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學情分析
《還剩下多少》學情分析
1.學生剛剛入學一個月,雖然在學前班學習了專部分知識,但對知識的深入屬理解及說完整話的能力還有待訓練。因此,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水平非常樂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數學活動中。
2.學生在學前教育對減法的含義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減法算式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一位數減一位數的減法,准確率需要加強訓練。
3.學生在上學前已有一些簡單加減法的生活經驗。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加減法的意義仍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得數是0的減法意義以及加法與減法的互逆關系,對初入學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已有經驗和基礎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將抽象的概念轉變成學生容易體會的事物,把學習加減法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法運算的意義與應用價值。
②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學案例及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前後》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體會「前後」的概念和前後位置的相對性。
2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和表達事物。
三、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又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他解決嗎?(願意)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遇到了什麼難題。
( 評析 採用問題引入,引起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教師播放淘氣的錄音)「我總是忘記自己站隊的位置,聰明的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師:哪個熱心、聰明的學生來給淘氣出個主意?
生1:只要記住自己排在第幾個就行了。
師:是個好主意,還有其他辦法嗎?
( 評析 對生1的評價略顯應付,沒有對其進行實質性的分析。教師顯然在等待其他同學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記住自己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就不會錯了。
師:你想的辦法真不錯!原來利用前後可以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位置。這節課,我們就跟小鹿導游一起進一步認識「前後」。
(教師出示課題)
( 評析 教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遺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確定淘氣在隊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後」,比較合理、自然。只是要對不是教師預期的答案予以重視。)
(二)新課探討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熱鬧的「森林運動會」。(教師邊說邊出示掛圖,教師在掛圖中沒有呈現出動物。)
師:咦,運動場上怎麼沒有運動員?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別著急,教科書第56頁有一張小動物比賽的照片。
(指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師:請一名同學先按順序介紹一下正在參加跑步比賽的運動員吧!
生:美麗的長頸鹿、可愛的小白兔、還有小烏龜、小松鼠和小蝸牛。(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出示各個小動物,但是沒有按順序出示,隨意粘在圖上。)
( 評析 教師故意「犯錯」,引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生:(學生發現順序不對,紛紛舉手發言)不對,老師把它們的順序弄錯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認真,說說正確的順序應該怎樣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師:你來擺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後面。(學生邊說邊擺)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後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蝸牛在最後。
( 評析 教師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說出小動物的准確位置。在學生陳述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好各個動物的位置。)
2小組競賽。
師:老師真佩服大家,能用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小動物們的位置與順序。每個小組選一種你們最喜歡的動物,然後討論一下這個動物的位置有哪幾種不同的說法,比一比哪一組的說法最多。
(組織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
(如果小組之間選的動物一樣,教師可以請兩位同學先做個交流,然後反饋。)
( 評析 此處可能會出現「小白兔在小松鼠後面」「小白兔在小烏龜」前面的說法。教學時,教師應適當地抓住這個契機,引出前後位置的相對性問題。)
3播一播。
(1)先播放獅子大王的邀請信,再出示賽車圖。
師:誰願意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來當賽車比賽的解說員。
(學生模仿體育解說員解說)
( 評析 這個活動安排比較巧妙,其實是讓學生在解說中反饋對「前後」的理解。)
(2)課件演示,運動員們的頭上顯示問號。
師:你們能幫每個運動員提一個問題嗎?
生:我想幫小兔提個問題:「我的前面有幾輛車?」
生:我幫小熊貓提個問題:「我的後面有幾輛車?」
(學生之間採取一問一答的形式說一說。)
(3)指導看書,把課本中的填空補充完整。
(三)游戲鞏固
1乘車游戲。
(1)請5個同學當5個站牌,再請一個同學當司機。
(2)請每個上台表演的同學都要提一個和前後有關系的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就可以上車來提問下面的同學。
(教師設計這個游戲時,要注意結合當地情況設計學生所熟悉的站牌。)
2排隊游戲。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學自行排隊,其餘同學幫助排隊:××同學站在最後面,××同學站在最前面,小紅站在××的前面第幾位,小明站在××的後面……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行排隊,師生互動後,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要求排隊。)
3排隊比賽。
(1)每組5人分別戴上5種動物的頭飾。
(2)按照屏幕上的游戲規則排隊,看哪一組又快又好。(小組長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學按要求排隊。)
(四)數學故事
1引導學生觀察圖,編出故事。
師:認真觀察圖,想想能否用上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編編故事。
2學生交流反饋。
(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
(五)總結
師:同學們,說說本節課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師: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得到。同學們課後要多留心找一找,我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還會用到「前後」的知識。
③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0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 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
0~2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
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鍾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鍾表,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准》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
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 教學安排
(見教參課時安排)
④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一共有多少教案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版的實際情況。教權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