計課題為幼兒設計課題時,不僅要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物體形象,而且要考慮到泥工表現的特點,因為泥工表現具有立體性,因而選擇的物體形象要便於進行立體的表現,如各種水果(蘋果、香蕉等)、各種動物(蝸牛、刺蝟等)都可選為表現課題的內容。 由於幼兒手腕肌肉尚未發育完善,眼手不能協調一致,所以最初的課題是讓幼兒任意玩弄泥塊,任意塑造一些簡單的形體。只要他們自己能夠說出塑造的是什麼物體。教師在教幼兒玩泥時,要注意引導幼兒欣賞泥工作品,教師捏制幾個給幼兒看,再安排幼兒玩泥活動。在幼兒玩泥活動中,教幼兒認識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它們的名稱、性質、用途和用法。 以後,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教他們用一種或兩種基本技能表現簡單的物體形象的課題。先教幼兒塑造單一的基本形狀,這些課題可以是「蘋果、餅干、油條」等。具體塑造方法是:把泥放在手心裡,兩手來回地搓,搓成大元宵,表示蘋果;把泥放在手心裡,兩手前後搓,搓成圓柱體,表示小棒、面條;先團圓後再壓扁,做成餡餅、圓餅干;把兩根小棒擰一擰,就成了油條┅┅以後逐漸復雜化,教幼兒能對基本形體略加改變,塑成某一物體。 為幼兒設計課題時,特別要注意應具有一定的情趣性。例如:在「請娃娃來家做客」的課題中,讓幼兒任意做一樣點心招待娃娃,就比教師要求幼兒孤立地做一樣糕點,更能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另外,教幼兒塑造時,注意充分利用游戲法來引發幼兒興趣,讓他們在愉快輕松的游戲中掌握簡單的技能。如在教幼兒做「梨」時,讓幼兒有節奏地念兒歌並模仿動作,搓搓搓,搓成一個大元宵,搓搓搓,搓成一個長圓形,壓壓壓,壓出一個小坑來,抹抹抹,梨兒滑又滑。隨著兒歌的節奏,幼兒很快就做好了「梨」。下課後,他們還很有興趣地念著兒歌用手做著各種動作。就這樣,在游戲中幼兒掌握了基本的泥工技能。 二、觀察泥塑與繪畫相同,表現物體形象都離不開觀察泥塑表現的是更接近實物的立體形象,這就不僅要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物體一個面的形象特徵,而且需要引導幼兒立體的觀察,認識物體上下、左右、前後的形象特徵。引導幼兒觀察時,應注意從幼兒身邊的事物入手,如:水果,蔬菜,各種玩具,進而觀察各種動物,任務,有意識地比較各類事物不同的地方,掌握其主要特徵。,為做好泥塑打好基礎,才能對各種年齡的幼兒給予必要的泥工技能的指導。 三、示範講解在泥工教學中,教師的示範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是教師給幼兒看一看預先准備好的實物或教師自己塑的作品,通過讓幼兒觀察,明確它們的名稱、形狀、顏色,然後,教師就開始向幼兒逐步示範,邊做動作邊說明,幼兒跟著教師的示範,說明動作。使幼兒理解每個動作的順序、要點,同時還要巡視每個幼兒的動作。在他們都學會了一種技能以後,再教下一種技能。另外,每次上課,教師要多為幼兒提供一份材料,以滿足幼兒任意塑造的願望。 四、練習在泥工教學中,應採用靈活多樣的練習方法和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練習掌握泥工的表現技法。 如做橡皮泥平面泥塑,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選擇合適顏色的橡皮泥,分別團成球,搓成條或拍成片,粘貼在瓷磚上,塑製成一幅畫,用來布置教室。還可讓幼兒用橡皮泥製成各種動物、人物、瓜果蔬菜等,用來充實游戲材料。另外,也可讓幼兒直接用面團來做成各種面點,培養幼兒的勞動觀點和對泥塑的興趣。 五、 教學注意事項(1) 做好課前准備。幼兒年齡較小,教師要幫助幼兒做好准備。在幼兒桌面上,把泥工需要用的工具和材料擺放好;泥塑前,要幫幼兒卷好袖子;泥塑後,要引導幼兒把作業放在指定位置。 (2) 妥善處理好幼兒的泥工作品。泥工作品保存教困難,教師要把作品安置在陰涼通風,不易被人碰撞的地方。 (3) 教學時間安排要注意時令。泥工教學的材料是泥,特別是橡皮泥,遇冷發硬不易塑造成型,遇熱粘手,也易變形。因此,泥工課最好是春秋兩季。 以上五個環節在教學中並不是孤立表現的,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
㈡ 幼兒園泥工課大全的介紹
本書來編者根據《幼兒園源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通過泥塑活動,讓幼兒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本著課程設計的原則:發展性——強化幼兒雙手的靈活性,有利於促進幼兒大腦的發展,促進幼兒對顏色的區別,豐富幼兒觸覺的感知力,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生活性——書中實例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常見並感興趣的事物,激發幼兒製作的熱情。時代性——今天培養的幼兒是21世紀建設者,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讓幼兒富有自信、熱情、創造等品質。活動性——以游戲為主體,幼兒主動的建構各種造型,讓幼兒體驗活動的快樂。整合性——考慮了實例的分類又注意方法系統的整合。書中泥工以黏泥、橡皮泥、面團為材料,輔以簡單工具:泥工板、濕布、竹刀、牙簽、火柴等,使用團、抻、拉、捏、劃、戳結合等方法,製作出栩栩如生、鮮活可愛的泥工形象。此書獻給幼教工作者及美術喜愛者,書中有活動方案、實物彩圖、小竅門、小常識。願具有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泥塑作品,弘揚民間藝術文化,開發挖掘民間藝術教育對幼教事業的潛力。
㈢ 幼兒園美術泥工怎樣培訓
以某位優秀培訓師為模板,制定培訓檔案,做出書面版教案,然後再以此為基礎進行培訓
㈣ 幼兒園超輕粘土毛毛蟲教案有哪些
幼兒園超輕粘土毛毛蟲教案:
小班幼兒年齡小,手腕肌肉尚未發育完善,眼手不能協調一致,再加上大多數幼兒在家中受到過分的保護,以致入園後普遍發現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強,而動手能力很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班適時開展了幼兒手工操作活動,以增強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並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為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面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精心設計此課。
活動目標:學習運用捏,團,搓等技能用橡皮泥做毛毛蟲。初步了解毛毛蟲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能運用搓、團圓、捏等技能表現毛毛蟲特徵。
活動難點:能團得比較均勻,正確壓坑使用輔助材料。
活動准備: 橡皮泥,火柴、牙簽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欣賞毛毛蟲,引起興趣;進入活動室,出示布絨玩具毛毛蟲,引起幼兒參與興趣。讓幼兒觀察毛毛蟲,並說說毛毛蟲長什麼樣子?
教師示範講解;展示活動工具:橡皮泥、牙簽、火柴。結合兒歌"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來捏一捏呀搓一搓,團一團呀團成球,毛毛蟲身體長又長,插上眼睛和觸角,桌子上面它來爬"進行教學(小毛毛蟲頭部的觸角和眼睛用火柴棒製作)。
引導幼兒操作;這只毛毛蟲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幫他做一些小夥伴好嗎?橡皮泥、牙簽、火柴是做毛毛蟲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幼兒操作,教師輔導;教師和孩子一起製作毛毛蟲,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做幾個毛毛蟲寶寶,並試著給毛毛蟲寶寶添上嘴巴。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展示作品;幼兒送毛毛蟲寶寶回家,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將作品布置在背景桌面:毛毛蟲溫馨小家,播放背景音樂,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㈤ 幼兒園泥工鉛筆教案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明白用嘴啃鉛筆的害處(鉛中毒),學習正確的握筆方法。 2. 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准備:鉛筆、彩色鉛筆、筆架、紙筆。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今天我要給小朋友介紹如何使用鉛筆。」 (二)關鍵步驟: 1. 將鉛筆筆尖朝左水平放在筆架上。 2. 取紙置於桌面。 3. 左手拿起鉛筆的左端,右手示範正確握筆的動作:大拇指、食指、中指張開,慢慢握在鉛筆適當的位置上。 4. 用不同顏色的鉛筆再紙上做圖案。 5. 在紙的右下角寫上自己的名字。 6. 將物品歸位。 活動延伸: 1. 在活動區投放削鉛筆器,並教給孩子正確削鉛筆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削鉛筆。 2. 通過說故事、團討、戲劇表演的方式讓幼兒了解用嘴啃鉛筆的害處(鉛中毒),和從小養成良好坐姿習慣對身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性。 家園共育: 1. 家長要不斷向幼兒示範正確的握筆動作,進行正面強化,為幼兒樹立榜樣。 2. 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地握筆姿勢和書寫習慣。 注意事項: 1. 最佳的握筆方式是將筆握在拇指與食指中間,並以中指相輔。鉛筆上端應稍微垂直或傾斜向幼兒前臂。 2. 握筆的手機肉若顯出緊張,即表示幼兒不是以最佳的方式握筆。
㈥ 幼兒園教案泥工小雨點
活動目標 1、在創作的過程中使幼兒感受泥塑的快樂,享受成功的愉悅。 2、通過泥塑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好塑造力。 3、指導幼兒運用搓、團、捏、壓等技法塑造面--具。 活動准備 1、ppt課件:動物面--具 2、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面--具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多好看的面--具呀!你們喜不喜歡呀?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好不好? 二、展開 1、ppt課件:動物面--具 (1)欣賞不同造型的面--具,引發幼兒做面--具的願望。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面--具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你喜歡哪個面--具? 小結:面--具可愛,各有特色。 (2)你們想不想用面泥製作面--具呢 2、幼兒討論、交流如何製作面--具提問: 你知道這些面--具是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嗎? 3、對範例面--具進行分解、演示,讓幼兒了解面--具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引導幼兒學習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展開想像,用搓、團、捏、壓等技法塑造動物,也可將其誇張、變形。 (2)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 三、結束 作品欣賞展示:引導幼兒介紹、評價自己好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㈦ 幼兒園泥工課大全的目錄
新鮮水果
美味食品
可口蔬菜
禽鳥樂園
動物王國
水族世界
昆蟲天地
趣味人物
恐龍家族
生活空間
奇妙組合
㈧ 幼兒園泥工教案漂亮的包包
教學目標: 1、認識各式各樣的包、了解其材質與性能。 2、用畫畫、寫寫、剪剪、撕撕、貼貼等方法設計一款別致的包。 3、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准備: 廢舊紙盒、各種布料、彩紙、裝飾品、剪刀、膠帶等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小熊一家乘坐火車的情景,問「小朋友,你們猜猜小熊一家乘著火車要到哪裡去呀?」「他們要到包的世界去,那裡有許多漂亮的包,你們想去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欣賞活動 1、多媒體顯示各種包,幼兒欣賞。 2、教師提出問題 (1)包可以分成哪幾種? (2)包主要有哪幾部分組成? (3)這些包都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 (4)我們要做一個漂亮的包,可以用哪些材料? 三、操作活動 1、 教師示範講解包的做法。 (1)教師:「那怎樣做一個漂亮又特別的包呢?」(多媒體顯示製作步驟) (2)教師:「現在你們知道怎樣設計製作包了,想試試看嗎?」 2、幼兒進行設計與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講評活動 1、教師將幼兒作品擺放在展示台,教師:「你覺得那一個包最漂亮,好在哪裡?」 2、幼兒與作品合影。 3、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都設計出了與眾不同的包,老師相信,將來你們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㈨ 幼兒園泥工課大全的基本信息
作者:朱春暉步利君
ISBN:10位[753181823X]13位[978753181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