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教學策略

小學教學策略

發布時間:2020-12-20 12:25:52

㈠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教學策略有哪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㈡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有哪些

「整體教學」的五大策略

21世紀以來,我國小學數學教科書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一般採用「大螺旋式」編排結構,即在六個年級教學內容的整體編排上採用螺旋式,其中每個單元上採用直線式。這種「小步子」「高密度」的單元知識編排方式,雖然強調了數學內容內部每一領域的連續性與系統性,但是由於時間跨度大,學生容易遺忘,而且不利於知識整體結構的系統性。

數學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每個知識點都處於彼此關聯的知識體系之中,都存在著自身的歷史和邏輯結構。那麼,根據知識的結構體系,以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以整體方式展開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落實,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里主要介紹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本質內涵、理論基礎和實踐策略。

一、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本質內涵

整體教學是指基於關聯性和整體性原則,遵循學科知識的內在結構,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現狀,尋求學科知識之間以及學科知識與學習者心理結構之間關聯的教學方式。整體教學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學科素養為目標,追求學生習得知識的整體性和生長性,為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提供基礎。

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是指根據數學知識的系統結構,結合小學生心理特徵和已有認知基礎,整合相關教學內容,以凸顯關聯性和整體性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整體教學活動,不僅有利於小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本質,形成完善的數學認知結構,而且有助於學生獲得數學思想,提升數學能力,發展數學素養。

二、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理論基礎

1.結構課程論。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傑羅姆·S·布魯納在其著作《教育過程》中指出「一門學科的課程應該決定於對能達到的給那門學科以結構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教專門的課題或技能而沒有把他們在知識領域更廣博的基本結構中的脈絡弄清楚,這在幾個深遠的意義上,是不經濟的。」布魯納認為學生掌握學科課程的基本結構,不僅有利於對新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利於後續學習的開展。

根據結構課程論,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選擇和編排上,要理清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的核心知識,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系。教學中要體現數學知識自身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之間的應然聯系。

2.意義學習論。美國心理學家D·P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中指出有意義學習的條件為「(1)學習者表現出有意義的學習心向;(2)所要學習的材料對學習者來說是有潛在意義的。」條件(1)是指有把新的學習材料

㈢ 小學老師教學的主要困惑及相關策略

我主要就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優差生兼顧,以及平時作業中改錯 環節的落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都說人的手指頭十個都不一樣長,同一個媽生的孩子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別。每個班無論多麼整齊,都不會所有學生是一個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有一些困惑。困惑之一:在課堂上,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成績好的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課堂作業都很快,思維靈敏。回答問題時容不得有些同學思考就說出了答案。課堂作業做得又快又對,當然我們老師得等多數學生做好了才安排新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優秀生做完了,無事可做,就會左顧右盼,甚至講點小話,這時的課堂紀律就不好控制。困惑之二:現在的書後面都有「拓展練兵場」,「思維體操」之類的思考題。思考題有的專家曾說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拿些學生不做,的確是個不錯的主義。可是,如何來界定他們的層次,這里就會傷有些學生的自尊心,並且學生都喜歡平等,有的成績好的學生就認為憑什麼我要比別人多做題。如果不硬性規定做,有的學生就不去做,當然包括有的成績好的學生。不做又不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硬性規定做吧,那些差點的學生去做又不合適。即使在講評思考題的時候也不能統一要求,差一點的學生聽得雲里霧里的。不讓他聽吧,他又會去影響其他同學。困惑之三:評講卷子和平時的作業評講。我們總發現在評講作業或卷子時,跟著老師思路走的恰好是那些懂了,都做對了,得高分的學生。而考得差的,錯得多的就是那些課堂上就不怎麼認真的學生,他們還時不時的講點小話,做點小動作。這時老師就會特別生氣,講是為那些不會的學生在講,聽卻是那些會做的學生在聽,不會的倒沒認真聽,沒認真領悟。所以往往會出現有的題目講了幾次,做過幾次,有的學生還不會的現象。
針對這樣一些困惑,大家都各抒己見,研究解決這些困惑的策略。
困惑之一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幫助學困生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縮短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差距。
在《廣州教學研究》的「關於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調查與思考」這篇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個調查結果:76.47%的教師認為學困生上數學課時「邊聽邊玩」,學困生中也有52.63%認為自己上課「邊聽邊玩」;可見,教師和學困生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而認為學困生根本不聽課的教師只佔17.65%;所以說,學困生上課邊聽邊玩,沒有專心聽課,造成課堂聽課效果不好是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主觀原因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兼顧優差生,達到整體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嘗試了多種做法。一、採用組與組比賽,注重小組合作學習:(1)在研究問題時,優秀生幫助學困生,教他們思考的方法,教他們如何表達思考過程;匯報時,優秀生和學困生共同合作完成,當學困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或說著說著不知道怎麼說時),可邀請優秀生幫助;匯報後,就能給他們組加分。(2)在做習題時,也採用比賽的形式,發動所有的優秀生去幫扶,每組最快做完的同學到老師處批改,如果全對,他(她)就是組長(負責批改全組同學的習題),組里其餘的優秀生做完,可馬上去幫助學困生,組長在老師指定的時間內全組都改完,那這組就可加分;半學期累計一次小組總分,教師就給予獎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能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除外,也減少了教師輔導學困生的人數,教師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更需要輔導的學生身上。二、簡單的問題多提問學困生。如復習舊知時,就多給他們表演的機會。三、復雜的問題多讓學困生復述。如遇新知、難題時就可採用這種方式。
困惑之二,既然是屬於思考題,就主要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不做強性要求。自由參與是學生自覺、自為、自主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活動,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自由的思考,並在此基礎上不受外在壓制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參與學習目標的確立,參與學習內容的選擇、擴展、深入,參與反思,參與提問,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參與發言等等。沒有自由參與的課堂生態,教師絕對主宰教學的進程,生成性教學是不可想像的。
困惑之三,在講評卷子和作業時,可以讓都對的學生到教室外去適當的休息。或者是安排他們做自己喜歡的題目。比如可以做一點奧數之類的題目。這樣的安排,對那些聰明能乾的學生是一種肯定和獎勵,
讓他們學就學個塌實,玩就玩個痛快!如果讓他們留在教室聽他們已經懂了的內容,他們會覺得枯燥無味而且還會講小話做小動作,甚至影響周圍那些不會的學生。而留在教室的學生,人少且可以針對性的講解,讓他們把不懂或者說不透切的知識掌握。
通過以上的幾點做法,感覺學生的學習態度較好,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既讓優生能體會到他的優秀,同時也幫助了學困生,也讓學困生在直接的幫助下盡快地掌握該學的知識。讓全班都沉慶在學習的喜悅中,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讓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數學成為人生中美麗的音符!

㈣ 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Practice is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 teaching basic form of activity, and also one of the students study English knowledge, get English skills of important ways and main method. From the whole process students learn English to see, any a language skills must be through a lot of practice to obtain. The students from the perception, understand materials to the actu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to express, is cannot leave this important link of practice for students, it will acquisition knowledge into ability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of 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strategy in elementary school, talk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practice.\x0d2011-10-25 14:58:00

㈤ 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有哪些

第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相對較短,教版師在授課時需有權意識課堂形式要豐富,要學會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同時要注重課前預習與課後復習,觀察學生的吸收情況,課堂上也可增設英語小游戲,增強師生的互動,讓學生感受到說英語的活潑氛圍。

第二,注重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與熱情。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拓展相關的兒童感興趣的英語讀物、兒歌、電影、動畫片等,豐富孩子課後學英語的時光,也讓學生們可根據感知好玩的事物與同學用英語交流,老師從旁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例如全民皆知的《小豬佩奇》動畫片,教師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對話,也可以用投影儀播放動畫片讓學生配音。

第三,注重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許多孩子會有靦腆的心理,不敢開口。教師應對每個孩子都應該一視同仁,對他們的成績予以肯定,對於羞於開口的學生更要多加鼓舞。同時與這類學生的家長溝通,一起為孩子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與目標要想方設法滿足學生「成功」的心理要求,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樹立自信心。總而言之,教好小學英語需要愛心與耐心,教師要關懷每一個學生知識的掌控情況,幫助學生在快樂中學好英語。

㈥ 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向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

(1)課堂教學不切實際,形式單一

解決問題教學方法就是培養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並解決所遇到數學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教學還是以播放幻燈片和牢記書上的公式為主。一般老師在進行解決問題教學時,由於通常是利用幻燈片將問題展現出來並進行解決,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變得單一,更有甚者部分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然後學生課後在進行強化訓練,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學習數學越來越不積極,思考越來越緩慢,使得教學不能有效進行。


三、結語

通過對教育理念的改進和傳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將課本問題轉化為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和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老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鼓勵學生勇敢的解答問題。同時,還應多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有針對性的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和思考的人才。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學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