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歌曲教學的重要意義
音樂教育開發幼來兒的想像力和創源造力
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發展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
音樂教育開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發展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
② 在幼兒園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去選擇、教唱幼兒歌曲
從幼兒角度出發來說:孩子們的需求越來越多,面臨社會中眾多繁雜的信息和刺激,孩子們都想進行一定的模仿和嘗試。比如在這兩年流行的超女比賽中,孩子們也在隨著大人們觀看著這場比賽,每天孩子們都會興奮的跑到我們的面前大聲的說:老師,我喜歡尚文捷、李宇春,我媽媽喜歡張靚影;老師,我會唱想唱就唱在說話時還不時的夾雜著模仿他們的表演。孩子們是天真、可愛的,沒有目標性、也沒有確切的分辨意識,他們所要表達的不過是自己的喜歡、愛好,一種獨特的主觀願望。而想唱流行歌曲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卻很難滿足孩子的這一需求,他們所接受的都是兒童歌曲,因此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出興趣、主動性的缺乏。孩子們不喜歡太過於正統的兒童音樂,不喜歡嚴肅的說教音樂,他們喜歡的是有趣的、好玩的、能夠齊聲合唱的音樂,流行歌曲正好滿足了孩子這一需求。其實,兒童歌曲中也不乏這樣的作品,比如說這個學期我教的一首《小老鼠畫貓》,這個作品的幽默風趣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興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緒也讓孩子們有所體會。在課余之中,只要有一個孩子領頭,馬上就能有附和的聲音。兩種不同的音樂其實孩子們都需要,幼兒歌曲的簡單,精闢,流行音樂的明快、上口的旋律是孩子們共同想要選擇的。在教學中適當的以幼兒歌曲教學為主,輔以流行音樂的教授,這是孩子們的意願。
③ 適合幼兒園跳舞的歌曲
幼兒園,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內和教容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④ 幼兒園小班都學什麼歌曲
小班孩子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上課只有15分鍾。
現在各幼兒園採用的課程無非是整合、內綜合、單元、容滲透、分科課程,但實際教學中有語言:簡單兒歌,故事,音樂:歌曲、律動(隨樂動作),數學:感知5以內的數量,辨認顏色等,美術:學畫長短直線,螺旋線,圓圈等。
⑤ 淺談幼兒園如何有效的開展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在幼兒園張開音樂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體會音樂的魅力,進而建立整體的藝術修養。通過對音樂的啟蒙學習,可以調節小朋友們的情緒,給予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每個孩子的擁有不同的特點,為了提升音樂教育整體品質,如何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孩子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都能夠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是我們面里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依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音樂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屬於啟蒙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師應當依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多選取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游戲活動的形式來開展音樂教學,使幼兒在音樂旋律的伴奏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游戲活動中學習音樂。同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恰當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小班的孩子剛接觸音樂,對音樂是什麼尚無概念,喜歡簡單明快的節奏和旋律,教師可以設計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學習兒歌《走路》時,歌詞的內容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教師可以讓幼兒邊唱邊模仿這幾種動物走路的方式,之後教師再出示其他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麼走路的,並模仿出來。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並主動發言和表演,在學會了兒歌的同時,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識。再如,教學中班兒歌《尾巴歌》時,歌詞為:什麼尾巴扁?什麼尾巴彎?什麼尾巴好像一把傘?鴨子尾巴扁,公雞尾巴彎,松鼠尾巴好像一把傘。什麼尾巴長?什麼尾巴短?什麼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師可以通過猜謎語的游戲活動使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的尾巴的形狀,使他們在歡樂的游戲活動中了解這首兒歌的結構,記憶音樂的旋律,並為接下來的兒歌創編活動做好准備。
二、精心選取音樂教材
開展有效的幼兒音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選准音樂教材,即音樂教材既要有教育意義,又要具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園的教材中雖然選入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但是並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適合幼兒的認知,有的歌曲太陳舊,有的歌詞太復雜,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幼兒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那麼什麼樣的音樂教材是適合幼兒的呢?我認為,只要是內容健康且幼兒感興趣的,能為他們帶來愉快情感體驗的歌曲就是適合的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音樂教學的內容,除了課本上一些優秀經典的兒歌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幼兒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視劇插曲等,如《隱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灣》等,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進行適當的改編,變得更加朗朗上口、簡單易學,以便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了解幼兒學習的難點,如符點音、頓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時的感情,並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難點,所以幼兒教師應該有的放矢地為孩子們選擇歌曲,使他們成為「與時俱進」的人。
三、通過音樂欣賞活動提高幼兒的鑒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於歌詞的引導和教師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我通常情況下會通過以下方式來引導幼兒欣賞音樂作品,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一)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幼兒了解音樂
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一定應盡量使他們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像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例如,在欣賞歌曲《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並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中展現出一幕幕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後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二)通過動作演示更好地表現音樂
如在欣賞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之後我觀察他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像,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三)通過圖畫更好地展現音樂
例如,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曲子時,在孩子們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鼓勵他們大膽想像,運用畫筆在紙上把關於春天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而言之,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最主要的途徑是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但是,我們教師不應該把對幼兒的音樂教育局限在課堂中,應當引入到課外,甚至要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課堂之外的地方多為幼兒創設音樂學習的環境,為他們提供更多表現和鍛煉的機會,使他們在生活、學習、游戲、勞動中都有音樂的陪伴,進而使幼兒的身心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
⑥ 幼兒園舞蹈歌曲
課間十分鍾 爺爺為我打月餅 開門紅 蹺蹺板 小背簍 媽媽的吻 睡吧小寶貝 別看我只是一隻羊 都可以。我們都跳過。小孩子跳狠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