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教師學生筆記如何寫
課堂筆記就是學生對老師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做書面記錄,並把它作為今後復習和學習的重要資料,好處有很多,比如有助於知識的存儲和記憶;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再有就是回到家裡復習或等到期末復習的時候課堂筆記就派上用場了。
記課堂筆記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於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記筆記方法。
一、在書本上作「旁註」。
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重點例如一些詞語的解釋、重點的段落,或用畫線、或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或寫一些簡單的註解等標注出來。比方說重點的地方可以用直線畫下來,比這個還重要的內容用波浪線現出來,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畫一個問號,需要積累的詞語可以用圓圈、方框圈起來。
二、准備一個專門的課堂筆記本。
每一個學科都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包括語文、數學、思品與社會、科學等等,這是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一般情況下以老師的板書為主,其次是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記錄在本子上。
三、學會在筆記中質疑。
(一)寫字速度慢,課堂只為記筆記而記筆記,有的時候跟不上老師的講解。(二)學生不會思考!課堂只為了記而記,沒有充分的思考時間,或沒有自主思考問題的習慣。所以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要學會記重點,留下一些時間把自己的困惑寫下來,然後留在課後思考、與人交流,這樣才會有發展。記完課堂筆記後,一定要記得整理。因為課堂老師的講解一定要快於學生動筆記錄,所以沒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學比較一下,把自己沒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筆記上,使筆記更趨於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識點掌握有誤,其實這個過程也是記憶和復習的過程,一定要趁熱打鐵,不要拖拉。
說到底,小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其實就是一種學法指導的過程。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小學教育是為學生的將來
一、記提綱。一般說來,老師的課堂板書就是課堂學習內容的綱目。這些綱目是任課老師在研透教材內容基礎上,根據教學體會寫出來的,它反映了授課內容的知識結構和要點。把他們記下來,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復習新課內容和知識體系。
二、記疑點。一是學習該內容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記下來提醒自己;二是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問題,便於課後弄懂它。
三、記方法。課堂上老師常常會講解解題的技巧、思路和方法。這些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將這些方法記錄在冊,並根據所記錄下的方法進行理解、復習,並且日積月累,舉一反三,有助於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四、適當記。應該強調的是,上課應以聽為主,輔以筆記,不能以筆記代替聽課或影響聽課;課堂筆記隨堂記錄,課後應及時補充、整理,以便以後復習,並培養整理筆記的習慣。
一、記提綱
老師講課大多有提綱,並且講課時老師會將備課提綱書寫在黑板上,這些提綱反映了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並且有條理性,因而比較重要,故應記在筆記本上。
二、記問題
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於課後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弄通。
三、記疑點
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這類疑點,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師講課疏忽造成的,記下來後,便於課後與老師商榷。
四、記方法
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這對於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並對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
五、記總結
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尋找存在問題、找到規律,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Ⅱ 小學生怎樣做好課堂筆記
1、緊跟老師的思路
即使課前認真地進行了預習,也並不是說聽課時思想就可以放鬆了。上課時孩子還是應當緊張起來:
認真聽講,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
沒聽懂先做個記號,課後再說,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盡量將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記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認真聽講,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
沒聽懂先做個記號,課後再說,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盡量將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記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總之,老師的思路,是一節課的精華。抓住了老師的思路,也就等同於抓住了一節課的精華。
2、「前松後緊」法
「前松後緊」,是說聽課時前幾分鍾可以鬆弛一點,後頭再緊張起來。一節課45分鍾,一天好幾節課,要想每節課自始至終緊張、專注地聽講,基本不可能。因此,父母可以建議孩子聽課時「前松後緊」。
老師上課時,往往一開始是回顧以前所講內容並引入新的內容,這些一般比較簡單,接下來是較深入的分析和講解,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據心理學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續20~25分鍾。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會下降。如果聽課是「前緊後松」,前半節課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後半節課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松勁。而課堂教學的內容,後半節才是重頭戲。
3、有重點地記下老師講課的內容
對於不同的學科,記筆記有不同的記法。例如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書上都有,而且內容完整、語句嚴謹,科學性與邏輯性都很強,所以不必記。著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
這些內容一定要記:
① 老師列出的提綱。孩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所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下,所以只需記下老師列出的提綱。
② 老師強調的重點。
③ 課本上沒有而是老師補充的內容。
④ 結合老師講課的內容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⑤ 記疑點: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
⑥記方法: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
⑦ 記總結: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03
整理筆記「七步法」
第一步,憶
「趁熱打鐵」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信息。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
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而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准確性」。
第四步,編
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如,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准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
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
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後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Ⅲ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50字
寫作思路:文章的中心要正確,對社會上正確的現象加以歌頌,錯誤的現象給予批評。中心正確,健康是文章的根本,中心還要求集中,各方面內容都要緊緊圍繞中心寫。
正文:
新的學年開始,我被安排教五年級。我這人可能是和「二」較上了勁,上個學年,我教六(2)班,這個學年,又教五(2)班。對於這樣的安排,我沒有怨言。說句實在話,初次接觸這屆學生,是有些高興的,直觀告訴我:這屆學生的基礎、習慣要好於往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直觀感受,我對這些學生是充滿信心的。
有了上個學年的經驗教訓,在這個學期中,我開始走出關注片面的局限,特意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全體學生。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和關愛,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的「第一名」。出於對他們的全面成長著想,我開始在教育教學管理上進行一些創新,在管理上進行一些放權,希望由此來培養他們在學習上的自覺性。
我開始培養小老師、小助手,也開始注重建立學習小組,開展一些夥伴間的合作學習。這個個學期里,我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變關注學生成績為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下,我特別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育人,寓教於樂。並且,我還積極接納校外輔導員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之中。
針對當今留守孩子越來越多的特點,也為了讓遠方的家長能直接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我試圖通過網路構建一個互動的家校教育平台,以此建立一種開放的教育模式。由於各種客觀和主觀原因,特別是由於軟硬體條件的限制,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如今,這樣的一個平台是基本建立了,可是,參與到其中的家長還是少之又少,再說,在參與的這些家長中,能真正和老師開展互動交流就更少了。不過,我不會氣餒,我相信,有了這樣開端,加上大家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我們的家校平台交流功效將會越來越優越,和家長的交流內容也會越來越深入。
半個學期過去後,11月7日,學校組織了期中考試。考試成績出來,感覺學生的成績不錯,合格率和優秀率都比較理想。如今,期中考試已經過去一月有餘了,回頭想想,令自己滿意的地方確實太少,總覺得不盡人意之處居多。
也許是被期中考試偶然的理想成績沖昏了頭腦,也許是近段時間教育教學之外的工作實在太多,總之,我感覺到自己和學生的表現都不如從前。一些以前學習優秀的孩子,在上課時也開始有一些不良好的表現;我布置的學習任務,他們也開始打折扣。
振軍、思璇同學以前學習很踏實,上課聽講特別認真,學習任務完成一絲不苟,一直是我的驕傲。可最近,發現這兩個同學上課的時候竟然玩起了小玩具,好幾次,我都想點他們的名,讓他們站起來亮亮相。
可是,話到嘴邊我還是咽了下去,只是用眼神再提醒他們:「你們不要做小動作了!」從他們當時滿臉通紅的表情來看,我的眼神提醒應該是起到了作用。可是,後來,我又再次遇到了這樣情形,這讓我有些懷疑自己眼神提醒的作用。
如今為止,我還是沒有當堂點名,依然只是用眼神高速他們。當然,如果這樣的溫馨提醒老是不起作用,我也會用其他方式提醒的。
是的,每個孩子都在變化之中:有的孩子,我感覺都他們的情形變得越來越糟糕,有些孩子,卻能明顯感覺到變得越來越進步。袁瑞、蔣淑君同學便是越來越進步的代表。星期一的時候,袁瑞同學寫的一篇日記很精彩,我特意讓他當著全班同學朗讀。
今天,他的表現更是很不錯。早讀的時候,我布置《草船借箭》中幾個段落的背誦。第一節課的時候,我抽查了背誦情況,結果,幾個一直優秀的學生都背得不流暢,而袁瑞居然能很流暢地背誦出來。
相對於以上兩種孩子,有些孩子的變化卻比較復雜,說不清他們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燕燕同學算得上是變化多端的典型。上周,我剛剛為她的進步感到慶幸的時候,這一周,卻發現她的努力又少了不少。
再說,這孩子的確容易滿足,真是「給她一點陽光她就燦爛」,就樂得忘了東西南北。所以,對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可給她持續的表揚,可能需要表揚與提醒並駕齊驅。星期一的時候,我表揚了她;今天,我找個這個機會提醒了她。我希望這孩子能讀懂老師的良苦用心。
Ⅳ 小學課堂筆記怎麼記
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小學生在課堂上記筆記有什麼好處。因為在我的課堂上,每一個班的學生都要求記課堂筆記,而且每堂課在我走進教室之前筆記本就是打開著的,省得一到讓學生動筆的時候課堂就有一段時間顯得特別混亂,轉身掏書包找練習本、鉛筆、橡皮掉在地上,影響正常課堂教學時間。 課堂筆記就是學生對老師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做書面記錄,並把它作為今後復習和學習的重要資料,好處有很多,比如有助於知識的存儲和記憶,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因為小學生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比較短。再有就是回到家裡復習或等到期末復習的時候課堂筆記就派上用場了。記課堂筆記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於每一個學生,教師得想辦法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記筆記方法。一、在書本上作「旁註」。 有的時候老師可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學期下來,翻開學生的教科書時像新的一樣,一個字也沒有。這樣的學生積累的東西一定特別少。認為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重點例如一些詞語的解釋、重點的段落,或用畫線、或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或寫一些簡單的註解等標注出來。比方說重點的地方可以用直線畫下來,比這個還重要的內容用波浪線現出來,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畫一個問號,需要積累的詞語可以用圓圈、方框圈起來。總之教科書不能空著,不能學過了還和新的一樣!這不利於積累,復習時也沒有依據。畢竟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一定會有精彩的部分,這些精彩有時是轉瞬即逝的,可能課堂上你還記得很牢固,但你保證不了過一段時間不遺忘,如果你記筆記了,做標注了,復習時當你看到你的標注,課堂精彩處的鏡頭就會馬上再現,可能一些知識點很快回到你的記憶當中。二、准備一個專門的課堂筆記本。 每一個學科都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包括語文、數學、思品與社會、科學等等,這是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課堂筆記本不是要你把課堂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一般情況下以老師的板書為主,其次是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記錄在本子上。每一個學科的記錄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說數學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書本上都有,所以這些不必記,在書上畫上重點號就可以,但一些老師對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題的技巧等一定要記下來,因為這些可能是老師用很長時間、甚至是用一輩子的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你說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記下來?語文課上一些課文的作者簡介、寫作時代背景、寫作特點等書本上可能沒有作註解,老師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或根據教學要求,課堂上一定會對這些作出簡要介紹,這也是老師通過查閱很多資料或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作筆記的重點。這樣復習的時候效率才會高,積累的東西才會多。為什麼說每一個學科要有一本專門的筆記本呢?因為不同的學科記筆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筆記本有的時候會很亂,復習起來不方便,找來找去的效率不會高。三、學會在筆記中質疑。 細心的老師會發現,有的學生課堂記筆記的方法也掌握了,課聽得認真、筆記記的詳細,學習成績本該提高得很快,可就有個別學生的成績提高起來還很慢,成績好的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得也不夠好,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沒後勁。什麼原因?其一、寫字速度慢,課堂只為記筆記而記筆記,有的時候跟不上老師的講解。其二、學生不會思考!課堂只為了記而記,沒有充分的思考時間,或沒有自主思考問題的習慣。所以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要學會記重點,留下一些時間把自己的困惑寫下來,然後留在課後思考、與人交流,這樣才會有發展。記完課堂筆記後,一定要記得整理。因為課堂老師的講解一定要快於學生動筆記錄,所以沒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學比較一下,把自己沒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筆記上,使筆記更趨於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識點掌握有誤,其實這個過程也是記憶和復習的過程,一定要趁熱打鐵,不要拖拉。 說到底,小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其實就是一種學法指導的過程。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我們的小學教育是為學生的將來打基礎的教育,打下什麼底兒就是什麼樣,所以當老師的一定要為學生負責,讓學生養成課堂記筆記的習慣。
Ⅳ 優秀的小學生如何整理課堂筆記
有的時候抄老師可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學期下來,翻開學生的教科書時像新的一樣,一個字也沒有。這樣的學生積累的東西一定特別少。認為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重點例如一些詞語的解釋、重點的段落,或用畫線、或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或寫一些簡單的註解等標注出來。比方說重點的地方可以用直線畫下來,比這個還重要的內容用波浪線現出來,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畫一個問號,需要積累的詞語可以用圓圈、方框圈起來。總之教科書不能空著,不能學過了還和新的一樣!這不利於積累,復習時也沒有依據。畢竟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一定會有精彩的部分,這些精彩有時是轉瞬即逝的,可能課堂上你還記得很牢固,但你保證不了過一段時間不遺忘,如果你記筆記了,做標注了,復習時當你看到你的標注,課堂精彩處的鏡頭就會馬上再現,可能一些知識點很快回到你的記憶當中。
Ⅵ 怎樣做小學教師的摘抄筆記
年少時總覺得教育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是一份輕松的活,教書的日子久了,越來越發覺做一名好老師不是那麼容易。就簡單的讀書而言,學生是一個裝不滿的水桶,自己永遠是被他們追趕的送水工。要想在課堂上成竹在胸,縱橫馳騁,不斷讀書是一條不錯的捷徑。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更迭的速度,讓人時刻感到知識的滯後。教科書的背景越發寬廣,學生的生活接觸豐富多彩,社會信息交流的通暢。作為課堂教學的行為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有交流的基礎,從而也可以從學科知識的背景中取得相應的知識給予學生富有成效的啟發。
西漢的劉向有句名言:"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教師雖然不言愚鈍,但讀書,可以讓你充滿內涵;可以讓你變得深刻。讀書,使你聰慧;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你站得高看得遠,使你的見解和視野更加開闊。面對學生捫心自問我准備好了嗎?感到不足,讀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2.關注全體學生
"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 "(蘇霍姆林斯基語)"
很多時候在琢磨"後進生"這個詞語,細細想來不得不佩服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詞的准確在於含蓄地給了差生一個稱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說加德納提出的七種智能,就每一個學生而言,他是一個生命,是生命就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我們非得給他們畫上一條線,再打上一個印,末了還起個好聽的名字。
"後進生"對應"先進生"是不言而喻的兩群人。是什麼讓他們不同,做教師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績,就是分數。盡管我們批評了很多年唯考試和成績論,而且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試依然是考試,分數依然是分數。"語文數學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廚子?""語文數學不好就肯定妨礙他成為出色的修理工?"錢鍾書的數學不及格,他同班數學好的,有幾個寫出了《圍城》?上帝讓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面貌、個性、特長、給這個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樣。但我們每個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對著干,把每個應該不一樣的,培養成一樣。我們用標準的大綱、標準的教材、標準的評價、標准考試規范大家,我們不允許不一樣,不鼓勵不一樣。這是我們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個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須有特色。
"鶴善舞,牛能耕,老鼠生來就打洞。"我們生活在一個健全的社會,我們需要科學家,也需要負責的送奶工。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每人一個發展的空間。盡管這是一份夢想,但我依然堅持。